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岩石的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兆帕,软化系数—,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兆帕,软化系数—,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碎屑岩类(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石呈不等厚互层状。
力学强度因岩性不同而异。
砂岩,砾岩等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多大于50兆帕,风化岩干抗压强度一般小于50兆帕。
泥岩、粘土岩等垂直干抗压强度为—兆帕。
(2)软硬相间薄—中层状砂页岩。
页岩常夹砂岩或与砂岩互层产出。
岩石饱和与天然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试验作业指导书1 依据(1)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2)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3)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DL/T 5368-2007。
2 目的及范围2.1目的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准确的完成对岩石饱和与天然抗压强度的试验。
2.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能制备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
3 仪器设备(1) 钻石机、锯石机、磨石机和车床;(2) 测量平台、角尺、千分卡尺、放大镜;(3) 烘箱、干燥器和饱和设备;(4) 材料试验机。
4 试验步骤4.1试件制备4.1.1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标准试件为圆柱形,可用钻孔岩心或坑探槽中采取岩块加工制成。
试件在采取、运输和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扰动。
(2) 制备试件时应采用纯净水作冷却液。
(3) 对于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的岩石,应采用干法制备试件。
4.1.2规则试件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圆柱体直径或方柱体边长宜为48~54mm;(2) 含大颗粒岩石的试件直径或边长应大于最大颗粒尺寸的10倍;(3) 试件高度与直径或边长之比宜为2.0~2.5。
4.1.3试件加工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允许偏差为±0.3mm。
(2) 试件两端面的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0.05mm。
(3) 端面应垂直于试件轴线允许偏差为±0.25°。
(4) 方柱体或立方体试件相邻两面应互相垂直允许偏差为±0.25°。
4.1.4试件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状态、烘干状态或饱和状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天然状态:应在试样拆除密封后立即制备试件并测定其天然含水率。
(2) 烘干状态:对于不含矿物结晶水的岩石,应在105~110℃的恒温下烘24h。
对于含有矿物结晶水的岩石,应降低烘干温度,可在40±5℃恒温下烘24h。
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1、岩浆岩类(1) 坚硬一软弱块一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一坚硬,干抗压强度48.CH 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一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56.0兆帕,软化系数0.4"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一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 坚硬一较坚硬层状中一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 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一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 变质岩类(1) 软硬相间薄一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卜113 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一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CH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 90兆帕。
(2) 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卜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3) 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 碎屑岩类(1) 软弱一较坚硬,中一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石呈不等厚互层状。
力学强度因岩性不同而异。
砂岩,砾岩等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多大于50兆帕,风化岩干抗压强度一般小于50兆帕。
泥岩、粘土岩等垂直干抗压强度为11." 17.0兆帕。
(2) 软硬相间薄一中层状砂页岩。
页岩常夹砂岩或与砂岩互层产出。
岩性岩石密度(g/cm3)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变形模量(MPa) 孔隙比%碎石(堆积)类土2.65~2.720~400.4~0.6土粒密度黄土类土 干1.3~1.5 23~33 15~20 8~13 新黄土具有湿陷性 0.8~1.1粘性土 1.8~2.05 23~55 16~30 7~25 4~12(压缩模量) 0.7~1.0抗压强度岩性岩石密度(g/cm3)孔隙率 吸水率 软化系数 变形模量(103MPa)泥岩 0.03~0.37(粘土岩) 20.7~59(干粘页岩 2.3~2.62 0.4~10.0 0.5~3.2 0.24~0.7416~20 10~100泥板岩 2.3~2.8 0.1~0.5 0.1~0.3 0.39~0.52 123~199(干板岩)粉砂岩10~32石英砂岩 2.6~2.71 54~58 68~102.517~41 20~200砂岩 2.2~2.71 1.6~28.0 0.2~9.0 0.65~0.97砾岩 2.40~2.66 0.8~10.0 0.3~2.4 0.50~0.96 6.7~16.2(新鲜岩体) 10~150 2~15 8~50 泥灰岩 2.3~2.7 1.0~10.0 0.5~3.0 0.44~0.54 1.3~2.6(新鲜岩体) 3.5~20 /Us+>v g!40~60 0.3~1.4 + /%4E %`9SS2.8~4.2 0.32(新鲜岩体) 37(新鲜岩体) /8]ZUK 灰岩 2.3~2.77 16.0~52 0.1~4.45 0.7~0.94 35~39 50~200 5~20 10~50 35~50 Z白云岩 2.1~2.7 0.3~25.0 0.1~3.0 6.7~32 80~250 15~25 20~50 35~50 zK 1\InP 片岩 2.69~2.92 0.02~1.85 0.1~0.2 0.53~0.69(绿泥石片岩) 44~72 10~100 1~10 1~20 千枚岩 0.4~3.6 0.5~1.8 0.67~0.96 10(石英千枚岩) 10~100 1~10 1~20 26~65 qkc 板岩 2.3~2.75 0.45左右 0.1~0.3 5.0(新鲜岩体) 60~200 7~15 2~20 45~60 JUDZ_c 大理岩 2.6~2.7 0.1~6.0 0.1~1.0 49~67 70~140 2.0~4.0 4.9(裂隙较发育岩体) 52(裂石英岩 2.4~2.8 0.1~8.7 0.1~1.5 0.94~0.96 65~70 150~350 15~30 10~50 50~60 I|Hc 花岗岩 2.3~2.8 0.5~4.0 0.1~4.0 0.72~0.97 30~37 100~250 7~25 14~50 45~60 >2}*L 闪长岩 2.52~2.96 0.2~5.0 0.3~5.0 0.6~0.8 1.5~8.5(具裂隙岩体) 100~250 10~25 10~50 辉长岩 2.55~2.98 0.3~4.0 0.5~4.0 180~300 15~36 10~50 50~55 F U} - .Ki=8p[ (<F=流纹岩 2.5~3.3 180~300 15~30 10~50 45~60安山岩 2.3~2.7 1.1~4.5 0.3~4.5 0.81~0.91 8.3~12.0(具裂隙岩体) 100~250 10~20 10~40\玄武岩 2.5~3.1 0.5~7.2 0.3~2.8 0.3~0.95 83 180~300 15~36 10~50 50~55 n Zx^ej 注:未注明为岩体的数据,均为岩石试验数据。
(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21(3ν-=EK)1(2ν+=EG (7.2)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
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
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流体弹性特性——用于地下水分析的模型涉及到不可压缩的土粒时用到水的体积模量K f ,如果土粒是可压缩的,则要用到比奥模量M 。
纯净水在室温情况下的K f 值是2 Gpa 。
其取值依赖于分析的目的。
分析稳态流动或是求初始孔隙压力的分布状态(见理论篇第三章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则尽量要用比较低的K f ,不用折减。
这是由于对于大的K f 流动时间步长很小,并且,力学收敛性也较差。
在FLAC 3D 中用到的流动时间步长,∆ tf 与孔隙度n ,渗透系数k 以及K f 有如下关系:'f f kK nt ∝∆ (7.3) 对于可变形流体(多数课本中都是将流体设定为不可压缩的)我们可以通过获得的固结系数νC 来决定改变K f 的结果。
f'K m k C +=νν (7.4)其中3/4G K 1m +=νf 'k k γ=其中,'k ——FLAC 3D 使用的渗透系数k ——渗透系数,单位和速度单位一样(如米/秒) f γ——水的单位重量考虑到固结时间常量与νC 成比例,我么可以将K f 的值从其实际值(Pa 9102⨯)减少,利用上面得表达式看看其产生的误差。
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1.岩浆岩类(1)坚硬—脆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0.99,岩体稳固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脆弱———0.54,岩体稳固性差.力学强度的高下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轻风化—新颖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流纹岩垂直和程度偏向上的力学强度变更较大,在必定前提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脆弱的夹层.使岩体稳固性变差.(3) 坚硬块状侵入岩.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新颖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广泛较高,尤其是新颖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1)软硬相间薄——113兆帕;石英岩.演变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2)坚硬块状混杂岩类.岩石呈块状,完全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3)脆弱碎裂状构造岩.岩石破裂,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1)脆弱—较坚硬,中——17.0兆帕.(2)软硬相间薄—中层状砂页岩.页岩常夹砂岩或与砂岩互层产出.砂岩干抗压强度为100——27兆帕,半风化者60—70.3兆帕.(3)坚硬—较坚硬中厚层状砂砾岩.岩石致密坚硬,抗水性和抗风化才能强,力学强度高,抗压强度多大于98兆帕.(4)软硬相间层状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抗压强度较高,页岩抗压强度低.但碳酸盐岩因岩溶发育,强度有所下降,尤其在断裂破裂带.该岩类的工程地质特点重要与岩石的岩熔解程度有关.(1)坚硬—较坚硬中—厚层状强岩熔解碳酸盐岩.包含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岩溶率8—35%,新颖岩石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2)坚硬—较坚硬中—————12.7兆帕.(3)坚硬—较坚硬中——66.1兆帕.—22.8兆帕,且易软化和泥化.脆弱—较坚硬薄——2.8兆帕,凝集力48—292兆帕;砂砾岩.砂岩.泥岩的工程地质特点与脆弱—较坚硬的红色砂泥岩组相当.。
岩石的软化系数要求
勘规中岩石试验11.6.2: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应分别测定干燥和饱和状态下的强度,并提供极限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
软化系数为饱水抗压强度比干燥抗压强度。
我理解的干燥状态就是:在烘箱中(能使温度控制在105—11O℃的范围内)烘干,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的状态。
软化系数:岩石充分吸水后的抗压(拉)应力与干燥状态下抗压(拉)应力之比塑性:介质受压(拉)后的变形有一部分不可恢复,称为塑性莫尔应力:介质中任一点三个主应力状态在坐标...
当岩石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0.75时,应定为软化岩石。
(引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1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兆帕,软化系数—,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兆帕,软化系数—,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碎屑岩类(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石呈不等厚互层状。
力学强度因岩性不同而异。
砂岩,砾岩等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多大于50兆帕,风化岩干抗压强度一般小于50兆帕。
泥岩、粘土岩等垂直干抗压强度为—兆帕。
(2)软硬相间薄—中层状砂页岩。
页岩常夹砂岩或与砂岩互层产出。
砂岩干抗压强度为100—169兆帕,比片岩高几倍至十几倍,而砂岩强度又容易受风化影响,风化者为—27兆帕,半风化者60—兆帕。
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 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0—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0—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碎屑岩类(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石呈不等厚互层状。
力学强度因岩性不同而异。
砂岩,砾岩等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多大于50兆帕,风化岩干抗压强度一般小于50兆帕。
泥岩、粘土岩等垂直干抗压强度为11.8—17.0兆帕。
(2)软硬相间薄—中层状砂页岩。
页岩常夹砂岩或与砂岩互层产出。
砂岩干抗压强度为100—169兆帕,比片岩高几倍至十几倍,而砂岩强度又容易受风化影响,风化者为3.8—27兆帕,半风化者60—70.3兆帕。
岩石饱和与天然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依据
(1)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2)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3)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DL/T 5368-2007。
2 目的及范围
2.1目的
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准确的完成对岩石饱和与天然抗压强度的试验。
2.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能制备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
3 仪器设备
(1) 钻石机、锯石机、磨石机和车床;
(2) 测量平台、角尺、千分卡尺、放大镜;
(3) 烘箱、干燥器和饱和设备;
(4) 材料试验机。
4 试验步骤
4.1试件制备
4.1.1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准试件为圆柱形,可用钻孔岩心或坑探槽中采取岩块加工制成。
试件在采取、运输和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扰动。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坚硬程度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f r >6060≥f r >3030≥f r >1515≥f r >5f r <5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坚硬程度等级定性鉴定代表性岩石硬质岩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石;2、未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轻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1、中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碎,辧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中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各种半成岩。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平均间距为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完整性指标>0.75 0.75~0.55 0.55~0.35 0.35~0.15<0.15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f干/f 湿<0.75为软化岩石。
岩石质量按RQD 分为:好的RQD >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极差的RQD <0.25%。
岩层厚度划分:巨厚层h >1m ;厚层1≥h >0.5;0.5≥h >0.1;h ≤0.1。
完整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主要结构面类型相应结构类型组数平均间距m完整1~2>1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裂隙、层面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较完整1~2>1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裂隙、层面块状或厚层状结构2~3 1~0.4 结合差块状结构较破碎2~3 1~0.4 结合差裂隙、层面、小断层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3 0.4~0.2 结合好镶嵌碎裂结构结合一般中、薄层状结构破碎≥30.4~0.2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各种类型结构面裂隙块状结构≤0.2结合差碎裂状结构极破碎无序结合很差散体状结构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岩体地质类型结构体性状结构面发育情况岩土工程特征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整体状结构巨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巨厚层沉积岩巨块状以层面和原生或构造节理为主,多闭合,间距大于1.5m,一般为1~2组,无危险结构。
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 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0—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0—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碎屑岩类(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石呈不等厚互层状。
力学强度因岩性不同而异。
砂岩,砾岩等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多大于50兆帕,风化岩干抗压强度一般小于50兆帕。
泥岩、粘土岩等垂直干抗压强度为11.8—17.0兆帕。
(2)软硬相间薄—中层状砂页岩。
页岩常夹砂岩或与砂岩互层产出。
砂岩干抗压强度为100—169兆帕,比片岩高几倍至十几倍,而砂岩强度又容易受风化影响,风化者为3.8—27兆帕,半风化者60—70.3兆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