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下学期教案(中班做做玩玩)
- 格式:docx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1
做做玩玩《树叶粘贴画》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树叶的形状与颜色。
2.能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树叶进行粘贴作画,并丰富画面内容。
3.感受用树叶粘贴作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颜色和形状不同的树叶、画纸、固体胶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幻灯片p5-p7,逐一介绍树叶的形状与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树的叶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它又是什么颜色的?
2.播放幻灯片p9- -p13,观看树叶粘贴范例画。
教师:小朋友们,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叶子,他们不但长得漂亮,还有着过硬的本领呢,能变出很多好看而又好玩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依次出示树叶粘贴范例画)
3.教室讲解制作过程并示范。
4.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教师提醒相关注意事项并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做做玩玩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做做玩玩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并学会通过游戏和做手工来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对创意和想象力的发展,并激发对美的兴趣。
3.通过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2.手工: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创造力、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游戏:椅子、玩具、音乐、小球、毛巾等。
2.手工: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游戏—捉迷藏1.创设游戏场景:将教室里的座椅布置成迷宫,并放置一些玩具。
2.介绍规则:告诉幼儿们玩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即一人为“追捕者”,其他人为“躲藏者”。
追捕者闭眼数数,其他人躲藏,当追捕者找到其他人时,躲藏者则成为下一轮的追捕者。
3.开始游戏:组织幼儿们按照规则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后,总结游戏并给幼儿们鼓励和表扬。
第二课:手工—彩纸剪贴1.准备材料:准备好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所需的材料。
2.介绍手工内容:向幼儿们介绍手工的内容,可以是剪出简单的图案,自由剪贴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3.演示制作过程:老师示范剪贴的步骤和方法,同时给予幼儿们指导和帮助。
4.自由制作: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幼儿们自由发挥创意,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5.展示作品:幼儿们制作完成后,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第三课:游戏—扔球游戏1.游戏准备:准备好小球,并在教室内划定扔球的区域。
2.介绍游戏规则:告诉幼儿们游戏规则,即站在指定位置将球扔向目标,并计分。
3.示范游戏:老师进行示范并解释游戏的注意事项和规则,引导幼儿们理解游戏。
4.开始游戏:组织幼儿们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尽量让每位幼儿都参与进来。
5.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与幼儿们一起讨论游戏中的经验和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赞赏。
第四课:手工—画画1.准备材料:准备好颜料、画笔、纸等绘画所需的材料。
2.介绍手工内容:向幼儿们介绍绘画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创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中班做做玩玩的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自古以来,大自然和成人的劳作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最佳对象,当今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门,却都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人们的劳作。
脱离自然的教育是贫乏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时值深秋,山坡上依然随处可见芭茅草,回想我们儿时玩芭茅草的情景,不得不感叹我们童年的幸福!强烈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体会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喜悦。
活动目标1、能利用芭茅草进行简单操作。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与同伴合作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VCR 芭茅杆活动过程一、引入:播放VCR,幼儿观看。
1、谈话:①刚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顶端开着狗尾巴花一样的植物是什么呢?对,它们是芭茅草。
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山上、路边、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听到了什么呢?(童谣)童谣里都说了些什么?芭茅花花,像条尾巴,芭茅杆杆,扯来玩玩,编匹马马,跑遍天下,编颗糖糖,给你尝尝编把手枪,一起打仗,编只小鸟,带我飞得高又高。
提问:爷爷奶奶在干嘛?那我们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吗?(安全教育:1.紧跟队伍,不离队、掉队。
2.远离悬崖,小心摔跤。
3、带好自己的草墩。
)出发!二、路途中,教念童谣、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小心芭茅叶子割伤手和脸,不能跑的太远,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三、采集、整理芭茅杆。
小朋友们,你们看那边,满山遍野的芭茅开花了,美吧!来,我们把垫子放在这片空地上,准备去采集芭茅杆咯!四、讨论:我们可以用它来编什么呢?五、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品展示。
七、自主游戏。
八、情感教育:芭茅草虽然样子很普通,但是很有用处。
以前农民伯伯的茅草屋,多半是用芭茅草盖的。
人们喂养的牛羊,多半是用芭茅草做饲料,因为有了它,牛羊才长得壮壮的。
幼儿园做做玩玩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做做玩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的做做玩玩教案,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活动1:拼图游戏2.1 目标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2 教具拼图、计时器。
2.3 活动过程1.将拼图混在一起,让幼儿们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拼图。
2.分组进行比赛,记录每组完成拼图的时间。
3.鼓励幼儿们在比赛过程中相互帮助和合作,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3. 活动2:手工制作3.1 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2 教具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
3.3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手工制作的主题和材料。
2.指导幼儿们根据主题进行手工制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的作品。
3.展示幼儿们的作品,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活动3:角色扮演4.1 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4.2 教具角色扮演服装、道具。
4.3 活动过程1.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2.让幼儿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穿上相应的服装。
3.引导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展示角色的形象和特点。
4.鼓励幼儿们互动交流,在角色扮演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活动4:团队游戏5.1 目标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具绳子、球、标志物。
5.3 活动过程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起。
2.给每个小组发放绳子,要求小组成员用绳子连接在一起。
3.设定目标区域和障碍物,让小组合作跨过障碍物,将标志物放入目标区域。
4.鼓励幼儿们在游戏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6. 活动5:科学实验6.1 目标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和科学知识。
6.2 教具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幼儿园中班做做玩玩《手偶》教案预期目标:
1.能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大小合适的图案来装饰各个手偶的头部。
2.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个别或者合作的方式制作不同手偶,体验成功的乐趣。
3.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
材料投放:
工具类:剪刀、排笔、双面胶、彩色颜料等。
辅助类:彩色卡纸、泡沫球、亮片、小木棍、毛线、纸盒、旧手套、纽扣等。
参考玩法
玩法一“纸盒手偶”。
选择自己喜欢的纸盒,剪下纸盒底部,在纸盒上画上自己需要的图案,并填色。
玩法二“手套手偶”。
用碎纸、纽扣、亮片等材料来装饰手套,制作成可爱的手套手偶。
玩法三“纸袋手偶”。
利用彩纸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在纸袋上装饰,制作成自己想要的手偶。
幼儿园中班做做玩玩《有趣的纸杯》教案【活动目的】1、尝试制作能通话的纸杯电话,初步感知声音的传播现象。
2、在操作活动中,愿意大胆尝试,不断调整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两个纸杯,一根棉线,两个回形针,牙签两根。
2、经验准备:幼儿有打电话的相关经验,有使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发现问题。
1、导入:在家里你打过电话吗?和谁打过?是怎么打的?2、幼儿各取一个纸杯,两人一组分开一定距离隔空打电话。
3、集体讨论:杯子电话为什么不能听到声音?4、小结:两个杯子是分开的,说话的声音被阻挡在说话人的杯子里,进不到听的人耳朵里,因此这样的电话不能听到声音,现在小朋友们来想个办法做个能听到对方说话的电话机吧!二、幼儿操作实验1、——有什么办法让说话声从一个杯子传到另一个杯子中,可以互相通电话?2、介绍实验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两个纸杯、线、两个回形针、牙签一根),你们试试用他们来让杯子可以通电话。
3、幼儿实验,教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情况一:将线当作电话线把两个杯子连起来。
情况二:每个杯子下面各挂一根线。
4、交流分享:你有什么办法做杯子电话的?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吗?5、小结:你们都想到了在纸杯上装线,但是方法有些不一样,一种是两条线分开,另一种是用一条线把两个纸杯连接起来。
虽然你们都没有听到对方的声音,但是要让声音能从一个纸杯传到另一个纸杯、哪一种方法更接近成功?两人试着分开得远一点,再远一点,听听能否听到对方讲话、(二)幼儿第二次试验1、幼儿再次进行打电话试验。
2、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线拉直。
试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情况一:两条线分开的电话,两人分开,距离近也无法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情况二:用一条线连接两个纸杯,两人分开至一定距离,先蹦直了,能听到对方讲话。
3、交流分享:怎样才能让纸杯电话听到对方声音?4、小结:原来不仅要用线把两个纸杯连接起来,打电话的时候还要把线拉直了才能听到对方声音。
中班做做玩玩教案20篇这是中班做做玩玩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做做玩玩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自古以来,大自然和成人的劳作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最佳对象,当今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门,却都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人们的劳作。
脱离自然的教育是贫乏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时值深秋,山坡上依然随处可见芭茅草,回想我们儿时玩芭茅草的情景,不得不感叹我们童年的幸福!强烈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体会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喜悦。
活动目标1、能利用芭茅草进行简单操作。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与同伴合作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VCR 芭茅杆活动过程一、引入:播放VCR,幼儿观看。
1、谈话:①刚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顶端开着狗尾巴花一样的植物是什么呢?对,它们是芭茅草。
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山上、路边、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听到了什么呢?(童谣)童谣里都说了些什么?芭茅花花,像条尾巴,芭茅杆杆,扯来玩玩,编匹马马,跑遍天下,编颗糖糖,给你尝尝编把手枪,一起打仗,编只小鸟,带我飞得高又高。
提问:爷爷奶奶在干嘛?那我们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吗?(安全教育:1.紧跟队伍,不离队、掉队。
2.远离悬崖,小心摔跤。
3、带好自己的草墩。
)出发!二、路途中,教念童谣、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小心芭茅叶子割伤手和脸,不能跑的太远,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三、采集、整理芭茅杆。
小朋友们,你们看那边,满山遍野的芭茅开花了,美吧!来,我们把垫子放在这片空地上,准备去采集芭茅杆咯!四、讨论:我们可以用它来编什么呢?五、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下学期教案中班做做玩玩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数字1-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 培养学生将数字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5。
2. 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1-5,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道具,找出与数字1-5相对应的物体。
3.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来认识数字1-5。
4. 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让学生能够用手指按照数字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5. 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数字1-5的概念。
第二章:认识颜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基本的颜色。
2.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颜色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颜色。
2. 培养学生将颜色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颜色卡片。
2. 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卡片,让学生说出颜色的名称。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道具,找出与颜色相对应的物体。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辨别颜色的能力。
4. 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所学的颜色名称。
第三章:认识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基本的形状。
2.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形状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形状。
2. 培养学生将形状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形状卡片。
2. 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形状卡片,让学生说出形状的名称。
下学期教案中班做做玩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第1周:认识形状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拼组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第2周:颜色认知教学活动:通过观察、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
3. 第3周:数量认知教学活动:通过数数、统计、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如数量、大小、多少等。
4. 第4周:生活常识教学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卫生习惯等。
5. 第5周:音乐舞蹈教学活动:通过学唱歌曲、舞蹈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舞蹈的魅力,提高艺术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情况。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具:形状卡片、颜色卡片、数字卡片、生活用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制作材料等。
3. 教学媒体:课件、视频、音乐等。
六、教学安排:1. 第6周:自然探索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自然探索活动,观察植物、昆虫等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2. 第7周:体育游戏教学活动:设计各种体育游戏,如捉迷藏、跳绳、接力等,锻炼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中班做做玩玩的教案教案:中班做做玩玩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增加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
2.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动手创造的能力。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社交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多样的材料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做做玩玩活动,包括:1.手工制作:搭建小木屋、折纸飞机、剪纸等。
2.科学实验:静电实验、水上物体浮沉实验等。
3.制作模型:纸杯塔、积木城堡等。
4.小团队游戏:竞赛类游戏、合作类游戏等。
三、教学准备:1.各种手工材料: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科学实验物品:小瓶子、橡皮球、硬纸板等。
3.模型制作物品:纸杯、积木等。
4.小团队游戏道具:绳子、球、竹竿等。
5.教学图片、卡片、实物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内容“中班做做玩玩”,激发幼儿的兴趣。
2.手工制作活动:a.教师通过图片或示范介绍手工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b.分发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
c.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创造,鼓励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3.科学实验活动:a.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b.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并提出猜想。
c.引导幼儿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结果。
d.帮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4.模型制作活动:a.教师通过图片或示范向幼儿展示制作步骤和方法。
b.分发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
c.引导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
d.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5.小团队游戏:a.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团队游戏。
b.游戏内容可以包括竞赛类游戏,如接力赛、传球赛等;合作类游戏,如拔河、舞蹈编排等。
c.引导幼儿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d.引导幼儿回顾游戏过程,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6.结束: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对动手制作和合作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