198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6
高考真题—化学(上海卷)解析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As-75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玉兔”号月球车用Pu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A .Pu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B .Pu 23894与Pu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C .Pu 238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Pu 23894与Pu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同位素,Pu 23894与U 23892是两种不同的元素,Pu 23894与Pu 23994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D 正确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A .过氧化钠B .氢硫酸C .硫酸亚铁D .苯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氢硫酸、硫酸亚铁、苯酚均具有还原性,露置于空气中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过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会与空气中H2O 、CO2反应而变质,所以选A3.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高。
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A .乙炔B .乙烯C .丙烯D .1,3-丁二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聚合物,上述高聚物是聚乙炔,先根据结构式找出链节(即最小组成单元):—CH=CH—,然后—CH=CH—中两个碳原子形成形成不饱和的碳碳三键乙炔CH≡CH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微粒之间的作用力,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是石蜡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转变属于物理变化,需要克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是化学变化破坏的是化学键所以选B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A.升华B.萃取C.纸上层析D.重结晶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方法,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与物质的溶沸点有关;萃取、纸上层析、重结晶是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C.酸性HClO4 > H2SO4D.元素的金属性:Mg > Al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体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半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出现了周期性的递变规律;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7.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H3O+和OH―B.CO和N2 C.HNO2和NO2―D.CH3+和NH4+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微粒中电子数目的计算,中性微粒: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阳离子: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带的正电荷数,阴离子: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带的正电荷。
1989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数据原子量H 1 He 4 Li 7 C 12 N 14 O 16 F 19Ne20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K 39 Ca 40 Fe 56 Cu Ag 108对数值lg2=0.301 lg3=0.477 lg5=0.699一、选择题(本题共52 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第1~16 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17~26 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多选不给分。
有两个正确答案的,选对一个给2 分,选错一个倒扣1 分,但每小题不出现负分。
1.芒硝的分子式是()A、NaNO3B、Na2SO4·10H2OC、Na2CO3·10H2OD、Na2SO42.用石灰软化含Mg(HCO3)2的硬水时,产生的沉淀是()A. CaCO3B. MgCO3C. MgCO3和CaCO3D. Mg(OH)2和CaCO33.下列离子或分子中,不能与金属镁反应的是()A.H+B.OH-C.N2D.CO24.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 Na2O2B. NaOHC. H2O2D. NH3·H2O 5.某原子最外电子排布是ns2,该元素()A.是ⅡA 族元素B.是金属C.是非金属D.无法确定属哪一类6.下列四个反应:①氨气与氯化氢混合产生白烟;②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混合生成黄色固体;③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④CH3COO-和H+结合成CH3COOH,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④7.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A. Na2SO4溶液与盐酸B. 过量CO2与石灰水C. NaOH 溶液与NaAlO2溶液D. NaOH 溶液与NaHCO3溶液8.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H+、Na+、S2O32 、Cl-B. Fe3+、Fe2+、SO42-、NO3-C. Na+、OH-、SO42-、HPO42-D.D. Cu2+、Na+、S2-、SO4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甲醛和乙烷,在任何条件下含有的分子个数一定相同B.等物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同温同压下占有相同的体积C.甲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则甲气体的密度也一定比乙气体的密度大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其c(H+)必然相同10. V mL Al2 (SO4)3溶液中含Al3+ a g,取V mL 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A. 125a9Vmol/L B.125a18Vmol/L C.125a36Vmol/L D.125a54V11.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若将甲蒸发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CO2,丙不变。
上海市化学高考仿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氧气(O₂)和臭氧(O₃)B、金刚石和石墨C、氯气(Cl₂)和氯化氢(HCl)D、甲烷(CH₄)和乙烷(C₂H₆)2、下列关于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C、铝离子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反应。
D、铝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进行蒸馏实验时,冷却水的流向应该是下进上出B. 在称量固体药品时,应该使用天平的游码来调整药品的质量C. 在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时,可以用红色石蕊试纸进行检测D. 在制取氧气时,收集氧气的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便收集到氧气4、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CH4 + Cl2 → CH3Cl + HClB、CH2=CH2 + H2O → CH3CH2OHC、2C6H6 + 15O2 → 12CO2 + 6H2OD、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共价键的形成一定是原子间电子的转移。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带负电。
6、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 Na2CO3B. Al(OH)3C. CuOD. Fe2O37、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CO2(二氧化碳)B、NaCl(氯化钠)C、C6H12O6(葡萄糖)D、H2O(水)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总是会降低反应速率。
C. 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加压强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前提是反应物的浓度增加。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1.全卷共八大题,在120分钟内答完。
2.第五、六、七、八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16分)本题有8个小题。
每小题2分。
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白光从空气中进入玻璃三棱镜时会产生色散现象。
色光向棱镜底边偏折最大; 色光在三棱镜中传播速率最大。
2.LC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f = 。
3.瞬时值为u =50 2 sin (100πt )伏特的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 =4欧姆的电阻上,则流过电阻的电流有效值是 安培;频率是 赫兹。
4.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而不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则电子运动的方向是 。
5.单摆作简谐振动,频率为赫兹,振幅为4厘米。
当摆球具有最大正向速度的瞬时开始计时,在右图中画出振动图象。
'6.在氢光谱巴耳末公式1λ =R (122 -1n 2 )中,R 为里德伯恒量。
式中n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7.一个原子核经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后,成为一新原子核。
则新核与原来的核相比,质子少了 个;中子少了 个。
8.甲、乙两溜冰者,质量分别为50千克和52千克,甲手里拿着一质量为2千克的球,两人均以2米/秒的速度在冰面上相向滑行。
甲将球抛给乙,乙再将球抛给甲,这样抛接若干次后,乙的速度变为零,则甲的速度是 。
二.(24分)本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它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
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得0分。
%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10.一质量为m千克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加速上提,弹簧秤的读数为p 牛顿,则上提的加速度是()(A)p/m (B)g (C)p/m-g (D)p/m+g`11.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的物体,若温度相等,则内能也相等(B)物体速度增大,则分子动能增大,内能也增大(C)晶体熔解时,温度不变,则内能也不变(D)对物体做功,或向物体传热,都可能改变物体的内能12.一无限长直导线通有电流,,有一矩形线圈与其共面,如图所示。
1.(198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12分)将9.2克N 2O 4晶体放入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升温到25℃时N 2O 4全部气化,由于N 2O 4发生如下分解反应:N 2O 42NO 2 △H=+56.848kJ/mol ,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g)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的压强P 是多少大气压? (2).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3).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是多少?(4).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时,试将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平衡常数K 的变化情况,选用增大、减小或不变等词句填下表:1.[答案] (1)1.47大气压;(2)21;(3)0.01; (4)[解析](1)。
先求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 :设n 1、P 1分别是纯N 2O 4(g)的物质的量和压强,n 、P 分别是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则PP 1=112.1P P ⨯=nn 1=n922.9 ;n=0.12 mol (2分);再利用PV=nRT 求混和气体的压强P=VnRT =2298082.012.0⨯⨯=1.47大气压(1分)。
(2)设0.1摩尔N 2O 4中有x 摩尔分解,则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是:N 2O 42NO 2 △H=+56.848kJ/mol起始物质的量:0.1mol 0 变化物质的量: xmol 2xmol 平衡物质的量:0.1-x 2x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气)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12mol ;则:0.1-x+2x=0.12;∴ x=0.02mol (2分);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数摩尔数422O N NO =02.01.0202.0-⨯=21(1分)(3)k=][][4222O N NO =]21.0[]22[2LX L x -]04.0[]02.0[2=0.01(3分)(平衡常数表示式、平衡时物质的浓度和计算结果各给1分)(4)(每一空格给0.5分,共3分);k 是温度的函数,改变压强和改变浓度都不会改变平衡常数;N 2O 42NO 2△H=+56.848kJ/mol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k 值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O 2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增大;增加N 2O 4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净增加值大,平衡移动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鉝。
关于Lv 293116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相对原子质量293 【答案】D考点:考查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的符号各个角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知识。
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A .HClOB .NH 4ClC .HNO 3D .AgNO 3【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稳定性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的知识。
3.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不可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D.可能是离子晶体【答案】A考点:考查极性共价键存在的物质类别的判断的知识。
4.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答案】B考点:考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知识。
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A.还原性B.氧化性C.漂白性D.酸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介于S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是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
在该反应在二氧化硫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表现还原性。
故选项是A。
考点: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C考点:考查物质的晶体类型与化学键的结合方式的关系的知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鉝。
关于Lv 293116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相对原子质量293【答案】D考点:考查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的符号各个角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知识。
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A .HClOB .NH 4ClC .HNO 3D .AgNO 3【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稳定性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的知识。
3.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 .不可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D.可能是离子晶体【答案】A考点:考查极性共价键存在的物质类别的判断的知识。
4.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答案】B考点:考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知识。
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A.还原性B.氧化性C.漂白性D.酸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介于S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是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
在该反应在二氧化硫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表现还原性。
故选项是A。
考点: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C考点:考查物质的晶体类型与化学键的结合方式的关系的知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一28 Cl-35.5 K-39 Cu-64 Se-7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今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A.PM2.5 B.NOx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意在考查考生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011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强制检测指标,A项正确;氮氧化物、SO2、可吸入颗粒物已在检测指标中,不属于新增检测项目,故答案为:A。
2.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2. C【解析】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利用,意在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知识。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液态轻质汽油,A项错误;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煤制煤气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故答案为:C。
3.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3. 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物质结构。
意在考查考生对晶体类型和化学键等概念的掌握。
上海高三高中化学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 .硝酸铵B .生石灰C .氯化镁D .食盐2.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 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 ②铝合金是负极 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 .②③B .②④C .①②D .①④3.右图是石油分馏塔的示意图,a 、b 、c 三种馏分中A .a 的沸点最高B .b 的熔点最低C .c 的平均分子量最大D .每一种馏分都是纯净物4.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 2Cr 2O 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 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④5.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A .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B .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 .观察风向,顺风撤离D .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6.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
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二、判断题(本题14分)铅是一种重金属,相对原子量为207。
铅和铅的化合物有很多用途,如蓄电池等,但铅类化合物大多有毒,燃煤厂、金属冶炼厂等都有主要的铅污染源。
铅一旦进入人体会累积,对人脑、肾脏和造血功能有损害。
为了了解环境中的铅污染问题,小红他同学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99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钠B.氢氧化钠C.氧化钠D.碳酸钡2、近年来,加“碘”食盐田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是( )A.I 2B.KIOC.NaIOD.KIO 3 3、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B .C . D.4、钛(Ti )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
钛元素的同位素Ti 4622、Ti 4722、Ti 4822、Ti 4922、Ti 5022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A.30B.28C.26D.245、0.05mol 某单质与0.8g 硫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该单质可能是 ( )A.H 2B.O 2C.KD.Zn6、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C.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 7、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 22O 4(g)+Q 在测定NO 2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温度130℃、压强3.03×105PaB.温度25℃、压强1.01×105Pa C.温度130℃、压强5.05×104Pa D.温度0℃、压强5.05×104Pa8、在100g 浓度为18mol/L 、密度为ρ(g/cm 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B.等于100mLC.大于100mLD.等于100/ρmL 9、在10mL0.01mol/L 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 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 ) A.1.34mL B.2.240mL C.0.672mL D.0mL 10、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参考答案:1.B2.D3.B4.A5.C6.B7.C8.A9.D 10.D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 4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③FeCl 3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 ]— ·×····H O NN H ·×O ·····×H H ︰N ︰H ····H H+医用洒精中 (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标准状况下某种O 2和N 2的混合气体m g 含有b 个分子,则n g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 )应是 ( )A.22.4nb/N A.B.22.4mb/bN A.C.22.4nN A /mbD.nbN A /22.4m 13、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 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 3→ClO+O 2 ,ClO+O→Cl+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将O 3转变为O 2 B.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D.Cl 原子反复起分解O 3的作用 14、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SO 42-)=0.15mol·L -1,C(Al 3+)=0.055mol·L -1.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 2SO 4完全电离为H +和SO -24),则K +为 A.0.045mol/L B.0.035mol/L C.0.055mol/L D.0.040mol/L 15、反应速度V 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
198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原子量:H—1 S—32 C—12 O—16 N—14 Na—23一、(共25分)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本小题不给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漂白粉B.冰、水混合物C.汽油D.铝热剂2.下列式子中真实表示分子组成的是()A.NaClB.SiO2C.MgSO4D.P4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来提纯物质的是()A.蒸馏B.萃取C.重结晶D.滴定4.下列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A.ClB.SC.BrD.F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甲烷与乙烷B.丁烯与丁二烯C.丙醛与丙酮D.乙醇与丙醇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D.以上叙述都不正确7.反应:A(气)+2B(气)2C(气) -Q达到平衡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平衡不移动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慢,平衡向逆方向移动8.A升硫酸铝溶液中,含有B摩尔铝离子,则此硫酸铝溶液的摩尔浓度是()A. BA M B.2AB M C.B2A M D.A2B M9.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化合物是()A.FeCl2B.Al2S3C.CuCl2D.Mg3N2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以上三种叙述都正确11.原子核外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一组原子是()A.H、Al、SB.B、F、NC.Li、H、PD.Mg、Cl、O12、下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C6H5ONa B.Na2CO3C.Ca(OH)2D.NaAlO213.下列微粒中半径最小的是()A.K+B.Ar C.S2-D.Cl-14.下列物质加入氨水中,既能使氨水的电离度增大,又能使溶液的PH值降低的是()A.少量盐酸B.少量烧碱C.少量NaCl固体D.少量NH4Cl固体15.某阳离子M 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A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A. A-x-nB.A+x+nC. A+x-nD.A-x+n16.常温下是固态,且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是()A.C6H12O6B.Br2C.K D.I217.某温度下,1M氢氟酸的电离度为α,在1升该溶液中,阴、阳离子和未电离的氟化氢分子的总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等于()A.1+α B. 2α C.1+α6.02×1023D.2α6.02×102318.用石墨作阴、阳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溶液,电极上只发出一种气体的是()A.Na2SO4B.CuSO4C.NaCl D.HCl19.能和碳酸钠反应,但不会发出气体的是()A.石炭酸B.氢氟酸C.磷酸D.以上答案都不对20.下列物质按熔点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A.CH4、H2O、H2S、Na、NaClB. CH4、Na、H2S、H2O、NaClC. NaCl、Na、H2O、H2S、CH4D. CH4、H2S、H2O、Na、NaCl21.一个PH=2的硫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溶液的()A.PH值必等于7B.P H≥7C.PH≤7D.难以确定22.将0.1摩尔某固体硝酸盐M(NO3)2加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3)2△2MO+4NO2↑+O2↑。
将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在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气体是()A.5.6升 B. 2.62升 C. 0升 D.难以确定参考答案:1.B2.D3.D4.A5.C6.C7.D8.C9.A 10.B 11.B12.B 13.A 14.A 15.B 16.D 17.A 18.B 19.A 20.D 21.C 22.C二、(共24分)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空格中。
1.迄今已知所有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属个周期,个族。
惰性气体是周期表中族元素,IA族元素根据它们的性质又称元素。
2.加热分解5克某固体化合物,得到A气体0.7升(标准状况)和4克残渣,则A的分子量是。
3.燃烧10克乙烷气体生成液态水,共放出124.3千卡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有A、B、C三种气体,A无色,一定条件下A能和O2反应生成B。
B不溶于水,它也能和O2反应生成C,A、C气体皆易溶于水,其溶液的酸碱性恰好相反,则A是,C是。
(写分子式)5.质量百分比浓度为P%,密度为d克/毫升的硫酸溶液V毫升,其中含有SO42-摩尔。
将此溶液用水稀释为5V毫升,取出V毫升,其中H2SO4为克。
6.A、B、C为短周期中的三种元素。
A的阴离子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所氧化,则A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B单质有良好的传热导电性,1摩尔B的单质能从盐酸中置换出3克氢气,此时B转化成与氖电子排布式相同的离子。
则B元素是,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中有一种有剧毒,则C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为,它在固态时是晶体。
7.有A、B、C三种物质,A是气体,它在不完全燃烧时得到单质B和水,它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C和水。
A和C相遇时也能反应生成B。
则A是,B是;C是。
(写分子式)8.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口K2Cr2O7+口C+口H2SO4—口Cr2(SO4)3+口K2SO4+口CO2+口H2O如反应后得到了1摩尔CO2,则在反应中有摩尔Cr被(氧化、还原),它(得到、失去)了摩尔电子。
参考答案:1.七;16;0;碱金属;2.32;3.2C2H6(气)+7O2(气)===4CO2(气)+6H2O(液)+745.8千卡4.NH3;NO2;5. VdP 9800;VdP500;6.1s22s22p6; Al;H++AlO2-+H2O Al(OH)3Al3++3OH-;H:P:H 分子H7.H2S;S;SO2;8.2K2Cr2O7+3C+8H2SO4===2Cr2(SO4)3+2K2SO4+3CO2+8H2O43;还原;4;三、(共9分)有一个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存在下列离子:NH4+、K+、Al3+、Mg2+、Ba2+、SO42-、I-和CO32-。
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用PH试纸实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氯水,经过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溶液中未见沉淀生成。
4.在上述碱性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见有白色沉淀生成。
5.将第3步所得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产生,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以上实验,判断在此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对可能存在的离子如何进一步确证其是否存在?参考答案:NH4+、I-、Ba2+;CO32-、Mg2+、Al3+、SO42-;K+;取原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如果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呈紫色,可确证存在K+.四、(共13分)1.某链烃A,是它的同系物中分子量最小的。
A有下列反应关系:脱去1分子HCl 氧化E F G已知G 是高分子化合物,则(写结构简式)A 是 ;B 是 ;C 是 ;D 是 ;E 是 ;F 是 ;G 是 ;H 是 。
F →G 的化学方程式是 , 属于 反应。
2.燃烧某液态烃10.25克,产生16.8升CO 2(标准状况)和11.25克水。
此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41,求此烃的分子式。
说明它可能是哪几类烃。
如果1摩尔该烃在催化剂存在时最多可以和1摩尔氢气起加成反应,反应后得到一种产物,该产物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
推断此烃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1.CH 2=CH 2;CH 3CH 2OH ;CH 3CHO ;CH 3COOH ;CH 2ClCH 2Cl ;加聚;2.烃的分子量M=2×41=82 烃的摩尔数=10.2582=0.125 设烃的分子式为C x H y ,二氧化碳的摩尔数=16.822.4=0.75 水的摩尔数=11.2518=0.625 x=0.750.125=6 y=0.625×20.125=10 分子式为C 6H 10符合C n H 2n -2的通式,可能属于炔烃、二烯烃、环烯烃。
1摩尔该烃在催化剂存在时最多可以和1摩尔氢气起加成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烃是环烯烃。
加成产物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该烃是环己烯。
结构简式为:五、(本题14分)1.启普发生器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下面是三个制备气体的反应:(1)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CO 2;(2)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备C 2H 2;(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H 2;制备上述气体时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的是 (填入反应编号)。
简述不能使用的理由。
2.你如何检验一瓶固体Na 2CO 3试剂中是否混入了NaCl 杂质?写出实验步骤和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有一种工业废水,已知其中含有大量FeSO 4和少量Ag +和Na +。
以及部分污泥。
试设计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可以回收金属银、硫酸亚铁。
分步列出实验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目的(不必写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1.(2)生成的Ca(OH)2糊状物会堵塞反应容器,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2.(1)取少量的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使CO 32-形成BaCO 3沉淀,然后过滤,除去沉淀。
Ba 2++CO 32-===BaCO 3↓(2)取少量滤液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Na 2CO 3n CH 2—CH 2试剂中是否混入了NaCl 杂质。
Ag ++Cl -===AgCl ↓3.(1)过滤除去污泥;(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使Ag +还原为Ag 。
(3)过滤,使银和过量的铁粉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将混有铁粉的银用稀硫酸处理,使铁粉溶解。
(5)过滤,分离出银。
(6)将(3)的滤液和(5)的滤液合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7)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钠离子留在母液中。
六、(共15分)1.有一硝酸盐晶体,分子式为M(NO 3)x ·nH 2O ;经测定其摩尔质量为342克/摩尔。
取1.21 克此晶体溶于水,配置成100毫升溶液。
将其于电解池中用惰性材料为电极进行电解。
当 有0.01摩尔电子通过电极,溶液中全部金属离子在阴极析出,阴极增重0.32克。
求:(1)1.21克此盐是几摩尔?x 值是多少?(2)M 的原子量和n 值。
(3)如电解过程中体积不变,计算电解结束后溶液的PH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