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4.68 KB
- 文档页数:1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所属系部:冶金与建筑工程系制定人:解传娣制定时间:2014年9月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来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显微成分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必要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
并为在材料科学领域内应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基本掌握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了解常用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使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及良好的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1)在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了解和掌握各种测试结果的解读和标定。
(2)能够熟练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定量分析;(3)能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分析;(4)能使用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分析;(5)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分析方法,并进行分析。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材料现代分析技术中必须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2)了解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其它显微组织结构和成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立方晶系衍射图谱的标定;(4)非立方晶系的衍射图谱的标定;(5)电子衍射图谱的标定。
素质目标:(1)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同学们在今后进行材料研究过程中,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2)在独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3)在操作中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化学仪器的掌控能力;(4)培养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5)爱护公物、注重工作安全性,具备事故防范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五、课程进程表六、第一节课梗概整体介绍本课程将要讲授的内容及其与工厂企业的联系,向学生告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核方式。
材料现代研究⽅法超全复习预测填空题1.发现了X射线;发现了X射线在中的衍射现象并建⽴了,揭⽰了X射线的本质是;导出了⽅程;发现特征X射线的与的关系,创⽴了⽅程。
2.X射线产⽣装置由()、()、、组成。
X射线具有,,,和等特性。
X射线管⾥出来的X射线可分为和X射线。
3.连续X射线的最⼩波长仅与有关,⽽强度与有关;特征X射线的波长仅与有关4.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分为(包括与)、和。
原⼦核中受核束缚的电⼦与⼊射X射线的电场作⽤,产⽣,振动频率与⼊射X射线,因⽽振动电⼦向空间辐射与⼊射X射线的散射电磁波,散射波与⼊射波,相位差,故在相同⽅向上可能符合相⼲条件,发⽣相⼲散射。
相⼲散射是的基础。
与受核束缚的电⼦发⽣作⽤,部分能量转化为电⼦的,使之形成,X射线偏离原来,能量,波长,发⽣⾮相⼲散射,⼜称散射。
⾮相⼲散射在晶体中衍射,但会在衍射图谱中形成。
5.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主要是由引起的,X射线的能量分别转变为、、和(⼜叫),分别称为X射线的、、和。
质量吸收系数仅与物质本⾝和X射线的波长有关,原⼦序数越⼤,波长越长,X射线被吸收的越,故常⽤重⾦属如作为防护材料。
6.衍射线束的⽅向由晶胞的、决定,衍射线束的强度由晶胞中原⼦的和决定。
布拉格⽅程中的θ叫做或或。
布拉格⽅程是发⽣相⼲散射(衍射)的条件。
相⽐镜⾯反射,X射线从原⼦⾯的反射是的反射。
⽤波长为λ的X射线照射晶体时,晶体中只有⾯间距的晶⾯才能产⽣衍射。
对于⼀定的晶体来说,X射线波长越⼩,能发⽣衍射的晶⾯数越。
布拉格⽅程的应⽤可简单分为X射线(如XRD)和X射线(如WDS)。
厄⽡尔德球的半径为,若球上的点是某晶⾯对应的时,该晶⾯衍射。
常见的衍射⽅法主要有、和(⼜叫德拜相机)。
7.产⽣衍射花样的必要条件是。
通过依次讨论、、、和来给出X射线的衍射强度。
系统消光分为和。
中包含所有晶胞内原⼦的坐标值和不同原⼦的散射因⼦。
晶⾯族所包含的晶⾯数称为,如⽴⽅晶系{111}的P值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作业习题一、主要参考书1.王富耻.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高家武等. 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二、学习指导阅读作业:参考书1: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第七章(266-288页)第六章(248-259页)第九章(334-337页)参考书2: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第三章(85-125页)总体学习目标:1.定性理解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等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2. 掌握热分析曲线解析方法和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3.定性地理解在红外光谱(IR)中分子结构对吸收峰位置的影响;4.学会利用解析红外光谱图谱并辨别未知物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5.定性地理解核磁共振(NMR)的物理原理及影响化学位移和自旋-自旋裂分的因素;6.学会解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并学习综合利用IR和NMR等分析推断有机分子和聚合物的结构。
三、思考题节选X射线衍射解释名词:1.特征X射线 2.相干散射 3.倒易矢量 4.倒易球 5.光电效应 6.吸收限 7.俄歇效应 8.X射线的激发电压 9.X射线的工作电压 10.非相干散射11.晶带 12.晶带定律 13.倒易点阵简答题1.X射线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空间点阵与晶体结构是什么关系?3.干涉指数与晶面指数是什么关系?4.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的极限条件是什么?5.倒易矢量的基本性质?6.X射线分析中工作电压如何选择?7.X射线衍射仪中测角仪其什么作用?8.写出X射线定性物相分析的程序?9.X射线衍射仪有什么用途?10.什么是厄瓦尔德作图法?11.正点阵中,同一晶带的面在倒易空间中与什么相对应?12.四种类型点阵的系统消光规律?13.用厄瓦尔德图法解释劳厄法的成像原理和劳厄斑点的分布规律?14.什么是X射线粉末法衍射花样指数化方法?15.什么是X射线谱中,波长最短的短波限对应的X射线光子能量应是最大,但为什么最大强度出现在中央、16.说明标识X射线谱产生的机理。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现代材料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材料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
2. 学生能了解不同研究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和优缺点。
3. 学生能掌握材料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材料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相关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制备和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严谨、务实,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
3. 学生能够关注材料研究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对现代材料研究的认识,提高科学素养。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现代科技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知识,探索新材料领域。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价要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概述- 材料研究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 材料制备技术- 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制备技术- 各类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3. 结构表征技术-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技术- 各类表征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 性能测试方法- 电学、磁学、光学性能测试- 力学、热学性能测试- 各类性能测试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5. 数据分析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与软件应用- 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实验-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现代材料研究方法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2个课时,具体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1-2课时:现代材料研究方法概述3-4课时:材料制备技术5-6课时:结构表征技术7-8课时:性能测试方法9-10课时:数据分析与处理11-12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新材料技术》的第三章“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和第四章“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紧密相关,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现代材料研究方法的学习。
材料的现代研究方法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手段,用于分析材料的形貌、结构、晶体学等特征。
2. 热分析方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热导率测量、热膨胀测量等,用于研究材料的热性质和相变过程。
3. 光谱学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NMR)等方法,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4. 表面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用于表征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
5. 电化学方法:包括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用于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化学反应过程。
6. 计算模拟方法: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密度泛函理论(DFT)等计算方法,用于预测材料的性质、模拟材料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这些现代研究方法互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课程名称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3023008
英文名称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30 实验学时 2 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工实习等 适用对象 材控专业(辅修)
课程简介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推荐专业选修课。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覆盖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等领域的材料成形,《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是介绍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光谱分析等分析仪器与方法的课程;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为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