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 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1环境2. 大气污染物3. 潜水4. 烈度5.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7反气旋8温室效应9地面变形10矿产资源11体波12土壤退化13. 硅镁层14.软流层
15.上层滞水16土壤16.冷锋17热岛效应18暖锋19震级20荒漠化21台风22.气象灾难23湍流24湖泊25绿洲效应
1.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因子
2. 大型水库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3. 水循环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4. 我国水资源具有的特点。
5. 污水灌溉的利弊
6.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
7.火山活动的资源效应
8.黄土湿陷的特点与成因
9.地面沉降的危害
10.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
11.地球上热量分布不均衡会引起什么运动
12地球的圈层是由什么面分割而成的。
13地质运动的特点
12.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4. 矿产资源枯竭的原因
15. 矿产资源的特性
13.城市化的危害
16. 酸雨的危害。
17. 大气降水如何净化大气。
18. 哪些因素影响降水净化大气作用
19. 一般大气有几个分层,分层的依据
20水力侵蚀有哪些营力
21土壤肥力
22土壤形成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23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
24.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环境问题的特点
25. 土壤圈的作用与地位
26.生物因素怎么影响土壤形成的。
27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28.风与湍流对气体污染的影响。
环境地质学作业答案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人类环境宣言》是在_____会议上通过的?(5分)(A) 开罗;(B) 斯德哥尔摩;(C) 里约热内卢参考答案:B2.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与_____的关系的学科。
(5分)(A) 自然;(B) 地理环境;(C) 地质环境参考答案:C3. 广义的环境是与_____相对的?(5分)(A) 人;(B) 自然;(C) 系统参考答案:C4. 地质环境系统是_____系统。
(5分)(A) 开放;(B) 封闭;(C) 孤立参考答案:A5. 系统的演化是指系统内部_____。
(5分)(A) 量的改变;(B) 质的改变;(C) 度的改变参考答案:B6. 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一个_____的过程。
(5分)(A) 渐变;(B) 突变;(C) 质变参考答案:A多选题7. 环境地质学是_____的交叉学科?(5分)(A) 环境科学;(B) 地质科学;(C) 系统科学参考答案:A,B8. 环境地质学的理论体系包括_____。
(5分)(A) 基础理论;(B) 专业理论;(C) 系统理论参考答案:A,B9. 地质环境是_____重要的组成部分。
(5分)(A) 人类环境;(B) 环境;(C) 地球环境参考答案:A,C10. 地质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
(5分)(A) 地质体;(B) 地质背景;(C) 渗流场参考答案:A,B,C11.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阶段包括_____。
(5分)(A) 稳定;(B) 失稳;(C) 稳态重建参考答案:A,B12. 下列哪些类问题属于地质灾害?_____(5分)(A) 地面沉降;(B) 滑坡;(C) 泥石流参考答案:B,C判断题13. 滞后是指输入信号序列的高值与响应信号峰值在时间上的错位现象。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4. 我国地质环境问题种类齐全.频繁发生是因为人口众多.人为活动涉及面太广所致。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5.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系统的环境,也不存在没有环境的系统。
1、 环境地质学产生的社会、科学背景是什么?答:环境地质学的出现, 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及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大, 以致各个学科都从自身专业出发, 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到环境 领域,而传统的地质科学也在逐渐延伸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世界地质工作发展整体上也正由以资源勘查为重点的时代进入到更加强调社会化与环境的 时代;地质工作部署的重点正逐渐由山脉和盆地转移到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重大工程 建设区。
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转移到灾害减轻、 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与城市发展、公众健康等环境领域上来。
因此,环 境地质工作, 尤其是城市环境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已成为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负着推动地质科学发展的重任。
2、 人—地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答:地质背景、 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 对人类的影响;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3、 为什么把系统科学作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 答:因为概念是科学的基石,先进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发现的先导。
因此,环境地质学的基础 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科学方法论的色彩, 以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及普适性规律认识的目的。
所 以,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系统。
4、环境地质学重点研究哪些科学问题? 答: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背景(自然与社会) 、地质学机理、时空分 布规律,并从地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探索地质环境问题防范、治理对策, 科学问题, 发育规律; 第三讲:崩塌1、 坚硬块状岩体和软弱碎裂岩体崩塌的各自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答:① 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的斜坡体,岩石强 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② 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 常呈碎块, 个体稳定性较差, 在稍陡的坡面上甚至偶尔的刮风或因人为踩踏, 单个块体就会 失稳,而形成泻溜。
环境地质的内涵:各个圈层环境地质:地质学在环境中相互作用。
GEOSS涉及到的九大领域:15水 6天气 7生态系统 8农业 9生物多样性。
根据灾害持续的时间:突发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可以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输入和输出) 地质资源:能源、矿物、地下水、地质景观、地质空。
环境地质作用:自然地质营力:内动力、外动力。
人为地质营力:;剥蚀、搬运、堆积、塑造、塌陷、矿物迁移与富集。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知;地球化学法: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分析法:非线性研究;环境地质制图:要素库、图形库;模拟预测:监测、机理、模型。
井工煤矿开采的主要特点: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其生产过程是地下作业,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开采的主要特点是需要进行矿井通风,存在瓦斯、煤尘、顶板、火、水五大灾害。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应衍生性:连带效应,地表-地下区域性:岩性、构造等地质背景多样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预防性:规律、机理研究为基础影响范围:社会、经济、环境。
煤矿露采的主要特点 (1) (3)水土流失煤矿水害的界定:凡影响煤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分区:1华北石炭二叠系岩2华南晚二叠统岩溶水害区;3东北侏罗系裂隙水水害区;4西北侏罗系裂隙水水害区;5西藏一滇西中生代裂隙水水害区和台湾第三系裂隙、孔隙水水害区。
形成煤矿水害的三大要素:水源:矿体及其围岩中赋存的地下水大气降水:降水地表水:渗地下水:老空水:采空区积水。
2 通道:构造裂隙带;岩溶塌空区上方冒裂带;隔水底板与突水通道. 3触媒:引发山压力;矿山排水;地震裂隙通道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12.1起执行。
九章140条矿井防治水地面防治的留设;排水系统;水闸门与水闸墙;疏干开采和带压开采;注浆堵水矿井水可分为洁净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特殊污染型矿井水等五种类型煤矿塌陷区分类:1丘陵地北、西南等区有众多煤矿分布在丘陵地带,塌陷后形成局部漏斗式的塌陷坑和锯齿状地裂缝,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2平原地带塌陷区:北等地相当一部分煤矿分布于平原地区塌陷坑内部分区:塌陷引起直移动和水平移动;在地表的变形则表现为倾斜、弯曲和水平变形。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型1. 名词解释(每题3分,10题,共30分)2. 选择题(每题4分,10题,共40分)3. 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4. 论述题(10分)《环境地质学》重点考察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 环境地质学概念?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法(4)环境地质制图法(5)模型模拟和预测方法。
(6)环境地质评价(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3.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的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2)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其评定好坏的条件有: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地质资源丰富程度,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
(3)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是指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4)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即地质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后对这种干扰做出某种反应的作用。
是准确预测环境变化的基础,是环境地质学的核心问题。
4. 环境地质作用?是指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1)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
(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人为地质作用,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人为剥蚀地质作用,2、人为搬运地质作用,3、人为堆积地质作用4、人为塑造地形作用5、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河流和洪水1. 侵蚀基准面与河流的平衡剖面侵蚀基准面,对大多数河流而言,是河流所流入的水体的表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然河流在泥沙的侵蚀和沉积之间趋于一种平衡或均衡,这时一条河流从河源至河口的纵剖面呈现一种独特的凹形,称为河流平衡剖面,代表河流已发育成熟。
环境地质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A. 地震- B. 古生物- C. 矿产资源- D. 水资源2. 环境改变是指什么?- A. 地层变化- B. 过程地貌形成- C. 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状态变化- D. 气候变迁3.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 地貌学和气候学- B. 地震学和火山学- C. 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 D. 地层学和年代学4. 以下哪个是环境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 A. 矿产勘探- B. 建筑工程- C. 河流治理- D. 园林设计5.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 沉积环境的演化- B. 地质历史的重建- C. 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D. 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6. 下列哪种环境地质过程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 A. 风蚀作用- B. 水侵蚀作用- C. 地震活动- D. 洪水灾害7. 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建立地层地球化学模型- B. 探索地下矿产资源- C. 预测自然灾害- D.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 A. 提供资源开发指导- B. 揭示环境演变规律- C. 预测自然灾害- D. 指导污染治理技术9.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古地理环境- B. 灾害地质- C. 地下水资源- D. 气候变化10. 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A. 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分析- B. 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 C.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D. 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和答案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与地质作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地质环境的评估、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个方面。
考研题库和答案的编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一、单选题1.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地球内部结构B. 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C.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D. 地球的大气层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A. 地质灾害防治B. 地质环境评估C. 地质资源开发D. 地球物理勘探答案:D3. 环境地质学中的“环境”一词主要指的是:A. 社会环境B. 自然环境C. 经济环境D. 政治环境答案:B二、多选题1. 环境地质学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A. 地震B. 滑坡C. 洪水D. 干旱答案:A, B2. 环境地质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土地利用规划B. 城市防洪设计C. 城市绿化D. 城市交通规划答案:A, B三、判断题1.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对)2. 环境地质学只关注地质环境的保护,不涉及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错)3.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环境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评估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指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通过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为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2. 描述环境地质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环境地质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包括:通过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识别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区域;利用地质学原理,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基于地质环境特征,制定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五、论述题1. 论述环境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环境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通过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与地质过程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考研题库是帮助学生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中的问题类型和示例题目:一、选择题1.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以下哪项?- A. 地球的内部结构- B. 地球表面的形态- C. 地球环境与地质过程的相互作用- D. 地球的大气层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地质灾害- B. 地下水污染- C. 石油勘探- D. 土壤侵蚀二、填空题1. 环境地质学中,______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______等。
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地质学中“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描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五、案例分析题1. 请分析某一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以一个具体的环境地质事件为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六、计算题1. 如果某地区的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地表径流量为200毫米,地下水补给量为300毫米,试计算该地区的蒸发量。
2. 已知某地区土壤侵蚀速率为每年每平方公里5吨,若该地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试估算该地区一年内土壤侵蚀的总量。
七、综合分析题1. 综合分析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包括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植被覆盖情况等,并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该地区的环境地质问题。
2. 根据所提供的地质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恢复和保护建议。
结束语环境地质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地质学知识,还需要了解生态学、气象学、水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不属于土地环境问题的是?答案:梯田增多2.中国的土地盐渍化主要发生于我国的滨海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答案:河套地区3.以下不属于地面沉降的特点的是?答案:只在小范围内发生4.以下不属于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的是?答案:转移地下淡水资源5.以下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答案:石油6.以下不属于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是?答案:城市内涝7.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土体的结构性,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②;③一般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答案:具有水体流动性8.岩溶地面表现形式以塌陷为主、并多成塌陷坑?答案:圆锥型9.环境地质学一词是哪一年首次提出的?答案:1962年10.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便应运而生。
请问是哪一年发表的?答案:1987年11.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个?答案:山地少、平地多,土地资源区域差异不显著12.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而产生的。
下列人类活动哪些会产生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答案:防护林体系建设13.水污染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答案:罗马时期14.对大型采矿边坡,需要构筑的工程措施是什么?答案:抗滑挡土墙、抗滑桩15.污染物在人体内得以迁移运转的主要介质是?答案:血液16.海水入侵的防止对策有哪些?答案:监测预测阻隔水流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人工回灌17.防治土地退化的原则有哪些?答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原则实行预防与治理相结合18.以下属于矿产资源的特征的是?答案:不均匀性有限性相对性19.下面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答案:水力煤炭石油20.以下哪些是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
答案:城市水污染问题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水灾害问题21.下列哪些学科属于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答案: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灾害地质学22.下列哪些问题属于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答案: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陆地水圈演化与地下水渗流理论全球变化问题地球表层系统非线性演化问题23.下列哪些问题属于当今全球面临的水问题?答案:淡水资源短缺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河川径流量减少水体污染24.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下列属于工业废水特性的有:答案:悬浮物质含量高温度较高25.下列能源分类正确的是:答案: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26.环境容量的大小,一方面与环境要素组成和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地质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2、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自然因素的总和。
3、原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一环境,其最基本的要素组成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浅部表层,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着的空间和物质环境。
现在一般是指未经人类活动影响,仍保持自然状态,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4、次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二环境,是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冲击、影响而改变了原来面貌的自然环境。
5、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6、环境背景(本底)值:原生值.是环境不受或未受污染影响的“纯自然”情况下,各环境要素的化学元素正常含量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7、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变质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地质环境的容量:一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
9、自净作用:环境自身能逐步清除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这种作用称环境的自净作用10、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一般是指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
环境效应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及人为环境效应,一般所称的环境效应多数是指人为环境效应12、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环境问题。
目前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协调所致。
13、原生环境问题: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由自然界原来的环境给人类造成的,如许多自然灾害,是大自然活动的必然结果;又如疾病的流行或某些地方病的发生等。
14、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