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军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刘邓大军都有那几个军一:6纵(司令员王近山中将)中野的部队可以说是各个都不错,要想挑第一还真不容易。
从历史看,6纵是抗战起家(最近看到资料说6纵底子是红25军74师一部,不知道是否是最新考证结果),比起1、3、4纵是差远了。
但是6纵的精神我最佩服,全纵队上起司令员王近山王疯子,下到普通战士,口头禅都是“烧铺草”,全纵队一到打仗就嗷嗷的,有股疯劲。
之所以选6纵我认为中野最关键的一仗是6纵打出来的。
哪一仗?47年跃进大别山的强渡汝河。
若不是6纵18旅(旅长就是百战将星之一的肖永银少将)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敌人一个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这个大雷岗渡口,17旅(旅长就是后来的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少将)又拼命掩护了侧翼高山集,中野12万大军将全军覆没,跃进大别山将成为笑话。
可以说,没有6纵打好这一仗,就没有整个中野。
所以当时刘伯诚司令员才会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送给6纵: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后来的襄樊战役中6纵更是独当一面,可见刘邓的信任。
49年改编成12军,号称“中野常胜军”,在整个中野都是狂的不得了的角色。
这样一支部队相信排第一是没说的。
同样,地处东南的这支英雄部队不会被撤消吧,这可是对台第二线部队,除非军委晕头了!二:4纵(司令员陈庚大将)三:3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老实说,3、4纵都是王牌部队,究竟怎么排我很头疼。
比历史比战功两个都半斤八两,都是老红军部队,4纵有一个红军团,3纵有两个。
4纵长期在豫西晋南独当一面,3纵则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全部战役,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纵队”。
4纵出了个大将陈庚,3纵出了个“军中赵子龙”陈锡联。
1949年后两个军又同为各自的兵团主力,一直打到大西南。
唯一区别是11军建国后比较坎坷,而13军则比较平静。
所以从4纵一直独当一面以及现在的地位出发,我还是将4纵排到前面。
这里将两个英雄部队同时介绍。
4纵的闪光点全在50年前,先是上党搞掉史择波,再是独立歼灭“天下第一旅”,再强渡黄河,逼近潼关,吓得胡草包一身冷汗,歼灭整三师李铁军,后来强攻洛阳,生擒邱行湘。
美国各军种职能与组织结构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是美军最高指挥官。
为了协调军事行动与外交活动,美国政府设有国家安全会议为美国总统提供咨询。
美国总统之下是美国国防部部长。
他们之下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美国总统和美国国防部部长提供咨询。
1986年Goldwater-Nichols法案之后,美军的实际指挥权由总统和国防部长下放到美军各联合司令部司令官手中。
在文人组织方面,美国海岸防卫队平时隶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战时才改隶国防部。
虽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为两个独立的军事单位,但是它们都隶属于国防部下的海军部(U.S. Department of Navy),海军陆战队的年度预算也编在海军里。
空军和陆军分别隶属于国防部下的空军部(U.S. Department of Air Force)和陆军部(U.S. Department of Army)。
陆军部陆军部职能陆军负责为“必要时诉诸战争或者在缺乏战争的条件下,诉诸军事作战”而准备必要的陆上军事力量,与集成一体化的联合机动计划相互衔接,并负责和平时期陆军军种的扩展,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陆军,在陆军部的领导下,包括陆上战斗和军种部队、任何指定的有组织航空或者水面运输部队。
美国陆军---世界上最具打击力的陆上力量---对于保护美国利益的不断推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它具有“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效用。
这种效用来自于美国陆军具备执行多种不同类型作战的能力:国家建设、救灾抢险、防御外敌,等等。
陆军的最重要职能能力是控制人、控制土地和国家资源;因此,将美国大兵推送到特定的土地上,是最有效“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构建环境的方法。
美国陆军的作战概念强调“主动性、速度、震撼力、突然性、广泛性、同时性和持久力”。
该概念包括四个基本基本原则:合同兵种---以陆军不同兵种互为补充,协同运用。
联合互相依赖---作为联合部队的组成部分,陆军部队的运用与其他军种有关部队的运用相互配合。
国民党陆军各个军战斗力排名第一档次:五大王牌、71军、52军新1军74新6军5军71军18军52军第二档次:能得拿出手经得起打的部队8军(李弥)10军(方先觉)7军(广西的一号牌)1军(胡宗南的一号牌)2军(李延年王凌云)13军(汤恩伯的一号牌)54军(陈诚的二号牌)西北30军、42军(孙连仲系统)82军(马步芳)4军(薛岳家底)35军(傅作义)西北59军、77军(宋哲元系统)14军(卫立煌家底)青年军201师、204师、206师、207师第三档次:其他部队中有一些战斗力的(有的派系的各个军之间有差异,只取该派系的平均水平)85军(汤恩伯的二号牌)92军(李仙洲)陈诚(75、79、87、94、99)青年军其他师(202、203、205、208、209)100军(李天霞)广西(31、46、48、84)回(11、81、K5)胡宗南(16、27、36、76、80、90、91)西北刘汝明(68军)没有划分归类系统的25军(黄百滔)、6军(甘丽初)、前66军(张轸)、后66军(宋瑞轲)、40军(庞炳勋)、15军(刘茂恩)等;第四档次:其他部队中战斗力较弱的(占国民党军队的绝大多数)广东(62、63、64、65、66)湖南(28、70、73)西北韩复渠残余(12、55、56,最后压缩成55)西北石友三(69军)云南(58、60、93)东北(49、51、53、57、67、K2)陕西杨虎城的残余(12、38、96,最后只有38)四川(番号很多,内部还可以分好几派)山西(番号也很多)上面没有划分归类系统的3军、9军、89军、97军、新5军等;第五档次:安抚旧北洋或地方势力的临时组合;新兵17军、22军、26军、39军等;所有暂编军,应该说第一、第二档次是反映某个军的名次,第三、第四档次只是整个派系(地方)的平均水准。
这里讨论的是军(整编师)这级建制,青年军的师含有旅建制,属于军级,所以在讨论范围内。
暂22师只是师级,不在讨论范围。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
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
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北伐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
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
“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
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军队机构有哪些说课稿军队机构是一个组织架构庞大的体系,为了有效管理和指挥军队,各个军队机构在其相应领域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军队机构:参谋部参谋总长办公室(General Staff Office)___(___)各军兵种参谋部(Army。
Navy。
Air Force。
Rocket Force。
Strategic Support Force)军兵种陆军(Army)海军(Navy)空军(Air Force)(Rocket Force)(Strategic Support Force)军事院校___(nal ___)___(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___(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___(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指挥部指挥部(___ ___ Headquarters)东部战区指挥部(___ ___ Headquarters)指挥部(___ ___ Headquarters)指挥部(___ ___ Headquarters)后勤保障___(Logistics Department)军需部(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运输部(___)物资部(Supply Department)医疗卫生部(Medical Service Department)请注意,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军队机构,在实际情况中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机构存在。
这份说课稿旨在向听众介绍军队机构的一般组成和角色,以增加对军队组织架构的了解。
2023年内蒙古各个军校招生分数线已经发布。
以下为各军校的报名要求和分数线:1. 内蒙古军校- 报名要求:男女均可报名,身高要求男生165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健康合格,品行端正。
- 招生计划:近年来,内蒙古军校每年招收100名左右学员。
- 分数线:本科招生一本线550分以上,二本线500分以上,专科招生线为400分以上。
2. 呼伦贝尔军校- 报名要求:男女均可报名,身高要求男生165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健康合格,品行端正。
- 招生计划:近年来,呼伦贝尔军校每年招收50名左右学员。
- 分数线:本科招生一本线550分以上,二本线500分以上,专科招生线为400分以上。
3. 通辽军校- 报名要求:男女均可报名,身高要求男生165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健康合格,品行端正。
- 招生计划:近年来,通辽军校每年招收80名左右学员。
- 分数线:本科招生一本线550分以上,二本线500分以上,专科招生线为400分以上。
4. 鄂尔多斯军校- 报名要求:男女均可报名,身高要求男生165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健康合格,品行端正。
- 招生计划:近年来,鄂尔多斯军校每年招收70名左右学员。
- 分数线:本科招生一本线550分以上,二本线500分以上,专科招生线为400分以上。
5. 赤峰军校- 报名要求:男女均可报名,身高要求男生165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健康合格,品行端正。
- 招生计划:近年来,赤峰军校每年招收60名左右学员。
- 分数线:本科招生一本线550分以上,二本线500分以上,专科招生线为400分以上。
6. 兴安盟军校- 报名要求:男女均可报名,身高要求男生165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健康合格,品行端正。
- 招生计划:近年来,兴安盟军校每年招收40名左右学员。
- 分数线:本科招生一本线550分以上,二本线500分以上,专科招生线为400分以上。
从上述各个军校的招生要求和分数线来看,报名者需符合身高、健康等基本条件,同时在高考成绩上也要达到一定标准。
明朝的军队组织结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拥有庞大的军队组织结构。
明朝的军队组织结构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多样化的编制模式。
本文将对明朝军队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总体概述明朝的军队分为两大类别:禁军和厢军。
禁军是由朝廷直接统领的精锐部队,有严格的纪律作风。
厢军则是地方性的民兵组织,负责维护地方安全和执行一定的军事任务。
这两类军队共同构成了明朝的军队力量。
二、禁军组织禁军是明朝的主力军队,其组织结构严密,分为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两个层级。
中央禁军由皇帝直接统领,是明朝的最精锐的军队。
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厂和西厂,分别负责监视和处置内外的间谍和叛乱分子。
此外,还有戍边军、京营、卫所等部队,用于维护国家的边境安全和京城的稳定。
地方禁军由地方官员统领,分布在各个地方,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边境的防卫。
地方禁军的编制和数量因地区而异,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扩充或缩减。
地方禁军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将军和指挥官等,各级指挥官都必须向地方官员负责。
三、厢军组织厢军是地方性的军事组织,主要由地方官员或豪强组织起来,负责地方安全和维护治安。
厢军的组织结构相对松散,依附于地方势力。
各地的厢军数量、编制和武器装备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按照军队的组织模式进行编制。
厢军的领导层主要由地方官员、地主和豪强组成,他们通过资助和招募士兵来建立自己的军队。
厢军的组织结构包括统帅、指挥官和士兵等,但纪律比较宽松,往往以地方势力为核心,各自为政。
四、军队的士兵编制明朝的军队士兵编制主要分为骑兵和步兵两个类别。
骑兵是军队中的精锐部队,通常配备马匹和弓箭等武器,用于远距离攻击和快速机动。
步兵则是主要的作战部队,装备各种近身武器,如长枪、剑等,用于近战和防守。
军队的士兵编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扩大或缩减。
士兵的选拔和训练都经过严格的程序,以保证其战斗力和忠诚度。
士兵的晋升和晋级通常取决于战功和表现。
五、军队的指挥层级明朝的军队指挥层级包括将军、千总、百总、都司和指挥官等不同级别的指挥官。
军校招生简章通常由各个军事学院、军事医学院等军事院校或军区招生办公室发布,包含了有关招生的详细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军校招生简章可能包含的信息:
1. 招生计划:说明军校计划招收多少名新生,各个军兵种的招生计划分配情况。
2. 报名时间和方式:提供报名的具体时间,以及报名途径,可能包括在线报名或递交纸质申请材料等方式。
3. 报名条件:描述申请者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如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学业成绩等要求。
4. 入学考试:说明入学考试的科目、内容和形式,可能包括综合素质面试、体能测试、军事理论考试等环节。
5. 录取标准:说明录取学生的标准,可能根据考试成绩、身体状况、政治素质等多方面考量。
6. 学费及奖学金:明确学费的标准,是否提供奖学金或其他资助。
7. 招生专业:说明军校拟开设的专业,以及每个专业的招生名额。
8. 培训内容:描述军校学员将接受的军事、军事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9. 学制和培养方案:包括学制、课程设置、军事训练、实习等方面的培养安排。
10. 学科方向:介绍军校招生的学科方向,方便申请者选择合适的军兵种。
11. 联系方式:提供军校招生办公室或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以便申请者咨询。
请注意,这些信息可能会因军校和兵种而异。
具体的军校招生简章内容建议查阅所感兴趣军校的官方网站或直接联系招生办公室,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
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我军共组建67个军。
第56军、57军、59军一直没有组建过。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
1950年1月10日,新疆民族军在伊宁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
1949年2月中旬,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
1949年2月下旬,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军。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国民党新疆警备副总司令、南疆警备司令兼整编第42师师长赵锡光随陶峙岳率所部起义。
12月29日,其整编第42师就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13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22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及冀鲁豫部队一部在河南项城地区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豫皖苏军区机关及其独立旅和各军分区基干团、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组建为第18军。
1949年5月1日,陕南军区所属第12旅、第17师于湖北郧阳县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
1949年2月,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
1949年2月,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9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
1949年2月,江淮军区第34旅、独立旅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
1949年2月,鲁中南纵队与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整编第96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率绥远省军政各界领导人与各族代表共39人联合署名通电起义。
12月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董其武所部第111军在内蒙包头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率绥远省军政各界领导人和
各族代表共39人联合署名通电起义。
12月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其新编独立第7师等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
1948年11月,东北军区第1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1949年6月,国民党华中军政副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军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乘机率所属第128军军部及第312、第313、第314、第309师共2万余人在湖北武昌起义。
7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
1949年8月,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兵团司令陈明仁率领绥署司令部、兵团部和3个军共7万人宣布起义。
11月,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和一部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
1949年11月,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保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
新中国成立后,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和44军浓缩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的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第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
1949年2月中旬,桐柏军区集中所属3个旅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
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1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
1949年3月1日,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
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8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
1949年4月,华北军区第1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