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 格式:docx
- 大小:19.05 KB
- 文档页数:7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呼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平问题,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呼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呼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件,展示一张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平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和平的重要性是什么?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深入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
4. 表达与创作:(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和平问题,培养和平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七、教学建议:1. 在阅读理解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
(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卡抽查)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形:弥碗盔硝柩你腕炭峭疚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
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
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1磨课心得本单元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品读感悟,使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但学生对残酷的战争缺少认识,缺乏失去亲人的悲痛体验。
教学本文时,通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信息,教师补充介绍“联合国”“蓝盔”等资料,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这一教学难点,以带有“却”“但”字的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键句子为抓手,独辟蹊径,带领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品读感悟,指导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说话训练和试写回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力求教出新意,突出亮点,展示名师风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执行、给予、凯旋、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阿姨、弥漫”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
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⑴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在为谁呼吁?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
2.分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合作进行小组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关心和呼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中国孩子的一些真实故事、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
2.知识介绍(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竞争压力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孩子的现状。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供一些问题的思考导引,例如:如何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保护孩子的权益等。
每个小组需要有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
4.小组合作(3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讨论内容,合作撰写小组演讲稿。
演讲稿应包括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具体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例如: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多元评价等。
5.小组演讲(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提出意见。
教师在演讲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中国孩子问题的关心和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
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文字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并提出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记录。
2.学生小组演讲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生的书面作业的内容和表达准确性。
五、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自行了解和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并将其呼声和解决方法与中国孩子进行比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古龙镇中心校覃松梅一、教案背景1、面向小学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伊拉克战争和拉萨“3.14”视频录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布置学生预习好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收集世界不和平的事例。
二、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全文感情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设计理念:以情为重点,以读为主线,在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悟情感;在拓展资源、深层感悟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情感。
让语言和情感共生,真情与智慧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执行、卓越、凯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交流。
4、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5、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朗读感悟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意象,激发情感。
1、在黑板上书写“战争”。
问学生脑海里浮现的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到了什么?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理解“呼声”。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1 页 共 20 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2篇 Teaching design of the voice of a Chinese child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2 页 共 20 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2、篇章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篇章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3 页 共 20 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搜集家庭一起外出游玩,购物等的照片; 2.搜集近年来的局部战争情况资料; 3.了解联合国,维和部队情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观看课件,两组图片,形成强烈视听感观冲击,强烈对比,形成基调.(观看伊拉克战争灾难课件,加上音乐和旁白.) 师: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生:我感到…… 生:我感到…… 师:无情而残酷的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也是孩子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头顶同样的蓝天,和他们相比,我们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生活如何啊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4 页 共 20 页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了孩子都有这样的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师:读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先把生字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们的. (1)学生朗读课文 (2)汇报检查难读的生字词,难写的字(简要评价). (3)简要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5 页 共 20 页 二,再读课文,质疑全文.(教师归纳成几个主要问题) 1.老师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自已提出问题.(放背景音乐《琵琶语》) 3.四人小组讨论,归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4.学生汇报并板书.每组同学板书一个,后面的同学有相同的就省略. 5.教师归纳成三个主要问题. (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雷利在为谁呼吁 呼吁什么 三,默读课文,寻找答案.(放背景音乐《琵琶语》)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追寻答案)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 先板书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倾听雷利的呼声.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回顾问题. 上一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来回顾一下,是哪几个问题 可个人回答,也可齐答.投影问题.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6 页 共 20 页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投影)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投影)
Different lives have different happines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3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
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
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2)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2)指名读,评议,练读。
(3)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4)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2)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
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9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生:他发出怎样的呼声生: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二,初读课文,解决质疑同学们都是善于提问的孩子,接下来,请大家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去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课文读完了能回答刚才问题吗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雷利,课文的注释)这篇课文其实是当时北京二中学生雷利写的一封信,那收信人是谁呢(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组织的最高行政长官,联合国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有人知道现任联合国孔径书长是谁吗(现任秘书长是韩国的潘基文,2007年1月1日上任) 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呼什么)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他为什么发出这一呼声(因为他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了)所以作者发展出这样的呼声——(指引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三,突破重点,读中感悟(一)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吗跟爸爸在一起一定发生过许多快乐的事情,能跟老师讲讲吗(学生述说快乐)听了同学们刚才的述说,老师感觉你们真幸福。
我这呢,也有几幸福的画面。
我们一起瞧瞧。
出示课件:(快乐时光:爸爸多爱儿子呀,一家人放着汽球多幸福呀;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漫步在沙滩,幸福吧!爸爸还教女儿踢足球呢;要出门了,爸爸背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儿童需要的关注和呼声;2.掌握运用表情、语言和媒体等手段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3.培养关爱他人、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松散的座位布置,形成小组合作氛围;2.按组准备白板、笔、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3.预先准备一段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儿童权益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视频中有哪些描述中国儿童现状的内容?b.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觉得中国儿童还需要什么?步骤二: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主题,如教育、环境、健康、权益等。
每个小组通过讨论,整理出他们认为中国儿童现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2.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选定的问题,并简要陈述原因。
步骤三:呼声的表达(30分钟)1.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选定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小短剧,表达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呼声。
2.学生可以利用表情、语言、媒体等手段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3.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短剧表演给全班观看。
步骤四:呼声的传递(15分钟)1.每组按顺序将他们表演的短剧记录在白板上。
2.学生讨论如何将自己的呼声传递给更多的人。
3.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如写信、制作海报、参加社区活动等,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其他人。
步骤五:分享和总结(20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传递方式和期望的结果。
2.整理所有学生对中国儿童的呼声和期望,形成一个小作文集。
3.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如何为中国儿童争取更多的权益。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儿童需要的关注和呼声,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表情、语言和媒体等手段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通过呈现和传递他们的呼声,学生培养了关爱他人、分享和合作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影视文化创作等方式进一步传递他们的呼声和期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一位中国孩子,一位被战争夺去父亲
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孩子的呼声吧!
强调“一个”1齐读课题:
强调“中国”读:
强调“孩子”再读:
你们看,强调不同的词,我们读出的感觉就不相同,引发我们的思考也不相同。
三、检查字词
1、下面,先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预习情况。
各小组,2人结对抽查,每错一处不得星,请抽查的同学将对方错的词语在预习单上用红笔标出。
错的同学还要将你错的词语多读几遍。
开始。
得到这颗星的请举手?
2、生字写会了吗?谁能站出来提醒大家哪个字的写法?
我来提醒大家:“凯”的左下部分。
3、老师还让大家查阅了这三个词语的资料介绍,谁来交流一下?
我查到了:
那么将这四个词语连起来,你能否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我的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了,联合国秘书长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于是我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了一封信,呼吁和平。
) 师补充:1994年中国维和特派员雷润民在伊拉克—科威特边境的维和行动中不幸生亡!两年后,他的儿子,在北京二中读书的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
信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作
者的父亲,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下面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小组交流,展讲学习内容
1、提示交流注意事项:
2、交流展讲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出色的人才。
3、师引导感悟:
你们从爸爸牺牲,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出色的勇士,“牺牲“是什么意思?
它和“死“有什么区别?
“牺牲“表示非常光荣地为国家捐躯,所以爸爸的光荣牺牲也因此换来了秘书长高度评价,赞扬他是:?
理解“卓越”:卓越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他的近义词是什么?(优秀、杰出)是啊,如果你有这样一位父亲,你
感忽而怎样?(骄傲、自豪)
,那好,请你骄傲地读出这段话。
读:
4、继续交流:
爸爸是一位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爸爸是一位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经济学硕士说明了什么?(高学历、知识渊博)
谁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
5、师总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生一句话:爸爸是个勇敢、爱和平、爱家庭、知识渊博的人才。
这样的一个父亲,作者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他是多么盼望塔尔父亲能够早日回来呀!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个孩子,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那个孩子,壁上眼睛,想想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景:笑声、鲜花和掌声,拥抱、泪水,好,睁开眼,从你们的表情中,我感觉到了幸福的场面。
转折: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们手捧着鲜花去机场,迎来的却是什么?(课件)
此时此刻,老师看到你们眼中闪烁的泪花,你感受到什么?(悲伤)
是啊,我最引以为豪的爸爸、日思夜想的爸爸如今只看到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沉痛)你能给大家读读这段吗?
非常伤心,你在读读。
还有谁想读?我们一起读。
我想此时你们心中不仅有对爸爸的深切怀念,也是对战争的痛恨,这种痛恨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和平的呼唤:齐读这句话: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我听到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爸爸的呼唤都有谁听见了?我、叔叔阿姨、全世界。
对呀,我想,当我和妈妈看到我们深爱的亲人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内心在呼唤:和平。
当在场的叔叔阿姨看见祖国又少了一个优秀的高端人才的时候,内心呼唤:和平。
当全世界的人看见又一个勇士为国捐躯的时候,内心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
下面,我们把这个句子分成三个句子拆开读: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我听到了,他呼唤的是“和平!(课件、)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评价爸爸
爸爸那张开的嘴在告诉我们,他临死都不忘和平,那么,对
于爸爸的“牺牲“我是怎样评价的?从书中找答案。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
出示屏幕:大家看这两段话有什么区别?
我想改成第一人称,让我们的孩子直接对爸爸说。
谁说?
您的死是光荣的,您是为和平而倒下的,您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今天我要向您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您是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
爸爸虽然牺牲了,但是他是光荣的,可是,如果没有战争,他可以做些更光荣的事,比如:
继续为维和服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是啊,我们全家也会安享天伦之乐,有一个完整的家。
这一切都是因为:。
战争。
所以我才会呼唤:和平。
6、交流不和平资料
那么,今天的世界和平了吗?
理解“和平之花:“娇嫩”
生交流资料
师交流资料:(配图)
看到这些图片,当大量的事实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你有何感想?
(生交流)
看来我们和雷利的心情是一样的,莉莉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呼声吗?还有谁?除了我们中国人,
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也在呼吁:
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吧!(师生分读最后一段)
是啊,为了家庭的幸福,我们呼唤:
为了国家的安宁,我们呼唤:
为了全世界更加美好,我们呼唤:
8、那么,为了和平,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一下:每组派一名代表说。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结尾:短短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因为:让世界充满爱,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但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课后,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战争中的孩子写封信,也可以办一期“停止战争,保卫和平”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