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统计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3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
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
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3.7%。
降低恩格尔系数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有专家作出如下建议:1.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2.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度3.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1.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
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品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在我国也较早地就被应用在统计分析当中。
计算恩格尔系数一般是采用各地的城乡住户调查资料。
如根据天津市2002年城市住户调查资料,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92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2607元,则恩格尔系数为36.2%。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间或城乡间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等。
对于这些横向比较中的不可比因素,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计算公式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对于家庭食物支出增加的影响。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恩格尔系数析
解析: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动提出这一看法: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报告恩格尔系数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家庭支出在不同消费类别上的比例,可以了解到家庭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某地区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的消费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调查对象为该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收入分布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的居民家庭收入分布较为均衡,中等收入家庭占比最多,占总样本的60%。
高收入家庭占比为20%,低收入家庭占比为20%。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居民整体经济水平较为稳定。
四、恩格尔系数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计算了该地区的恩格尔系数。
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为0.6,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0.5),略高一些。
这意味着该地区的家庭生活水平较高,消费结构相对较为偏向于高档消费品。
五、消费结构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将家庭支出分为食品、住房、交通、教育、娱乐等几个类别。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食品支出占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食品支出是该地区居民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占比为40%。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居民对于食品的消费有着较高的需求,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
2. 住房支出稳定调查结果显示,住房支出占比为30%,相对较为稳定。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居民家庭在住房方面的支出较为合理,可能与该地区的房价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
3. 交通和教育支出相对较低调查结果显示,交通和教育支出占比分别为10%和5%,相对较低。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交通和教育条件相对较好,居民在这两个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
4. 娱乐支出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娱乐支出占比为15%,相对较高。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居民对于娱乐活动有着较高的需求,也反映了该地区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状况。
恩格斯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衡量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指标,其定义为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
这一概念由德国统计学家欧恩斯·恩格尔在19世纪末首次提出。
恩格尔系数可用来分析和比较不同阶层、不同国家以及相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恩格尔系数是通过将家庭的食品支出除以总支出来计算的。
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 / 总支出) * 100它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数值越高表示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也就意味着家庭的消费结构更加偏向于食品消费。
恩格尔系数的意义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出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
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较高时,说明该国家的家庭更多地将收入用于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反之则说明该国家的家庭有更多的收入用于非食品性消费品。
此外,恩格尔系数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阶层之间的消费差异。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较低的家庭更有可能有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生活水平。
因此,恩格尔系数不仅可以用作研究和比较国家间的消费水平,也可以用于了解和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消费差异。
恩格尔系数的作用1.经济发展指标: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用于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较低时,这意味着该国家的家庭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非食品性消费品,反映出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较高时,这可能意味着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消费结构调整的参考:恩格尔系数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用于调整和研究家庭的消费结构。
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恩格尔系数可能会下降,这说明家庭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增加非食品性消费品的支出。
3.消费政策制定的依据: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恩格尔系数,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差异。
如果某些社会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说明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尽管恩格尔系数在衡量家庭消费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没有考虑价格因素:恩格尔系数只关注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没有考虑食品价格的变动。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曲线: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2005-2011年,中国发展指数的区域差异始终存在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生活水平指数的区域差异较高且逐年扩大,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对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得出上述研究成果。
它对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试图从社会与经济的综合发展来全面评价我国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差异,对于我国当前倡导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中国调查评价中心副主任彭非详细介绍了RCDI2007的编制结果、指数的地区分类、动态变化研究以及均衡分析。
一、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中国恩格尔系数发展统计分析历年恩格尔系数统计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即是恩格尔系数,其反映的是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这几年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从2013年的31.2%下降到2016年的30.1%,2018年进一步下降到28.4%,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在改善。
2005-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恩格尔系数被形象地誉为“社会幸福度”晴雨表,和众多经济指标相反,它的上升幸福指数则朝向相反的方向。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甜味剂产业有着微妙的关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甜味剂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可以通过近一段时间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证实这一现象来反应的发展趋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反映这国内主要甜味剂企业随着经济复苏开始向好,产业增速明显。
因而,恩格尔系数的阶段性波动对有一定的影响。
-全文完-。
恩格尔系数对比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用于衡量家庭开支结构的指标,它是家庭食品开支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比越大,反之则说明家庭在其他方面的支出比重较高。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恩格尔系数 = (家庭食品支出 / 总消费支出) × 100。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食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家庭对于食品的需求相对不太弹性。
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体现出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下面将着重对中国和美国的恩格尔系数进行对比,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长期以来一直较高,这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较大。
另一方面,恩格尔系数也可以反映出中国家庭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在其他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下降,这可以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例如,198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约为60%,而到了2018年下降到约为30%。
相比之下,美国的恩格尔系数较低,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对于食品的需求相对较小。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在过去几十年中保持稳定,大约在10%至15%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不能单纯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因为恩格尔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异、人口结构等。
而且,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只涉及到食品支出,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支出,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家庭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反映家庭食品开支结构的指标,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然而,恩格尔系数只是解释现象的一种指标,不能单独说明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全面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天津市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食品支出与家庭总支出之比的统计指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富差距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人均食品支出所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较大,代表着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人均食品支出所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较小,代表着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天津市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位于华北地区,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天津市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呢?让我们来深入了解。
首先,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程度较高,人均收入较高,因此整体来看,天津市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低。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的恩格尔系数在近年来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稳定在20%到30%左右,属于较低水平。
这意味着天津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食品支出所占比重较小。
其次,天津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结构较为多样化,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较为先进。
城市中有许多高档商场、餐厅和咖啡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选择,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食品消费。
因此,天津市的居民在消费上的选择更加多元化,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较低。
再者,天津市作为一个外向型的城市,国际化程度较高,进口商品种类繁多。
这也让天津市居民有更多选择,可以购买到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和商品,进一步拉低了食品支出的比重。
综上所述,天津市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低,处于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
这也反映了天津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城市的整体生活水平较高,消费结构较为多样化,居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也较为现代化。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恩格尔系数较低,但天津市依然存在一定的贫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确保所有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天津市的恩格尔系数低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反映了该城市的整体生活水平较高。
希望未来天津市可以继续保持低恩格尔系数的同时,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城调队答: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收入变动百分比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百姓: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降1952年,我国职工年均工资仅为445元,1987年这个数字是1459元。
而到了2003年,我国职工年均工资已达14040元。
1978年,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城市家庭为57.5%,而2003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至45.6%和37.1%。
富裕起来的老百姓,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位,近年来房地产、汽车、通信、旅游业的火爆直接反映了这一点。
恩格尔系数首降至30%以下顺德进入全球最富裕区2004-07-30 08:30:14 南方日报南方网讯昨日(7月29日),佛山顺德区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顺德城镇居民收支抽样调查结果,记者了解到32%的顺德家庭网络版拥有第二套房子,而顺德的恩格尔系数首次跌破30%,已进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最富裕区。
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及其我国恩格尔系数统计关于《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及其我国恩格尔系数统计》,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恩格尔系数定义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它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二、恩格尔系数的重要意义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目前我们的消费支出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最为普遍的是我国通用的划分:吃、穿、用、住、行;另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包括:美国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日本宇野政雄的消费结构三阶段理论(分为以衣食为中心、以安全舒适为中心、以生存意义为中心);虽然他们划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毫无例外地将对食物需求的支出作为人的首要支出,一致认为人们要在满足了食物需求的基础上才可能追求其他的消费.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三、历年来我国人均收入与恩格尔系数的走向趋势恩格尔系数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查阅统计资料发现,美国自1980年以来,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自1990年以来,恩格尔系数平均为24.12%,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一直偏高.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43元和133.6元提高到2010年的19109.4元和5919元,恩格尔系数也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相较于2010年,2011年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出现轻微反弹;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 201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比2012年下降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比2012年下降1.6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收入水平呈上升趋势,恩格尔系数却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与收入的增加呈相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说明食品支出所占比例在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在相对提高.这足以证明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国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部分年份出现恩格尔系数上升的情况,并不是生活质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年食品价格异动,导致食品占比偏高.所以,恩格尔系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反之,它是一个经济进步的象征,证明祖国昌盛,人民富足.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单从恩格尔系数这一指标看,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认可的富裕水平.四、恩格尔系数适用前提《经济学人》最新公布了一份全球22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其中美国恩格尔系数最低,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43美元,占收入的7%;英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与美国相同,占收入的9%.中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9美元,占人均收入21%.尽管和其他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国恩格尔系数总体下降的格局没有改变.目前,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农村基本上在37.7%左右,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5%以下,充分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摆脱了原来以吃、喝、穿这种生存意义的消费结构,正在进入以住和行消费为引导的消费升级的新的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上,农村人口用2.13%.这些项目上的差距才是中国离富裕的真实差距.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恩格尔系数就适用于前者.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但在解读和运用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单纯地用它来直接判断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阶段,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缺陷及其外在的可比性.恩格尔系数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有三个基本适用条件:一是区域之间的消费习惯无明显差异;二是统计数据客观公证;三是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恩格尔系数是在假定其它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当地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对于家庭食物支出增加的影响.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会对食物支出产生重要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存在的意义是与变化多端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今天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但不能机械的将其作为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重要的是,当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若需要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时,不可一概而论,就必须仔细考虑该系数是否符合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直以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生活水平逐步改善,主要表现在饮食的"精", 着装的"靓", 住房的"大", 私家车的"多" ……以及旅游消费的"热"这些方面,这些方面的改变说明我国人民已经由以吃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因地,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重要手段.五、结束语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居民越富裕,如果加快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直接促进恩格尔系数的下降,那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必然会提高生活消费水平.城乡居民在保证食品需求的前提下,增加的消费支出必然投入到非食品消费上,可以提高穿着水平,可以改善居住条件,可以购买耐用消费品提高生活质量,可以用在教育学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可以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等.总之非食品消费支出增加越多,恩格尔系数越低.反之,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就没有额外经济收入来增加非食品消费支出,则恩格尔系数必然呈缓慢下降趋势.增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降低恩格尔系数可以使国民的生活过得更加悠闲和舒适,解决温饱问题后,人们会更好的体验和享受生活.参考文献:[1]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国际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3]年四华.坚持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论坛,2003(4)[4]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统计业务知识》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规范,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穷,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与1978年的57.5%相比,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下降19.6个百分点。
在整体下降的趋势下,又大体经历了“高位徘徊————波动下降————较快下降”的变动过程。
其中,1978—1984年为高位徘徊期,恩格尔系数为57.2%—59.2%,意味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用于食品支出。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处于刚刚摆脱贫困、进入温饱的初期阶段。
1985—1995年为波动下降期,1994年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以下。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14个百分点。
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从2000年的39.4%下降到36.7%
武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
消费结构包括消费主体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形态结构、消费层次结构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消费支出结构是基于居民吃、穿、行、用等消费形式所表现的对食品、衣着、住房、用品、交通工具、娱乐设施(服务)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支出结构。
我国目前的统计年鉴就将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其他商品与服务八大类。
表1.1是根据1996至2005年武汉统计年鉴得出的“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及计算出的“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表1.1 1996至2005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单位:元
表1.2 1996至2005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从表1.1的数据看出:从整体上,各年月总消费支出由1996年的371.23元增长到2005年的686.21元,后者为前者的1.85倍,而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0.27元增长到904.14元,后者为前者的2.20倍。
从各项目来看,食品(1. 39)、服装(1.64)、家庭设备(1.33)及杂项(0.94)的增长较为平稳,2005年比1996年的数据一般在0.94倍至1.64倍之间。
而与之相较同期医疗(6.86)、交通(4.28)、娱乐教育文化(2.63)及居住(2.55)的增长巨大,至少都在2.55倍以上,尤其是医疗涨幅高达5.86倍。
(括号中数据代表2005年1996年的数据比)。
从表1.2看出,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等方面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稳中有降,医疗、交通、娱乐教育文化及居住等方面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稳步上升。
恩格尔系数由1996年的0.465降至2005年的0.388。
这些都说明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