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9.91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医学的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是指在医学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实践性学科。
以下是相关名词解释:
1. 诊断:确定疾病种类和病情的过程,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2. 治疗:对病情进行干预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式。
3. 预防:通过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病例的发生,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改善等方面。
4. 临床试验:对新药物或治疗方法进行实验和评价的过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等。
5. 临床指南:对某种疾病治疗的指导性文献,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6. 质量控制: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错误发生的机制。
7. 临床路径:对某种疾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指导方案,包括病历记录、诊疗流程和预期结果等方面。
8. 病史采集:对病人的病史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等方面。
9. 体格检查:对病人的生理和病理表现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包括心、肺、肝、脾、肾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10. 诊断学: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
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学科。
临概1、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2、骨折的病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力牵拉、疲劳骨折、病理骨折。
3、骨折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演进期(2周)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痂改造塑型期(12)。
4、骨折的专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5、骨折治疗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6、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有母体产道排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7、决定分娩的三因素:(1)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是主要产力,具有以下特点:节律性、对称性与极性、缩副作用。
(2)产道:(1)骨产道。
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连线。
骨盆倾斜度:约为60°(2)软产道(3)胎儿8、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产道的形状及径线而发生的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使胎先露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9、临产开始的标志:是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展平,子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持续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
)10、分娩的分期及临床经过(1)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至宫颈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h,经产妇约需6~8h。
(2)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需数分钟至1h。
(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min,一般不超过30min。
11、胎盘剥离及娩出的方式有两种:一、胎儿面娩出式,二、母体面娩出式12、子宫破裂是指发生于妊娠后期及分娩期的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的裂伤,分自发性破裂和损伤性破裂,以分娩期自发性破裂多见。
【分类】1、根据破裂的原因分为:自然破裂和创伤性破裂;2、以破裂部位分为:子宫体破裂和子宫下段破裂;3、按破裂的程度可分为:完全破裂和不完全破裂。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症状:指患者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腹痛,疲乏,发热等体征: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肝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者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肝门排出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费力,重者张口呼吸,抬肩,鼻翼煽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水肿:过多的液体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集聚,使组织肿胀成为水肿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可引起关节的运动和强直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传染病:是由原生物感染人体后发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潜伏期:是指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疾,是由志贺均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肺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的传染病,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科赫现象:机体对肺结核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的现象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病理性超过正常水平的疾病状态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发生局部坏死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展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夏科三联征:是指典型的急性胆管炎症状,即腹痛,寒战发热及黄疸尿路刺激征:发病突然,有尿痛,尿频,尿急,严重者数分钟排尿一次,常见终末血尿发热:当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临床医学概论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临床医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与掌握而设置的。
以下是常见的临床医学概念及其解释:1. 临床医学:指的是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体格检查、进行辅助检查等方式,以诊断、治疗、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
2. 诊断: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的性质、类型等,并作出医学意义上的结论。
3. 治疗:指的是针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因素,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从而达到治愈、减轻疾病症状或延长生命的效果。
4. 病史:指患者的个人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生活史等,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5.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检查,从而获取关于患者身体各部位的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进行诊断。
6. 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检测,以获取有关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7. 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病变特点的学科,通过对组织标本的病理检查,即病理活检和尸检,来了解疾病的组织学、细胞学等方面的变化。
8.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性质、功能、作用机制及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了解药物的特性,有助于合理用药。
9. 临床路径: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生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标准,制定的一种具体化的、具体的、预期的医疗行为方案。
10. 门诊:指患者在不住院的情况下,到医院就诊、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活动,比如常见的普通门诊和专科门诊。
11. 住院:指患者因病情需要,入住医院进行长期或者较为复杂的诊断和治疗,比如手术、全身重症监护等。
12. 跨学科协作:指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之间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疾病的诊断、治疗等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
13. 临床路径管理:指医院通过调整和优化的诊疗流程、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全程的合理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和满意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概论名解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板块腹:急性腹膜炎时,腹壁明显紧张,可硬如木板称板块腹。
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循环内分泌的激活两个方面的临床综合症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不能顺利地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肾病综合症: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中丢失引起的综合征。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病理性超过正常水平的疾病状态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发生局部坏死语音震颤:是指被检查发出语音时,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的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夏科三联征:是指典型的急性胆管炎症状,即腹痛,寒战发热及黄疸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用力呼吸,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主要病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吸气型呼吸困难: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发生机制为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表现为吸气相延长。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暂停数秒之后,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呼吸呈潮水涨落样。
甲亢危象:甲状腺毒症病情的极度增重并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合并症。
新生儿黄疸:指在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
以儿童和女性人群尤其是妊娠妇女的发病率最高。
医学生简单的名词解释作为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领域,医学常常包含一系列专业术语和名词,而这些名词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容易理解。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医学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医学术语进行简单的解释。
1.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器官、系统和亚系统的组成、构造、结构、功能、活性、生理过程、生理规律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如呼吸、循环和消化等。
2.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本质、发展和特征,探究各种形态学及功能改变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通过对病理学的研究,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3. 病因学(Etiology)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的学科。
疾病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病因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疾病的引发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 诊断学(Diagnosis)诊断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原则。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并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是医学中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的领域。
它强调通过临床实践和经验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的发展对于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6. 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药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各种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和反应,以便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并减少不良反应。
7.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通过分析流行病学数据,可以帮助了解不同疾病的流行程度、高危人群以及预防措施。
临床医学概要名词解释临床医学是指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应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术语的解释。
1. 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确定患者患病的性质和原因。
2. 治疗:基于诊断结果,采用药物、手术、放疗、物理疗法等方法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和体征。
3. 预防: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包括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等。
4. 病史:患者的病情描述,包括病因、病程、病理变化等。
5.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体验,如疼痛、乏力等。
6. 体征:医生在体检过程中观察到的异常征象,如发热、黄疸等。
7. 实验室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检测,来辅助诊断和了解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8.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技术对患者进行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成像,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9. 病理学:通过对患者组织和器官进行取材、切片和染色等技术,来研究和诊断疾病的性质和发展。
10.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抗炎药物等。
11. 手术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包括切除肿瘤、修复器官等。
12. 放疗:使用放射线来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13. 门诊:患者在医院的门诊部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需要住院。
14. 住院:患者需要在医院内接受全天候的医疗护理和治疗。
15.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进行的各种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16. 术后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的护理和观察,包括饮食、伤口处理、药物管理等。
17. 护理记录: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处理的记录,对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18. 康复: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迅速康复,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9.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容易。
20. 非传染病:不通过接触传染,由遗传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一、名词解释1.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4.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5. 正电子衰变:由于核内缺乏中子致使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 + 衰变)的衰变方式。
6. 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7.r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r光子形式释放过剩能量的过程。
8.半衰期(T1/2) :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9.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运动速度和方向突然发生变化,能量的部分或全部以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韧致辐射。
10.吸收:射线使物质的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的过程中,射线的能量全部消耗,射线不复存在,称为射线的吸收。
11. 光电效应:γ光子与介质原子的轨道电子(主要是内层电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传递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发射出来成为自由电子,而整个光子被吸收消失,称为光电效应。
12.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r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轨道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电子,而r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
13.荧光现象:是由于电子在某些吸收材料中从高能态电子轨道移动到低能态电子轨道时产生光信号。
14. 地球辐射:是指由于在地球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产生的辐射。
15.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16.外照射:放射源位于体外,或放射源虽置于体内但不被组织吸收,不参与代谢过程,仅利用其释放出的射线作用于机体的照射,称为外照射。
临床医学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临床医学知识点:
1. 临床医学的定义: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直接面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2. 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
* 按治疗手段:内外科、理疗学、放射治疗学等。
* 按治疗对象: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等。
* 按人体系统或解剖部位:口腔科学、神经病学、心血管内科等。
* 按病种: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等。
* 按诊断手段: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放射诊断学等。
3.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 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 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
* 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 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4. 临床医学常用的知识点:
*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原因:肺淤血。
* 慢性肾盂肾炎的感染菌:大肠杆菌。
* 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大肠杆菌。
* 二类瓣狭窄易形成血栓塞的原因:肺淤血。
* 风心病多发于:二类瓣狭窄。
* 胃癌经什么途径转移:淋巴结。
* 绒毛膜癌发向哪个器官转移:肺。
* 新生儿出生2-3天开始出现生理性黄疸。
*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感染菌: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机制:低白蛋白血症。
以上仅是临床医学的部分知识点,临床医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如果您对某个特定领域或主题感兴趣,建议深入研究或咨询相关专家。
1腹泻:
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呕血:
指由上消化道疾病(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
3、谵妄:
以兴奋性增高为主。
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4、肺炎:
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5、咳嗽:
由延髓的咳嗽中枢受到刺激引起,各种传入的刺激导致咳嗽中枢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从而导致咽肌、膈肌等运动完成咳嗽动作,剧烈的呼气冲出狭窄的声门裂隙发出声音。
6、支气管哮喘:
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7、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衰(尤其是左心衰竭)引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卧位加重,坐位减轻,肺底有湿罗音,咳粉红色泡沫痰。
8、心力衰竭:
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9、高血压:
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
表现伴有或不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症。
10、水肿:
细胞外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1、镜下血尿:
红细胞大于3个/hp,尿液外观无血色者。
12、肿瘤:
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自身生长的调
控,导致机体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3、血尿:
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见于肾结石、肾结核
14、发绀: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状态
15、湿罗音:
由于吸气时气流通过呼吸道内稀薄分泌物,形成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短暂而急促
16、黄疸: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17、被动体位:
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改变身体的位置,见于极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
18、生命征:
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呼吸(12-20次/分钟)、脉搏
(60-100次/分钟)和血压(标准)
19、蜘蛛痣:
皮肤小动脉末梢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称为蜘蛛痣,压迫蜘蛛痣中心后周围的小血管网可消失,见于肝炎肝硬化
20、肝掌:
大小鱼际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见于肝炎肝硬化
21、紫癜:
由血管因素或血小板因素所致毛细管通透性和脆性提高,出现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
红细胞外溢的出血性疾病
22、语音震颤:
被检查者发出声音时所产生的声波震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至胸壁,检查者可手触及,亦称触觉语颤
23、咯血: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称为咯血,常见于肺结核、肺炎
24、呼吸困难:
患者主观感觉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可伴有呼吸节律、频率及
幅度的改变
25、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6、癌前病变:
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基因不稳定而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
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有这个阶段,但并非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成恶性肿瘤。
27、肾源性水肿:
由肾病、肾炎引起的水肿,组织疏松,颜面开始,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28、意识障碍: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表现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29、消化性溃疡:
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长发生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处
30、移动性浊音:
腹腔内的液体随体位的变化而移动,叩诊时浊音区也发生变动现象
31、COPD (慢性阻塞性肺炎):
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且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
32、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在医院以外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肺炎患者,多可治疗
33、昏睡:
近于人事不省、熟睡,强刺激可醒,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很快再入睡
34、强迫体位:
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35、反跳痛:
触及压痛点,深压片刻后抬起手指,患者感觉疼痛加剧
36、干罗音:
气管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当气流通过狭窄的官腔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响,持续时间长带有乐性的呼吸附加音
37、脑膜刺激征:
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炎症刺激了脊髓神经根所表现出的防御反应性肌痉挛现象
38、腹膜刺激征:
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同时出现,由炎症波及腹膜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39、便血:
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常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
40、腹泻:
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42、H AP (医院获得性肺炎):
入院时不存在且不在潜伏期而入院48小时后发生肺炎,少能治愈多发高龄
43、慢性胃炎:
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部分由幽门螺旋杆菌所引起,多数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44、原位癌:
又称上皮内癌或浸润前癌,是细胞学上具有所有恶性特点,但尚未突破上皮基底膜的肿瘤
45、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是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的差异
46、肿瘤的转移:
恶性肿瘤由原发部位倾入淋巴结、血管和体腔而进行的迁徙
47、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费力、缓慢,呼气相延长,常伴有呼气相哮鸣音
48、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伤窝及肋间隙吸气时凹陷,并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49、体征:
医生通过检查或患者自己发现的异常
50、症状:
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
51、主诉:
患者对最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