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能够正确的、合理的、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猜测0.7×1.2○1.2×0.7(0.8×0.5)×0.4○0.8×(0.5×0.4)(2.4+3.6)×0.5○2.4×0.5+3.6×0.5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
)2、验证(同桌合作)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
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
(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谈话导入2、口算训练50X70= 125 X 8= 40 X 5= 11+7= 4+25=70 X 50= 8 X 125= 5 X 40= 7+11= 25+4=3、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5 X 4 = 20因数,因数积4、学习目标要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4、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4 X 25=100(人)或25 X 4=100(人)(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 X 25=25 X 4)(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举例(6)、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三、师生互动、点拨升华1、出示例6: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 X 5)X 2方法二:25 X(5 X 2)=125 X 2 =25 X 10=250(桶)=250(桶)(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授课类型:新授课练习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例如:1×3=3 3×1=3 1×1=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例如:0×3=0 3×0=0 0×0=0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三、巩固练习: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教案
本节课将讲解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包括: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并在实际问题中选择算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和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复旧知的部分,教师可以提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什么。
引入新知时,教师可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例如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浇水的桶数。
接着,教师可以探究乘法结合律。
学生可以独立解决问题,例如4×25和25×4的结果都是100,从而得出乘法交换律的规律。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交换律,并出示练题让学生练应用。
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例如计算浇水的桶数。
学生可以发现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结果相同的规律,从而得出乘法结合律。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结合律,并出示练题让学生练应用。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巩固练并完成课本上的题目,例如完成第1、2题和第3题。
2、计算结果为700米。
请出示第4题。
1)第4题的条件是一个矩形的长为4,宽为25,周长为58.其中隐含的信息是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加两倍的宽。
2)根据周长的公式,2(长+宽)=58,可以得到长+宽
=29.再根据矩形面积的公式,长×宽=100,可以得到长=100/宽。
将长代入长+宽=29的公式中,得到宽为4或25.因为题目中已
经给出宽为25,所以长为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出矩形
的面积为4×25=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乘法题目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概念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PPT、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关内容,了解乘法的基本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律。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计算,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以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详细介绍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2×3=3×2。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积不变。
例如,2×3×4=(2×3)×4=2×(3×4)。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两个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讲解乘法交换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2×3=3×2,解释乘法交换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3. 讲解乘法结合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2×3×4=(2×3)×4=2×(3×4),解释乘法结合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如5×6×7,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如8×4×3,并互相交流解题过程。
6. 板书设计: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公式和例题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业题,如8×5×2,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