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

穴位

穴位
穴位

最佳答案

经典穴位自疗歌(转)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

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

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

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

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调制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

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

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

补肾歌?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

太溪复溜涌泉穴,各怀绝技显奇能。?

头晕耳鸣腰酸疼,性欲减退牙松动;?

只需按摩太溪穴,诸多症状一扫清。?

膀胱阴道前列腺,流产后遗诸病变;?

都是肾虚惹得祸,按莫复溜奇效现。?

脚底奇穴属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压;?

头目胀疼也可疗,茱萸贴敷平哮喘。?

皮肤清洁歌?

灰头土脸皮偏黄,任尔清洗也不爽。?

实因胆经有淤塞,油脂代谢不正常。?

每晚坚持敲胆经,还要保持心舒畅。?

配合点揉太冲穴,一朝肤净面目爽。?

祛痘歌?

脸颊前额痘痘生,色红肚胀口气重。?

全因胃火炎上致,时有灼津便不通。?

穴位按摩实有效,首选天枢与内廷。?

内庭本是胃荥穴,荥主身热泄胃火。?

天枢一穴兼两经,能调大肠促便通。?

早上起床拇指按,内廷天枢两分钟。?

每餐饭后半小时,再按天枢两分钟。?

多喝开水促排毒,烦人痘痘无影踪。?

额头两边痘痘生,肝气郁结所支撑。?

求助气海太冲穴,每晚按摩五分钟。?

气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滞协太冲。?

太冲疏理调肝气,肝气不郁痘不生。

以下是我整理的,还没搞完,你先参考下:

1.治疗皮肤病的穴位:

膀胱经重点在臀下殷门穴(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至委中穴这段。有两条膀胱

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

重点穴位: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为刺血首选

环跳痿痹在腰腿,环跳有祛风湿、强腰腿之功,主下肢痿痹、腰骶痛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惹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风市是来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的一个要穴,它是治疗皮肤病,尤其是皮肤

瘙痒症的要穴。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留心不要找到胆经上了。穴位可以找的不对

不精确,但是经络一定要找对了,叫离穴不离经。去除高血脂,去痰湿。既可

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喉咙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

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可以散掉。

肺主皮毛,皮肤好不好的功能是由肺来主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浊气、排

泄不出去的东西可以直接给到大肠去,通过大肠排泄掉。如果肺的功能弱了,

体能的毒素不能及时出去就会在大肠经淤积。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身体有躁热可

用刮痧法泄火。温溜是大肠经的郄穴。所谓郄穴就是深层的穴位,郄穴治急症,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肘,在肘横纹的端点处。这个穴比较深,不太容易揉到,你可以很深的掐一掐它,这个穴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因为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所以它是可以治疗腹部的疾患。经常揉一揉曲池穴,可以去除很多皮肤方面的疾病,还可以清洁大肠。是一个排毒的穴位。

手三里;曲池穴下两寸。

止痒穴:是治疗皮肤病的奇效穴。位于上臂外侧,肩峰直下,三角肌下部。血海:调血分治皮肤诸病,湿疹、瘾疹、瘙痒。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三阴交具有健脾利湿,补益肝肾之功可调和营血治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及失眠肝经:膝关化湿又温经,膝关有温经化湿、祛风消肿之功

神阙亦治各种虚损久病,风痫、脱肛、荨麻疹

督脉要穴灵台清热疗疔疮,灵台可清热化湿治疔疮

治疗肾虚的穴位: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它是肾经的募穴,募穴就是肾的精气会汇聚在这里。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尺在这里暗指人体肾脏的意思。泽是阳光雨露的雨露的意思,雨露引申的意思就是恩泽,就是灌溉。五行当中肺经是属金的,这个穴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肾虚会有一个上实下虚,就是头重脚轻的意思,下边虚了上边很实,气都淤上边来了,叫肾虚,肾不纳气了,通过揉这个穴把气可以降下去。有降逆气的的作用。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治疗头痛的穴位:

风池

减肥的穴位

章门:是连接五脏的门户,这个穴位可以通达五脏,它可以调节五脏的功能。是人身体八大要穴之一。可以防治乳腺增生,可以防治妇科的任何疑问。它还有减肥的功效,敲打章门穴它可以添加胆汁分泌,胆汁分泌多了,人体消化能力就强了,它可以把人体多余的脂肪消化掉。

推腹:

当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你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吧,只要把它推开揉散,会发觉你的慢性病也随之消散了。

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推腹推得想睡觉、眼睛酸,这是气血通畅的大好现象,证明经络是畅通的。

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平常无聊时也可推推。

疏肝理气的穴位:

克服爱生闷气、焦虑的毛病,一定要用上太冲。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

间上面1寸,是肝经的原穴揉太冲穴既可解郁散结,又能舒肝健脾,对于爱生

气的人来说真是个法宝.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

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强壮穴位: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

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足三里消的是肠

胃之气,吃东西消化不良产生好多浊气,

合谷:是人身体的一个很主要的强壮穴位

太渊:穴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

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会穴,人体的脉都天这里会集,就由它所掌控,可

治静脉曲张。(心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要领,没地买艾灸如何办?可以用香烟来代替,找根香烟来灸一灸这儿,温灸一下,当烫了的时候赶紧挪开,不烫的时候

再嘘一下,反复地这样根烟,可以治疗鼻出血。治疗肺气不足,月经不调,崩漏,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脾经的原穴。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

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

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同时

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后三厘米凹陷中。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在太溪穴直上两厘米处。贴着骨头方向去按复溜是一

个滋阴的穴,它可以滋肾阴,它可以治疗干咳症,治疗哮喘症。针刺此穴滋肾

阴的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关元补虚壮元气,关元为补穴之一,大补元气,导赤通淋,治诸虚劳损

气海理气又补气,气海善于理气补气,治真气不足、气滞之证

神阙回阳又救逆,神阙可回阳救逆,温阳固脱

膻中理气增津液专主气虚气滞穴,本穴有理气宽胸、生津增液之效,主气虚、

气逆、气滞

命门补肾壮命火,命门可补肾壮阳,益命门火

足临泣穴

时间:2009-06-03 05:5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644次

临泣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四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适用人群:湿热体质者;

中老年人;喜欢足疗法的朋友。主要功效

曲池穴-降血压、去痘痘、治皮肤病、明目

时间:2009-04-23 00:5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855次

曲池穴的功效非常多,对老年人来讲,首先要记住它有降血压的作用;对年轻

人来讲,它是去除痘痘的良药。曲池穴还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病。它还有明目的

功效。我前几天右手手心忽然长出一片很小的水泡

曲池穴的功效非常多,对老年人来讲,首先要记住它有降血压的作用;对年轻

人来讲,它是去除痘痘的良药。

曲池穴还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病。它还有明目的功效。

丰隆穴-化痰强穴

丰隆穴的主要功能是化痰。当出现哮喘、咳嗽、痰多时,一定要多揉丰隆穴,

先从里面把痰化掉。揉完丰隆穴以后会有两种情况:一是痰散了,不知道哪里

去了。二是老吐痰,而且很容易把痰吐出来。揉丰隆穴出现这两

丰隆穴的主要功能是化痰。当出现哮喘、咳嗽、痰多时,一定要多揉丰隆穴,

先从里面把痰化掉。揉完丰隆穴以后会有两种情况:一是痰散了,不知道哪里

去了。二是老吐痰,而且很容易把痰吐出来。揉丰隆穴出现这两种情况,是不

同体质造成的,但都对身体有好处。而且中医的这个痰,包括的范围很广,不

光是指从肺里出来的痰,还包括脂肪瘤、痰核、血核(及血脂高)和扁平疣等。临泣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四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适用人群:湿热体质者;中老年人;喜欢足疗法的朋友。

主要功效:可治疗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

能等症。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 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鬼穴”。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历代医家对十三鬼穴疗法都有论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对十三鬼穴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与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论十三鬼穴有所出入,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貌的十三鬼穴。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穴位名称 鬼宫(即水沟穴,刺入3分); 鬼信(即少商穴,刺入3分); 鬼垒(即隐白穴,刺入2分); 鬼心(即大陵穴,刺入5分); 鬼路(即申脉穴,刺入火针3下); 鬼枕(即风府穴,刺入2分); 鬼床(即颊车穴,刺入5分); 鬼市(即承浆穴,刺入3分); 鬼窟(即劳宫穴,刺入2分);

鬼堂(即上星穴,刺入2分); 鬼藏(即会阴穴,刺入3分); 鬼腿(亦称鬼臣,即曲池穴,火针刺入5分); 鬼封(即海泉穴,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乃横安板1枚,就两口吻,令舌不能动); 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持不锈钢毫针依次针刺十三鬼穴,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施强刺激针法,不留针。 适用范围 十三鬼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 歌诀 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祥。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魔立刻降。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 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 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本经取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取本经的穴位。如:胃痛按揉胃经上的足三里;心绞痛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腰痛拿按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异经取穴:即取与病症有关的表里经脉的穴位。如肝气郁结的胁痛,除取肝经的太冲外,还可配以与其相表里的胆经的阳陵泉穴。 远部取穴还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如头顶痛拿太冲;脱肛按揉百会等。 (3)对症取穴。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一般属于治标的范围如点按大椎退热;掐人中苏厥;按揉天枢止泻;按压支沟通便;拿揉丰隆化痰等。 (4)经验取穴。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选择穴位来治疗疾病。如手臂麻木按揉颈臂穴;急性腰扭伤按揉手背腰痛点;小儿疳积掐揉四缝穴。 二、配穴原则 配穴方法,是在经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按一定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第1章脸部穴位

补充 1.人中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病症: 水沟穴的主治病症为: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水沟穴Shuǐgōu(DU26)(水沟穴即人中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疾病〗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水沟穴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名解〗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2.印堂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主治疾病: 印堂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此穴治病举列:“穴道指压法治疗鼻内脓疙疽”。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印堂穴 〖标准定位〗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疾病〗1、头痛,头晕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放血,可灸。

【热敏灸理论】穴位热敏有哪些特征与规律

以下内容摘自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的着作:《热敏灸实用读本》 三、穴位热敏有哪些特征与规律 (一)穴位发生热敏的特征 在疾病状态下,穴位发生热敏有以下特征,这是探查和判断热敏穴位的标志。 1.透热灸热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穴位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穴位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热敏穴位在艾热的刺激下,会产生以上6种灸感,只要出现以上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就表明该穴位已发生热敏化,即为热敏穴位。 (二)穴位发生热敏有以下规律 1.穴位热敏现象具有普遍性通过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慢性盆腔炎、痛经、周围性面瘫等20种疾病以及健康人对照的穴位热敏普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疾病状态下,穴位热敏现象的出现率为70%,明显高于健康人1%。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疾病痊愈后穴位热敏出现率降为10%左右。表明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穴位发生热敏具有普遍性,与疾病高度相关。 2.穴位热敏部位具有动态性以周围性面瘫、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等7种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9个热敏穴位与经穴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出现部位呈现出时变的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动态的热敏穴位与部位固定的经穴重合率仅为%,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表明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仅可以经穴或压痛点为参照坐标系来粗定位,而准确定位必须以热敏灸感为标准。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背腧》所说:“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3.穴位热敏分布具有证候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穴位发生热敏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如周围性面瘫,热敏常发生在翳风穴;功能性便秘,热敏常发生在大肠;痛经,热敏常发生在关元;过敏性鼻炎,热敏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5.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9.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1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11.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全穴斜刺法":曾看到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其要点是在阿是穴旁开1~2寸处下针,斜刺至阿是穴深处,其疗效远比在阿是穴直刺为好。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其要点是要使针尖到达痛点深处后,再进针0.5~1寸,结果疗效更好。受此启发,既然穴位呈近似圆柱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让针体最大范围地透过呈卵圆体之穴位的有效刺激区的纵轴线,才能提高疗效。基于上述认识,对除危险区以外的穴位采用一种新的定位和针刺方法---"全穴斜刺法",取得了远比传统定位和针刺方法更好的疗效。其基本操作方法分作针刺较深的穴位和只能平刺的浅表穴位两类。 治疗方法依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确定受损软组织的位置、深浅、走向、范围及其最痛点,沿肌肉长轴,取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注意保持针的斜行走向,使之能准确地刺入受损软组 织的最痛点处,可刺到骨膜或肌腱附着处。当有明显针感时留针,留针时不行针,时间视针感消失快慢而定,但对劳损者以5--10分钟左右为宜(长时有益无害)。在出针过程中,患者感到针感突然加强时,应暂停出针,待针感重新减弱后,再将针完全退出。一般3-5日针1次,急性损伤间隔时短些。针细间隔短,针粗间隔长些。 针刺体位,就是针刺施术要患者采取术者所需体位。笔者临床使用痛姿位、牵胀(恢刺)进针施术,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1)斜刺效果取决于是否准确刺入受损组织、保持进针后的走向;(2)原痛点经斜刺后疼痛消失,其邻近部位又有较强的痛点出现,这可能是受损所涉及的部位较多及强痛点对较弱痛点的"掩盖"作用所致,故每次针刺后,应注意观察分析,继续对其它痛点给予斜刺;(3)压痛点较多且程度差别不大,可依患者的体质和 病情,对3~5个压痛点进行治疗;(4)针刺后,第2天如出现症状加重,但第3天会显著好转,这可能反映了针刺具有调整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后作用或是个体对针刺的反应不同,这样以适当间隔天数为宜。数次治疗后有二至三周恢复期。 针刀(刃针、粗针)斜刺,针刀治疗以简、便、廉、验治疗软组织损伤而被社会广泛认可。虽然有的患者能接受针刀治疗,但也有不少人恐惧针刀治疗所带来的痛苦,针刀治病的目的就是要减轻患者痛苦。如何将针刀施术痛苦降到最低限度,本博将针刀刃口改为一尖二刃,进针快,痛觉小。斜刺施术,取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对个别惧针患者,初次用毫针或细针治1—2次,再改用合适针具治之。 基础医学研究和实践,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当骨骼肌超过习惯性负荷工作致力平衡失调后,肌肉就发生延迟性收缩蛋白降解,从而导致收缩结构改变或解体的现象。当针刀斜刺进入损伤软组织时,肌肉中收缩蛋白马上出现组装、合成,收缩结构功能即时恢复,酸、胀、痛很快消除,带来稳定持久的疗效而不是一时性的镇痛。值得重视的是,斜刺治疗肌肉损伤是通过外周机制实现的。在分别破坏脑、脊髓、阻断运动终板的功能以及对离体肌肉等做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后,仍然能够观察到针刺有促进肌肉功能和结构恢复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斜刺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主要不是通过神经的调节,而是通过肌肉本身所固有的外周机制调节的。 针刀入路的选择:针刀临床主要用于松解软组织,而大多数疼痛或酸胀及功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肺经11个穴位详解, 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中府穴 拼音:zhōnɡfǔ 拼音 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别名 解析:口禾髎。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该解析 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 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 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 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 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禾 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 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 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 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意义: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意义 脉。 运行: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运行 内经脉。

气血 气血: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取穴: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取穴 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解剖 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 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 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 功能: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治法〗寒则通主治 之,热则泻之。〖注意〗大肠经体表经脉的 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 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生理解剖〗在上颌 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 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 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取穴图穴位图商阳 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 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 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 穴迎香穴计算器关税税率对联大全快递网点 DNS服务器信用卡进度旅游景点格式转换衣 服尺码亲属关系银行卡归属图书大全音乐专 辑电影大全古籍大全银行网点军事百科武器

中医针灸穴位现代研究

2017—9—30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 曲泽 艾灸曲泽穴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得心搏量、心搏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曲泽"、“膈俞",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损伤发展得作用,使心电图ST段升高受到抑制,并且起针后ST段电位有自然下降趋势。表明针刺“曲泽”等可加速动物缺血性心肌损伤得恢复过程,有保护心肌得作用。动物实验,针刺“曲泽”,其神经分布在脊髓,为颈6-胸1与肌皮神经与桡神经传入有关。??郄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郄门穴对心脏功能有调整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针刺“郄门”、“胃俞”,能促进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得恢复,心电图得ST、STaVF段升高不显著,起针后ST段恢复亦较快。临床观察,针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得郄门穴,用传统针刺手法激发循经感传,有得过肘,有得达胸前区、此时观察心动阻抗微分图,结果表明,感传达胸前区者,心血管功能即时疗效显著提高。针之也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针刺郄门穴也有调整肺功能得作用。在开胸手术中,针刺郄门穴瞧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

度得升高,即郄门穴可以调整血氧饱与度。临床研究表明,郄门穴对胸部手术有显著得镇痛作用、在二尖瓣扩张中,应用三阳络透郄门,具有良好得针麻效果。镇痛作用得强弱与针刺得刺激量强弱有关,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 间使穴研究??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间使穴对心脏功能有显著得调整作用、临床实验表明,针刺冠心病患者得间使穴,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电图,使左心室舒张期终末压降低、电针间使、内关穴,可使冠脉流量与心肌血氧供应量增加,冠脉阻力、心肌氧提取率降低,最大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从而改善、调整心肌对氧得供求失衡,有利于濒危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得减轻,减少心肌坏死区。电针间使、内关穴有一定得镇痛作用,对体感诱发电位中与疼痛有关得成分有抑制作用、? 内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大量实验与临床实践证明,内关穴对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具有良性调整作用、该穴对心脏功能得调整作用十分明显,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收缩时间间期缩短,血中皮质醇水平趋向正常,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对异常窦性心律具有明显得调整作用。过速得心率可使之减速慢,过缓得心率可使之加快。针刺内关还可以改善左心室得功能,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射血前期时间指数缩短,PEPI/LVETI减小,左心室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

人体手部穴位图

人体手部穴位图 手部穴位图:手是一个全息元,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调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状态,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1、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相关穴位图大全详解: 足部穴位 ?耳穴图 ?手部穴位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人体背部 ?人体正面 ?冲脉 ?带脉 ?任脉 ?督脉 ?足太阴脾经络图

?足阳明胃经络图 ?手太阴肺经络图 ?手阳明大肠经络 ?足厥阴肝经络图 ?足少阳胆经络图 ?足太阳膀胱经络图 ?足少阴肾经络图 ?手太阳小肠经络图 ?手少阴心经络图 ?手少阳三焦经络图 ?手厥阴心包经络图 ?手太阳小肠经络 ?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人体面部背面穴位图 ?人体面部正面穴位图 ?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正面穴位图-古代

?人体背面穴位图-古代 ?人体生理解剖图--肌肉 ?人体生理解剖图---皮肤 ?人体生理解剖图---脊髓 ?人体生理解剖图---心脏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 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合谷穴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经络穴位之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对经络腧穴系统之研究,包含在解剖组织学之探讨,腧穴功能、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腧穴脏腑相关及临床诊断之研究等等。 腧穴形态结构特异性研究 为寻找腧穴在形态上的特殊结构,学者早期由解剖入手,而知道百分之五十的人体穴位其下方有神经通过,而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与神经干相差亦不超过0.5厘米],然而并不能解释经络腧穴的特异性。近年来的穴位形态学研究,已从大体解剖方向过渡向穴位的巨微结构形态学,而认为穴位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穴位周围的微血管分支、神经分支、淋巴管分支和交通十分丰富,并明显多于非穴位处]。 大部分的穴位都有细小神经分支通过,据统计穴位34.2%位于大神经干上,90%穴位于神经干周围,经组织学观察大多数穴位的神经末梢丰富。约有45.5%的穴位在大血管周围,18.6%穴位在血管上,组织学观察到穴位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网在皮下组织内异常丰富,约占99.6%,而淋巴管分支亦十分丰富。随着科技进步,亦有运用计算器三维重构技术来展示穴位组织结构及其毗邻组织的穴间立体结构]。又从结缔组织的观察中发现,在胆经、肺经、胃经腧穴上,发现到钙元素特别丰富的关系]。 生物物理特异性研究 自二十世纪五○年代初期,日人中谷义雄率先报导良导络等经络皮肤低电阻现象以来,中国学者在对经穴的生物物理特性,做了重大的工作。大量的资料报导,人体经络具“隐性循经感传线”的特色,并普偏存在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群中,其宽度约一至三毫米,且位置稳定不变,与十四条古典经脉线相吻合。而此亦与“循经低阻线”相一致,宽约一毫米,以及“高振动声传导线”一致。经由这些研究,还发现在经络的横断面上,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结构。 (1)皮肤角质层。经络在线角质层变薄,是循经低电阻抗特性的物质基础。 (2)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乳头层。这里感觉神经末梢分布集中,是隐性感传线感觉过敏的原因。 (3)真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神经束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可能是发生循经敏感和感传的物质基础。 (4)肌层某些特殊的结缔组织,是产生高振动声的物质结构。 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结构,表明经络不是一种单一的线,而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在其中分布着发生各种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物质结构。 经由人体表里经络差异的相关研究又发现,人体对高频信息的导电度比低频的高,高频的电信息在人体内传送时,能量的耗损会比较低,所以能够传很远信息的能力还相当强;愈往高频区看,发现经络和非经络的导电度差异也有愈小的趋势]。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穴位的低阻抗性可能并非普偏存在,而人体的电阻特性亦非线性]。同

人体个穴位详解

人体个穴位详解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取穴方法: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孝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劳宫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劳宫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二蚓状肌、拇收肌(横头)、骨间肌。掌部皮肤厚而坚韧,无汗毛及皮脂腺,但汗腺丰富。穴位皮肤由正中神经的掌皮支分布。皮纹处的皮肤直接与深筋膜连而不易滑动。皮下筋膜在掌心处非常致密,由纤维隔将皮肤和掌腱膜紧密相连,将皮下筋膜分成许多小隔样结构,其间穿行有浅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当手掌的浅静脉与淋巴管受压时,除掌正中一小部血液与淋巴流向前臂外,大部分流向手背,并经指蹼间隙与深层的静脉与淋巴管相通。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掌腱膜后,经桡侧两条指浅、深屈肌腱之间的第二蚓状肌,入拇收肌的横头,直抵第二、三掌骨之间的骨间肌。第二蚓状肌由正中神经支配;拇收肌、骨间肌由尺神经支配。 【特异性】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 【主治病症】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小儿惊厥,吞咽困难;2.消化系统疾病:黄疸,食欲不振;3.五官科系统疾病:口腔炎,齿龈炎;4.其它:手癣,手指麻木,高血压等。 【人体穴位配伍】配后溪穴治三消、黄疸;配涌泉穴治五般痫。【刺灸法】直刺0.3-0.5寸,禁灸。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

孕妇慎用。 【别名】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 【穴义】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名解】 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研究材料)

昨天和大家分享的穴位歌,今天艾蓬轩再和大家分享下人体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神庭 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3、上星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4、头维 位置: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5、印堂 位置: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前头痛、失眠、鼻疾。 6、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7、睛明(注意按摩时不要用力过大)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8、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眉头)。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9、鱼腰 位置: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眉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具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 10、丝竹空 位置:眉梢外侧的凹陷处(眉尾)。 主治:目赤肿痛、头痛、齿痛等。 11、瞳子髎 位置:眼外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减少鱼尾纹。 12、承泣 位置: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主治:近视眼、角膜炎。 13、听宫 位置: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主治:耳沉、头痛、视力下降等。 14、耳门 位置: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等。 15、听会 位置:听宫下方,与耳屏切迹平行。 主治:耳鸣、耳聋、耳内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16、巨髎 位置: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鼻出血、齿痛、面颊肿。 17、颧髎 位置: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面颊肿。 18、颊车 位置: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牙痛、面疾。 19、迎香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经络腧穴学 教学笔记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

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考研针灸穴位总结(专业研究)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 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11 穴,左右22 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1.中府肺之募穴 [定位] 胸前壁的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5.尺泽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 6.孔最郄穴 [定位]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 [主治] 肺系病;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2 寸。 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主治] 肺系病;半身不遂,口眼涡科,头痛,项强痛,牙痛等头部病。 [操作] 向上斜刺0.5~0.8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肺系病;无脉症;腕臂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 寸。 10.鱼际荥穴 [定位] 在第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肺系热病;小儿疳疾。 [操作] 直刺0.5~0.8 寸。 11.少商井穴 [定位] 在拇指桡侧端,指甲角旁约0.1 寸处。 [主治] 肺系热病;癫狂。 [操作] 直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 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20 穴,左右40 穴)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1.商阳井穴 [定位] 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合谷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1、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中点桡侧。简易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等五官病;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五官外感多汗经产) [操作] 直刺0.5~1.0 寸。 5.阳溪经穴 [定位] 在碗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 [主治] 头痛、咽喉肿痛、耳聋、目齿肿痛;腕臂酸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6.偏历络穴 [定位] 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 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水肿;手臂酸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10.手三里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 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腹痛,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1~1.5寸 11.曲池合穴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主治] 手臂弊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热病;瘾疹、湿疹、瘰疬等。(上官皮肤热曲池压痛狂吐) [操作] 直刺0.5~1.0 寸。 14.臂臑 [定位] 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七寸处。 [主治] 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腧穴配伍源流及规律

?280? Shanghai J Acu-mox, Apr 2012, V ol 31, No 4 文章编号:1005-0957(2012)04-0280-03 ?综 述? 腧穴配伍源流及规律 刘婧1,王凡1,杜小正1,东贵荣2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上海 200437) 【摘要】 分析总结古代针灸典籍中针灸处方配伍的演化发展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选穴配伍的关键归纳为辨证、循经和远近三条指导原则,提出建立在经脉脏腑辨证基础上的病变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远取特定穴的循经远近配穴规律以指导临证应用。 【关键词】 腧穴学;配穴法;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 R224.2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2.04.280 腧穴处方配伍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针对具体病情,结合脏腑经络腧穴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选穴配伍,对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古代针灸典籍中针灸选穴配伍的演化发展、变化规律,以期更好地传承各时期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为临证取穴提供指导。 1 腧穴配伍溯源 1.1 追本求源,始于《内经》 纵观现存的中医典籍,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是针灸处方配穴及其理论形成的萌芽时期[1-6]。《黄帝内经》载有针灸处方240余个[7],远超方药(13方)以及其他治疗手段,此时针灸处方配穴虽以单穴为重,但腧穴配伍已始得雏形,配穴多以经络辨证为纲,以循经取穴为主,局部与远端选穴为原则,被后世广泛应用的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局远部配穴法在《内经》中已有显现。 1.1.1 配穴初现 如《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则为表里经配穴法;局部选穴与循经远取五腧穴的局远相配伍也有体现,如《灵枢?四时气》“腹中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即局部选“气海穴”配以远取“足三里”、“上巨虚”;“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也是此意(《灵枢?五乱》),以局部“天柱”、“大杼”配合膀胱经荥输穴。 1.1.2 辨证选穴 《内经》中另一标志即辨证循经选穴,体现在虽为同一种病,依辨证不同有数个及数十个不同穴方,如腰痛证:“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针对不同经脉所致腰痛,在局部取穴的基础上再循经远取进行治疗。此时已经形成了“局部取穴”结合“远道”的“辨证取穴”。 1.1.3 用穴精少,明析五腧 《内经》中配伍多为二至四穴,这种用穴精少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今人承淡安先生[8]也有总以重点取穴,不必多用为宜之说。同时《内经》明确了五腧穴、络穴、郄穴、俞募穴等特定穴的名称和位置意义,对井荥输原经合各穴的功能特点及主治功效亦有总结,为后世配穴发展奠定了基础。《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俞治外经,合治内腑。”《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1.2 《难经》推子母,配穴添三焦 《难经》在《内经》配穴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的五行生克理论为依据,将五腧穴的主治特性与脏腑五行属性相配,演化而成子母配穴法[9-11]。临证运用时既可根据本经井、荥、输、经、合的五行关系进行补泻,又可根据经脉所属脏腑的五行关系补泻,是对《内经》五腧穴应用的继承和发展。《难经》还首次提出三焦配穴,《难经》十一难载:“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脐旁;下焦……其治在脐下一寸……三焦,其府在气街。”本法主要用于治疗脏腑疾病,膻中主治上焦心肺疾病;天枢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06DZ19733);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2006L028A);“十一五”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项目(2006 BAI12B02) 作者简介:刘婧(1982 - ),女,2009级博士生,E-mail:liujing0113@ https://www.doczj.com/doc/0118442000.html, 通信作者:东贵荣(1950 -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经穴-脑髓-脏腑相关与针刺效应,E-mail:dongguirong@https://www.doczj.com/doc/0118442000.html,

穴位解剖学的研究及进展

穴位解剖学的研究及进展 错误!作者:刘瑾 2005-7-26 摘要: 而穴位一般分布在一定经脉循行的通路上,是人体脏腑经之气通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施行的刺激点。“穴”有空隙聚集之意,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经脉的“脉气所发”(《素问·气府论》)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灵枢·九针十二原》),即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体表,施行针刺的特定部位,是内脏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的感觉点...... 1 引言 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经和络构成[1]使成一个完整的机体“经系,有路径的意思,是系统中的纵行主部分;“络”即,有网罗的意思。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部分。而一般分布在一定的通路上,是人体经之气通于体表的部位,也是施行的。“穴”有空隙聚集之意,祖国认为,穴位是经脉的“所发”(《素问·论》)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灵枢·》),即穴位是经血聚集体表,施刺的特定部位,是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的点和,也是诊疗疾病的点和点。穴位与经络、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研究穴位的与阐明经络实质具有同等重要的。 2 用解剖观察穴位的体形态结构 通解剖方法观察穴位的形态结构,分辨其干、大及布情况,也称为穴位的大体结构。姜氏[2]研究表明,穴位大多是位于神经干或神经周围,穴位的血管研究观察穴位的血管配布有规则性。胡佩儒[3]对解剖研究认为“穴位”内皆有较多神经分布。徐明海[4]也报道大多数穴位位于神经干或神经周围。 3 用等方法观察穴位的显微结构 随着观察技术的发展,穴位的显微结构逐渐被广大学者所揭示。人们用各方法如学方法等观察穴位的结构,分辨其神经、及管分支等组织分布。有学者认为穴位与关系密切。解剖每个穴位都能观测到一定厚度的结缔组织。沈雪勇[5]观察了颈以下37穴位与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关系,结果表明穴位与结缔密切,最相关的是,其次是,最后是。提示结缔组织可能具有传输和的,在经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党瑞山[6]在和穴位的观察中也认为穴位与结缔组织有关。 Croley [7]认为穴位区真皮比非穴区多一倍,每个真皮乳头含有明显袢,袢有,穴位上高的电传导性可能与含有交感神经的较密集的真皮乳头有关。Zerlauth等[8]通过对,等穴位组织学观察,发现在真皮—皮下组织边界,穴位和区之间存在明显组织学差异,穴区可见一条,一条及其伴行的,在盲点区未见到种“特异束状结构”。证实了在穴位下有血管—神经束通过体表浅筋膜的孔道深向深部的“血管—神经束穿透体表筋膜”的,并且发现血管壁较窄的中膜内有较宽的下结缔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