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湿地沼泽 (共42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2
高考地理沼泽专题沼泽的概念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我国沼泽分布很广。
面积较大且分布集中的地区有东北的三江平原、西北的柴达木平原、四川的松潘草地及藏北羌塘内陆河流区等。
仅四川松潘草地的沼泽面积便达到2700km2。
沼泽的成因沼泽形成的一般思路:1.来水多:降水多或冰雪融水多;2.去水少(即水的支出少):①向“上”无法蒸发;②向“下”无法下渗;③向“四周”无法排出;④河道堵塞水无法“下流”(凌汛等)湿地成因按空间分布共分六类:热带地区、高原地区、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河流、河口地区、沿海地区湿地。
第1类:热带地区(1)来水: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2)去水:①向“下”无法下渗: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②向“四周”无法排出:地表植被丰富,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而成为湿地。
如热带雨林气候区刚果盆地的沼泽、热带季风气候区苏门达腊岛东部广布的沼泽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潘塔纳尔湿地等。
第2类:高原地区:(1)来水:因降水丰富或高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2)去水:①向“上”无法蒸发: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向“下”无法下渗: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③向“四周”无法排出:在高原的低洼处易积水而形成湿地。
第3类:高纬度地区因本身降水少,地表有水的原因则主要从(1)去水方面思考:①向“上”无法蒸发:因气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弱;②向“下”无法下渗:因纬度高气温低而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③向“四周”无法排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河道堵塞水无法“下流”(凌汛等)。
第4类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湿地来水方面主要考虑有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河流水、湖泊水方面。
去水方面:主要是考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从而形成沼泽。
第5类:河流、河口地区河流本身就是湿地,来水方面:主要考虑在外流区的河流往往在上中游降水量大,也可能有多条支流汇入,下游流量较大;去水方面:下游多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的顶托,下泄不畅而形成湿地。
高三地理沼泽知识点汇总地理沼泽知识点汇总沼泽(swamp)是湿地的一种,具有浸润地面和长期积水的特点。
沼泽地形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高三地理沼泽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生态功能等知识点进行汇总介绍。
一、沼泽的定义沼泽是指由淤泥或泥炭积累而形成的植被茂盛、土壤湿润或常年积水的湿地。
它们通常在河流、湖泊和海洋边缘等低洼地区形成,降雨过多或排水不畅造成局部积水。
二、沼泽的分类根据水源和生态特征,沼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淡水沼泽:水源主要来自降雨和河水,并且水中的盐分含量相对较低。
淡水沼泽常见于河流、湖泊和盆地等区域。
2. 盐水沼泽:水源主要来自海水或含有盐分的地下水。
盐水沼泽常见于潮湿的海滩、河口和滨海盐碱地等地区。
3. 混合沼泽:混合沼泽是淡水沼泽和盐水沼泽的过渡地带,水源既可能来自降雨,也可能来自海水或地下水。
混合沼泽通常位于沿海地区。
三、沼泽的特征1. 土壤湿润: 沼泽地土壤含水量较高,常年保持湿润状态。
这是因为沼泽地通常位于低洼地区,使得雨水难以排出,从而形成了积水环境。
2. 植被茂盛: 沼泽地适宜植物生长,有利于植被的生态系统形成。
在淡水沼泽中,常见的植物有芦苇、水蕨、香蒲等;而在盐水沼泽中,常见的植物有盐草、碱蓬等。
3. 物种多样性: 沼泽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许多动植物种类都与沼泽地息息相关。
例如,许多鸟类、两栖类和昆虫选择在沼泽地繁衍生息。
四、沼泽的生态功能沼泽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调节:沼泽地能够起到调节降雨过剩和干旱时的水分平衡作用,减少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发生。
2. 水体净化:沼泽地通过植物根系的作用,能够吸收和转化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实现水体的净化。
3. 碳储存和减排:沼泽地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发挥减轻温室效应的作用。
4. 生物栖息地:沼泽地提供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
高中地理小专题(二):沼泽问题什么是沼泽?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一般而言,沼泽的成因有以下几点,也是最常考的几点。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这一点要因地制宜,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河流洪涝泛滥。
此外,黑马哥还看到过一种说法,在气温较低的地方,植物死亡后在水中不易腐烂,堵塞了水分下渗的缝隙。
也作为原因重点一个补充,如东北。
沼泽破坏有什么影响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所以我们说沼泽的破坏有什么影响,可不可以往湿地的优点上想,然后倒过来不就是破坏沼泽的影响吗?(一)提供水源(二)补充地下水(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四)保护堤岸,防风(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六)保留营养物质(七)防止盐水入侵(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九)保持小气候(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十一)航运(十二)旅游休闲(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举个例子: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意义是什么?从上边提取答案即可。
如何开发利用湿地呢?关键在于排水。
例如著名的荷兰风车,你知道最早是用来干什么的么?排水!欧洲流传着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荷兰人利用风车排水(温带海洋气候,盛行西风带,知识点啊!),最终填海造陆,形成了大量陆地(人教版教材有这个知识点,在拓展材料里边)。
例1.材料一苏德沼泽位于南苏丹中部低地,是白尼罗河及其支流的汇流地区。
材料二苏德沼泽的面积年内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公里,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公里。
沼泽区生物众多,布满水面的漂浮植物形成巨大的障碍并且可以移动,妨碍航行。
发源于赤道多雨区的白尼罗河在流经苏德沼泽区后水量大减.(6分)分析苏德沼泽形成的原因,并推断其面积年内变化巨大的原因。
高三地理沼泽知识点沼泽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地形、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课程中关于沼泽的相关知识点。
一、沼泽的定义与分类沼泽是指由湖泊、河流或浅海演变而成的、有浅水、积水、泥炭地或湿土等特征的湿地。
根据沼泽的水源和水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依靠降水的自然水源,如降水凝结、降雨直接输入等;另一类是依赖于特定水体(如河流、湖泊)补给水源的间歇性流域湿地。
二、沼泽的形成与演变沼泽的形成和演变主要与水域退化和沉积作用有关。
在一定条件下,湿地内的水草逐渐堆积,形成湿地植被,这些植被与沉积物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沼泽地貌。
而沼泽的演变则与水文条件的改变密切相关,如水位的变化、河流的冲刷、侵蚀等。
三、沼泽的生态系统功能沼泽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
首先,沼泽能够调节气候,吸收大量的CO2并释放氧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沼泽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能够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此外,沼泽还是很多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四、沼泽的分布与利用沼泽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尤以高纬度地区和海岸地区最为常见。
在我国,沼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和青藏高原等地。
沼泽的利用可分为经济利用和生态保育两方面。
经济利用方面,沼泽地可用于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开发等。
而在生态保育方面,应加强沼泽保护,限制人类活动对沼泽生态系统的破坏。
五、沼泽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沼泽资源正面临不可忽视的威胁。
为了保护沼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恶性开发和破坏的处罚力度。
同时,应推动科学研究,加强沼泽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保持沼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
结语:高三地理课程中的沼泽知识点包括沼泽的定义与分类、沼泽的形成与演变、沼泽的生态系统功能、沼泽的分布与利用以及沼泽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