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拓展-接近高考-适合生物竞赛辅导
- 格式:ppt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4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转载)展开全文教材中的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每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情况,即每对基因都必须市独立的,且每对基因只对应一种性状,但在生物界实际的遗传中,还存在一些特例,本文将这些实例进行了总结并将各实例的计算方法做了分析。
其中计算方法可利用孟德尔的3:1和9:3:3:1灵活变化,重新构建数学模型。
一、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字母作为该基因座位的基本符号,不同的等位基因就在这个字母的右上方作不同的标记,基本符号的大小写表示该基因的显隐性。
以人的ABO血型为例,它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表示为IA,IB和i,共三个基因相互等位,即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个座位上。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只能具有其中的两个基因,因为人的同源染色体只有两条,每条上只带有一个决定血型的基因,但在人群中却有三个复等位基因存在。
IA控制A血型,IB控制B血型,i控制O血型, IA,IB对i都为显性, IA,IB之间为共显性。
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同样遵循分离规律。
基因型和表现型IA IA, IA i A型IB IB, IBi B型IAIB AB型ii O型共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二、特殊的遗传现象1.不完全显性:F 1 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在这种情况下,显性纯合体与杂合体的表现不同,杂合体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体和隐性纯合体之间,所以又称为半显性。
2.共显性:在F 1 代个体上,两个亲本的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成为共显性。
如:红毛牛×白毛牛↓红毛白毛混杂↓自交1/4红毛 2/4红白毛 1/4白毛3.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同一个单位性状,当它们同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决定一种性状(相对性状之一)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或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例如:香豌豆花色的遗传: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
高三生物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复习方法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奥地利的著名植物学家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进行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出的一系列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成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石,对人类理解生物遗传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第一定律:同代剖分定律或隔代表型定律。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自交纯合的亲本杂交后,子代在性状表现上与其中一个亲本相同,表现出纯合的特征。
这个定律表明在基因层面上,个体包含两个基因副本,其中一个来自父本,另一个来自母本。
2. 第二定律:分离定律或各位点独立性定律。
孟德尔进一步发现,在自交杂交子代中,纯合性状会重新组合,以出现随机的新组合。
这个定律说明了基因以及基因型在个体之间是独立传递的。
3. 第三定律:互补定律。
孟德尔的实验还揭示了有些性状之间具有相互配对的关系。
如果存在两个互补性状,亲本中缺少其中一个性状的基因时,该性状将不会表现。
在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时候,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1. 注意理解遗传定律的背后的原理。
遗传定律并不仅仅是一些发现,更是基因传递和表现的规则。
尽量形成连贯的逻辑思路,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机制。
2. 制作图表和图解。
将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画成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遗传定律。
同时,也可以制作各种图解,将概念、规律以及关系用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 运用实际例子。
将孟德尔的定律与实际的生物现象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举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状例子,如眼睛颜色、血型等,将遗传定律应用在实际中。
4. 多做练习题。
通过做一些基因和遗传方面的练习题,可以加深对遗传定律的理解,并培养运用这些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合实验进行探究。
可以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进行预测和验证,加深对遗传定律的理解。
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定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回归教材重难点03孟德尔遗传定律【★01教材方位直击】1.孟德尔遗传定律来自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主要考察有关两对或多对性状的基因型推导和相关的概率计算,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释、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试题多以遗传现象为背景,以两对或多对基因进行设问,对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进行综合考查,题目多为非选择题,难度通常相对较大。
有以下几种形式:1、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结合题干信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针对XY型生物)。
3.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依据题干杂交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并针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析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2022年的高考遗传仍然会是占比很重的部分,想拿高分,这章节要注意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02重难点背诵归纳】重难点01:豌豆杂交实验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重难点02:分离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重难点03: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三生物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复习方法高三生物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高中生物孟德尔第一定律的拓展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研究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实验中,显性基因对于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即隐性基因属于无效基因,所以等位基因在一起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但是,当隐性基因不表现为无效基因的时候,F 2的表现型比例3:1将被修饰而发生改变。
1. 不完全显性基因的遗传对于显性基因而言,隐性基因为反效基因,因此等位基因在一起时,隐性基因一定程度上抑制显性基因的表达,所以个体既不表现显性,也不表现隐性,而是表现出介于两者中间的性状。
比如,纯种开红花(CC )和开白花(cc )的紫茉莉(或金鱼草)杂交,F 1(Cc )表现型为粉红色花,F 2表现为红花(CC )、粉红花(Cc )、白花(cc ),比例为1:2:1。
人类的卷发(C )对直发(c )的遗传、对PTC (苯硫脲)有尝味能力(T )和无尝味能力(t )的遗传也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
2. 并显性基因的遗传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都得到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显性遗传。
如人类的MN 血型的遗传。
人类的红细胞表面有决定血型的抗原,该抗原由基因决定,L M基因决定M 抗原、L N 基因决定N 抗原,L L M N 、基因为并显性,M 血型的红细胞表面含有M 抗原,N 血型的红细胞表面含有N 抗原,MN 血型则由L L M N 、基因同时控制,表现为红细胞表面既有M 抗原,也有N 抗原。
所以两个血型为MN 型的男女婚配后,子女可能出现三种血型,即M 型、MN 型、N 型,比例为1:2:1。
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中,控制A 抗原与B 抗原的基因的遗传也属于并显性。
3. 镶嵌显性基因的遗传对于一对等位基因而言,一个基因影响身体某一部分的性状,另一个基因影响身体另一部分的性状,而在杂合子身体的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遗传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这是我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发现的。
如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
黑缘型只在鞘翅前缘呈黑色,由SAu 基因决定,均色型则只在鞘翅后缘呈黑色,由S E 基因决定。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突破之遗传的基本定律[竞赛要求]1.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2.孟德尔定律遗传定律的演变(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现性,超显性,互补作用,累加作用,上位性,重叠作用,抑制作用,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基因诊断)3。
性染色体和性连锁基因(性染色体概念,XX决定类型,伴性遗传,人类常见的XX畸形)。
[知识梳理]一、孟德尔定律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性状分离:XXXX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XX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及)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或.其特点是:纯合子自交XX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XX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 ,×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