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复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物理专题练习(一)万有引力定律1.(多选)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器,2009年10月出发,经过3.5亿公里的漫长飞行,在2010年8月29日抵达了火星。
双方确定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进行探测。
火卫一在火星赤道正上方运行,与火星中心的距离为9 450 km ,绕火星1周需7 h39 min 。
若其运行轨道可看作圆形轨道,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G 6.6710Nm /kg -=⨯,则由以上信息能确定的物理量是( )A .火卫一的质量B .火星的质量C .火卫一的绕行速度D .火卫一的向心加速度2.(多选)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
“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
如图,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 ,质量之比为12:3:2=m m ,则可知( )A .1m 、2m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2:3B .1m 、2m 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2C .1m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L /5D .1m 、2m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3.2016年9月1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天宫二号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使天宫二号由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进入近圆形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到来。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轨道高了50公里,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好了准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近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天宫一号的周期比天宫二号的长B .在近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天宫一号的加速度比天宫二号的小C .天宫二号由椭圆形轨道进入近圆形轨道需要减速D .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一号的运行轨道要低于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4.【2017·天津市五区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6年9月1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天宫二号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使天宫二号由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进入近圆形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到来。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恒量的发现,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胡克测定的D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2.人造地球卫星的天线偶然折断,天线将作( )A .自由落体运动B .平抛运动C .远离地球飞向天空D .继续和卫星一起沿轨道运动3.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号宇宙飞船,该飞船在绕地球运行了14圈后在预定地点安全着落,若飞船在轨道上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则运行速度v 的大小( )A .v<7.9km/sB .v=7.9km/sC .7.9km/s<v<11.2km/sD .v=11.2km/s 4.一颗小行星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是地球公转半径的4倍,则这颗小行星的运转周期是( )A .4年B .8年C .12年D .16年 5. 3个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地球的大气层外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 A =m B <m C ,则关于三个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线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 b c v v v >=B . 周期关系是Ta<Tb=TcC . 向心力大小的关系是Fa=Fb<FcD . 轨道半径和周期的关系是232323CC B B A A T R T R T R ==6.某同学这样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 =2πR/T=(2×3.14×6.4×106)/(24×3600)m/s=0.465×103m/s ,其结果与正确值相差很远,这是由于他在近似处理中,错误地假设:( )A .卫星的轨道是圆。
B .卫星的向心力等于它在地球上所受的地球引力。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一.选择题1.假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 的平方与其运行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那么该常数的大小( )A.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B.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C.与行星及恒星的质量都有关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2.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都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说法错误..的是( ) A .周期越小 B .线速度越小C .角速度越小D .加速度越小3.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而物体在距地球表面3R (R 为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 为 ( )A .1B . 1/9C .1/4D . 1/164.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绕行速率( )A .一定等于7.9km/sB .等于或小于7.9km/sC .一定大于7.9km/sD .介于7.9km/s ~11.2km/s 之间5.一个半径是地球的3倍,质量是地球的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A .6倍B .18倍C .4倍 D.135倍6.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A .R 3t 2/r 3T 2B .R 3T 2/r 3t 2C .R 2t 3/r 2T 3D . R 2T 3/r 2t 37.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关于地球密度的估算式正确的是( )A .RG g πρ43=B .G R g 243πρ=C .RG g =ρD .2GR g =ρ 8.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 1.M 2,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半径之比为R 1.R 2,那么它们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之比T 1:T 2为( )A .212221R M R M B .222211R M R M C .2/322/31R R D .2/312/32R R9.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和公转周期,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由此可求出以下物理量中的( )A.某行星的质量B.太阳的质量C.某行星的密度D.太阳的密度10.两颗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A:TB=1:8,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A. R A :R B =4:1; V A :V B =1:2B. R A :R B =4:1; V A :V B =2:1C. R A :R B =1:4; V A :V B =1:2D. R A :R B =1:4; V A :V B =2:1二.填空题11.两颗人造卫星,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3,那么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____________;它们的角速度之比______________。
万有引力定律种典型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万有引力定律12种典型题【案例1】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
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
“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h,“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普通卫星的运动特点及其规律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⑴所有运动学量量都是r的函数。
我们应该建立函数的思想。
⑵运动学量v、a、ω、f随着r的增加而减小,只有T随着r的增加而增加。
⑶任何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运动周期不小于85min。
⑷学会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案例3】同步卫星的运动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B、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C、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万有引力定律一、单选题1.已知某空间站在距地面高度为h 的圆轨道上运行,经过时间t ,通过的弧长为s 。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半径为R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间站运行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 .空间站的角速度为stC .空间站的周期为2)R h tsπ+( D .地球平均密度为. 22234()s G t R h π+2.假设某星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1,在赤道的大小为g 2,星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该星球的密度为( ) A .23GT πB .1223g GT g π⋅ C .12123g GT g g π⋅- D .12213g g GT g π-⋅ 3.某探测器在半径为R 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h 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n 周飞行时间为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关于土星质量M 和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2324()R h M Gt π+=,3233()R h G Rπρ+= B .2224()R h M Gtπ+=,2233()R h Gt R πρ+= C .2324()R h M Gt π+=,3233()R h Gn R πρ+=D .22324()n R h M Gt π+=,23233()n R h Gt R πρ+=4.某探测器在距火星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绕火星做周期为T 的匀速圆周运动,再经多次变轨后成功着陆,着陆后测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忽略火星自转及其他星球对探测器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星的质量为2324πR GTB .火星的质量为()3224πR h gT +C .火星的密度为23πGT D .火星的密度为34πgG R5.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 .关于宇宙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B .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2aC .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2GmR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2π6.质量为m 的着陆器在着陆火星前,会在火星表面附近经历一个时长为0t 、速度由0v 减速到零的过程。
四、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一定在赤道上空运行B.各国发射的这种卫星轨道半径都一样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D.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2、设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半径为R0,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运行轨道半径为R,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若要使卫星的周期变为2T,可能的办法是[]A.R不变,使线速度变为 v/2B.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D.无法实现4、两颗靠得较近天体叫双星,它们以两者重心联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于因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以下关于双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C.它们所受向心力与其质量成反比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5、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各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A.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B.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角速度C.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向心加速度D.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其重力都一样B.把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移到高空中,其重力变小C.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重力大D.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质量都是相同的7、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火和地球的质量M地之比M火/M地=p,火星的半径R火和地球的半径R地之比R火/R地=q,那么火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火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的加速度g地之比等于[]A.p/q2B.pq2C.p/qD.pq8、假如一作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作圆周运动,则[]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9.如图为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下列关于太阳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的位置在O 点B .太阳的位置一定在C .太阳的位置一定在C 1、C 2两点中的一点D .太阳的位置可以在C 1、O 、C 2任意一点 10.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岁季节变化。
万有引力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单 元 自 评1.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c ) A. 卫星的速度一定大于或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B.在卫星中用弹簧秤称一个物体,读数为零C.在卫星中,一个天平的两个盘上,分别放上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天平不偏转D.在卫星中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2.两颗靠得较近的天体组成双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会由于相互的引力作用而被吸到一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与它们的质量之比成反比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与它们的质量之比成反比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之比,与它们的质量之比成正比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与它们的质量之比成反比3.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A.由于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引力大造成的 B.由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无引力造成的C.苹果与地球间的引力是大小相等的,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可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m 1:m 2=1:2,轨道半径之比R 1:R 2=3:1,下面有关数据之比正确的是( )A.周期之比T 1:T 2=3:1B.线速度之比v 1:v 2=3:1C.向心力之比为F 1:F 2=1:9D.向心加速度之比a 1:a 2=1:95.已知甲、乙两行星的半径之比为a ,它们各自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b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行星的质量之比为b 2a:1B.甲、乙两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b 2:a C.甲、乙两行星各自的卫星的最小周期之比为a:b D.甲、乙两行星各自的卫星的最大角速度之比为b:a6.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那么下列表达式表示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的是( )A.ω)(h R v +=B.)/(h R Rg v +=C.)/(h R g R v +=D.32ωg R v =7.某一行星有一质量为m 的卫星,以半径r ,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行星的质量; (2)卫星的加速度;(3)若测得行星的半径恰好是卫星运行半径的1/10,则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8.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练习题在物理学中,万有引力是一种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力的力。
它是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提出的,并成为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万有引力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万有引力的练习题,帮助您巩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1: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位于距离为r的距离上。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知道引力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即F =G * (m1 * m2) / r^2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如果m1的质量增加一倍,m2的质量保持不变,引力会如何变化?b) 如果m1和m2的质量都增加一倍,引力会如何变化?c) 如果r的距离增加一倍,引力会如何变化?练习题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
假设地球质量为5.97 ×10^24千克,太阳质量为1.99 × 10^30千克,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96 × 10^11米。
a) 计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受的引力大小。
b) 如果地球的质量增加了一倍,公转所受引力会如何变化?c) 如果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增加了两倍,公转所受引力会如何变化?练习题3:假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M(其中m < M)的物体,它们的距离为d。
a) 当m的质量远小于M的质量时,哪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更大?为什么?b) 当物体m的质量与物体M的质量相等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大小是多少?c) 当物体m的质量接近于物体M的质量时,引力大小会如何变化?练习题4:一个人在地球的表面上站立,地球的半径为6,371千米,质量为5.97 × 10^24千克。
假设这个人的质量为75千克。
a) 计算这个人所受到的引力大小。
b) 如果这个人站在地球半径的两倍远处,他所受的引力会如何变化?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您巩固对万有引力的理解,并练习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万有引力定律江夏实验高中 高一物理组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实验测得的,不是人为规定的B r 是两物体最近的距离C 两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两物体质量是否相等无关D 以上说法都不对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牛顿由实验测得的B .当r 趋近于0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 .m 1、m 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 .公式中的F 应理解为m 1、m 2所受引力之和3.陨石落向地球是因为 ( )A .陨石对地球的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引力B .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向地球C .陨石是在受到其它星球斥力作用后落向地球的D .陨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4.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B F =Gm 1m 2/r 2中的G 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C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任意质点间的相互作用D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分离球体之间的引力也可以用F =Gm 1m 2/r 2来计算,r 是两球体球心间的距离5.下列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B .重力和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C .当两物体间有另一质量不可忽略的物体存在时,则这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D .当两物体间距离为零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6.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①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发现的 ;②对于相距很远、可以看成质点的两个物体,万有引力定律F =GMm/r 2中的r 是两质点间的距离; ③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④质量大的物体对质量小的物体的引力大于质量小的物 体对质量大的物体的引力 。
万有引力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线速度为V ,周期为T 。
若要使卫星的周期变为2T ,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R 不变,使线速度变为V/2;B 、V 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C 、使轨道半径变为R 34;D 、使卫星的高度增加R 。
2.关于“亚洲一号”地球同步卫星,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该卫星的质量为1.24t ,若它的质量增加到2.48t ,则其同步轨道半径将变为原来的21。
B .它的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km/s 。
C .它可以经过北京的正上空,所以我国可以利用他进行电视转播。
D .它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5.6倍,所以它的向心加速度约为其下方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加速度的26.5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速率可能等于8km/s 。
B .一航天飞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飞机内一机械手将物体相对航天飞机无初速地释放于机外,则此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 .由于人造地球卫星长期受微小阻力的作用,因此其运行的速度会逐渐变大。
D .我国2003年10月“神州”5号飞船在落向内蒙古地面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经过21小时的太 空飞行,返回舱于次日安全着陆。
已知飞船在太空中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4所示,飞船在飞行中是无动力飞行,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 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 点的过程中,有以下说法:①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 ②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③飞船的机械能守恒④飞船的机械能逐渐增大。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5、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20所示。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1. 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关于物体重力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的万有引力不变 B.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不变 C 赤道上的物体重力减小 D 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增大
2.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太空实验舱内,下列可正常使用的仪器有( )
A .温度计
B .天平
C .水银气压计
D .秒表
3. 人造卫星在运行中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会慢慢减小,在半径缓慢变化过程中,卫星的运动还可近似当作匀速圆周运动。
当它在较大的轨道半径r 1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 1,周期为T 1,后来在较小的轨道半径r 2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 2,周期为T 2,则它们的关系是 ( )
A .v 1﹤v 2,T 1﹤T 2
B .v 1﹥v 2,T 1﹥T 2
C .v 1﹤v 2,T 1﹥T 2
D .v 1﹥v 2,T 1﹤T 2
4.1998年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者”空间探测器,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对月球进行近距离勘探,在月球重力分布,磁场分布及元素测定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探测器在一些环形山中发现了质量密集区,当飞到这些质量密集区时,通过地面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察,“月球勘探者”的轨道参数发生了微小变化,这些变化是( )
A .半径变小 B.半径变大 C.速率变小 D.速率变大
5.在太阳黑子的活动期,地球大气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这样使一些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而开始下落。
大部分垃圾在落地前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则会落到地面上给我们造成威胁和危害.那么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A .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的
B .太空垃圾在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就会不断增大,所以垃圾落向地面
C .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那么它做圆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小于实际受到的万有引力,因此过大的万有引力将垃圾拉向了地面
D .太空垃圾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所以是大气的力量将它推向地面的
6、关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知道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地球质量
B .两颗人造卫星,只要它们的运行速度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运行速度相等,周期也相等
C .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运转的人造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个卫星追上前一个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面一个卫星速率增大一些即可
D .一艘绕地球运转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
7、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它的轨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n 倍后,仍能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根据r v ω=,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n 倍。
B .根据r
m v F 2=,可知卫星受到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n 1倍。
C .根据2r GMm
F =,可知地球给卫星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2
1n 倍。
D .根据r m v r GMm 22=,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n
1倍。
8.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
A .已知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
B .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
C .已知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月球质量
D .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和地球自转周期
9.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度为1V ,加速度1a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2a 第一宇宙速度为2V ,地球的半径为R ,则( )
A .R r a a =21
B .r R a a =21 c .r R V V =21 D .222
1r R V V = 11.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展到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成为人类的第四疆域,人类发展空间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太空资源.
(1)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中,会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
B. 宇航员受力平衡
C.重力正好为向心力
D. 宇航员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2)宇宙飞船要与空间站对接,飞创为了追上空间站( )
A.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B.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
C. 只能从空间站同一高度上加速
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
(3).已知空间站周期为T ,地面重力加速度约为g ,地球半径为R.由此可计算出国际空间站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
13. 我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大约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以下是某同学就有关月球的知识设计的两个问题,请你解答:
⑴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 ,且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试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
⑵若某位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在月球某水平表面上方h 高处以速度
0v 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落回到月球表面的水平距离为
s 。
已知月球半径为R 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 。
试求出月球的质量
M 月。
14. 两个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它天体非常遥远,它们以其连线上某一点O 为圆心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的距离保持不变,科学家把这样的两个天体称为“双星”,如图所示。
已知双星的质量为1m 和2m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L 。
求双星运行轨道半径
r 和2r ,以及运行的周期T 。
15、.宇航员站在某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
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
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
求该星球的质量M 。
16、.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
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 ,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 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
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 ,周期为T 。
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 0的均匀球体。
2m
15.解析: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 ,则有
x 2+y 2=L 2 (1)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知,当初速度增大到2倍,其水平射程也增大到2x ,可得
(2x )2+h 2=(3L )2
(2) 由以上两式解得h=3L
(3)
设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h=
21gt 2 (4)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mg R
GMm =2(式中m 为小球的质量) (5) 联立以上各式得:2
2332Gt LR M =。
16、解答:以g '表示火星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M 表示火星的质量,m 表示火星的卫星的质量,m '表示火星表面出某一物体的质量,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g m r m M G
''='2
0 ① r T m r Mm G 22)2(π= ② 设v 表示着陆器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它的竖直分量为v 1,水平分量仍为v 0,有
h g v '=221 ③
2021v v v += ④
由以上各式解得
2020
23
28v r T hr v +=π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