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材料学-口腔植入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51.50 KB
- 文档页数:42
《口腔材料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 学时 36 学分 2一、课程定位《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广泛,不仅包括口腔医学内容,还涉及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基础与临床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口腔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并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运用这些知识。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后续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和《口腔预防医学》。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常用口腔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口腔材料的组成、性能、应用范围与使用方法。
2.了解口腔材料的定义、类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口腔材料的使用技能。
2.学会口腔常用材料的选择技能。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奋、严谨求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
五、师资要求以一个教学班为例,需要教师1-2人。
承担本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校内教师)、兼(临床一线教师)教师比例约为l:2。
实验教师要求有3年以上的口腔临床经验,具有协助专业教师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常规课程资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影像图库各一套。
其中,教学大纲在教务处指导下由教研室不定期修订;每位主讲教师需有自制的教案、课件、题库。
2.纸质专业图书、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等,由学校图书馆系统性提供,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对图书馆的购进书目,有重要的参考和建议权。
3.精品课程网站:需有本校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同时参阅借鉴同类院校及本科院校的课程网站。
口腔材料学第一章总论一、口腔材料的分类(一)按材料性质分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二)按材料用途分类: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材料、充填材料、粘结材料、种植材料、齿科预防保健材料(三)按材料与口腔组织接触方式分类1、直接与口腔组织接触的材料:表面接触、外部接入和植入材料2、间接与口腔组织接触的材料按接触时间又分为:短期接触、长期接触和持久接触材料(四)按材料的应用部位分类:非植入人体的材料、植入人体的材料二、材料的性能(一)物理性能1、尺寸变化2、线[膨]胀系数3、热导率(导热系数)4、流电性5、表面张力和润湿性6、色彩性(二)机械性能1、应力2、应变3、应力-应变曲线4、冲击韧性5、硬度6、应变-时间曲线7、蠕变与疲劳 8、挠曲强度和挠度 9、应力集中、裂缝扩展和温度应力(三)化学性能1、腐蚀和变色2、扩散和吸附3、老化4、化学性粘结(四)生物性能1、生物相容性2、生物安全性3、生物功能性第二章口腔有机高分子材料一、高分子概述(一)高分子材料分类:橡胶、纤维和塑料三大类。
(二)聚合反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二、印模材料(一)印模材料性能1、良好的生物安全性2、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可塑性3、适当的凝固时间4、良好的准确性、形稳性5、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6、强度好7、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容易推广使用(二)常用印模材料1、藻酸盐类印模材料:室温20~22℃,2~5分钟凝固。
粉剂型、糊剂型温度高,凝固快,温度低,凝固慢。
粉剂型使用方法:水分比例按要求计量,调和30s,在口腔内1.5~2min,取出后水洗、灌注模型。
调和时间不足,会使印模强度下降,调和时间过长,会破坏凝胶而降低强度。
2、琼脂印模材料琼脂印模材料的胶凝温度介于36~40℃之间,温度低有利于胶凝。
温度越低胶凝越快。
凝胶转变成溶胶的温度需60~70℃3、琼脂/藻酸盐印模材料4、硅橡胶印模材料5、聚硫橡胶印模材料6、聚醚橡胶印模材料7、其他印模材料:印模膏、印模糊剂(氧化锌-丁香酚印模材料)、Ⅰ型石膏(三)蜡型材料常用牙用蜡:铸造蜡、基托蜡和其他蜡型材料(四)义齿基托树脂一般全扣义齿是由人工牙齿和树脂基托两部分组成。
口腔种植学
口腔种植学是牙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和应用人工种植牙技术来替代缺失的牙齿。
它涉及使用种植体(如人工牙根)将牙齿植入口腔骨骼中,并通过与骨质结合形成稳定的人工牙根,以支撑人工牙齿的恢复和修复。
口腔种植学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缺失的牙齿,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和口腔美观。
它还可以提供长期的解决方案,可以防止因牙齿缺失而导致的其他口腔问题,例如牙齿移动、牙列不齐、牙龈问题等。
口腔种植学涉及一系列的手术和临床技术,包括临床评估、诊断和计划、种植体的选择和植入、术后的护理和修复等。
种植体可以是钛合金、陶瓷和金属材料制成,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口腔种植学的发展使得曾经认为无法恢复的牙齿问题得以解决,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口腔种植学的成功需要牙医具备良好的口腔解剖和牙槽骨结构的了解,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口腔种植体材料技术创新进展综述一、口腔种植体材料概述口腔种植体材料是用于替代缺失牙齿的人工牙根,其材料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口腔种植体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口腔种植体材料的技术创新进展,包括材料选择、表面处理技术、生物相容性改进以及新型种植体设计等方面。
1.1 口腔种植体材料的发展历程口腔种植体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金属合金到现代的生物活性材料的转变。
早期的种植体主要使用不锈钢、钴铬合金等金属材料,但这些材料存在生物相容性差、易腐蚀等问题。
随着对生物材料认识的深入,钛合金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种植体材料。
1.2 当前主流的口腔种植体材料目前,钛合金是口腔种植体中最常用的材料,尤其是纯钛和钛六铝四钒合金(Ti-6Al-4V)。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毒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然而,纯钛的弹性模量较高,可能导致应力屏蔽效应,而钛合金虽然降低了弹性模量,但生物相容性仍有待提高。
二、口腔种植体材料技术创新进展2.1 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是提高种植体与骨结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改善种植体的表面特性,促进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加速骨整合过程。
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酸蚀、阳极氧化、等离子喷涂、微弧氧化等。
2.2 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是指能够与机体组织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材料。
在口腔种植领域,羟基磷灰石(HA)、生物活性玻璃(BAG)等生物材料被广泛研究。
这些材料能够与骨组织形成化学键合,提高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长期成功率。
2.3 多孔材料的开发多孔材料因其优异的骨整合性能而受到重视。
多孔钛合金、多孔羟基磷灰石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连通性,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血管化,从而加速骨整合。
此外,多孔材料的弹性模量更接近自然骨,有助于减少应力屏蔽效应。
《口腔材料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12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全日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修课方式:选修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材料学》是口腔材料学是一门和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等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它是是研究口腔材料及其与口腔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利用这些材料及制品以替代和恢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腔软、硬组织缺损缺失的生理外形,并重建已丧失的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口腔修复材料、口腔充填材料、口腔粘接材料、口腔预防保健材料、口腔颌面外科材料以及口腔正畸材料等。
2.课程性质:《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选修课。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口腔材料学》包括口腔修复、充填、预防保健、颌面外科、种植及正畸材料等,只有基于对所有口腔材料的充分了解,掌握其性能特点和应用要求后,才能更好的掌握口腔医学其它的专业知识,完成高质量的口腔治疗和修复。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材料的分类、组成和主要理化性能、机械性能、生物性能以及与临床应用的关系,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口腔材料和准确制作修复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学习口腔医学其它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2.课程设计思路(1)《口腔材料学》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科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它不仅是口腔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名词解释:1. 自由基: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光、热、射线的影响下,分裂成为两个含不成对带独电子的活泼基团。
2. 缩聚反应:聚合反应过程中,除形成聚合物外,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的反应,称缩聚反应。
3. 流电性:是指在口腔环境中异钟金属修复体相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之间的电位不同,所产生的电位差,导致电流产生,称为流电性。
4.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5.固化深度:光线透过复合树脂或牙体时强度逐渐减弱,故深层树脂往往聚合不完全,当超过一定深度后,单体的聚合程度极小,树脂的强度非常低,这一临界深度就称为固化深度。
6.粘结:两个同种或异种的固体物质,通过介于两者表面的第三种物质作用而产生牢固结合的现象7.烧结全瓷材料:指制备口腔全瓷修复体的一种瓷料,以往习惯将这种瓷料称为烤瓷或烤瓷材料(porcelain materials),近年来因瓷料的性能不断提高,目前一般又称为全瓷修复材料,按加工工艺不同又分为烧结陶瓷、热压陶瓷、粉浆涂塑陶瓷、种植陶瓷及陶瓷制品。
这种瓷料实际上是烧结陶瓷中的一种,为了避免与烤瓷材料和其他的全瓷材料在称谓上不产生混淆,故将本节所述的瓷料称为烧结全瓷材料。
8.混水率(W/P):是水的体积除以半水硫酸钙粉末重量所得的分数。
9. 义齿基托树脂:当牙列缺损或缺失后,需要制作假牙(义齿),代替缺失的牙齿以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
一般全口义齿是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组成,基托将人工牙连在一起,并将人工牙所承受的咀嚼力均匀地传递给牙槽嵴。
制作义齿基托的主要材料便是义齿基托树脂。
10.单体(monomer):由能够形成结构单元的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称做单体,也是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11.粘接力: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通过界面相互吸引并产生连续作用的力。
12.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损伤乃至断裂的过程。
13.中熔合金包埋材料:又称石膏类包埋材料,适用于铸造熔化温度在700℃以下的中熔合金,如贵金属金合金、银合金、非贵金属铜基合金等。
口腔材料学名解总结口腔材料学名词解释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所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熔融(melt):金属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
3.凝固(solidification):金属从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4.冷却曲线:熔融的纯金属由液态向固态的冷却过程,可用冷却过程中所测得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冷却曲线来表示。
5.热处理(heat treatment):对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加工方法。
6.自由基(free radicals):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光、热、射线的影响下,分裂成为两个含不成对带独电子的活泼基团。
7.自由基聚合反应(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单体分子借助于引发剂、热能、光能或辐射能活化成单体自由基,然后按自由基历程进行聚合的反应。
8.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聚合反应,分为加聚和缩聚两大类。
9.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通过加成反应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10.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聚合反应过程中,除形成聚合物外,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的反应,其产物称作缩聚物。
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形成聚合物的过程。
11.尺寸变化(dimensional change):口腔修复材料及其辅助材料在凝固成形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及化学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材料外形尺寸变化的现象称为尺寸变化。
12.线[膨]胀系数(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是指固体物质的温度每改变1℃时,其长度的变化和它在0℃时长度之比,是表征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
单位为K-1。
13.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又称为导热系数,其定义为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m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横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口腔材料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学时36学分2一、课程定位《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广泛,不仅包括口腔医学内容,还涉及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基础与临床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口腔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并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运用这些知识。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后续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和《口腔预防医学》。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常用口腔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口腔材料的组成、性能、应用范围与使用方法。
2.了解口腔材料的定义、类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口腔材料的使用技能。
2.学会口腔常用材料的选择技能。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奋、严谨求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
五、师资要求以一个教学班为例,需要教师1-2人。
承担本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校内教师)、兼(临床一线教师)教师比例约为1:2。
实验教师要求有3年以上的口腔临床经验,具有协助专业教师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常规课程资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影像图库各一套。
其中,教学大纲在教务处指导下由教研室不定期修订;每位主讲教师需有自制的教案、课件、题库。
2.纸质专业图书、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等,由学校图书馆系统性提供,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对图书馆的购进书目,有重要的参考和建议权。
3.精品课程网站:需有本校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同时参阅借鉴同类院校及本科院校的课程网站。
口腔植入材料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口腔植入材料在现代牙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口腔植入材料是指用于修复、替换或增加人工牙齿或其他口腔结构的材料,以恢复患者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
口腔植入材料的使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义齿修复、正畸矫治等牙科治疗领域。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口腔植入材料能够与人体组织紧密结合,并能够承受咀嚼力和其他口腔环境的各种挑战。
因此,对口腔植入材料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对于提高植入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口腔植入材料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口腔植入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口腔植入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通过深入了解口腔植入材料的相关名词和概念,希望读者可以对口腔植入治疗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选择适当的材料,从而提高植入治疗的效果和效率。
本文还将总结口腔植入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并展望未来口腔植入材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口腔植入治疗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之一:标题:文章结构导言:在本部分中,将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具体内容:本篇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将对口腔植入材料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口腔植入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讨论。
第一个小节将详细介绍口腔植入材料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的应用场景,包括种类、材质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个小节将解释口腔植入材料相关术语和名词,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口腔植入材料领域的专业术语。
3. 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回顾口腔植入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展望未来口腔植入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口腔材料:为了对缺损或缺失的软硬组织进行人工修复,恢复其外形和功能,所使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材料或其组合物,这些材料被称为口腔材料口腔材料的分类:1.按材料性质分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2.按材料用途分类:修复材料,辅助材料第二章构成现在材料科学的三大支柱: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合金特性:1.熔点和凝固点: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2.力学性能:合金强度及硬度较其所组成的金属大,而延性及展性一般均较所组成的金属为低3.传导性: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一般均较组成的金属差,其中尤以导电性减弱更为明显4.色泽:合金的色泽与所组成金属有关5.腐蚀性:加入一定的铬、镍、锰和硅等可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口腔金属分类:1.贵金属:金(Au),铂(Pt),铱(Ir),锇(0s),钯(Pd),铑(Rh),钉(Ru).(不包括银)2.非贵金属贵金属合金:合金中一种或几种贵金属总含量不小于25wt%的合金金属的成型方法: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粉末冶金,电铸和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口腔内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情况:1.摄取的食物中含有一些弱酸、弱碱和盐类物质,食物残屑经分解发酵可产生有机酸等均可构成原电池。
2.口腔内两种不同组成的金属相并存或相接触,可形成原电池,使相对活泼的金属被腐蚀,两种金属间的活泼程度差异越大腐蚀越快。
3.口腔捏金属表面的裂纹、铸造缺陷及污物的覆盖等能降低该处唾液内的氢离子浓度而形成原电池正极,金属呈负极,由此构成原电池使金属腐蚀。
4.因冷加工所致金属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有应力部分将成为负极而被腐蚀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1,组织结构的均匀性5.材料本身的组成、微结构、物理状态、表面形态以及周围介质的组成和浓度6.环境变化如湿度和温度的改变,金属表面接触的介质的运动和循环7.腐蚀产物的溶解性和其性质等金属的防腐蚀:1.使合金组织结构均匀2.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3.经冷加工后所产生的应力需通过热处理减小或消除4.修复体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5.加入耐腐蚀元素。
第一章绪论一、口腔材料的分类(一)按材料性质: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金属材料。
(二)按材料用途:修复材料(用至患者口腔)、辅助材料、其他(正畸材料、牙周材料)。
第二章材料学基础知识一、原子间结合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氏力、氢键。
二、固体结构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除少数是非晶体外,绝大多数都是晶体。
(一)晶体(crystal):晶体物质内部的微粒以周期性重复方式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排列,即长程有序。
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二)非晶体(amorphous solid):组成物质的微粒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远程有序。
它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即各向同性。
三、金属的结构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并规则地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一)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密排六方结构。
(二)合金的晶体结构: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
四、金属的熔融和凝固熔融(melt):金属由固态→液态。
凝固(solidification):金属从液态→固态。
(一)冷却曲线过冷(super cooling):熔融的纯金属在冷却时,当其温度下降致平衡结晶温度(Tb)(理论结晶温度)时,金属并不能完全结晶,因为金属的结晶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液体金属需要降至低于平衡凝固温度的某一温度(Ta)才能完全凝固,这种现象即称为过冷。
过冷度:Tb与Ta之差。
与冷却速度密切相关,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
而金属冷却速度越快↑,形成的晶粒越细,晶界越多↑,力学性能越好↑(可通过控制结晶过程细化晶粒,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五、合金的特性(一)熔点与凝固点:无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二)力学性能:强度及硬度↑,而延性及展性↓。
(三)传导性:导电性和导热性↓(esp导电性)。
(四)色泽:与组成金属有关。
(五)腐蚀性:加入一定量的抗腐蚀元素即可提高合金耐腐蚀性,口腔使用的合金大部分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