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12.83 KB
- 文档页数:9
电气防火措施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措施如果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不完善,或者操作不当,就会引起电气事故,影响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下面是WTT整理的电气防火措施,供大家参阅。
电气防火措施1)科学合理配置、检修、更换各类保护电器,作到动作参数准确,确保对线路及设备的过载、短路、漏电进行可靠的保护,以便发生各类电气故障时,开关电器能及时迅速的切断电,避免发生设备过热带电现象。
2)加强检查巡视,防止出现线路接地短路及绝缘强度降低。
线路与设备的压线端应牢固可靠,防止电弧闪烁及接触而产生高温高热,合理设置各类防雷击措施,防雷击引起的电气火灾。
3)在电气装置及线路周围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不得在电气设备旁使用火,进入油料仓库的线路及照明开关灯具一律采取防爆措施。
4)为保证临时兼消防水泵在火灾发生时,不因现场断开配电线路而不能启动,延缓对火灾进行有效的扑救,需将消防水泵电接在总配电断路器电侧,保证消防电不因任何情况而断开。
5)在配电房、变压器房、柴油发电机房及用电设备较集中的地点,配备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6)木工间和电焊棚是防火重点,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而且要求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及泡沫灭火器分开放置,标志明确,防止误用。
7)灯具的架设要离开易燃物30cm以上,固定架设高度不低于3m。
8)油库、油漆库除通风良好外,其灯具必须是防爆型,拉线开关应装于库门外。
9)配电箱、开关箱材质选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不得采用木质材料,铁板的厚度应大于1.5mm。
配电箱内的电器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
10)配电箱、开关箱设置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和与箱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电气规范。
11)熔断器的保险丝不宜过大,够用即可。
严禁用铜丝替代保险丝。
12)焊接机械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焊接现场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电气安全用电措施1)建立健全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交底制度,并严格执行,任何人未经审批不得随意更改临电设计的方案、内容,改变开关的配置、线路的走向等,做到临电配置合理,变更手续齐全。
电气火灾应急预案13篇电气火灾应急预案1一、总则1、编制目的我矿地面变电站、主副井提升机房、地面皮带系统、压风机房电气设施、电缆管线多,用电量大,易发生电气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设备损坏事故,为确保人员安全和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变电站、库房、主副井提升机房、地面皮带系统、炸药库。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原则。
2)以固定灭火设施为主,固定和移动灭火设施相结合的原则,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剂,立足自救。
二、危险性分析火灾事故成因和危害程度分析:1、电气火灾事故1)漏电火灾所谓漏电,就是线路的某一个地方因为某种原因(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如风吹雨打、潮湿、高温、碰压、划破、磨擦、腐蚀等)使电线的绝缘或支架材料的绝缘能力下降,导致电线与电线之间(通过损坏的绝缘、支架等导线与大地之间(电线通过水泥墙壁的钢筋、马口铁皮等)有一部分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就是漏电。
当漏电发生时,漏泄的电流在流入大地途中,如遇电阻较大的部位时,会产生局部高温,致使附近的可燃物着火,从而引起火灾。
此外,在漏电点产生的漏电火花,同样也会引起火灾。
2)短路火灾电气线路中的裸导线或绝缘导线的绝缘体破损后,火线与邻线,或火线与地线(包括接地从属于大地)在某一点碰在一起,引起电流突然大量增加的现象就叫短路,俗称碰线、混线或连电。
由于短路时电阻突然减少,电流突然增大,其瞬间的发热量也很大,大大超过了线路正常工作时的发热量,并在短路点易产生强烈的火花和电弧,不仅能使绝缘层迅速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附近的易燃可燃物燃烧,造成火灾。
3)过负荷火灾所谓过负荷是指当导线中通过电流量超过了安全载流量时,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这种现象就叫导线过负荷。
当导线过负荷时,加快了导线绝缘层老化变质。
当严重过负荷时,导线的温度会不断升高,甚至会引起导线的绝缘发生燃烧,并能引燃导线附近的可燃物,从而造成火灾。
电气防火措施
一、电气防火技术措施要点:
1、合理配置用电系统的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器。
2、确保PE线连接点的电气连接可靠。
3、在电气设备和线路周围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腐蚀介质,应作清除并作阻燃隔离防护。
4、不得在电气设备周围使用火源,特别是在变压器、发电机等场所严禁烟火。
5、在电气设备相对集中的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发电机室等场所配置可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二、电气防火组织措施要点:
1、建立易燃易爆物和腐蚀介质管理制度。
2、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置禁止烟火标志。
3、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定期进行电气防火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各类人员电气防火意识和电气防火知识水平。
4、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任何隐患。
5、建立电气火警预报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6、建立电气防火领导体系及电气防火队伍,并学会和掌握灭电气火灾的组织和方法。
三、建筑工地电工防火安全要求:
施工现场架设或使用的临时用电线路,当发生故障或过载时,
就会造成电气失火,由于短路时电流突然增大,发热量很大,不仅能使绝缘材料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产生火花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造成火灾。
引起短路的主要原因有: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导线;导线受损;线芯裸露维修不及时;导线受潮绝缘被击穿以及安错线路等都可能造成短路。
陕建八公司陕西医专8#住宅楼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4年11月23日。
预防电气火灾或爆炸的措施根据火灾与爆炸发生的原因,预防电气火灾或爆炸的措施可概括为:排除现场空气中各种可燃易爆物质,使之不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避免电气设备产生火花或高温;改善环境条件。
1.排除易燃易爆环境对生产、运输、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应加强管理,特别是生产、储存的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设备、容器等,应加强密封,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易燃易爆物质的来源;保持良好的通风,加速空气流通和交换,能有效排除现场易燃易爆的气体、粉尘和纤维或降低它们的浓度,使它们保持在爆炸极限之外。
2. 排除各种电气火源为了防止电气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当按场所的危险等级正确地选择、安装、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并按规定正确采用各种保护措施。
所有电气设备均应与易燃易爆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特别是电热器具及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
其次,对存在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即含有易燃易爆物、导电粉尘等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场所,应按要求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特别是携带式或移动式设备;对可能产生电弧或电火花的地方,必须设法隔离或杜绝电弧或电火花的产生。
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线路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保证足够的截面、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接触,采用钢管敷设并采取密闭措施,严禁采用明敷方式。
爆炸危险场所的接地(或接零)应高于一般场所的要求,接地线不得使用铝线,所有接地线应接成连续的整体。
爆炸危险场所必须具有完善的防雷防静电措施。
再者,设备及线路在布置上应使其免受机械损伤,并应防尘、防潮、防腐等。
安装验收应符合规范,并定期检修试验。
正确选用保护和信号装置,并合理安装,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在严重超负荷或存在故障情况下,都能准确、及时、可靠的切除故障设备和线路,或是发出报警信号。
3. 加大消防监督、整顿力度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电气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依法加大监督力度,对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电气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合格、线路严重老化、电气设施不配套,乱拉乱接、超负荷运行的电气设备等问题,必须要求其认真进行整改;对不符合消防管理法规,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的单位,该停业的停业、该整顿的整顿,对不能限期整改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一般措施为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排除可燃易燃物质为改善环境条件,排除可燃易爆物,应采取下列措施。
(1)防止可燃易爆物质的泄漏可燃易爆物质的跑、冒、滴、漏是火灾和爆炸发生的根源。
为此,对存有可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容器、管道、阀门应加强密封,杜绝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从而消除火灾和爆炸的事故隐患。
(2)打扫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在有可燃易爆物的场所,经常打扫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不仅是美化、净化环境的需要,而且是防火防爆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常对泄漏可燃易爆物质的清扫、保持良好通风、清除爆炸混合物,把可燃易爆气体、蒸气、粉尘和纤维的浓度降到爆炸浓度以下,能达到有火不燃、有火不爆的效果。
2.排除电气着火源排除电气着火源就是消除或避免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电火花、电弧和高温。
排除电气着火源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排除电气线路产生着火源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电气线路必须满足下列规定。
① 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内的所有电气线路及有剧烈振动的设备接线,均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② 各类线路导线截面应满足要求。
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导线截面不小于 2.5mm2;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导线截面不小于 1.5mm2;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以下各场所导线截面不小于 4mm2;所有的照明线路和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的所有线路导线截面不小于 2.5mm2。
③ 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中间无接头的橡皮软线供电。
④ 所有工作零线应与相线具有同等绝缘强度,并处于同一护套或管子中。
⑤ 所有绝缘导线或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电网的额定电压,且不得低于 500V。
⑥ 绝缘导线严禁明敷,均应穿钢管。
当电缆明敷时,应采用铠装电缆。
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有哪些
1、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有无电火花发生,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性能是否可靠,设备绝缘是
否良好。
2、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防爆电器,绝缘导线必须密封敷设于钢管内。
应按爆炸
危险场所等级选用、安装电器设备。
3、保持安全的安装位置。
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是电气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防止电气火花和危险高温引起火灾,凡能产生火花和危
险高温的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高温是引起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
为控制过大的工作火花和危险高温,
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和维
护保养。
5、通风。
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运行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通风,以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其通风系统应符合有关要求。
6、接地。
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接地比一般场所要求高。
不论其电压高低,正常不带电装置均应按有关规定可靠接地。
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及事故特点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的易燃易爆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典型案例进行说明,针对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易燃易爆、事故、特点、对策一、我国的易燃易爆火灾、爆炸及毒害事故典型案例说明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易燃易爆火灾、爆炸及毒害事故,其中以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最为严重,对我国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以以下事故最为典型:1、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主要爆炸化学物品为氰化物,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者,其中以公安、消防、民警为主要伤亡人员,财产损失高达15亿美元,成为中国近代以来代价最高的事故。
2、2015年7月16日7时38分,山东日照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1000立方米液态烃球罐起火。
未发现人员伤亡。
二、易燃易爆火灾、爆炸及毒害事故案例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定义:关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概念和定义,系指国家标准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2、分类:目前最常见的、用途较广的该类化学品有1000多种。
其中参考百度百科的分类,该类化学品可以分为九大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其他。
3、特点:易燃易爆火灾、爆炸及毒害的危险源往往都是具有易燃易爆性质、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腐蚀性、窒息性以及氧化性等特点的化学品,然而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就会出现危害大、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大、影响大、损失大,扑救困难等局面。
三、针对易燃易爆事故,我们的应用对策1、安全防范管理危险品库房、实验室、锅炉房、配电房、配气房、车库、食堂等要害部位,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电气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目录
1. 电气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1 火灾现场初步评估
1.2 保障人员安全
1.3 阻止火势蔓延
1.4 确保电气设备安全
1.5 配合消防部门处理
1.6 撤离和疏散人员
1.7 火灾现场处理记录
电气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一旦发生电气火灾,首先要进行火灾现场初步评估。
评估火势的大小和蔓延速度,以便制定应对措施。
同时,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尽量减少伤亡。
这包括确保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为了阻止火势蔓延,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如使用灭火器灭火或控制火源。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火势扩大,保持冷静,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置方案。
此外,需要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
要及时切断电源,并防止火灾对电气设备造成进一步损坏。
在处理火灾现场时,一定要密切配合消防部门的指挥,遵守现场处置要求,保障整个处置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要及时撤离和疏散火灾现场的人员,确保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同时,记录火灾现场的处理过程和情况,以便事后进行事故调查和总结。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序执行,可以有效处理电气火灾现场,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危害,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的预防范文电气火灾是导致易燃易爆场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造成的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了预防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火灾,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1.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易燃易爆场所中的电气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老旧设备,应及时更换或升级,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做好设备的防护措施在易燃易爆场所中,设备周围应设置防护措施,防止外部物体的碰撞和侵入。
同时,设备的通风散热系统应保持畅通,并注意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
3.设备接地和绝缘防护对于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做好接地和绝缘防护。
接地系统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定期检测和维护。
绝缘防护措施应采取可靠有效的方法,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二、安装可靠的保护装置1.过载保护装置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应安装过载保护装置,以防止设备发生过载导致火灾。
过载保护装置应根据设备的负载情况进行选型和设置,并设置合理的保护动作值。
2.漏电保护装置对于易燃易爆场所中的电气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发现和切断漏电,防止电气设备因漏电而引发火灾。
3.短路保护装置易燃易爆场所中的电气设备应安装短路保护装置,以防止设备因短路导致火灾。
短路保护装置应根据设备的额定电流进行选型和设置,并确保其可靠运行。
三、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1.组织培训课程易燃易爆场所的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电气火灾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2.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易燃易爆场所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宣传。
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规程和指南进行操作,遵循安全操作流程,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四、加强应急管理和控制措施1.制定应急预案易燃易爆场所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报警程序和疏散方案等内容。
电气设备的防火和防爆措施及方法0 引言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是指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大多数属于易燃物质,运行过程中导体通过电流会发热,开关切断电流时会产生电弧,由于短路、接地或设备损坏等可能产生电弧及电火花,将四周易燃物引燃,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其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除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外,还可能造成系统大面积或长时间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电气防火和防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引燃是指可燃物的局部受到高温热源的作用,而引起可燃物燃烧并且逐步扩展到全部的现象。
通常状况下,火灾中的大部分是由引燃产生的。
有些时候,火灾和爆炸是伴随着发生的。
爆炸是指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和分解反应,使其温度和压力急剧增加的现象。
爆炸也是一种特别的燃烧现象。
可燃气体、液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碰到明火和热源产生爆炸。
其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而最高浓度称为上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比表示。
1 电气火灾和爆炸原因电气火灾和爆炸,除了设备的缺陷或安装不当等制定、制造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和电火花或电弧等直接原因。
1.1 电气设备过热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
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导体存在电阻,电流通过时就要消耗一定的电能。
这部分能量以发热的形式消耗掉,并加热其四周的其他材料。
当温度超过电气设备及其四周材料的同意温度,达到起燃温度时就可能引发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有以下原因:1)短路: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电流将增加到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使设备温度急剧上升,尤其是连接部分接触电阻等处。
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起燃点,就会引起燃烧。
引起线路短路的原因很多,例如电气设备载流部分的绝缘损坏。
这种损坏可能是长期运行,绝缘自然老化,或者强度不符合要求,或者是绝缘受外力损伤等引起短路事故,也可能是运行中误操作造成弧光短路。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的预防易燃易爆场所是指存在着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如化工厂、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站等。
由于易燃易爆物品的特性,这些场所存在着电气火灾的风险。
因此,预防电气火灾在易燃易爆场所中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电气火灾的预防。
一、做好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在易燃易爆场所中,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安装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电气火灾的预防。
首先,应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
防爆型电气设备是经过特殊设计和工艺制造的,具有防爆性能。
其次,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的电气设备。
选用合格的设备能够保证其安全可靠的使用。
最后,应正确安装电气设备,遵循相关的安装规范和标准,确保设备的接地好、连接牢固。
二、做好电气线路的敷设和维护电气线路的敷设和维护也是预防电气火灾的重点工作。
首先,应采用防火阻燃的电缆或线路,尽量减少火灾的蔓延。
其次,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避免电缆过载或过热。
在维护方面,应定期检查线路的绝缘状况,及时更换老化或破损的电缆。
此外,还要确保线路的接触良好,防止产生火花,引发火灾。
三、合理使用电气设备合理使用电气设备也是预防电气火灾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合理配电,避免过载和短路。
过载会导致电线过热,短路会引发火花,都会增加火灾的风险。
其次,应定期巡视、检修电气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此外,还要注意使用电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电器损坏、线路插头插座松动等情况,及时修理或更换。
四、设立防爆系统和设备在易燃易爆场所中,设立防爆系统和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防爆系统可以通过探测设备,发现火灾隐患,自动报警,及时采取措施。
防爆设备如防爆灯具、防爆开关等,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减小火势的蔓延程度。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防火墙和防火隔离带,以减少火灾的危害。
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基础工作。
首先,应完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喷水系统等,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
其次,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预防五大火灾的方法一、电气火灾预防1. 定期维护和检查家用电器,确保所有电器都处于良好状态,并确保所有电器都连接到接地线上。
2. 定期清洁家庭电路,确保插头插座和配电箱没有松动或电线裸露。
3. 在离家时,及时关闭电器设备,以减少电器长时间运行的风险。
4. 安装电气火灾预警器,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发出警报。
5. 对于老旧的电线和插座,及时更换或维修,减少因为老化电线导致火灾的风险。
6. 孩子和宠物远离电源插座和电器,减少因误操作导致火灾的风险。
二、煤气火灾预防1. 定期检查煤气管道、阀门和燃气灶具,确保没有燃气泄漏的情况。
2. 使用燃气灶具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煤气在室内积聚。
3. 燃气灶具使用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煤气阀门,避免煤气泄漏。
4. 不要在室内使用一些高风险的烹饪方式,如炸、煮油炸等。
5. 禁止在有燃气泄漏情况下使用明火,以免发生爆炸。
6. 学会正确使用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工具,避免不慎引起火灾。
三、烟花爆竹火灾预防1. 禁止未经批准和无证烟花爆竹的制造和销售。
2. 严格管理烟花爆竹的使用场所和时间,杜绝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使用。
3. 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和人员。
4. 禁止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避免不文明行为导致火灾。
5. 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有专人看管,严格遵守燃放规则。
6. 禁止将烟花爆竹带入公共场所,避免燃放危险。
四、森林火灾预防1. 加强对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火情并采取措施。
2. 禁止在森林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杜绝因草地火灾引发山火。
3. 加强对森林区域的管理,确保游客和野生动物不破坏森林植被和土壤。
4. 加强对森林防火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在发生火情时能够及时扑灭。
5. 在森林区域内进行野外烧烤活动时,要确保用火安全,并注意用火禁区域。
6. 加强对森林防火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森林火灾的意识和预防能力。
五、建筑火灾预防1. 加强对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检查,确保材料达到防火标准。
火灾事故分析及处理对策一、火灾原因分析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高温天气、雷击等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
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也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建筑物的设计不合理、建材质量不达标、用电用火不当、操作失误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此外,一些人为疏忽、故意纵火等行为也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3. 物质因素一些易燃易爆物质的存在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
例如化学品、石油、天然气等危险品在储存、使用、运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分析火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伤亡火灾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还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工业企业等场所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财产损失火灾不仅对建筑物造成破坏,还可能对其中的设备、货物等进行损失,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
3. 环境污染火灾事故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特别是在工业企业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
4. 社会动荡火灾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三、火灾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火灾事故的责任主体,加大对火灾事故的惩罚力度,提高对火灾事故的预防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地区和重点场所,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
3. 完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的消防设施设备,加强对各类建筑物的消防设施设备的监管和检查力度,确保各类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完善。
4. 规范管理加强对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完善化学品、石油、天然气等危险品的储存、使用、运输管理制度,提高危险品的安全性。
易燃易爆场所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一、防止火灾措施气体燃烧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体、氧或氧化剂、点火源。
因此防火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特别是从防点火源入手。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工厂要害部位严禁烟火,无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
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必须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四周动火时,用可燃气体报警仪分析气体浓度,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熬炼设备的操作,要遵守岗位,防止熬锅破漏。
同时熬炼设备必须设置在安全地点作业并有专人值守。
5.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纳温水等化冰解堵。
6.关于混合接触能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关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坚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关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7.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8.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9.关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升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10.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或设备的表面坚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四周不宜堆放可燃物。
11.熔渣、炉渣等高热物要安全处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2.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氢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扩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展。
13.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编号:AQ-JS-0795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对策Countermeasures for electrical fire in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s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对策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电量的逐年增长,我国由电气所引起的火灾(以下简称电气火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事故(爆炸)频繁发生,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造成重大损失。
例如,1997年6月4日,停泊在南京长江水域2号锚地的广州海运集团泰华油运公司“大庆243”号油轮(2.4万吨,装有1.97万吨原油)在向长航集团南京油运公司的3艘油驳过载原油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泄漏的原油形成2万多平方米江面火灾。
这起大火造成5人死亡、4人失踪、5人受伤,“大庆234”号油轮和一艘油驳沉没,二艘油驳烧损,直接财产损失574.8万元。
火灾原因系原油气遇静电火花爆炸所致。
又如,1998年3月5日18时05分,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所(占地35.8亩,储气2340立方米)储气罐区发生爆炸火灾事故,5个储罐、8辆液化气槽车被毁坏,过火面积4.5万平方米,并造成11人死亡(其中7名
消防官兵牺牲)、30人受伤(其中消防人员11人),直接财产损失477.8万元。
事故系编号为11号的球型罐(400立方米)的排污阀上部法兰密封垫失效,造成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形成爆炸性的可燃气体遇电火花所致。
2事故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存在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蒸汽、粉尘等物品场所如果发生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a、爆炸性气体、液体蒸汽、粉尘和空气混合后必须在爆炸极限以内;
b、场所内存在着足以激发上述混合物爆炸的能量,如电火花、电弧、危险温度等;
c、有足够的助燃物。
电气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其重要的原因是场所中存在电气引火源(其他两个条件是生产场所内客观存在的),例如:电热、间接电火源(电气设备过负荷、短路、接触电阻过大)和电火花、电弧,雷击和静电火花也是常见的原因。
而易燃易爆场所中电气线
路和设备设计、安装不规范,采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是造成电气爆炸(火灾)事故最重要因素,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电气设备在本质上是不安全的。
防火防爆场所常见的电气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
2.1使用不符合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
2.1.1未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要求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正确选择相应级别的防爆电气设备。
如:“0级”区域应选用本质安全型,但实际上采用增安型或普通封闭式电机;有的电气设备的类别是符合的而组别则不符合要求等。
2.1.2用防火防潮灯具代替隔爆型灯具,或用一般36伏安全灯具代替防爆炸灯。
2.1.3用普通开关代替防爆照明开关。
2.1.4普通开关、普通报警按钮等非防爆电器设备安装在防爆区域内。
2.1.5用普通插座代替防爆插座等。
2.2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防爆要求
2.2.1用塑料管或普通电线管代替厚钢管敷设线路。
钢管、接线
盒和电气设备的连接处未用密封胶加以密封,使爆炸性气体、蒸汽仍能进入各种电气设备的内部而发生爆炸。
2.2.2移动电器或临时线路采用橡皮电缆,且放在地坪上未加任何保护,在外力作用下,电线损坏或短路迸出火花而引起火灾或爆炸;或导线的耐压等级<250V,因过电压发生击穿短路,引起火灾或爆炸。
2.2.3架空导线(包括动力、照明、通讯等)跨越爆炸性危险场所的上面,或10KV及以下架空线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房屋的间距不符合要求。
2.2.4在“0级”或“1级”防爆场所采用的导线因断线引起火灾,或导线过热产生危险温度。
2.2.5导线连接处采用未防爆接线盒,且导线的接头处未采用钎焊、熔焊,因而造成接触不良,使导线过热引起火灾或爆炸。
2.3接地和接零
2.3.1金属设备、管道和构架等未和接地体连成整体,或中性线(零线)的最小截面不符合要求,当通过大故障电流时,中性线可
能会燃至炽红至熔断,极易引起火灾。
2.3.2接地线没有防松、防锈、防机械损伤措施,造成接地线断裂。
2.3.3单相设备中的中性线(零线)和接地线未分开,不平衡电流使中性线带有一定的对地电压值。
例如与地相碰或漏电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2.4静电和雷电
静电和雷电产生的火花能使各种化学危险物品发生火灾或爆炸。
比如,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山东省黄岛油库由于雷击引起火灾,火灾中发生喷溅、爆炸,造成死亡19人(消防官兵14人、油库职工5人),伤78人(消防官兵66人、油库职工11人),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大量原油流入海洋使130公里海岸线受到污染。
2.5其他电气设备
易燃易爆场所内安装的各种通讯设备、电子设备、携带式电器及其线路未按防爆要求进行设计。
另外,在易燃易爆场所中部分电
气设备缺乏整体防爆性,比如有的主机防爆、辅机不防爆;有的动力防爆照明不防爆;有的电气设备防爆,而线路敷设不防爆等。
3预防措施
3.1根据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为防止电气爆炸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使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概率降至最低限度。
因此,首先应在生产工艺设计、施工、运行、检修中,尽可能消除或减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汽和可燃粉尘的产生及积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蒸汽尽可能限制在密封容器内,防止泄漏,使其不能达到爆炸极限。
3.2设置自动检测仪器装置,对区域内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当环境中的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5%时,能可靠的发出报警信号。
3.3电气控制设备及导线尽可能远离易燃易爆物质释放源。
最理想的是将电气设备安装在室外或危险性较少的地点,做到既符合安全要求,又经济合理。
3.4根据爆炸性危险区域的等级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组别,正确选择相应类型的级别和组别的电气设备。
其基本原则是电气设备的组级别只能高于环境组级别。
3.5设计、安装、运行、维修电气设备、线路、仪表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的要求,并要求达到整体防爆性的要求,即达到本质上符合安全要求。
3.6禁止使用临时线路,尽可能少用移动式电具,如果必须使用,要有严格的安全措施。
3.7接地采用三相五线制加漏电保护方式。
三相四线制接地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其中性线(N线)和保护零线(PE线,即接地线)合用一根线。
此线通过三相不平衡电源或单相负荷电流,因此这根线有电压降,其对地电压可达几十伏。
电气设备外壳和敷设金属套管正常时都带此电压,有可能对地产生火花。
所以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是不应采用三相四线制接地(零)系统,而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
如果将中性线和接地线分开,即是三相五线制,接地线(保护零线)专用于接地,中性线对地绝缘,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安
装漏电保护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执行。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