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2.37 KB
- 文档页数:2
学生食物中毒情况报告一、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食堂在为广大师生提供餐饮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本报告通过对一起发生在我校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二、事件经过2021年9月10日,我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涉及人数达50余人。
事发当天,部分学生在食堂就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治疗,并报告上级部门。
经卫生部门调查,确定此次事件为一起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三、原因分析1. 食品来源不规范:经调查,此次事件涉及的食品来源存在问题,部分食材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疫,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储存不当:学校食堂在食品储存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分区存放,导致交叉污染。
3. 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双手未经严格清洗,直接接触食品。
4. 卫生环境不达标:学校食堂卫生环境存在问题,地面、操作台等部位未保持清洁,老鼠、苍蝇等有害动物滋生。
5. 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未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规定进行操作,对食品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四、整改措施1. 加强食品采购管理:学校应严格把控食品采购环节,确保所有食材来源合法、质量可靠,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建立健全进货查验制度。
2. 规范食品储存:学校食堂应按照食品储存规定,对食品进行分类、分区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加强食品储存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食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3. 提高食品加工水平:学校食堂应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加工水平,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 改善卫生环境:学校应加大食堂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定期对食堂进行清洁消毒,消除老鼠、苍蝇等有害动物滋生条件,营造良好的餐饮环境。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和环节,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危险食物。
结果本次事件共有18例病例,罹患率为82%。
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100%),恶心(94%),腹痛(44%)和腹泻(17%)。
流行曲线形态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高峰持续时间短,提示为点源暴露。
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暴露食物。
蛋炒饭为所有调查对象的共同食物,比较不同的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引起的呕吐次数,发现≥2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明显高于1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同时对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与引起的呕吐次数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P<),提示进食炒饭的量与呕吐次数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蛋炒饭所使用的米饭有1/3来自上一餐次的剩饭(该剩饭在22℃下放置了4h)。
剩余蛋炒饭和患者呕吐物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为阴性。
结论这起事件很可能由剩余米饭不当存放所致,其致病因子可能是腊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
20XX-05-24晚,四川省某市一医院儿科报告,某杂技班有18名学生因恶心、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这些学生均在校内进食过当日晚餐。
为查明发病原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1对象与方法病例定义为20XX-05-24/25,在杂技班食堂就餐的人员中,出现呕吐≥1次/24h者。
通过访谈食堂负责人,获取食堂就餐人员信息。
对全部就餐学生(共22名)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发病情况。
为查找危险食物,调查组对进食5月24日午晚餐的22名学生开展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询问其午晚餐食用菜品和米饭的情况,计算各类食物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现场采集剩余食物进行腊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查找致病因子。
通过与厨师访谈,了解危险食物的存放及加工制作过程,查找危险环节。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摘要]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
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建立可疑病因假设;采用电话问卷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假设。
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结果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潜伏期4.5~19h。
电话调查33人,其中病例22人,罹患率67%。
队列分析显示:山椒木耳及凉拌耳片RR=2.8,95%CI =1.1~7.2。
3例病例肛拭、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及4份食品等12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名病例肛拭、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及2份食品中检出变形杆菌阳性。
结论排除变形杆菌致病因素,这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经交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2-06-27凌晨4时许,成都市新都区疾控中心接到辖区内某卫生院报告1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随后,邻近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疾控中心陆续报告有在新都区同一酒楼就餐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发现,累计报告发病66人,无重症,无死亡病例。
为查找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新都区疾控中心组织工作人员,按照现场流行病学处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调查。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定义2012-06-26,在新都区某酒楼参加中午和/或晚餐就餐的人员中,72h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任何两项症状者。
1.2调查方式设计调查表,根据酒宴主人提供的客人名单及电话,逐个拨打电话,调查基本信息、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共同就餐史。
1.3实验室检测病例及服务员肛拭、手拭样品,砧板刮取物样品及剩余食品进行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培养。
1.4统计分析Epidata 3.1双录入,一致性检验;Spss 18.0队列分析,检验水准α= 0.05。
2结果2.1基本情况6月26日中午及晚上,新都区某酒楼共计接待5批人员就餐,具体为:LFC婚宴12桌,TL乔迁14桌,LJH朋友宴6桌,WXJ乔迁宴5桌,LXW生日宴5桌,共计42桌,计420人。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近期,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作为一名食品安全专家,我受聘参与了对这起事件的调查和研究。
下面将就此事件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1. 事件背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一家知名餐厅。
数十名顾客在用餐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对餐厅的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质疑。
2. 调查过程为了全面了解事件的原因,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
首先,我们对餐厅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食品存放不当、卫生设施不完善等。
其次,我们采集了患者的食物样本,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
结果显示,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
最后,我们对餐厅的食品供应链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了一些关键环节存在管理漏洞。
3. 事件原因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首先,餐厅在食品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卫生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食品的储存温度过高,导致细菌滋生;食材的加工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其次,供应链管理不严格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餐厅采购的食材未经严格检验,存在质量问题;供应商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意识也存在欠缺。
4. 解决方案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首先,餐厅应加强对食品储存和加工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建议餐厅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餐厅应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
同时,餐厅还应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5. 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此次事件的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食品中毒事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对餐厅和供应商的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呼吁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可靠的饮食环境。
关于XXX公司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报告xxxx年xx月xx日下午xx点xx分接到报告:xxxx医院收治xxxx食堂的一批就餐人员出现相似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怀疑食物中毒。
我局接到报告后主要领导与执法人员会同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领导相关工作人员10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赶赴xxxx医院以及xxx食堂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技术分析报告(一)中毒事件发生经过该公司有员工xxx人,就餐人数约xxx人于xxxx年xx月xx日12时左右在同一食堂进xxx、xxx、xxx等食物,约半小时后,部分员工出现不适症状。
14时35分开始,陆续有员工送到xxxx医院急诊科诊治。
截止至当天16时37分为止,共66名员工就诊,其中症状较明显的员工35人,留院观察治疗,18日晚上22时所有中毒患者治愈出院。
(二)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头痛、面部潮红、呕吐等症状,经检查,未发现瞳孔改变。
(三)流行病调查有特定的人群,约xxx人进餐,发病xx人,无进食无发病,病情轻重与进食量多少有关,与年龄无关,症状基本相同,潜伏期较短,约为3至5小时,经输液对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
(四)检验结果采集剩余食物xxxx、xxxx送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其中xxxx的xxxx检出值为xxxmg/xxxg,超出《xxxx卫生标准》中xxxx≤xx mg/xxxg的限量要求。
xxxx未检出xxxx超标,未检出氰化物、砷盐、敌鼠钠盐、有机磷农药。
(五)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此次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发病症状相似,有共同进餐史,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此次事件可判断为食用了不新鲜xxxx导致的xxxx食物中毒,中毒数为xxxx人。
二、现场检查xxxx公司有员工700名,公司内没有饭堂,该饭堂所在是一栋七层混泥土结构的建筑,一楼为食堂厨房及用餐场所,二楼以上为员工宿舍。
食物中毒报告范例报告编号: XXX/2021报告日期: 2021年5月1日一、报告概述根据相关数据和实地调查,我们制作了以下食物中毒报告,旨在提供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详细分析和建议措施,以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
二、报告背景近期,我市接连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
为了及时控制疫情扩散,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组织了专业团队前往相关食品销售点、餐饮场所进行调查和取样分析。
三、调查过程及结果1. 调查时间:2021年4月20日至2021年4月30日。
2. 调查对象:涉事食品销售点、餐饮场所等。
3. 调查方法:现场勘察、采样分析、患者回访等。
调查结果如下:(1)案例一: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 疑似病例:10人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 调查发现:餐厅存在食品卫生管理不到位、食材保存不当等问题。
- 分析结论: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食材污染导致。
- 建议措施:立即关闭该餐厅,并进行全面整改。
(2)案例二:超市冷鲜产品中毒事件- 疑似病例:20人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 调查发现:超市存在冷链储存设备维护不力、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 分析结论: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冷鲜产品质量问题导致。
- 建议措施:加强超市冷链设备维护及管理,完善商品质量检验机制。
四、应对措施1.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食品销售和餐饮场所的监督力度。
- 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2. 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 强制要求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
3. 加强公众食品安全教育-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 向市民推广正确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法,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频率和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食物中毒报告近日,某小区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据了解,该小区11号楼一家聚餐过后,出现了多人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情况。
随即,有多人前往医院就医,病情较重的人员被送往了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据初步调查,该餐桌上的食物主要有鸡蛋炒西红柿、葱花炒肉、蒜蓉蒸扇贝、酸辣土豆丝等。
初步判断,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品原材料存在问题。
食物中毒事件往往来自于食品本身的不安全因素,比如:过期食材、腐烂变质的食材、使用了不新鲜的食材、存在毒素的食材等等。
这一点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验和抽查,确定食材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其次,存在烹饪技术的问题。
餐具的清洁卫生是否到位、食品的烹饪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等也会对食物安全产生影响。
如果炒菜时温度不够高,食材的细菌、寄生虫等无法杀死;如果烹饪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也会使食物受到污染等。
再次,餐具的卫生问题。
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也与餐具卫生情况不佳有关。
比如,有的食客发现盘子、碗筷等餐具表面脏污,看上去没有进行充分清洗,这就给食物中毒留下了隐患。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力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确保食品安全。
政府要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严厉惩处违规行为。
其次,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最后,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消费者要增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加辨别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选择放心的食品。
总之,食物中毒事件是一种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引导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健康、放心地享用美食。
关于XX大酒店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概述XX年8月3日7点25分,我中心接到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电话报告称:XX 大酒店发生了一起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导致的腹泻疫情。
对此,县卫计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部署了应急工作,指示我中心予以核实,同时于XX年8月3日8时20分组织应急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医生诊断结论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县专家组诊断认为这起事件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因沙门氏菌污染食物而发生感染所致。
二、流行病学调查1、背景资料XX酒店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会议于一体的大型酒店,酒店餐厅有工作人员66人,可接待大型宴会。
8月2日中午张某、李某、刘某分别在此举行升学宴宴请客人,同时张某、李某有部分客人在此晚餐,张、李、刘三家客人共计800多人。
2、发病情况:此次疫情经调查核实病例29人,其中住院病例24人,门诊病例5人,男性8人,女性21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8岁,病例主要集中在40-55岁年龄组,以女性居多。
发病时间最早为8月2日22时,最晚为8月3日19时,无后续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8月3日2时至8时,计有25人发病。
潜伏期最短为9小时,最长为30小时,平均潜伏期为16小时。
第1 页共7 页首发病例丁某,女,42岁,于8月2日中午在XX酒店参加刘某某的升学宴,至当日晚22时发病,症状为上吐下泻,同时伴上腹部绞痛及头晕,排泄物为黄色稀水便,8月3日16时入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治疗。
最后一例病例白某,女,51岁,于8月2日中晚餐均在XX酒店参加张某某的升学宴,至8月3日19时发病,症状为上吐下泻,同时伴脐周部绞痛及发热(38.9℃),排泄物为黄色稀水便,8月3日20时入人民医院内三科住院治疗。
3、病例暴露史:所有病例8月2日均有XX酒店进餐史,其中中餐18人,晚餐2人,中晚餐均在XX酒店进餐的9人。
发病前3天无其他共同聚餐史,无其他外出史。
4、病例临床表现: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痛、头晕及全身无力。
河北唐山学生中毒情况汇报近日,河北唐山市发生了一起学生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此次中毒事件发生在唐山市某中学,共有30名学生出现中毒症状,其中10名学生情况较为严重,急需及时处理和救治。
下面将对此次事件做详细汇报。
首先,关于中毒原因的调查显示,学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食用了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
经过初步检测,食物中检出了有害物质,初步判断是食材受到了污染。
目前,我们正在对食材来源进行排查,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其次,对于中毒学生的救治工作,学校已经立即组织了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将中毒学生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校方也已经通知了学生家长,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应急处理小组,全力协助医院进行救治工作,确保每一名中毒学生得到及时救治。
另外,学校也加强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力度,确保食材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学校还将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最后,学校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此次事件进行彻底调查,查清中毒原因,追究责任。
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同时,学校也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增强家长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总的来说,此次学生中毒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同时,学校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以上就是对河北唐山学生中毒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报文件
××××[×××]×号签发人:×××
关于X县X村X屯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X X X X X X:
X年X月X日下午X点X分,我中心接到X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X乡突发中毒事件,中毒10人,已死亡3人,7例重症病人正在县医院抢救治疗。
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两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X医院和X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一行6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
至X月X日止,死亡4人,6名现症病人正在X医院抢救。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X乡X村X屯位于X县城西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0公里,全屯共有30户,120人,均为苗族。
该屯为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很差,属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该村有一名乡村医生。
二、中毒发生经过:?X月X日上午X 时左右,村民X(男,39岁)将今年三月三(农历,苗族的传统节日)做好的糯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酵米面)做成水圆独自食用,于当天下午4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痛、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次日病情加重,下午3时30分在家死亡。
死者生前,其亲属赶来探望,其家人为了感谢亲友,又用酵米面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进食9人,吃后均发生中毒,其中有2人相继在家中死亡(均为女性),剩余7人送X医院抢救,1人(女性)因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X月X日X分死亡。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1、病人分布情况:中毒发生时间X日~X日,病人集中在X屯,为4家不同的住户,曾先后在X 家进食。
进食10人,发病10人(男性7人、女性3人),住院7人,死亡4人(1男、3女)。
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56岁。
2、进食情况:中毒者均进食了X家制作的水圆,进食量为两个至10个不等。
2、潜伏期最短6小时,最长24小时,平均15小时。
3、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胀。
重者意识模糊、抽搐、发绀、呼吸困难、休克、昏迷。
(二)卫生学调查
中毒者进食的水圆是X用自制的酵米面做成的。
X按苗族传统方法于三月三(农历)制作酵米面,即将玉米和糯米用水浸泡10天左右,经水淘洗后湿磨成糊状水面子,用布兜起,再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而成,带有不同程度的酸臭味。
当时,制做的酵米面未吃完,剩余的经凉晒后,用塑料编织袋盛装、存放在屋内,约有X斤。
据进食者反映,酵玉米面水圆有酸臭味。
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制作酵米面过程中卫生条件很差,而且,当时气候阴天、多雨,湿度大,不容易将面晒干;加工用具、盛装的物品卫生状况也很差,容易使加工的食品原料受到污染。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法对剩余的酵米面进行病原菌分离和毒素的检测。
四、中毒原因分析与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中毒的病人均进食过用同种酵米面制作的水圆,不食者不发病,因此,认为中毒食品是酵米面。
中毒病人发病的潜伏期短,但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
周围群众和进食者均不知道食用经长期存放的酵米面会导致中毒。
据此,结合现有的资料综合判断,初步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在加工、贮存酵米面过程中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地区、县各级党政领导、卫生行政部十分重视。
X作了做好中毒者的救护工作、全力抢救中毒者的指示:X派出X中~、X医院、XX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和业务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赶赴现场指导调查抢救工作。
XX在事故发生后,指示有关方面要尽快查明原因,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中毒者。
X县委、县政府在接到中毒报告后,立即组织卫生、公安部门赶往中毒发生地进行调查,并立即将中毒病人送县医院救治。
X派出卫生防疫站、X医院有关业务人员共10人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连夜赶往X参与调查和抢救工作。
因X县医疗条件有限,连夜将6名中毒者转X医院救治。
对中毒者的治疗除采用常规的催吐、洗胃排除除毒物和护肝、护肾、防止脑水肿、抗感染等措施外还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血浆置换术抢救治疗中毒者。
目前存活的6例病人中仍有3例危重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调查小组在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封存了剩余的酵米面,向村民讲明此次中毒事件的原因,要求还存有酵米面的家庭不能再食用,防止再次发生中毒事故。
至X日为止该乡无类似病例出现,社会安定。
六、今后的工作建议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是严重的食物中毒,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40~100%。
我区部分地区有食用酵米面的习惯,并常发生中毒,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知道酵米面的危害性,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自觉做到不吃酵米面,并教会群众一般的中毒自救常识。
(二)一旦发生酵米面中毒,应积极组织有效的抢救工作,尽快把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
同时,按国家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有关规定上报疫情,并做好各项防制工作,防止事故扩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发文机关,盖章)
××××××××××(成文日期)
抄报:
××××××××××(印发机关) ××××年×月×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