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观第四章生产者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997.76 KB
- 文档页数:86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引言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是生产者行为。
生产者理论关注的是企业或个人如何做出决策,以最大化其利润或效用。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的规模和生产者的供给决策。
生产要素的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需要决定如何分配有限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为了最大化利润,生产者需要权衡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
边际产出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生产者在选择生产要素时,会比较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以确定哪个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更大。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生产要素所需的额外成本。
生产者需要权衡不同要素的边际成本,以确定是否值得增加额外的要素来获得更高产出。
要素替代率要素替代率指的是一个生产要素可以用其他要素交换的比率。
通过比较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生产者可以确定最佳的要素组合和要素替代率。
生产的规模生产者还需要决定生产的规模,即生产的产出量。
生产规模的决策取决于市场需求、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
最大化利润生产者的目标通常是最大化利润。
为了实现最大化利润,生产者需要确定产出量以及各个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利润最大化的产出量取决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产出与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生产者确定产出与要素使用的最佳组合。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生产者还需要决定将产出多少供给市场。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取决于市场价格、成本和利润预期。
边际成本和供给曲线当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倾向于增加供给量。
供给曲线描述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数量。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衡量了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结构和生产技术。
结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理解生产者行为理论,我们可以揭示市场上的供给机制和价格形成过程,为经济决策提供指导。
注:本文所描述的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基于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框架,实际情况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
第四章生产函数分析一、名词解释生产者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长期生产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等斜线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扩展线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二、选择题知识点:生产函数1.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
A.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C.总成本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2.生产函数表示(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以上都对观察图4。
1,回答第3—6题.3.如图4.1的生产函数,不变劳动投入的是( )。
A.L0B.L1 C L2D.L34.如图4.1的生产函数,下面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平均生产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边际生产率是生产函数的斜率B.在L3平均生产率等于边际生产率C.平均生产率开始先上升,然后下降D.边际生产在L3处达到最大5.如图4.1的生产函数,下列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L2和L4处平均生产率相等B.边际生产率在L2处达到最大C.在L2处,平均生产率等于边际生产率D.平均生产率在L3处达到最大6.如图4.1的生产函数,则下列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C和D之间的平均生产率下降B.A和C之间的边际产量上升C.C点的平均生产率最小D.B和D之间的平均生产率上升7.如果生产函数为Q = min (3L,K),w = 5,r = 10,则劳动与资本的最优比例为()。
A.3 :1 B.1 :2 C.1 : 3 D.2 : 18.下面情形表示生产仍有潜力可挖的是()。
A.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任意一点B.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的任意一点C.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任意一点D.以上都有可能知识点:总产出、平均产出、边际产出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9.当生产函数Q = f(L,K)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B.为0 C.递减且为负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10.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产量最先开始下降D.平均产量首先开始下降C.边际产量首先开始下降D.平均产量下降速度最快1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第四章厂商理论—生产者理论教学目的:明确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利用生产函数求解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教学要求:阐明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等理论;结合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求解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教学重点:有关产量的概念、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等产量曲线、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原则和规模报酬理论。
教学难点:各种产量曲线及其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经济区域与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厂商及其经营目标一、厂商的组织形式1、独资企业——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
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2、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
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3、公司——是以法律程序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
二、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但这种目标的实现,一般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在不考虑价值形态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在生产要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生产要素资源的的合理配置和最优配置,即产量最大化;(2)在考虑价值形态因素的情况下,即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 二 节 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函数1、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加以组合制成产品的行为,即把各种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
作为生产要素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有:(1)劳动L ——指劳动力所提供的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资本K ——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即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和有形的物质资本。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解释概念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内在经济外在经济二、判断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4、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生产的第U阶段,AP是递减的。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11、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2、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Q必然递减。
1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三、选择题1、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A、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C 、AP >MP>0阶段D 、MP 与AP 相交之点起至 MP 与横轴交点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 、 只要MP 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 、 MP 曲线必定交于AP 曲线的最高点5、 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 ,则等 成本线的斜率为( )。
A 、 w/rB 、 r/wC 、 -w/r D、 -r/w6、 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 )。
A 、TP 会一直增加B 、TP 会一直减少C TP 先增加后减少D 、MP 会有一最大值7、 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 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 2 0 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 8 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
第四章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产者(producer)是指能够对生产和销售做出统一生产决策,且努力将若干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单位。
2.生产函数(product 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3.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一般是指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
4.固定比例投入生产函数(fixed-ratio input product function)的形式可以描述为⎪⎭⎫⎝⎛=v K u L Q ,min ,其中Q 为产量,L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 、v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5.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其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6.短期生产(short-run production)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7.长期生产(long-run production)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周期。
8.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 function)的形式可以描述为βαK AL Q =,其中Q 为产量,L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α和β为参数,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α<0,β<0。
9.总产量(total product)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10.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之比。
11.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生产者理论–微观经济学1. 简介生产者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
它主要关注于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以及在给定的生产要素价格下,如何最大化利润。
通过研究生产者理论,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运作机制,对经济体系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生产要素在生产者理论中,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产品生产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
生产者需要合理地选择生产要素的组合,以达到最大利润的目标。
2.1 劳动力劳动力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指的是人们为生产而提供的体力和智力努力。
生产者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需要确定雇佣多少劳动力,并且考虑到劳动力的成本和效率。
2.2 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货币和实物资产,如机器设备、工厂建筑等。
生产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本投入水平,以满足生产需求,并且考虑到资本的成本和产出效益。
2.3 土地和自然资源土地和自然资源也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者需要根据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供应情况,合理利用和配置这些资源,以实现生产最大化的目标。
3.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生产者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生产要素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Q = f(L, K, T),其中Q表示产出,L表示劳动力,K表示资本,T表示土地和自然资源。
通过研究生产函数,可以分析不同生产要素的影响和作用,帮助生产者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
4.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边际成本在生产者理论中,边际产品和边际成本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4.1 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指的是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生产者通过比较边际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判断是否增加或减少相应的生产要素,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2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生产者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来判断增加或减少生产要素是否能够增加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