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风险评价全部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培训试题部门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30分)1、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2、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都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巨大风险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伤亡的风险。
二、填空(15分)1、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了危险源的(危险性)。
2、(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照明、粉尘、通风、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企业和设备等软环境。
3、(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5分)1、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ABC )A人失误B物故障C环境不良。
2、属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3类的有( ABC )A造成安全装置失效B使用不安全设备C不安全装束;3、属于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 A )A标志缺席B腐蚀品C爆炸品4、属于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 B )A电离辐射B致害动物C噪声5、一般使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 C )A WII法B COL法C LSR法四、判断题(30分)1、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总是同时出现的。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内因。
(对)2、第二类危险源是是事故发生的内因。
(错)3、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就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对)4、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
(对)5、企业周围环境属于危险源辨识范围。
(对)6、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属于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错)7、LEC可用来计算每一项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对)8、对员工教育培训是对各等级风险采取的控制对策。
(对)9、一般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有害物质或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
(对)10、风险评价的计算公式:风险度=可能性*后果严重性。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复习题集和答案填空题: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指导性)。
3、生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
(注意主体和受体识别的内容)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大气自净能力:是指由于大气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
7、清洁生产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及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0、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
11、生态系统的定义:指生命系统及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及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过程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和(调节反馈)的调控过程。
12、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13、(水)和(湍流)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
(热力因子)14、大气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
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和其传播距离分类: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16、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生产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练习题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某粉料装车安装收集处理系统,收集单元对废气的收集效率为90%,处理单元对颗粒物的处理效率为99%,则该收集处理系统的颗粒物去除效率为()。
A.0.99B.0.945C.0.9D.0.891【答案】 D2. (2020年真题)包气带垂向水力坡度为1时,K与V关系()。
A.V>K(θ)B.V<K(θ)C.V=K(θ)D.不能确定【答案】 C3. 已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
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
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C.尚有一定的有机耗氧物环境容量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5km处DO浓度值达标【答案】 B4. 房间内吸声措施主要用于降低()。
A.室内墙面反射的混响声B.声源辐射的直达声C.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D.消声器的再生噪声【答案】 A5. 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
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A.2.0m3/sB.3.5m3/sC.5.5m3/sD.6.5m3/s【答案】 C6. 某甲醇生产装置甲醇精馏单元采用三塔精馏工艺,自动控制每塔的流量。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下列事故风险源项单元划分,正确的是()。
A.单塔分别作为危险单元B.两塔组合作为危险单元C.三塔整体作为一个危险单元D.甲醇生产装置整体作为一个危险单元【答案】 D7. (2014年)某企业取水量为10000m3/a,污水回用量为1000 m 3/a,排水量为2500 m 3/a,则该企业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
环境风险评价课后习题答案环境风险评价课后习题答案环境风险评价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预测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风险评价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环境风险评价是通过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或活动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和相关方了解潜在的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
2.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定义和范围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
问题定义和范围确定阶段主要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范围;风险识别阶段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和受体;风险评估阶段主要是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风险管理阶段是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风险沟通阶段是将评估结果传达给决策者和相关方。
3.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哪些?环境风险评价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文献调研、现场调查、专家咨询、模型模拟等。
文献调研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来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和受体;现场调查是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来获取现场数据;专家咨询是通过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获取专业意见;模型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4.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哪些?环境风险评价中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根据专家判断和经验,对风险进行主观评估,通常用于初步评估和快速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通常用于详细评估和决策支持。
5.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哪些?环境风险评价中常用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控制、风险减轻和风险转移。
风险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扩散;风险减轻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行为习惯,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暴露和接触;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如购买保险或签订合同。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A .五灵脂、海螺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B .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 .野生生物种类繁多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3.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B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4.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 .物种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1 / 1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 .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6.如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I、II ,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蚯行的森林再轼生长电有的森林送杼-找砍僮不等的再生匕A .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B .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C.选择I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 .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第七章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其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做生态影响分析就可以2、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0.8km2,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某拟建公路长1000km,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耕地、建设用地,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4、某拟建公路长1000km,部分路段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路段占用某森林公园,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5、某拟建水库占地面积2km2,影响区域涉及到部分原始天然林,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某工程的建设可能影响到自然保护区,工程占地为10 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7、某拟建公路长60km,部分路段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路段会影响到风景名胜区,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8、某拟建项目永久占地1.8 km2、临时占地0.7 km2,该项目会影响到某地质公园,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9、某扩建项目原项目占地5 km2,扩建项目新增占地1.6 km2,该改扩建项目会影响到附近某天然渔场,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0、某拟建矿开采项目项目占地18 km2,需占用部分人工次生经济林和耕地,该矿山开采项目会导致耕地无法恢复,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1、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生态评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生态价值B. 预测生态变化C. 制定生态政策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提供食物D. 制造塑料3. 生态足迹是指:A. 某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B. 某个区域的生态承载力C.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D. 某个区域的自然资本总量4.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重要指标?A. 生物多样性B. 人口密度C. 经济发展水平D. 工业产出5.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可持续性B. 公平性C. 效率性D. 随意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生态足迹计算中,________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自然资源和产生的废物。
8. 生态系统退化的直接后果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减少。
9. 环境影响评估(EIA)是一种________评估,用于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0. 生态评估中,________是指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功能进行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生态评估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2. 解释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3. 描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生态评估在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15. 讨论生态评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D二、填空题6. 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7. 生态消费8.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9. 环境影响10. 生态健康评估三、简答题11. 生态评估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包括:确保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评估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规划策略,以及提高公众对生态价值的认识。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环境包括()。
A. 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B. 森林和大气C. 只包括植物D. 只包括动物答案:A2. 当我们破坏生态环境时,以下哪些方面会受到影响?()A. 自然界生物种类减少B.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C. 环境污染严重D. 以上都是答案:D3. 河流的水既可以被人类直接饮用又可以用于灌溉农田,这主要是因为()。
A. 水的循环B. 水土保持措施C. 河流自净作用D. 河流水分机制答案:C4. 下列哪个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A. 随意乱倒废液B.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 不合理使用水资源D. 实行节水措施答案:D5. “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B. 森林里有很多动物C. 森林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D. 森林里有很多植物答案:A二、判断题1.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 )2. 河流水在自然界中是不可再生的。
( ×)3. 破坏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都没有影响。
( ×)4. 森林地带的气温要比城市地区的气温高。
(√ )5. 河流水的自净作用是指水流带走了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环境?为什么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破坏生态环境会导致自然资源减少、气候变化、生物种类减少等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威胁。
2. 请列举几种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包括实行节水措施,禁止乱倒废液,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
3. 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的肺脏?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的肺脏。
四、应用题1. 描述一个你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你认为的解决方法。
一个我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家附近的小河被乱倒废弃物和污水所污染。
安徽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08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风险评价》期末考试试卷(A )(时间120分钟)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进行预测时,可以在( )中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式。
A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C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T 2.1-93)2.在气态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中,下列哪种模式是不适用的?( ) A. 高斯烟羽模式 B.分段烟羽模式 C.烟团模式 D.多烟团模式3.某生产场所有天然气200kg 。
当对这种情况做风险评价时,应做( )风险评价。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4.在故障树分析中,( )表示门的输出事件是输入事件的对立事件。
A.或门 B.表决门 C. 禁门 D 非门 5. 根据评价范围的大小,环境风险评价划分为三种类型。
下列( )是不恰当的。
A.微观风险评价B.系统风险评价C.区域风险评价D.全国风险评价 6.下列哪个不是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危害性综合衡量划分的危险性等级( )。
A.安全级B.临界级C.致命级D.危险级7. 在环境风险评价标准的讨论中,一般而言,人类对风险值为( )看成是不可接受的。
A.10-3 /aB. 10-4 /aC. 10-5 /aD. 10-6/a 8.生态风险评价的特点之一是( )。
A. 生物多样性B.偶然性C.主观性D. 不确定性 9.不是爆炸性物质爆炸的显著特点的是( )。
A 由火引起B 变化速度非常快C 释放大量热或剧烈吸热D 生成大量气体10.可燃固体是指燃点在( )的可燃物质。
A. 100℃-200℃B.200℃_300℃C.300℃_400℃D.400℃_500℃ 11. 英文缩写ERA 代表的是( )。
生态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安全是指()A.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B. 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应能力C.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D.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A. 气候变化B. 生物多样性丧失C. 人口增长D. 城市化进程答案:D3. 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生态保护?()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实施生态补偿C. 开发新的矿产资源D. 推广绿色能源答案:C4. 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B. 生态环境质量C. 经济发展速度D. 生物多样性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安全战略的内容?()A. 保护生态环境B. 促进经济发展C. 保障资源供给D. 加强生态教育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生态安全的基本要素?()A. 资源安全B. 环境安全C. 经济安全D. 社会安全答案:A、B2. 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A. 客观性B. 科学性C. 系统性D. 动态性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生态安全的主要目标?()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维护生态平衡C. 促进经济发展D. 保障人类健康答案:A、B、D4. 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A.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B.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C. 推广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D. 加强国际合作答案:A、B、C、D5. 生态安全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人口数量B. 资源消耗C. 经济发展模式D. 科技进步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态安全问题只与自然环境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答案:错误2.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3. 城市化进程对生态安全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4. 生态安全评价只考虑生态系统本身的健康状态。
第七章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其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做生态影响分析就可以2、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0.8km2,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某拟建公路长1000km,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耕地、建设用地,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4、某拟建公路长1000km,部分路段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路段占用某森林公园,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5、某拟建水库占地面积2km2,影响区域涉及到部分原始天然林,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某工程的建设可能影响到自然保护区,工程占地为10 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7、某拟建公路长60km,部分路段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路段会影响到风景名胜区,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8、某拟建项目永久占地1.8 km2、临时占地0.7 km2,该项目会影响到某地质公园,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9、某扩建项目原项目占地5 km2,扩建项目新增占地1.6 km2,该改扩建项目会影响到附近某天然渔场,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0、某拟建矿开采项目项目占地18 km2,需占用部分人工次生经济林和耕地,该矿山开采项目会导致耕地无法恢复,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1、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区域可持续发展B、区域的生态敏感性C、生态完整性D、区域功能性12、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工程全过程,以( )为调查分析的重点A、勘察期和施工期B、施工期和运营期、C、运营期和退役期D、勘察期和运营期13、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A、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B、生生态影响的方式C、生态影响的施工时序D、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14、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A、大于评价工作的范围B、等于评价工作的范围C、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D、不大于评价工作的范围15、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的生态现状调查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的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调查资料。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和二级16、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什么情况下,应做专题调查。
()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的生态现状调查,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和二级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应重点调查A、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B、相关非生物因子特征C、受保护的珍惜濒临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以及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D、主要生态问题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背景值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如涉及()保护物种,珍惜濒临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
A、县级以上(含)B、市级以上(含)C、国家级D、国家级和省级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对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如涉及()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A、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B、特殊生态敏感区C、重要生态敏感区D、居住区和文教行政办公卫生区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中,对主要生态问题的调查,应调查影响区域为()A、未来预计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B、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C、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经济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D、未来预计存在的制约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评价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A、生态学特征B、结构C、变化趋势D、功能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该方法称为()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网络法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一级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
该方法称为()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应按照()的次序提出。
A、减缓、避让、补偿和重建B、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C、减缓、补偿、重建和避让D、避让、补偿、减缓和重建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惜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A、修复B、补偿C、避让D、重建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措施,否则,应制定()措施A、恢复;避让、修复和补偿B、避让;恢复。
修复和补偿C、修复;避让、修复和补偿D、避让;恢复、修复和重建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应优先选择()的替代方案。
A、生态影响最小B、生态影响可接受C、生态影响最大D、投资估算最少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A、生态影响最小B、投资估算最少的方案C、工程量最少的方案D、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DABAC ABBCB CBDCA CBCDA BAACD BCBAD第十章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以下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核建设项目B、化肥厂氨罐扩建项目C、火电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D、新建维修厂通风系统项目2、甲、乙、丙、丁四个项目均存在重大危险源,各项目设计的危险源分别为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和爆炸危险性物质,从危险源角度判断下述需要进行二级风险评价的是()项目A、甲B、乙C、丙D、丁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涉及氰化钠生产、使用、贮运的建设项目,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别为一级的条件是()A、所有氰化钠生产项目B、环境敏感地区C、安全评价认为存在问题D、非重大危险源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可不作为二级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的是()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管理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设项目是()A、钢材物流中心B、海滨浴场C、鞭炮贮运仓库D、核电站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的环境风险评价A、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B、核建设项目C、化学纤维制造项目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A、生产、使用、贮运B、生产C、生产、使用D、生产、贮运8、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论()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A、为零B、大于1C、不为零D、大于或等于19、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可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A、建设期间B、运行期间C、建设、运行、退役期间D、建设和运行期间10、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可开展环境风险评价A、风险值B、类比法C、安全评价数据D、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11、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A、一二三级B、二三级C、一二三四级D、一二级12、如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域位于环境敏感地区,则该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A、三级B、二级C、一级D、一级或二级1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临界量得功能单元A、等于B、等于或超过C、等于或低于D、超过14、环境风险一级评价应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事故影响进行()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A、定量B、定性C、定量或定性D、半定量15、如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A、三级B、二级C、一级D、一级或二级16、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评价17、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节中,在源项分析后应作()工作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评价18、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节中,如果风险评价提出“可接受风险水平”,则应提出()A、应急措施B、风险管理指标C、风险管理教案D、风险后管理方案19、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A、公用工程系统风险识别B、生产原材料风险识别C、生产产品风险识别D、生产过程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20、在风险识别环境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重点收集()资料A、厂址周边环境B、人口分布C、区域环境资料D、厂址内环境21、风险识别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类型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22、风险识别风险类型,根据()分为火灾、爆炸和泄露三种类型A、有毒有害物质扩散规律B、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后果C、有毒有害物质性质D、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23、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环境风险类型分为()三种类型A、一级、二级、三级B、重大危险源、中等危险源、一般危险源C、有毒、易燃、爆炸D、火灾、爆炸、泄露24、大气环境风险评价,首先()A、计算浓度分布B、计算浓度最大值和最小值C、计算损害范围D、计算损害值25、大气环境风险评价,首先计算浓度分布,然后按()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给出该浓度分布范围以及在该范围内的人口分布A、《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B、《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C、《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D、《工业产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6、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应设置()A、空间防护距离B、安全防护距离C、卫生防护距离D、防火间距27、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区周围工况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应设置()A、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B、安全防护距离C、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D、空间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28、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的内容是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依据A、决策B、指挥C、参考D、技术答案BBBBC BACDC DCBAB CBADB CDDAB 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