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7.49 KB
- 文档页数:4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和通信需求的增加,电线电缆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电线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规划和操作。
1. 单位长度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用量通常以单位长度计算,比如米或英尺。
计算公式如下: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长度单位长度用量是指每米或每英尺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它取决于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电线电缆的规格。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单位长度用量。
2. 总用量计算公式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整个项目所需的电线电缆总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单位长度× 数量其中,单位长度用量和单位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前面相同,而数量则是指需要安装的电线电缆的数量。
3. 多段线路用量计算公式在一些复杂的电线电缆布线情况下,可能需要计算多段线路的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1 × 长度1 + 单位长度用量2 × 长度2 + … + 单位长度用量n × 长度n其中,单位长度用量1、单位长度用量2、...、单位长度用量n分别是每段线路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而长度1、长度2、...、长度n则是每段线路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避免浪费和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电线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以综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决策。
希望这些公式能够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物理发泡线生产常见问题解决一、表面粗糙、破裂原因分析:1.材料熔体流动速率较小(LDPE≤0.5g/10min,HDPE 0.2~1.0g/min),开机速度较快易引起熔体破裂。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外径计算简便实用算法: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二小瓦形、四大一小瓦形:D=2.1547*h瓦高+d小电缆常用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
导体用量:(Kg/Km)=d A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二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 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 D1A2 - DA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 DA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Kg/Km )= dA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Kg/Km )= dA2 * 0.7854 * T * N * G / cos 00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 LDPE-0.92 ; HDPE-0.96 ; PEF (发泡)-0.65; FRPE-1.7 ;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 PP 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重量二截面积址比重S我面积(mm2)1.铜线W=9S W= 重量(kg)2.铝线W=3S d=线径(mm)3.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1.铜线W=6.98d2〜7d22.铝线W=2.12d2〜2d23.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二功率X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X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X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 ;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 ,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 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 ;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一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FRPE-1.7;Teflon(FEP)2.2;;;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
兴飞达电线有限公司内部资料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三 计算方法3.1 导体3.1.1 中压及架空电缆用导体W=S×ρ×N×λ式中:W—导体单位长度定额用量(kg/km);S—导体的标称截面(mm2);ρ—导体材料的密度(g/cm3);N—导体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1.2 低压电缆用成型紧压导体和圆形导体W=×ρ×N×λ式中:W—导体单位长度定额用量(kg/km);S—导体的工艺要求截面(mm2)(见表1);ρ—导体材料的密度(g/cm3);N—导体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2 云母带、半导电尼龙布带耐火层W =(D0+nδ) ×nδ×π×ρ/(1-K)×N×λ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云母带的定额用量(kg/km);D0—绕包云母带前导体外径(mm);δ—云母带的标称厚度(mm)ρ—云母带的密度(g/cm2);n—绕包层数;K—云母带搭盖率;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3 绝缘W=(D0+δ)×δ×π×ρ×λ×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绝缘定额用量(kg/km);D0—挤包绝缘前导体的外径(mm);δ—绝缘层的标称厚度(mm)ρ—绝缘材料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4 导体(绝缘)屏蔽W=(D0+δ)×δ×π×ρ×λ×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导体(绝缘)定额用量(kg/km); D0—挤包导体(绝缘)屏蔽前外径(mm);δ—导体(绝缘)屏蔽的标称厚度(mm)ρ—绝缘材料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5 金属屏蔽3.5.1 中压电缆铜带屏蔽W =(D0+δ) ×δ×π×ρ/(1-K) ×N×λ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铜带前外径(mm);δ—铜带的标称厚度(mm)ρ—铜带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K—铜带搭盖率;3.5.2 低压电缆统包金属屏蔽W =(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铜带前外径(mm);δ—铜带的标称厚度(mm);ρ—铜带的密度(g/cm2);n—铜带绕包层数;K—铜带搭盖率;3.5.3 铜丝编织屏蔽W=×d×(D0+2d) ×p×k×ρ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丝的定额用量(kg/km); D0—铜丝编织前外径(mm);d—铜丝的标称外径(mm)ρ—铜丝的密度(g/cm2);p—编织覆盖率;k—编织的交叉系数;3.6 填充W=W单×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填充的定额用量(kg/km); W单—单根填充绳重量(kg/km);n—填充绳使用根数;3.7 包带(不包括无纺布)W=(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包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前外径(mm);δ—绕包带的标称厚度(mm)ρ—绕包带的密度(g/cm2);n—绕包带层数;K—绕包带的搭盖率3.8 无纺布W=(D0+δ) ×π×m ×(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包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前外径(mm);δ—绕包带的标称厚度(mm)m-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g/m2)K—绕包带的搭盖率3.9 铠装3.9.1 钢带铠装W=(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钢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铠装前外径(mm);δ—钢带的标称厚度(mm)ρ—钢带的密度(g/cm2);n—钢带绕包带层数;K—钢带绕包的间隙率;3.9.2 钢丝铠装W=19.25×(D0+d-1)×d×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钢丝的定额用量(kg/km); D0—钢丝铠装前外径(mm);d—钢丝的标称外径(mm)k—钢丝绞入率;3.10 护套及隔离套W=(D0+δ+Δ)×(δ+Δ) ×π×ρ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护套定额用量(kg/km); D0—挤包护套前导体的外径(mm);δ—护套层的标称厚度(mm)ρ—护套材料的密度(g/cm2);Δ—厚度增加值(mm);。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的计算公式:
导体用量是指电缆中导体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导体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导体用量=导体长度×导体截面积
2.绝缘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绝缘材料用量是指电缆中绝缘材料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绝缘材料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绝缘材料用量=绝缘材料长度×绝缘材料截面积
3.护套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护套材料用量是指电缆外护套材料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护套材料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护套材料用量=护套材料长度×护套材料截面积
4.绕包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绕包材料用量是指电缆中绕包材料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绕包材料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绕包材料用量=绕包材料长度×绕包材料截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电缆的具体结构、工作电压、传输距离、环境条件等因素。
因此,在具体设计电缆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
此外,电缆的额定电流、功率、电压降等参数也需要根据特定应用场景进行计算,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精确的电缆计算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电缆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电线电缆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的电缆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 绳-0.55;棉纱线-0.48。
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的重量二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 8.89,铝是2.7 )
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2、导体用量(Kg/Km): =d A2*0.785 * G * N * K1 * K2 * C 符号【A】表示:除号
“ d “表示:导体线径
“&表示:导体比重
“ N”表示:条数
“ K1”表示:导体绞入率
“ K2 “表示:芯线绞入率
“ C ”表示:绝缘芯线根数
3、绝缘用量(Kg/Km): =( D"2 - d"2)* 0.7854 * G * C * K2
“ D”表示:绝缘外径
“ d”表示:导体外径
“G”表示:绝缘比重
“ K2”表示:芯线绞入率
“ 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
4、外被用量:(Kg/Km) = ( D1A2 - D A2 ) * 0.7854 * G
“ D1”表示:完成外径
“ D”表示:上过程外径
“&表示:绝缘比重
5、包带用量:(Kg/Km) = D"2 * 0.7854 * t * G * Z
“ D”表示:上过程外径
“ t ”表示:包带厚度
“G”表示:包带比重
“ Z” 表示:重叠率(1/4Lap = 1.25)
6、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 d”表示:导体线径
“ N”表示:条数
“G”表示:比重
“ Z”表示:绞入率
7、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
0 = ata 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 d”表示:编织铜线径
“ T”表示:锭数
“N‘表示:每锭条数
“&表示:导体比重
常见材料比重:
铜 8.89 ;银 10.50 ;铝 2.70 ;锌 7.05 ;镍 8.90 ;锡 7.30 ;
钢 7.80 ;铅 11.40 ;铝箔麦拉 1.80 ;纸 1.35 ;麦拉 1.37 ; PVC 1.45 ; LDPE0.92 ; HDPE0.96 ; PEF(发泡)0.65 ; FRPE1.7 ; Teflon ( FEP)2.2 ; Nylon 0.97 ; PP 0.97 ; PU 1.21 ;棉布
带 0.55 ; PP 绳 0.55 ;棉纱线 0.48
&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2 n
9、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X 0.1592
10、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X 90%-0.1
11、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 85%-0.1
12、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 80%-0.2
13、钢丝铠装根数二{ n X (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X入)
14、钢丝铠装重量二n X钢丝直径2X p X LX根数X入
15、绝缘及护套的重量二n X (挤前外径+厚度)X厚度X L X p
16、钢带的重量二{ n X (绕包前的外径+2X厚度-1) X 2X厚度X p X L} /(1+K)
17、包带的重量二{ n X (绕包前的外径+层数X厚度)X层数 X厚度X p X L}心士 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
则是1+K
“ p ”表示:材料比重
“ L”表示:电缆长度
“入”表示:绞入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