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培训资料(ppt 40页)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40
1.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D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法的特点不包括( )。
A我国财政法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上层建筑B我国财政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C我国财政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只限于国家财政及与财政有关的分配活动D我国财政法可以用来调整各种法律关系2.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A下列属于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形式的有( )。
A体制性补助B单项性补助C特殊性补助D多样性补助3.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D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监督职能的含义不包括( )。
A包含在分配过程中,保证分配职能正确实现的监督B体现在日常财政管理工作中的监督C体现在财政收支业务活动中的监督D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取之合理,用之得当的监督4.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B行为税类是国家调节( )所开征的税。
A公民的所有行为B一切经济领域类的经济行为C某些特定经济行为D法律行为5.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C我国流转税以( )为主导税种。
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关税6.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A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其有效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 )是国家整个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环节。
A财政宏观调控B财务宏观调控C商品宏观调控D生产资料宏观调控7.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A税收征收管理的作用是由_______的作用所决定的。
A税收B征收C管理D税收管理8.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D税收征收管理简称_______。
A税收征收B税收管理C税收收管D税收征管9.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A_______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预算收入D预算支出10.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C公共部门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属于财政支出类型当中的_______。
A转移支付B消费性财政支出C消耗性财政支出D内部支出11. 单选题(1.5分)正确答案D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_______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劳动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竞争性工资差别:劳动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者劳动技能的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2.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3.洛伦兹曲线: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4.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5.准固定成本:延长劳动力时间、增加劳动者人数,即使总劳动时间相等,所需要的成本也不同。
为增加劳动者,就要支付面试等工作所需的招聘成本;为了培养胜任工作的人才,也需要教育培训费;相反,为削减人员,必须制服很多退职金。
除此之外,企业还承担着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如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
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
6.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7.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8.劳动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总人口X 100%9.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10.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11.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12.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第9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的关系,注意区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了解经济福利的内容。
案例导入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1700~2021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一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体,但是它开展的节奏同世界通常的模式有着截然的不同。
在宋朝的末期,中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的领先经济体系。
从1300年至1820年,中国经济受到了从元朝至明朝,再由明朝到清朝之间出现的屡次动乱的影响,这个时期是一个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时期,该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与生产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
虽然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慢于中国的速度,但是到1820年时,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是中国的两倍。
在这几个世纪之中,中国根本上同世界经济隔绝。
即使如此,1820年时中国的总产出仍居世界第三位,而它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还会更高一些,按照世界的标准,它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是令人钦佩的。
表9-1 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700~2021年GDP〔10亿1990年国际元〕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现在让我们来展望一下2021年时可能的情况。
如果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预测数据,同时假定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可以保持它在1990~2001年期间的速度,那么到2021年时,中国可以在GDP总量和人口数量上同时获得它昔日曾拥有的头号世界经济地位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文版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第一,在1820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系,人均收入也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从1820年至1950年,由于战争等原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急剧下降,人均收入也大幅下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1950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高速开展,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有关指标正在迅速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作者预测能实现,到2021年,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中国将与美国并驾齐趋,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