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可是,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并非史实。但读《三国演义》,细品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其魅力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

一、“捉放曹”看智谋

“捉放曹”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谋盖世刻划得入木三分。一是从大局看细节。诸葛亮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隆中对已断言天下三分。当时的全国形势是曹操最为强大,其次就是孙权,有长江天险,拥兵自重。刘备呢?赖了个荆襄九郡,虽地理险要,但毕竟弹丸之地,成不了大事。面对强大的曹操,两个弱者联合起来,避免被一一吞掉,这很符合逻辑。但如果在华容道灭了曹操,那曹操的残余势力会怎么发展呢?很可能换个曹丕,不久就东山再起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刘备便成了曹操继任者的杀父死敌了。而孙权在曹方修整之时顺便把刘备收拾了——强敌消失了,朋友也就消失了。这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以,放曹操一马,就可以来牵制孙权不会在刘备羽翼未丰之时就对其下手。看来,我们不仅需要朋友,也需要敌人啊!所以,在三国尚未形成鼎足之势时,诸葛亮要送个顺水人情,留曹操一命!但谁来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关羽就是最好的人选。不得不感叹诸葛亮从大局看细节,着大道看发展的智慧。二是收服关羽,树立威信。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仅次于刘备,对刘备也最忠心,他为了刘备可以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可以为牺牲自己的性命。同时关羽的性格特别自傲,甚至到了自恋的程度,除了刘张两兄弟,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关羽对诸葛亮心中不满不服,诸葛亮心里很清楚。而激关羽立军令状,则是诸葛亮给刘关兄弟下的套儿。诸葛亮就是要彻底杀杀他的傲气,抓其小辫,彻底收服关羽,关羽训服,众人皆服,树诸葛之威信,强团队之合力。三是使关羽还忠义之情,解其灭曹后顾之忧。曹操爱才,关羽忠义,人人皆知。曹操

赤兔马相送,行尽感召关羽之恩。关羽斩彦良诛文丑,以之相报。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本已是无奈之举,心有不安,而曹操不杀关羽,不杀关羽义兄家眷,亲自相送,放关羽离去,以恩报怨,令关羽在忠与义之间矛盾。诸葛亮选关羽把守华容道,一则可确保放操保刘的大局,二则也可使关羽放曹操,以谢对其知遇之恩,过关斩将不责之情,彻底还清曹操对他的一切恩情,以防日后两军作战,关羽不忍对曹痛下杀手。

二、“捉放曹”看用人

许多人常说如果诸葛亮用张飞或赵云,曹操早已命丧华容道。是的,如果我们抛开全局,单从两军交战,杀敌诛君这一简单目的来看,此时用关羽实乃失败的用人之举。但从全局来看,要刘备大军生存发展,先求三国鼎立之势,再图一统中原之伟业,就必须留曹操一命,相互牵制。诸葛亮熟知关羽忠义无双,为之可以命相报,而曹操奸诈至厚,能言善变,能屈能伸,用关羽守华容道,定当放曹操一命,而不被东吴指责故意放曹,可谓知人善用,一举多得,妙不可言,可圈可点。但诸葛在选人用人上都有其不足,值得我们警示。一是用人要知人善用。要对贤人异士的性格、专长等了如指掌,知之甚深,故而因其优点委以重任,又能因其缺点予以弥补。当年唐太宗命封德彝举荐人才,封领命很久都没有举荐一个。太宗问他为何,他说:“不是我不尽心,而是现在没有旷世奇才。”太宗责备他说:“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样,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取所长。”“人

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就是要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才能的同时,有效控制其存在的不良缺点。如果从服务全局来讲,诸葛亮用关羽把守华容道是成功之举,那么讲起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却没有做到知人善用。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军皆休”,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乃魏之良将”,深恐“马谡不能敌之”,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见,孔明深知其中利害。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虽注重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酿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我们既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小缺点而埋没一个人才,也不能因为才能出众而忽略了他的缺点,我们要结合因岗定人的实际,在充分发挥人才最大作用的同时,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有效的引导改正和消除,做到用人所长,控其所短。这样既能令人才为国出力,也可完善自身,促进人才更好成长。二是选人要广纳贤才。诸葛亮很善于发现、培养、利用人才,如蒋琬、费文伟、董允、杨洪、何诋的例子一直为后人所乐道;诸葛亮也注意提拔敌方投降过来的人才,如姜维、王平。但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过分强调以“奉职循理”作为衡量优劣、取舍的标准,因而忽略了人才的多样性,尤其是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导致后续人才匮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在选人、用人上却不及管仲博大。如能效仿管仲颁“举贤令”“悬赏令”,主动地广纳各类良将贤臣,各业异

人,而不是完全依赖五虎上将,那么在夷陵之战刘蜀中生代人才大部分消亡后,就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悲惨局面。选人看人要看其主流、本质、发展,不应求全责备,不应一味用“框框”选人。要根据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干部、用人才,对待确有大本领、大智慧、大志向,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应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用其所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捉放曹”看执行

“捉放曹”应从两个层面来看执行力。一是关羽执行不力。诸葛亮激关羽立下军令状,誓诛曹操,任务明确。但关键时刻,关羽却私放曹操,并愿以命报恩。这虽成就了关羽忠义之神的千古美名,但同时也暴露出关羽执行力差的弊端。关羽为义私放曹操,视军令如儿戏,有令不行,没有大局观念,没有事业责任感,做事不计后果,所以可以做朋友,不可共谋大事。领导意志的贯彻落实需要执行力强的人员坚决执行,灵活执行,创造性执行,最终达到目的。如果关羽在执行军令与义字当头的矛盾中,在没有能力看清大局,看清诸葛亮的真实目的的情况下,就算不忍杀死曹操,也不能将曹操私自放行,违军令而处处背动。退一步可将曹操捉拿,不以人头相见诸葛亮,而是活捉送交给自己下套子的诸葛亮,既完成了任务,又不杀之,且看孔明如何处置。二是诸葛亮执行不力。关羽违军令后,没有军法处置,以牺牲军纪、军威的代价达到公私兼得的目的,也显示出孔明执行力的软弱。刘备义弟有令不行,却逃脱军法处置,何以严军纪正军威。军中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