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 格式:rtf
- 大小:116.49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欣赏交响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赏析,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及本人自己的感悟,简要谈谈欣赏交响乐的心得与要领。
关键词:基础常识、交响乐、莫扎特一、掌握相关基础常识在这一学期的交响乐赏析课上,通过蒲老师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和翔实细致的讲解,原本对于音乐一窍不通的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知识,感觉获益匪浅。
首先,我在听课过程中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交响乐的基本知识,知道了交响乐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则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其次,在学习中我对交响乐的发展起源、发展过程和交响乐队的形成及编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课堂上老师的介绍和引导,我对交响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下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欣赏了许多名家作品,对如何欣赏交响乐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经典作品所带来的精神冲击。
在欣赏交响乐时,我逐渐认识到假如欣赏者同时具备某些音乐上的基本知识,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配器、表现手法、调性色彩对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也能够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品味作品的独到之处。
对初次欣赏交响乐的人说,了解交响乐的结构是听懂它的第一步。
通常,开始的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是快速的奏鸣曲式(有时可以加上一段慢速度的引子),结构复杂、情绪严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相对于结构复杂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就要单纯、亲切的多——它的速度缓慢,富有歌唱性,旋律宽广如歌,因此这一乐章往往成为全曲的抒情中心。
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所以这一部分的音乐速度又加快了,多采用小布舞曲,或者是诙谐曲,节奏欢快活跃、音乐富于变化,温文尔雅的小布舞曲很有可能就会转变成粗俗的舞曲,甚至是一支不像舞曲但充满活力的曲子。
音乐鉴赏如何欣赏交响乐作品交响乐作品是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
要欣赏交响乐作品,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欣赏交响乐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一音乐形式。
首先,了解基本知识是欣赏交响乐作品的前提。
交响乐作品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序曲、慢板、中板和快板。
各个乐章在音乐结构、节奏和情感表达上都有所不同。
在欣赏时,可以通过对不同乐章的分析来感受作品的整体构架和表达手法。
其次,注意音乐元素的变化和转变是欣赏交响乐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
交响乐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
在欣赏时,可以关注这些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和变化,比如旋律的转变、和声的发展、节奏的变化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
此外,对作曲家和作品背景的了解也可以加深对交响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每个作曲家的风格和创作背景都有所差异,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作品。
同时,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情感或历史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欣赏交响乐作品时,注意细节也非常重要。
细致入微地聆听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响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表达。
同时,注意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将自己沉浸其中,与作曲家进行情感的共鸣。
最后,分享欣赏体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和他人一起欣赏交响乐作品,可以交流听音感受和体验,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欣赏交响乐作品也可以通过参加音乐会、音乐节或者加入音乐爱好者的小组来获得更多的欣赏机会和体验。
总之,欣赏交响乐作品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鉴赏能力。
通过了解基本知识、关注音乐元素的变化、了解作曲家和作品背景、细致入微地聆听和分享欣赏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交响乐作品,享受其中带来的美妙和情感的流淌。
怎样欣赏交响乐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音乐将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近年来,人们从电视、广播、音乐会中收听、收看到很多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怎样欣赏交响乐,如何评价一部交响作品,是许多音乐爱好者想要探知的问题。
下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作品的历史背景在欣赏一部作品之前,先要有一个准备过程,对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首先要有个概括的了解。
清楚了历史背景,在欣赏中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然,就难以准确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与作品的中心思想。
如贝多芬的压卷巨著《第九(合唱)交响乐》,他写这部作品正处于1819年卡尔斯巴德决议之后。
当时,正值一切自由民主运动都遭到疯狂镇压的危机时刻,贝多芬在这部宏伟巨著中,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充满阴郁的恐怖气息,表达了对反动势力的抗议和愤恨,以及对人民苦难的无限同情。
最后在第四乐章中的歌唱欢乐(用席勒的《欢乐颂》作为歌词)的合唱,实际上并非歌唱欢乐,而是用“欢乐”一词来代替“自由”。
那充满激情的歌声是对自由的真诚向往,是对自由的热烈赞颂。
如果不清楚这一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这部宏伟巨著的真意所在。
二、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事迹在欣赏一部作品之前,不仅要清楚作品的历史背景,而且还要了解一些作曲家的生平事迹。
因为,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气质个性,生活习惯,这对形成作家的世界观与作品的风格,无疑都会产生直接影响的。
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他曾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884年,获得罗马大奖,1885~1886年生活于意大利。
曾去过英国、奥地利、荷兰旅行,1913年为了演奏自己的作品重又去俄国。
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曲《牧童午后》、《夜曲》、《大海》等。
德彪西在某些表现手法上,就受俄罗斯音乐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个性、诗意、欢乐和充满理性的情绪、精美的音响表现、丰富的色彩为特性。
他的作品对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三、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大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说这部作品主要想说明或表达一个什么问题。
如何欣赏交响乐交响乐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人们常把它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
欣赏交响乐,首先,我们应该是最先对交响音乐的一般常识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乐队的组成,乐器的辨别,奏鸣曲中呈示部所呈示的主题等,有了这基础,就可以消除我们对交响乐所不必要的畏惧心理,以正常的心境去欣赏,记住主旋律,以便熟悉每首乐曲。
比如,了解交响乐的组成部分内容。
通常交响乐是由4个乐章组成的,第一乐章采用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为中速的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采用快板的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式;等等。
其次,欣赏交响乐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细心、安静地去感受。
交响乐欣赏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于细部,尤其是整体。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一个静态的内外部环境。
欣赏时,带着一个宁静的心态,要注意对音乐形象的把握,有的在旋律上,有的在节奏上,有的是和声的序列或和弦的展开,总之主要音乐形象会多次出现,注意辨认这些形象,把握其情绪特征,对音乐的理解也就容易了。
让我们的听觉系统保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并集中在音乐中,许多交响乐甚至需要我们一口气把几个乐章听完才知道它的意思。
这时,好的心态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欣赏交响乐,我们的真正目的在于对作品的深刻内涵的理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
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的形象、所表达的情绪的把握,是熟悉音乐本身向理解作品内在思想的一个必要的过渡。
欣赏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补充听觉的感受,也就是把自己的特定情绪放在音乐意境这个空框之中。
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首先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接着,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
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如何欣赏交响乐摘要:我认为,欣赏交响乐地法门之一,就是在我们具备一定地生活经历和文化水平时,运用自己地经验和知识地积累,用心去感受,去想象,去勾画,呈现出我们内心地画面和世界.勇敢地想像虽然必须要有,科学地方法亦是必不可缺,就我地理解,有效地分类交响乐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另外,了解交响乐地结构对于初学者是非常有用地.关键词:交响乐,交响乐历史,交响乐结构,欣赏,艺术一:交响乐地发展史:交响乐就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地奏鸣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地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地交响乐泛指地是一切多声部地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世纪,交响乐被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地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被排除在了交响乐地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一种纯粹地器乐曲. 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地发展起了重要地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地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地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一慢板一快板(舞曲风格)”这样一种三段体式,给后来地交响乐地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地格式. 世纪下半叶,德国地曼海姆乐派在序曲地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地手法,提高了乐器地表现能力和音乐地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地基础上增加了快板地终曲.这样,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地雏形. 后来地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地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地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地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地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地境界,现代意义上地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地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地精华后,将交响乐地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地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地发展着,越来越多地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地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地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快板 . 第二乐章:复. 三部曲式或变奏曲,. 慢板 .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 中、快板 .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 快板演奏交响乐地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品精湛地交响乐队而感到骄傲.b5E2R。
交响乐观赏注意事项
观赏交响乐时,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安静:交响乐一般在专门的音乐厅或剧院上演,观众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交谈或发出噪音,以免干扰其他观众和音乐家。
2. 坐姿:观众应保持优雅的坐姿,不要趴在椅子上或斜倚在座位上。
3. 着装:虽然没有特定的着装要求,但一般建议观众穿着得体、庄重,以尊重音乐家和其他观众。
4. 手机禁用:在音乐会期间,手机应该关机或调至静音模式,以免打扰他人。
5. 避免拍照和录音:大多数音乐厅不允许观众拍照或录音,应该遵守规定和尊重演出过程。
6. 不要鼓掌:交响乐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观众不应在每个乐章结束时鼓掌,以免打断演奏。
通常只有在整个作品结束后,观众才应该鼓掌。
7. 熟悉音乐作品:如果可能,事先了解演出的曲目和作曲家的背景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
8. 尊重演出者:观众应该尊重演出者,不要打岔或表现出不尊重的举动。
9. 表示欣赏:如果觉得演奏出色,可以在作品最后鼓掌表示欣赏和尊重,以鼓励演奏者。
总之,在观赏交响乐时,观众应该保持尊重、礼貌和专注,以最大程度地享受音乐。
欣赏交响乐的方法:
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了解作曲家和历史背景:在欣赏交响乐之前,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作品内涵。
2.聆听不同版本:尝试聆听不同指挥家或乐团的演奏版本,以比较不同演绎风格的特色和优劣。
3.注意细节:注意音乐的细节,例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乐器的运用和配合,这些细节将帮助
你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4.放松心情:在欣赏交响乐时,放松心情,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中,感受音乐的流动和情感的变化。
5.了解曲式和结构:了解交响乐的曲式和结构,例如奏鸣曲、交响曲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发展和变化。
6.关注指挥:对于不熟悉交响乐的人来说,关注指挥的动作和表情可以帮助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动态变化。
7.多次聆听:对于难以理解的交响乐,可以通过多次聆听来加深理解。
每次聆听都可能会有新的感受和领悟。
8.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听后感和体验,可以获得更多的见解和建议,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
品。
交响音乐鉴赏
交响音乐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古典音乐,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和管弦乐协奏曲等。
交响音乐鉴赏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包括节奏、旋律、和声、调式、乐器构成等。
此外,在鉴赏交响音乐时,还可以注意作曲家的创作手法、音乐的主题和情节等。
下面是一些鉴赏交响音乐的建议:
1.先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作品风格,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作品。
2.尽量使用耳机或高品质音响收听,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体会音乐
的细节和感受音乐的氛围。
3.在听之前,先阅读作品的简介,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曲家、
作品名称、乐章构成、主题等。
4.在听之前,尝试自己观察作品的乐谱,对照乐章的构成和乐器的
演奏。
5.在听的过程中,尝试联想到自己熟悉的音乐或自然景象,这有助
于你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绪。
6.在听完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整体印象,并尝试分析
作品的特点和亮点。
7.可以尝试结合其他资料,如视频、文章等,来进一步了解作品的
背景和创作过程。
8.可以尝试和他人讨论音乐鉴赏的感受和观点,这有助于你更好地
理解音乐,并且丰富自己的视野。
9.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交响音乐,通过写作曲、编曲等方式,加深对
交响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10.可以尝试参加交响音乐的演出或听众,这有助于你更直接地感受
音乐的魅力和氛围。
总之,鉴赏交响音乐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乐趣和挑战的过程。
通过不断接触和研究,你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这应该是我第二次接触交响乐。
犹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为我们比较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区别,细说指挥与乐手间的丝丝缕缕,讲解交响乐团的组成等等。
只是那时我才初识交响乐,并未对其产生多大兴趣。
来到大学后,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这一课程的设置让我有机会再次接触交响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交响乐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将谈谈我对如何欣赏交响乐的一些“一孔之见”。
我认为,若想欣赏交响乐,必先了解其悠久的历史。
西方交响乐是在18世纪下半叶以后确立起来的一种大型管弦乐体裁。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得到了真正意义的确立和发展,曼海姆乐派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套曲形式。
18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对交响曲进行了改革,发展并完善了这种形式,后来贝多芬将交响曲推向发展的顶峰。
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也有一定的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曲式结构更自由,乐队编制庞大,民族风格浓郁等。
以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其发展的高潮时期以维也纳为中心,以大小施特劳斯为集大成者。
到了20世纪,交响曲受各种音乐思潮的影响,构思独特,乐队编制有大有小,音响复杂多变,风格多样。
以德彪西、科普兰、辟斯顿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566)交响乐走过了洪荒,经过了洗礼、蜕变,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面对脱胎换骨后的欧洲交响乐,我们又该如何欣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要了解交响乐团的组成。
(1362)交响乐团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声部。
交响乐队是演奏交响音乐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组织,一般有五十至一百二十人,甚至数百人之多。
它由木管、铜管、打击乐、弦乐四组乐器组成。
木管是色彩性极富丽的一组乐器,包含笛族、双簧族和单簧族三类。
铜管乐器的声音强烈宏大,表现力丰富:强奏时光辉灿烂,震撼人心;弱奏时又显得温厚、亲切。
如大号,音色深沉、浑厚、广阔,是铜管组最低音乐器。
打击乐器组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另一类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有定音鼓、铝板钟琴、钢片琴、木琴等;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有小鼓、大鼓、大钹、三角、铃鼓、锣、钢琴、竖琴等。
弦乐组由提琴类乐器组成,是交响乐队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组乐器。
如小提琴,它是弦乐组的高音乐器。
高音区明亮秀美,中音区柔和温丽,低音区丰满厚实。
它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主要旋律部分。
同时,根据乐曲的需要,交响乐队中有时还采用短号、萨克管、高音小号、中音小号、中音长笛、曼陀林、吉他。
第二为部分为指挥。
在近代世界乐坛上,有许多杰出的指挥家,如卡拉扬、奥曼第、小泽征、伯姆等,都是誉满全球,他们的地位甚至超过现代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歌唱家。
这是什么原因呢?演奏家和歌唱家固然有其令人钦佩的演奏演唱技能,在独奏、独唱时,常受到听众的赞扬和感谢,但是他们“指挥”的只是自己的乐器和歌喉。
而指挥家指挥的是一个庞大的乐队,甚至加上合唱队,这里有各种不同的乐器,每个演员的表演个性和水平也各自相异,指挥家要把他们统一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进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来,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指挥家来说,音乐会上仅仅是他工作的汇报,大量的艰苦劳动都是在台下。
首先是读谱、“听谱”。
这是指挥的特殊本领,即从总谱密密麻麻的音符中,用眼睛“听”出十几种乐器组合的音响效果来。
同时,指挥还必须具备广博的音乐史知识,乐器法,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区别各个时代、各个作曲家艺术风格的异别,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以内心的听觉,去体会乐曲的各种感情和内容,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首先在自己脑子中变成活的形象。
这以后就要从排练的角度再研究总谱:找出各个声部旋律线条的进行方向,分析各个段落的和声气氛和配器色彩,确定乐曲中速度力度的演奏分寸,还要以通贯全局的眼光掌握全曲的结构,设计音乐的基本情绪。
仅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几乎包括了音乐学院全部学科知识,而要达到运用自如的精深境界,更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就的。
然而在排练厅里,指挥的工作远远不是打拍子,他要把自己对乐曲的内心感受传达给每一个演奏者,不仅用语言,更是通过手臂、手指、眼睛、脸部表情和一切可以表现的指挥技术,与每个演奏员保持一种感情的交流。
指挥本生,却既要激情的,又必须保持理智的,凭借非凡的音乐记忆力,准确的指示各个声部的来龙去脉;他要有控制乐队的能力,使每个演奏者都恰如其分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使每个乐句的快慢和轻响、进入和消失都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反反复复的排练,指挥者确信已达到预期的效果时,这才能进入音乐会的演奏。
指挥,作为一门艺术,是近一百七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不长,但迄今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门最全面的音乐表演艺术。
指挥者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致力于从潜在的混乱中创造秩序。
就如指挥家一样,我们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也该结合其背景进行欣赏、赏析。
从小学习唐诗就知道,分析一首诗,不仅要分析其中的字、词,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情感。
如何理解诗人情感?这就必须要结合诗人创作时的背景以及他的生平。
读诗尚如此,何况欣赏乐曲呢?记得在课上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当时我就被其非凡的魅力所吸引。
课后我又找了不同的版本来听,其结尾处的几声炮响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起初我不明所以,被这几声巨响弄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
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
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
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两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该作品正是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
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
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
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
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
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
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汤,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930)欣赏交响乐最后要做到的就是调整心态欣赏。
(715)交响乐并不枯燥无味,是抽象、灵活、精彩出于细节的。
在此仅以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里脍炙人口的片段为例,略行分析。
中所周知,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作品第71号,作于1891—1892年,1892年12月6日首演,剧本是根据德国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改编的,全剧共分两幕,描绘了儿童的独特天地。
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剧情大致为:圣诞之夜,克拉拉得到了很多礼物,但她最喜欢的是胡桃夹子(一个机械人玩偶)。
可是淘气的哥哥抢走了它,把它摔坏了,小克拉拉像照料病人一样哄它睡觉,不觉自己也睡着了。
睡梦中,许多小耗子从屋子里钻出来,所有的糕点、玩具都活动起来,胡桃夹子率玩具与耗子交锋,眼看要败退,克拉拉脱下她的一只小鞋,打死了鼠王,所有的老鼠逃光。
这时魔法解除,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王子,为报答克拉拉援助,他带她穿过冬日积雪覆盖的森林,来到糖果仙子的王国……其中音乐的完美配合使芭蕾舞剧锦上添花。
如Galop and Dance of the Parents的场景中搭配小嘉洛舞曲,跳舞情景,急板转行板,小步舞曲,盛装的男女主人上场,跳塔兰特拉舞曲。
又如其中柴可夫斯基使用不同的音乐为不同角色赋予其独特的性格特点。
巧克力(活泼洒脱的西班牙舞,引子后为灿烂的快板),咖啡(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阿拉伯舞,小快板,G小调),茶(快速灵巧的中国玩偶舞,中庸的快板,降B大调)小丑舞(法国童话里生过许多孩子的生姜妈妈及她的子女们的舞蹈)等等。
综上所述,当我们欣赏欧洲交响乐曲之前,我们应当了解交响乐团的组成,也要了解所要欣赏曲目的创作背景。
在欣赏交响乐时,要调整好心态,融入其中,发现乐曲中的细节,以达欣赏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