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因素及应对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中最忙碌、最紧张的工作岗位之一。
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病人,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紧急情况。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对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以及对策。
一、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病人,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紧急情况。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护士的身心疲惫,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 长时间的工作时间急诊科护士需要长时间地工作,往往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或数天。
这种长时间的工作时间会导致护士的身体疲劳,影响其身心健康。
3. 紧张的工作环境急诊科护士需要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紧急情况。
这种紧张的工作环境会导致护士的身心疲惫,影响其身心健康。
4. 缺乏支持和认可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他们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认可。
这种缺乏支持和认可会导致护士的身心疲惫,影响其身心健康。
二、对策1. 提供心理支持医院应该为急诊科护士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来提供心理支持。
2. 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医院应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被认可和重视。
可以通过提高护士的薪资、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3. 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院应该为急诊科护士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
可以通过提供健康检查、健康教育等方式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4. 提供工作休息时间医院应该为急诊科护士提供足够的工作休息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恢复。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表、提供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来提供工作休息时间。
总之,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对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医院应该为急诊科护士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
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
护理工作是高度繁重、高度紧张、高标准要求的职业,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需具备保护自己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特别是情绪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注意培养护士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稳定健康的情绪,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一线的护士会从开始工作之初的满腔热情,慢慢变得麻木、冷漠、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护士身心健康受损与护士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都有密切的联系。
1.影响因素1.1 心理社会因素护理人员要面对很多两难境地,如生离死别和对某些疾病的无能为力等,还有患者的愤怒、恐惧和悲伤等,以及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医护关系不协调等。
工作无成就感、长期紧张工作也极易导致心理疲劳,若不及时纠正,心理疲劳是最危险的隐患。
1.1.1 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主要包括护患、医护关系,尤其是护患关系。
原则上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痛骂护士的患者,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态,帮助其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
1.1.2 护士的工作压力大:临床第一手资料直接来源于护理人员的观察,这就要求护士不论是体力上的消耗还是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均会使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巨大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易导致身心疾病。
1.1.3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过强:部分患者只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只顾自己有没有利益可得,不考虑如何体谅别人,忽略了医护人员的感受。
加之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负面报道多,加剧了护患关系的紧张程度,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1.1.4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昼夜值班打乱了昼动夜息的生活节律,给家庭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时间“错位”,影响了夫妻感情、孩子的教育等,给家庭的和睦增添了危机因素,无形之中加大了护士的生活压力,给护士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一、工作压力1.1 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的连续工作•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快节奏的工作环境1.2 情绪压力•面对病情严重甚至危急的患者•高风险护理操作的压力•忍受焦虑和紧张的情绪1.3 对策•建立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提供员工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加强团队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和支持•培养积极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二、工作环境2.1 噪音、光线和气味•急诊科常常是噪音大、光线暗的环境•患者体液、消毒剂等气味刺激2.2 感染和伤害风险•处理感染性疾病和暴力伤害的风险•长时间处于高度警戒状态2.3 对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噪音和改善光线•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来降低感染和伤害风险•为护士提供相关的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三、工作内容3.1 高风险操作•处理复杂、高风险的抢救、插管等操作•经常处理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处理3.2 紧急决策和应对能力要求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快速应对突发状况,保护患者生命安全3.3 对策•提供系统的培训和临床实践来提高技能水平•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供操作指南•鼓励急诊科护士积极参与学习和专业交流,提高全面应对能力四、个人身心健康管理4.1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护理工作可能引发职业倦怠、抑郁、焦虑等问题4.2 生活方式的影响•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不健康和缺乏锻炼等生活习惯的影响4.3 对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均衡和规律运动•培养良好的社交和支持网络•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护士处理心理问题五、领导与组织支持5.1 缺乏工作满意度•高强度工作和长时间值班容易导致满意度下降•对于个人的努力和付出缺乏认可和奖励5.2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缺少培训和晋升机会•对于个人职业规划的不支持5.3 对策•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建设性的反馈和认可•提供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关注护士的需求和建议六、结语急诊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重要的救治和护理工作。
浅谈急诊科护士压力的原因与应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琐碎的、高风险的、高强度的,每一天的工作都要在动手的同时不断的动脑,为了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每天躯体和心理需要面对存在各种疾病的特殊人群,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护士在急诊科作为承受着巨大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的群体,其躯体和心理压力都应受到社会的关注。
常常在死亡、伤残、疾病和悲伤等应激情境,家属和患者绝望、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反复刺激医护工作者的神经,时常有患者和家属对疾病预后期望较高,会给医护人员无理施压。
对于急诊科护士而言,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越了纯粹的医学领域。
急诊科护理工作节奏紧张,所涉及疾病多样化复杂化,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抢救过程中产生的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从而使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压力也随之加大。
压力也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所造成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
心理压力的紧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和疲惫阶段。
1.影响急诊科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1.1超负荷工作压力工作难度大,工作量饱和,严重的护士缺编,加上“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打乱了护士的生活节奏。
夜班使工作人员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又常缺乏安静的休息环境,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引起身心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造成严重的影响。
1.2个性特征决定每个人所承受压力不同,有的人能够轻松面对压力,有的人面对压力难以承受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障碍。
这些说明医护人员被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健康,其个性特征、神经应激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个体的应对方式成为神经应激反应重要的组成部分。
急诊科护理人员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在临床工作中反映在自己的躯体或情感反应中,心理调节功能就是改变自己的情绪与应对方式。
对于熟悉的情境与事物,就会有较为平缓的躯体或情感反应。
个性特征与各种应激因素存在广泛联系,通过工作中各相关主体相互作用,最终成为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要素之一。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现况大量研究显示,与其它科室护士相比,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影响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此现象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以确保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
本文就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做如下综述。
标签: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护理质量急诊科工作环境特殊,护士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高,这些都是导致急诊科护士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大的原因。
大量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要比普通科室的护士承载更多的辛苦和风险,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1-5],甚至低于其它科室护士[6],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不但影响其身体健康,而且还可影响护理服务质量。
要提高急救护理的工作质量,不仅要求护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急诊护理是一项多方位的、非常细致的服务性工作,而且经常面对众多危重病人和紧张杂乱的场面,要求急诊护士处事不惊,沉着稳重。
现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受内因、外因共同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护患关系、人身安全、职业危害因素、家庭和社会支持度等[1-14],内因包括业务能力、自我调节和应对方式等[1,5,7,9,14,15]。
1.1 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外因1.1.1 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长期面对急危重患者[1,3,5,6,9,14,16],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护理任务繁重[1,6,8,12];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急诊科护士编制还不能完全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导致急诊科护士常常超负荷工作,影响其身心健康[6,12,13];急诊科长期无规律的三班倒,使护士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其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也易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疲乏[4,6,8,13,17,18]。
应对急诊护理任务压力的方法和心理建设急诊护理工作作为医护人员中最具挑战性和紧张度高的工作之一,常常需要医护人员在高压下迅速应对各类急救情况,因此对于急诊护理人员来说,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压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急诊护理任务压力的方法和心理建设,以帮助急诊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工作压力。
一、方法1. 理解和接受压力首先,急诊护理人员需要理解和接受工作中的压力是常态。
作为急诊护理人员,时刻面临危急情况,承担救治责任,工作压力不可避免。
因此,接受这一事实并意识到自己可以承受和应对这种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2.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急诊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任务压力。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合理分配工作时间,规划好每项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限。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紧张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急诊护理工作一般需要与团队合作完成,因此,与同事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协作,可以在工作中分担压力,并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
4. 学会放松和调节急诊护理任务的高压下,护理人员应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听音乐、读书、旅行等方式来舒缓和缓解压力。
此外,学习一些调节身心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等,也能有效地帮助应对急诊护理任务压力。
二、心理建设1. 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应对急诊护理任务压力的基础。
护理人员应该学会积极面对压力并从中寻找机会和挑战。
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护理人员能够转变压力为动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培养自信和专业能力急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自信心。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应对工作中的各类挑战。
3. 寻求心理支持和倾诉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寻求心理支持和倾诉是非常必要的。
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1O月第l2卷第1O期JOURNALOFQILUNURSINGOct.20o6V o1.12NO.1OA急,痛苦大,物品准备必须充足,设备性能确侏完好.物品总管由值班护士负责,具体实施者由护理员每日清点,补数,保管.各种仪器没备每周检查2次,用后及时清理,保养,处于备用状态.1.7透明收费吐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发放一rj明细单,杜绝不合理收费,多渠道提高医疗单位信誉.1.8环境管理烧伤病房属于保护性隔离病房,日常湿性清扫,换药后及时用消毒液擦地,每H紫外线照射消毒,确实保'证病房的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达到消灭或控制传染原的日的,有效地保护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防止传播感染的风险.氧器,电源,防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每周检查2次,消除了一切不安全因素.利用工休会时间,广泛做好宣传教育,让患者和家属做好自我防范.2讨论随着医疗体制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引起r各层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护理管理更趋=f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者只有认识新时期护理管理的特点,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法律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护理人员只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给患者提供优质,多层次服务,以实现自身的护理价值.参考文献:[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收稿日期:2006—06—20糖尿病足常见因素分析与对策周瑞华王常花刘硕慧(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1999年1月一2004年12月,我院对48例糖尿病足(DF)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预防及减少DF 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42—74岁,平均57.2岁,按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兼有周围神经病变42例,周围血管病变38例,视网膜病变27例,心脏病11例.病变按Vagner分级,本组0级11例,1级15例,2级6例,3级3例,4级11例,5级2例.2分析2.1鞋子不合适本组12例因为鞋底太硬和鞋子太紧,从临床资料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DF患者同时伴有周围血和和神经的病变,导致肢端血流灌注不良,代谢紊乱,在此基础上, 患者如果穿鞋子不合适,使肢端血循环不良加剧,局部皮肤变薄,出现红,肿,痛,甚至破溃.2.2烫伤本组11例为烫伤,在诱因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50%以上的烫伤患者是因用热水袋取暖所致,洗脚时水温过高也是引起烫伤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周围神经的病变,患者下肢及足部出现发凉,刺痛,烧灼感或感觉丧失,使其不能感知机械和温度的损伤,从而导致烫伤.2.3糖占j:病性水疱本组8例发生无明显原因起水泡,是糖尿病的一种皮肤并发症,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它的病理基础足高l缸糖的损害,加上皮肤的微血管营养性障碍所致的钙镁离子失衡,从lmf使皮肤脆弱,分离,形成水疱,糖尿病性水疱病有儿个特点:①患者大多病程长,多在3年以上;②全身背养状况差;③有明显而严重的微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2.4外伤本组7例是外伤所致,该类DF患者往往病史不长,而且多足外伤后伤口不愈合,进而发现糖尿病,由于病程的迁延,错过l『好的治疗时机,而不得不截肢.2.5其他本组lO例,主要因为修剪指甲不当损伤,皮肤千裂开口,皮肤不洁并发生皮肤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及真菌感染等.在肢端缺血,神经病变,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起到了导火线的作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J下确的处理,逐渐扩大而发展成严重的肢端坏疽.3对策3.1加强疾病知识教育,增强糖尿病患者对DF的认识和警惕性;由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DF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病因主要在于对糖尿病认识缺乏和局部卫生小良,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DF的严重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其诱因更是知之甚少. 所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如广告栏,分发宣传材料,个别讲解,用真实病例教育患者,对于常见的因素如鞋子不合适,烫伤等,给予特别提示,同时认真作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的检测,保证良好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管惕性,避免诱发因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减少DF的发生.3.2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民对糖尿病的认识,通过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方式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引起广大患者的重视,一是可以改变人群中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营养过剩,肥胖,久坐等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二是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参考文献:[1]孟宪芹.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8):595.收稿日期:2006—04—10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张秀梅(枣庄市立医院山东枣庄277000)急诊护理工作以急,忙,多学科性,感染性,涉法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我们对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近6年内所有曾在急诊科工作过的和正在急诊科工作的在职护士共62人,19—52岁,平均护龄5.7年.中专学历20人,大专30人,本科l2人;职务构成上:护士51人,护士长11人;职称构成上:护士24人,护师,主管护师l5人.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l0月第l2卷第l0期JOURNALOFQILUNURSINGOct.2006V o1.12No.]0A1.2方法采用整体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历,职务,职称以及认为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发放62份问卷收回62份,进行归纳总结.2结果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见表1.表1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3分析3.1工作环境复杂工作性质和环境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急诊科工作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有多种先进的电子诊疗仪器,室内充满报警声和机器操作声,以及重危患者发出的痛苦呻吟声,死亡患者家属的哭闹声,人员流动等造成的噪声,且酗酒,斗殴,交通事故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等非常多见,使护士持续处在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情况.3.2工作责任重急诊科患者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经常为抢救突发事件加班加点,工作和生活失去规律,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抢救危重患者,又要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心理高度紧张感及身体疲乏,使护士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生病,出现头昏眼花,腰酸背痛,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和经前紧张综合征等,甚至产生疾病.3.3缺乏安全感急诊科环境特殊复杂,服务对象特殊,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如酒精中毒,精神异常,打架斗殴等患者.随时可能会出现异常举动,稍有不慎,就会波及护士的人身安全.另外急诊科护士经常抢救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如艾滋病,乙肝等,在自我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到位情况下,有被感染传染病的危险,对护士的身体健康可造成很大威胁.3.4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极重的科室,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急诊患者一般起病急,入院后希望立即得到救治,对医院的诊疗程序,规章制度,环境甚至收费等不了解,易出现过激行为.对于抢救工作中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理解,护士担心被投诉, 忙于急救时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缺乏必要的沟通时,更易使患者及陪人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发生冲突,纠纷.3.5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乃至被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可,护理工作仍被看作属于医疗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认为医院是"以医养护",护士在医院中的地位最低,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最差,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社会的回报.护士大部分是女性,工作与家庭必须兼顾,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经常处于责怪,投诉,批评中,甚至得不到医院领导的理解,这不仅会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3.6新的社会压力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患者对急诊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急诊科急诊疾病种类越来越多,急诊抢救仪器不断更新, 需要急诊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以适应社会,满足患者的需要,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大,工作有所顾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身心疲劳.急诊科经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不良刺激以及各种压力,许多护士承受能力差.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甚至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易引起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会与冲突,或长期自我抑郁,影响身心健康.徐习…调查示: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群差,其心理症状多表现在焦虑,敌对,抑郁等方面.4对策4.1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适当提高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和科学排班制等;招聘护理员,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缓解身心疲劳;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把各种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如设立电话接听室,专人接听,各诊室安装消音器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4.2制定护士生理安全保障措施刘燕平等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为此,应在急诊科设置24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护士查体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4.3取得管理层的重视与社会支持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健康状况,提高护士在医院中的地位,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爱护,关心, 理解护士的良好风气,增强护理人员的崇高荣誉感,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压力,及时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建立护士娱乐活动中心,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指导护士自我放松,消除疲劳,同时还可适当安排休假,对各科室的护士做定期轮换,避免在同一科室呆得时间过长而产生职业厌烦心理.4.4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和法制教育加强急诊科护士的业务素质培训,医院举办学习班,定期请专家来院讲课,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护理专业学习,鼓励自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护理知识,观念,以适应护理学的发展.根据护士不同年资制订业务培训计划,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同时,举办语言礼仪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加强法制教育,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使护士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自身的权利以及患者享有的权利,提高自身维权意识.4.5加强护士的心理培训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培训,使急诊科护士充分认识到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当护士有负面情绪,又无法解除时,帮助其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支持,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倾诉,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要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以提高心理耐受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10月第12卷第10期JOURNALOFQILUNURSINGOct.2006V o1.12No.10A力,从容面对压力.4.6护士的自我调节学会自我调节,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并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必要时及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对保持健康心境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徐>--j.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2]刘燕平.姚景鹏.急诊科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02,16(3):147.收稿日期:2006—05—12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阎翠梅琚世英李永珍谭益风宿宝华(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2003年11月一2004年10月,我们对血液专科门诊及病房110例白血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组男61例,女49例,9~68岁,其中9~20岁24例,21~45岁66例,45岁以上20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32例,初中55例,高中以上19例.职业:学生18例,工人及干部30例,农民52例,其他10例.1.2方法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对患者治疗情况,复发次数,遵医行为(按时复查,按时化疗,按医嘱服药,按医嘱骨髓检查),自我保护(个人卫生,营养饮食与休息,防止受凉感冒,防止晕厥),心理反应,结合临床观察等内容.由专人负责调查,对无填写能力的由涮硷者代笔记录回答结果.我们采用除时间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两次测验的方法.选择在上午门诊复查,下午或第2天住院的患者.对同一患者调查2次,回答问题的相符率在9o%以上.2结果2.1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见表1.表1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rl(%)]2.2遵医行为与病程的关系,见表2.表2遵医行为与病程的关系[rl(%)]3不遵医行为的分析3.1社会问题医疗机构少,设备少,条件差,就医雉,检查需要排队,耗费时问.患者复查需要亲人的瞄件帮助,而患者担心他们不易请假,受拖累,怕他们因此事而失去工作或得不到上级的重用,为此而拖延就医时问.3.2经济问题调查显永大多数患者经济条件差,负担不起医疗费,尤其是输血费用.自费者占83%,半自费占12%,只有5%的患者公费报销.86%的患者希望社会给予经济支持.沉重的经济负担致患者遵医行为受限,其中3例被迫放弃治疗.3.3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是患者遵医行为的保证….尤其是小儿患者,由于他们没有能力判断,或者有能力但不能正确的判断而不能做出求医的决定,必有父母决定并行动.家属的埋怨,刺激,苛求,放弃和冷处理,是造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重要因素.3.4心埋因索的影响心埋因索是造成不遵医行为的主观凶素.疾病早删,家庭,领导重视,朋友关心,经济支持,患者感到温暖,有信心及强烈的求生欲望.92%患者按医嘱服药化疗,复查,自我保护.个别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不遵医,到处求神拜佛.随着病程的延长,重复化疗,检查,社会压力.超负荷的经济负担,治疗中的痛苦忍受,自身价值的失落,使患者悲观失望陷入痛苦的深渊.严重的心理压/『J限制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使患者由主动遵医变为被动遵医.3.5治疗因素的影响由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复杂,时间长,骨髓检查多,痛苦大,难以坚持,使遵医行为难以实施,尤其是对化疗副反应大,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因用不起价格昂贵的止吐药,呕吐得不到控制,更是痛苦难忍.个别患者被迫中断治疗,调查显示86%患者为了孩子,冢庭,父母强忍痛苦,6%患者不想治疗,产生抗药心埋.4应对措施4.1保护性心理护埋白血病是人们恐惧的疾病之一.调查中有76%患者感到震惊,绝望,不能接受现实.因此疾病早期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心理护理,随着时间的延长,嗣室病友的交谈,患者会逐渐接受,正确认识疾病.4.2做好家庭支持工作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成功与否于医生,患者,家属的配合默契是分不开的.家庭是白血病患者康复的支柱,首先让家属了解白血病的知识,正确认识疾病,体贴关心理解总者,不埋怨不刺激患者.要多鼓励,保证患者营养饮食,休息和卫生.督促患者服约,帮助患者就医.4.3做好社会支持工作调查中,86%患者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丰u人1『J的埋解,关心帮助.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摆脱痛苦,康复出院,去上学,工作.当知道家中负债累累的时候,仍然希望能借到钱继续治疗.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减轻患者疾病的症状和发展或改变患者的行为,明显的提高生活质量..亲戚,朋友,单位,邻居的关心和支持是患者遵医行为的动力.因此广大医护人员要做好社会呼吁,主动捐款,无偿献血献髓.4.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首先要以良好的护士素质和过硬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和同情患者,一视同仁,与患者多接触,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耐心解释,细心指导,多谈治愈病例,增强患者信心.对患儿多鼓励,多表扬,使其感到可亲可信,有安全感.4.5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宣传疾病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遵医的重要性,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遵医行为,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使患者了解自我保护知识和技术,从而破除无知,愚昧和迷信,实行符合健康要求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目我健康意识和能力.5讨论在臼血病的治疗中,除极少数患者行骨髓移植治疗外,多。
急诊科护士职业应激所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为繁忙和紧张的科室之一,护士作为急诊科中的重要成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以应对繁忙的工作场景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然而,长期面对急诊环境的压力和挑战,急诊科护士往往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急诊科护士职业应激所致心理问题的定义、影响因素、表现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急诊科护士职业应激所致心理问题的定义职业应激是指在从事职业过程中遇到一系列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压力源时,引起身体、心理和情绪的反应和变化。
急诊科护士职业应激所致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感疲劳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抑制其发展,还可能威胁其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急诊科护士职业应激所致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1. 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患者病情和医疗实验室检查结果往往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决定对策并给予治疗,这需要护士具备高度改变性、适应性和反应能力,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研究表明,过高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余景春,2004)。
2. 工作量在急诊科护士的工作中,每天患者的流动量不尽相同,而有些患者的疾病极度危急,其救治需要2~3人进行配合。
当然,如果配合不当,患者可以迅速恶化,因此分配任务非常重要。
加之,医疗设备、器械、药物供应、仪器增多以及患者急迫的治疗时间限制等都需要急诊科护士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当工作量超过工作负荷时,急诊科护士出现的一些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可避免(李兰芬,2005)。
3. 医疗教育程度急诊科护士是医护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其中大多数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一部分是护理专业背景,这对其职业表现有重要影响。
文献报道表明,受过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急诊科护士,比那些没有这方面的培训得到的满意度高,更加能够应对职业压力,保持心理健康(Rahmani&Fazelzadeh&Zeydi,2013)。
浅析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因素及应对方法医院的急诊工作具有独特性,患者众多,工作量大,长期生活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必定会对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如长时间工作在抑郁、紧迫的环境内,其恐惧、不满等各项因子都明显高于其他工作者[1]。
表现为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对患者缺乏足够的热情与耐心。
经过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调查,分析得出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采取良好的应对方法。
缓解了急诊护士的压力,使她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
1.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1.1 工作繁重:由于急诊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难以预见。
护士必须经常处理急症病例和危急情况,不能按时下班。
经常倒班,生活无规律,身心得不到调整,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极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精神行为影响也很严重。
长期如此必然会导致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工作疲溃综合征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可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2]。
1.2 责任重,压力大:急诊护士是接触患者的第一人,必须保证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确判断,并迅速处理。
绝不能有技术及操作上的失误,否则将承担严重的后果甚至法律责任。
所以急诊护士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
这样长期
处于紧张状态下,必然会导致心身疾病。
1.3 工作环境特殊:急诊护士长期处于患者痛苦的呻吟声,急救设备报警声等噪音中。
经常目睹车祸的残酷现场,外伤时血淋淋的场景,死者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
这些恶性刺激会使急诊科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甚至出现烦躁,焦虑情绪。
1.4 患者家属不理解: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导致服务对象不理解。
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了解,一部分病情并非危重的患者也认为自己的病情最急,最重,而必须得到诊治。
而急诊护士则认为急诊科接受的是急、危重患者,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急性创伤,病情危重的患者中,无暇顾及其他患者及家属焦虑心情的反馈,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和误解。
更有甚至遭到患者家属的辱骂、威胁、恐吓和攻击。
如护士自控力差,易造成护患矛盾冲突,长期必然导致心身疾病。
1.5 患者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现今人们的法律意识很强,对医疗和护理都有一定的认识,其不但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其进行热情的服务,还要求及时性,如无法满足其要求就会发生纠纷,现今我国已经实施《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法规,而给予患者进行护理的记录根据法律、法规要求需要可进行复印,这让护理人员进行记录工作时会有一定的压力。
长期在这种高强度、高标准的环境中工作,也易导致护士身心疾病。
1.6 现今各项医疗技术都高度发展,护理人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才可适应这一形式,这也相应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护士担心自身没有进修机会,担心自己工作不能更好地配合医疗,长期处
于担心状态,无疑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2.应对方法
2.1 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沉着、镇定地面对各项护理工作[3]。
工作之余,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
2.2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对患者施行有效的抢救。
因此急诊护士应加强急救知识的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
2.3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护士必须学会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2.4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解决护患矛盾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渠道之一。
要求急诊护士做到“五心”即对患者疾苦关心、对患者服务热心、护理抢救细心、解答问题耐心、听取意见虚心[4]。
2.5 医院支持。
减压不是护士个人的事,要排遣压力,得从医院管理者以及护士个体两方面这手。
要求管理上创造良好的各种环境,创造一种上、下及同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融洽关系。
定期组织护士们在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互相开解,排遣压力。
避免长期紧张源的刺激,缓解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健康。
在护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护士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对人类健康事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已毋
庸置疑,他是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的保障。
其所受到的压力和其进行工作的好坏有很大的关联。
医院的急诊科为重要科室,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形象,故笔者希望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保障好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更好的进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