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美苏争锋
- 格式:pdf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23
第14课时 美苏争锋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美苏两极格局:①雅尔塔体制的形成;②美苏之间的冷战政策及原因;③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④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7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2)政治上⎩⎪⎨⎪⎧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①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②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上⎩⎪⎨⎪⎧①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1949年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
3.影响(1)消极影响:冷战引发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不安。
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作业·学以致用]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需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气弱于西方。
”凯南这一句话表明当时( ) A.美国起先对苏实行冷战政策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裂开D.美苏已爆发了干脆军事冲突解析:由材料中“而必需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可以看出此时美国已经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故选B项。
答案:B2.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随意味着挽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
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长久的和平。
但从40年头末起先,美国将其全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这一改变( )A.表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B.标记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起先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D.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解析: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是在冷战结束后,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故B项错误;在苏俄(苏联)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包围遏制社会主义,“起先”一词不妥,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二战后初期,美国希望与苏联合作,而从40年头末起先,美国等西方国家要遏制共产主义,这与二战后美苏冷战起先加剧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
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解析:由材料“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冷战是多国参加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可知冷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故选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是冷战起先的标记,解除A项;材料强调冷战的缘由而非表现,解除C项;材料强调冷战爆发的缘由而非影响,解除D项。
十六美苏争锋(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2021·石家庄模拟)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作家协会计划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由苏联采购委员会、塔斯社等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美国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
苏联作家协会这一做法( )A.加速了苏美意识形态对抗局面的形成B.有利于人民认识美国社会C.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软实力D.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需要【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走向对抗,苏联作家协会这一做法旨在揭露和展示美国的负面信息,适应了国家对抗美国的战略需要,故选D;材料只是表明苏联为适应国家对外战略需要所采取的措施,没有体现这一做法带来的结果,A过度解读并夸大这一行为的后果,排除;苏联着重描绘的是美国的贫穷状况,不利于人民全面真实地认识美国社会,排除B;根据材料“旨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美国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可知这一行为是直接针对美国的,没有体现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排除C。
【加固训练】1969年3月,勃列日涅夫表示要“竭尽全力”致力“巩固欧洲和平与安全”,建议就建立包括两大军事集团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尽快“开始对话”,并就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问题举行会晤。
同年11月,苏联同美国开始了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
这反映出( )A.苏联谋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结束C.欧洲崛起冲击美苏两极世界D.工业停滞导致苏联态度软化【解析】选A。
“建议就建立包括两大军事集团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尽快‘开始对话’”表明美苏已经开始进行对话与谈判,反映出苏联谋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故选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结束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排除B;材料的内容是苏联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没有涉及欧洲崛起,排除C;1969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通过改革,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