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复习(惊天动地)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44
天气与气候复习复习目标:1. 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复习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复习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准备:地图册知识框架: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多变的,短时间内发生的。
气候一般变化不大,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
二、天气符号:P58 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阴天等气温和降水一.气温1、气温: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北半球气温,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P61)(2)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
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三、降水:1、降水的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变小——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2.四季的变化3. 地球上的五带:热带:23.5°S~23.5°N;有太阳直射现象。
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S~90°S;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66.5°~90°。
有极昼极夜现象。
三、海陆分布: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四、地形地势1、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对流层、平流层、小I'可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人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各种复朵的天气现彖(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儿乎全部的水汽、同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人fuj: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人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人气温度、湿度、气圧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吋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例:*天气:睛空万里气候:冬雨夏T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五要素)等。
3、气温 ----- 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耍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Q 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屮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口出前床。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第三节大气的压强人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英中的物体产牛压强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了严密该盖住,nJ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來,*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内部大气压强(2)白來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而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岀,插进针头后,可以及吋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世界气候复习资料一、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和气候:会区分两个概念。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二)天气预报: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一般白色越浓,表示越有可能。
风向指风的。
天气符号课本49页。
(三)空气质量:一般用污染指数表示,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二、气温分布(一)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之中,陆地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最低值出现在。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年变化: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
7月最热的地方:北非撒哈拉沙漠全球最冷的地方:南极洲(2)同纬度海洋陆地气温不同:冬季,夏季(3)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三、降水分布: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1)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大陆西岸。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
(4)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背风坡。
四、世界的气候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资料图3.世界气候的分布:填写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A B C DE F GH I J K4.影响气候的因素: 。
5.气候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燃烧石油、煤等,大量排放 ;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随之升高。
世界气候类型图。
第四至第六章复习提纲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例如下列词语是描述天气的:狂风暴雨、多云转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乌云密布、彩云满天……)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例如下列词句是描述气候点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四季如春、冬冷夏热、冬暖夏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高温湿热、全年干旱少雨……)3、风向的判断(右图):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方向标。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参看地理图册24页,记住)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5、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气温的变化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2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气温日较差(一日之内气温变化大小)= 一日内最高温(午后2时)—最低温(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之内气温变化大小)=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注意:气温年较差热带最小,温带最大。
几个概念:等温线:注意: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请看下表。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
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56活动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请仔细参考地图册31—32页或者课本图例)1、掌握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如南亚的新加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如非洲埃及的开罗和比尔马)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注意,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气温最低一般不低于0摄氏度)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
天气与气候重点精讲○甘肃苏延清【重点知识归纳】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它是深刻变化的。
(2)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 天气与气候的异同比较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区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1.短时间2.时刻变化1.长时间2.变化不大相同点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状况的综合。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2)风向和风力: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速)的大小,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3)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的雨就越大。
(4)天气符号: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 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指数大,质量差。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4.天气与生产、生活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大,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可以合理安排各种活动。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3)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7月(海洋8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海洋2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2月),南半球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8月)。
(4)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班级:姓名:一、天气和气候1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见课本)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
4、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西北风六级)(北风六级)(东北风八级)二、气温和降水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 1月最低;海洋上 8月气温最高, 2月最低。
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 1月气温最高, 7月最低;海洋上 2月气温最高, 8月最低。
②日平均气温: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③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5):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1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③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0.6 ℃。
例:A地海拔720米,气温是28.8℃,B地的海拔是1520米,问:B地的气温是24℃4、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见教材):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少。
原因: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降水少,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③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大陆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是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智利)6、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天气与气候的复习题天气与气候的复习题知识点:1.天气与气候区别: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的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相对稳定性。
2.认识常见天气符号:晴雾沙尘暴冰雹雷阵雨?3.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
4.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判读典型气候图。
一、你会判断吗?1.下列的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B. 秋高气爽,水碧林红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D. 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秋2.下列的叙述中描述气候的是()A.这里天空蓝极了,偶尔有云飘过来B.这场大风真厉害,把马路两边的座椅都掀翻了C.一场寒流过后,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D.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0C~80C。
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A.农业生产B.人们生活C.交通D.旅游4.一天中最高的气温一般会出现在()A.中午的12点B.子夜C.午后2 点多D.凌晨5.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一般会出现在()A.每年的1月B.每年的2 月C.每年7 月D.每年的8 月6.华山海拔2000多米,夏天到那里去爬山也得多穿衣服原因是()A.山上蚊虫多,穿衣服可以保护B.山上树多,可以防治擦伤皮肤C.海拔高,气温低可防寒D.山顶光线强,可防紫外线7.下列对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B.同纬度的海洋比陆地气温低C.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升高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8.“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A.日常生活B.交通出行C.工业生产D.农业生产9.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赤道地区B.青藏高原C.亚洲北部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10.你们那里气候有何特征?()A.四季如春B.冬暖夏凉C.冬冷夏热D.冬暖夏热11.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看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气候有:()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式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洋流13.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D.纬度位置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D.纬度因素三、你会读图吗?AB1.A.B两低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 ,读图可判断A地位于_____带,B地位于______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与气候判断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天气,哪些属于气候?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④东边日出西边雨⑤黄梅时节家家雨2、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见课本48、49页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看云识天气、通过自然界中一些事物的改变,通过电视、互联网、电话、手机、报纸等。
2、天气预报通常播报的内容: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①基本概念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
级别越大,风力越强。
降水概率: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肯定无雨。
风向和风级的判别:一个凤尾表示2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凤尾和风旗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
阴、晴、多云天气:是根据云量的多少划分的②卫星云图的识别: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同时还表示晴天,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黄色区域表示沙尘。
③天气预报符号的记忆:见课本49页+扬尘和台风注: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晚上用月亮表示。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2、记忆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质量状况的关系见课本51页图3.7左下角。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年变化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2、气温的测量:基本仪器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放置地点和距地面的高度:百叶箱 1.5米单位℃一般观测次数:4次8、14、20、2时3、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计算4、气温的变化,①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复习知识点新人教版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⑷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与克里米亚战争有关。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降水概率、气温、风向、风力。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⑴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一级1~50 优二级51~100 良三级100~200 轻度污染四级200~300 中度污染五级>300 重度污染⑵空气质量的高低,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燃烧秸秆、汽车尾气排放、燃煤污染等)。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测量工具:温度计。
一天观测4 次:(8时、14时、20时、2时)学会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P51图3.12)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