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有关《勇士》观后感(精选3篇)有关《勇士》观后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勇士》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勇士》观后感1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够讲得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明白当时两大阵营的力量悬殊,从而理解红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志在必得的战略任务,强渡大渡河就成了敌我双方厮杀的重要一战,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
红军巧布奇兵,以两个团的兵力伪装红军主力压向大渡河,然后猛然直奔泸定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
一提起长征,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在小学课本、媒体报道、文艺作品里都可以看到。
但是我们往往把长征从大战略、大格局上来讲述,很少有影视作品从细节入手,去表现长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长征中某些具体的阶段。
而恰恰是这些红军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体现出的人性光辉,铸成了长征创造的人类奇迹。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长征经历的许多事件中,选择哪一段、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来重塑电影《勇士》。
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诺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毛主席这段话说明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飞夺泸定桥非常重要。
在《勇士》中,我用6个字回溯这个过程:过河、跑路、过桥。
勇士们过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头”过的河,而是孙营长率领的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勇士们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们穿着旅游鞋跑的路,而是勇士们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穿越人类极限的奔跑;勇士们过的桥不是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奔向旅游景点走过的桥,而是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的没有桥板的泸定桥……这6个字的故事筑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跟随着勇士走进这场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勇士》观后感30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勇士》观后感300字范文,可以借鉴的哈。
欢迎阅读。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观后感一: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大智大勇,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是最可敬的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时刻准备,消灭敌人,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军歌中总结的,正是《勇士》剧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雄壮举。
舍生忘死的精神,是勇士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需要认真学习的精神。
面临敌人四面围追堵截,不畏艰险,生死关头一往无前,勇士们一夜急行军240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徒步行军的世界之最。
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世界的奇迹,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应当永远传承的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
影片中,影片中小士兵在自己体力已经透支、没得吃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背起投降的敌方炮手,在体力严重透支时仍坚持,最后活活累死,场面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最后炮手被生生打动,主动加入了红军队伍,为小士兵报仇。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写照。
观后感二: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因为我姥爷就是一名红军。
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了会很欣慰吧。
八十年前,在我们中国四川中西部发生了一个大事件。
红四团冒雨昼行240里,并且靠22个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
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光辉的一笔,也是数十年来被绘画,评书,大鼓书等多个版本演绎的精彩故事。
惨烈、奇迹、热血、悲壮,是这个故事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80、90后来讲,《飞夺泸定桥》曾经在我们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成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事件。
如今,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电影《勇士》就要公映了,有幸可以提前观影,看片后决定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经历过这场战役,但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小时候常听那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
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红小鬼的他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诗歌《勇士》朗诵词> 战士的心,史诗的意义勇士之歌勇士之歌,咏史颂功勋,血染战场,激荡热血沸腾。
躯壮如山,心比铁石,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扬起战旗扬起战旗,猎猎飞扬,勇士战歌响彻云霄。
浩荡豪情凝重厚,决不屈服,奋战不退后。
红颜铸剑红颜铸剑,剑气如虹,柔美与坚毅相融。
守护家园,守护希望,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战争之悲战争之悲,血洒战场,鲜花凋谢,泪湿骨肉。
勇士牺牲,舍生忘死,用生命诠释无悔。
勇往直前勇往直前,胸怀壮志,燃烧豪情,砥砺前行。
困难和险阻,挑战勇士,勇气与智慧,拼搏不停息。
壮丽的背影壮丽的背影,铿锵有力,胜利的曙光照耀天际。
遥望战场,风雨中磨砺,勇士的身影永不疲惫。
勇士的意义勇士的意义,不只在战斗,更在担当与责任。
守护和平,捍卫正义,让世界充满光明的前行。
---勇士们啊,你们是国家的脊梁,是人民的希望和骄傲。
愿你们永葆勇气,胸怀正义,将战士的意义传承永远。
以上为题为《勇士》的诗歌朗诵词,充满了对勇士无畏精神和伟大牺牲精神的赞美和敬意。
这首诗旨在嘉颂勇士们的勇敢和奉献,向那些战斗在保卫和平与安宁中的勇士致敬。
诗中表达了勇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勇士的意义永远不可忽视,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也是人民的希望和骄傲。
愿我们永远铭记这些英勇的勇士,让世界充满光明与和平。
《勇士》观后感15篇《勇士》观后感1昨天中午,我看了《马石山十勇士》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后,我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了.这部电影讲了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班长王殿元带领他的队员小弹弓.周万河等几个人想归团领任务,路过马石山,得知日本人要“血洗马石山”,便决定放弃归团领任务,去救马石山的村民们.他们费尽心机救了许多村民们,但就在这时,日本鬼子发现了他们,这些日本鬼子真是太狡猾了.而且这时八路军的人数才只有十个,跟日本鬼子的人数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且选择了为民而牺牲,这种精神使我在电视前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部电影虽然有鬼子杀人时凄惨的那一幕,但我建议大家都去看,因为这部电影里有着平常人没有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希望大家去学习这些人的品质和精神.这部电影使我感触万分!《勇士》观后感2今天我们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勇士》。
主要写了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红军心中始终坚持着一种信念:“跑完二百四,拿下泸定桥!”这种信念就是勇士精神。
攀爬铁索桥的生死关头勇士们的刚烈与机智一步步的击退了敌人的攻击力,那个不幸被炮弹击中的勇士在掉进大渡河的瞬间,我们都哭了。
还有团长顽强、果敢的指挥着队员勇敢地前进,最终战胜了敌人。
红军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
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
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勇士》观后感3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公司组织我们员工观看了电影《勇士》,“勇士”勇者无敌,影片以红军长征途中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再现了红军勇士们斗智斗勇,团结合作,舍生忘死,最后战胜强敌的经历,影片中23名突击队员,突破了光秃秃的十三根铁链天险,以顽强的意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战胜了强大敌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勇士》观后感
《勇士》观后感
东关小学 602 汪天琦
今天,我们学校三到六年级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次我们看的
电影是一部战争片——《勇士》。
《勇士》讲的是: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中间有许多著名
的事,例如: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这不电影是
说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中,红军来到了大渡河河畔,红军在那驱赶敌人,敌人走后,给红军留了一条船,红军商量了几天后,决定分四路
出发,红军让六个红军上个小船。
强行渡过大渡河,小船在河流
中摇晃着,到了对岸后,五个红军跳下水,从水中游到对岸,把
对岸的敌人打得打败。
赶往泸定桥的红军从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前进,三天到达,
全程三百二十里,不对用二天走了八十里,接下来红军用一天一
夜跑完二百四十里路到达了泸定桥,接下来等待红军的是什么。
是光秃秃的铁索和一场生与死的战争,红军用铁锅做的盾牌向前
爬去,最后敌人被迫在泸定桥上点火。
红军战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个红军冲进了敌人的碉堡,最终,红军胜利了,可是却有
二十多名战士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红军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红军对我们的恩是无限大的,我们是用什么也报答不了的,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学习,我们对得起红军战士吗?。
电影《勇士》观后感(优秀8篇)电影勇士观后感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豪迈的诗句,让人有一种激情洋溢的感觉。
红军难道不应该被称颂吗?如果不,那还有谁值得被称颂呢?电影《勇士》是以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
这部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特别引人注目。
那铁锁,那江水铁索看着都寒冷。
那江水,看着像自己一下子坠入了冬天的冰窟窿的感觉。
出场了”那群勇士出场了,红军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向大渡桥。
走到后,战士们一个作文一个爬着那冰冷的十三根铁索。
看,他们配合得那么默契,攀着铁链,铺着木板,匍匐前进。
铁索是那么寒冷,那么不好掌控,有多少次,他们差点掉下去。
又有多少次,敌人的枪炮扫射过来,他们无处躲避。
他们为什么要冒着危险飞夺泸定桥呢?因为他们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困难的藐视。
最后他们获得了胜利,喜笑颜开。
是那些无数勇于牺牲的红军战士,换来了长征的胜利,带来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在《七律。
长征》中,毛泽东主席说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其实每场战争每次胜利都来之不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勇士!电影勇士观后感篇二今天,学校组织四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去电影院观看爱教影片。
下午,我们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学校出发了。
这次,我们观看的是一部名为《勇士》的电影,它所讲述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它主要为我们描述的是在1935年的五月,红军的大部队正在赶往卢沟桥的路上。
这些铁血的战士们,为了能够尽快到达目的地,连仅剩的粮食都不得不丢下了,结果一个晚上就跑了整整两百四十公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一直到了29日的凌晨,红军们终于来到了大渡河。
只见这红褐色的河水波涛汹涌,从河谷里倾泻而下,看得叫人心惊胆寒。
可红军战士没有一个畏惧,更没有一个退缩!他们或是身上插着刀,或是手上捧着枪,又或者是一鼓作气地向前冲,冒着枪林弹雨没有丝毫地恐惧,英勇地夺下了卢沟桥。
电影《勇士》观后感(精选3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电影《勇士》观后感(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勇士》观后感1看过很多战争片,像《地道战》,《铁道游击队》,《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等,这些堪称时代经典的影片,至今重温都觉得很好看,也很震撼,对革命先辈奋勇杀敌,不怕牺牲,完全忘我的精神所触动,也是从那时起特喜欢看战争片,被红军精神感染至今。
时过境迁,由导演宁海强执导的《勇士》作为在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用很现代的语言和镜头,再一次书写了那个伟大时代的红军故事。
《勇士》是由宁海强执导,李东学、聂远、于小伟,林妙可等主演的一部主旋律电影。
故事跟我们课本里学过的《飞夺泸定桥》是一回事儿,通过影像的力量再次展现了那个伟大时代的红军精神,还原了80多年前那场艰辛的战役,红军战士穿着草鞋一昼夜徒步240里,没有先进的武器,也没有足够的装备,却以钢铁般的意志,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这座历史的丰碑。
影片中,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间还要穿过高山和原始森林,气温变化差异较大,沿途道路崎岖艰险,拍摄过程极其艰辛。
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装备条件,穿梭在枪林炮雨中的一幕幕,不禁脑补起当年红军战士们克服重重难关的场景,那种坚持,对胜利的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无不令人热泪盈眶。
正是他们80多年前的付出,才有了80多年后十四亿人的安稳生活,时光苒在,感动依旧。
演员方面。
李东学、聂远,于小伟,宋佳伦不仅是影片的颜值担当,更是铁血硬汉的典型代表,完全刻画出了红军精神的那种男儿气魄,分别以十八勇士队和二十二勇士队成员接受了革命的洗礼,是久经考验的好战士。
林妙可作为本部电影中唯一的女红军,也是绝对的女主角,同男红军一起上刀山下火海,未曾想到小小年纪却演的有模有样,表情丰富自然,当仁不让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跃然银幕之上。
和以往战争片不同,当下动作,特效盛行,在高科技得包装下,战争故事显得更加真实且接地气。
电影《勇士》观后感《电影〈勇士〉观后感》前些日子,看了一部叫《勇士》的电影,这片子可把我给震住了!电影一开场,那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就直直地冲进了我的眼睛里。
枪林弹雨、硝烟弥漫,战士们在战场上拼命奔跑、厮杀,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了起来。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战士们要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先说强渡大渡河那一段。
河水湍急,波涛汹涌,对岸还有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
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一个个奋勇向前。
他们乘坐的小船在河面上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会被河水吞没。
但是,战士们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恐惧,只有坚定和决心。
他们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枪,随时准备与敌人战斗。
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个小战士,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脸上还带着点稚嫩。
他在船上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肩膀,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
可他咬着牙,一声不吭,继续朝着对岸射击。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无畏,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心中的信念:一定要冲过去,为了胜利,为了战友,为了革命!还有飞夺泸定桥那段,那真叫一个惊险刺激。
泸定桥就几根铁链子,下面是滚滚的江水,看着都让人心里发毛。
可红军战士们硬是在这样的绝境中发起了冲锋。
他们一边爬着铁链,一边还要躲避敌人的攻击。
有个战士不小心掉了下去,瞬间就被江水吞没了,连个声响都没来得及发出。
但是,其他战士没有丝毫犹豫,继续向前冲。
他们的脚步坚定有力,仿佛脚下不是晃晃悠悠的铁链,而是平坦的大道。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心一直悬着。
每一个战士的牺牲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每一次的冲锋都让我为他们捏一把汗。
我不停地在想,如果我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我有没有勇气像他们一样?电影里的那些战士们,他们不是超人,他们也会受伤,也会害怕。
但是,他们心中有信仰,有对革命的忠诚,有对未来的希望。
这让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看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勇士》观后感《<勇士>观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有一部电影让你热血沸腾,那真的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勇士》这部电影,就给了我这样的震撼和感动。
电影一开始,那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枪炮声、喊杀声,仿佛把我一下子拉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影片中的主角们,每一个都刻画得那么生动鲜活。
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普通人。
就说那个年轻的小战士吧,他一脸稚气,还带着点青涩和懵懂。
但在战斗中,他却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勇敢和坚韧。
记得有一个场景,他被敌人的子弹擦伤了手臂,鲜血直流。
可他只是咬咬牙,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投入了战斗。
他的脸上没有痛苦的表情,只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强,那模样仿佛在说:“这点伤算什么,老子照样能打!”还有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他总是一脸严肃,沉默寡言。
但每当关键时刻,他总能冷静地指挥大家,化险为夷。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深沉和坚毅,让人觉得只要有他在,就有了主心骨。
有一次,队伍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大家都有些慌乱。
这时,老兵站了出来,他沉着地观察了一下局势,然后迅速制定了突围计划。
他大声喊道:“兄弟们,别怕!跟我冲!”那一刻,他的声音就像一道军令,让所有人都重新燃起了斗志。
电影中的战斗场面,真的是太逼真、太震撼了!那纷飞的炮火,那滚滚的浓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我看到战士们在湍急的河流中艰难前行,河水冰冷刺骨,水流又急又猛。
他们相互扶持,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有的人不小心被水流冲走了,战友们就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拉。
那场面,真的让人感动得想哭。
还有那场激烈的白刃战,战士们与敌人近身搏斗,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力量和决绝。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位战士在冲锋的时候,被敌人的炮弹炸飞了。
他重重地摔在地上,满脸是血。
但他竟然挣扎着爬了起来,继续向前冲。
《勇士》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听过“勇士”这个词,但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勇士?什么是勇士?我不懂“勇士”的含义,直到看了《勇士》这部电影我才有所领悟。
电影讲述的是“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再加上演员们尽心尽力的表演,我不得不承认电影里的每个细节都令人终生难忘,但其中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却是团长的那一番话:“要说恨,这里的哪个人的恨比你少?哪个人不是身负血海深仇?哪个人不想报仇?”就像电影里的田生才一样,在听到这句话之后,我也不由得低下了头,为团长的话沉默——恨比天高的红军战士们到底为何都能够抑制住自己的怒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主席自然是豪情万丈,但自小就听着毛主席的诗长大得我,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红军所经受过的苦难,把红军的胜利当成了理所当然。
诚然,红军是一支神话般的钢铁之师,但红军战士们终究还是一个“人”。
但凡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可能被愤怒冲昏头脑。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冷静,做出最有利的判断的人是肯定是存在的,但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很多时候,纵使你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但你也会去选择另一条路,这乃是人之常情。
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明白,但隔了一天之后,当我在读《割肉相啖》这篇古文的时候我才明白了原因:红军缘何如此?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何为勇士?不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莽撞的向前冲,而是睿智的向着目标走;不是手持利剑,无所畏惧,而是赤手空拳,内心充满恐惧,却又能定心迈步,缓缓向前。
真正的勇士有着自己的追求,知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勇士的“勇”不是勇敢的勇,而是英勇的勇。
它是保家卫国,是除暴安良,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导致赤地千里,俘虏百万。
所以荆轲是勇士,秦舞阳不是;岳飞是勇士,李逵不是;为了战友宁愿牺牲自己的红军战士是勇士,红军一到面前就狼狈而逃的泸定桥守军则只是一群胆小鬼……在我看来,一个人不管他平时是多么的无赖多么的另人憎恶,只要他在危难之中弃小我,救大家,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观《勇士》有感
学校:讷河五中
学生姓名:张闯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集中观看了一部抗战系列电影——《勇士》,看完我闭目沉思,眼前那飞夺泸定桥的场面在我眼前浮现,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奋笔疾书地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毛主席曾在延安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最关键的时间,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消灭……”剧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小红军战士王东宇,他一心为了战争的胜利,一心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一心想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环境中救出来,可是他最终为了和国民党炮兵田生才学打炮,牺牲了他宝贵的生命,这一打击,让炮手坚定了内心,为了红军奉献自己,最终完成了红军小弟的心愿。
纷纷落下了伤心的泪水。
难道他们不怕牺牲吗?难道他们不想回家和家人团聚吗?不,因为他们心中都存恨意,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理想。
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天地,恨战役让他们流离失所,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意,他们日夜兼程奔袭240里,他们穿着草鞋都已经把脚磨破了。
有的疲惫地倒下了,与世长辞,去了一个没有战争和痛苦的地方。
抗日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换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我们应该珍惜,不!应该加倍珍惜,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抗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俗语说得好: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革命先烈们”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楷模。
如今的我们都在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在这繁荣昌盛的今天,我庄严宣誓:“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愿望,我们会发扬祖国的光荣传统,创造出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加油吧,少年!
指导教师:周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