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744.00 KB
- 文档页数:45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教学大纲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本讲教学要求: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了解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解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专业应用模型。
第三讲新型有机(类)肥料习题要点:新型有机(类)肥料的范畴,农业废弃物利用与新型有机(类)肥料制造;微生物有机肥料与土传病害防控;生物有机液体肥料。
本章重点、难点:功能菌的筛选、鉴定与深层发酵,特征性碳氮源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固体二次发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拮抗病原菌微生物有机肥料、促生微生物有机肥料、溶磷菌微生物有机肥料、硅酸盐细菌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使用效果,掌握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与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流程。
第四讲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进展习题要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有哪些?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及如何协调?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怎样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 目前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有哪些研究进展?本章重点、难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研究进展和采取何种方式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目前水资源和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第五讲养分高效管理习题要点:着重介绍养分资源管理的内容、高效利用的原理、实践与示范。
本章重点、难点:养分管理过程中的土壤养分释放机制与植物对养分的生物学潜力。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及世界范围农业养分资源管理的现状、限制因素等第六讲习题要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国际前沿与研究热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学。
本讲重点、难点:全球变化的热点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本讲教学要求: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基本过程、与温室气体等全球变化的关联性,国际研究前沿及我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第七讲因为与冉伟老师的重合,我的导论课改为:土壤及其可持续管理本章重点:讨论对土壤资源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利用的最新进展,阐述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全球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挑战。
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生态与农田环境保护概述1. 绪论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态与农田环境保护是保障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中的农业生态与农田环境保护进行概述,为考生提供复习参考。
2. 农业生态学基础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系统中各种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农田生物、农田环境和人类社会三个方面。
农业生态学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 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3.1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农业措施,如轮作制度、绿肥覆盖和生物防治等,可以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水平,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持。
3.2 农田水资源管理农田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改良灌溉方式、提高节水措施和建设水利设施等手段,可以实现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
3.3 农田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农田土壤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农作物轮作和有机肥料应用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护农田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4. 农田环境保护技术措施4.1 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农业生产中的非点源污染是农田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采用耕地复种、喷洒农药和农田土壤修复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和扩散,保护农田环境的质量。
4.2 农田生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农田生物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破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
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利用微生物制剂和推广有益昆虫等,可以减少农田生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
4.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摘要:资源和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中国农业与农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农业自然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是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本文通过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论述了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农业资源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正文: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经济部门,《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根本保障。
”1 农业资源的分类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
1.1农业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不包括用以制造农业生产工具或用作动力能源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风力、水力等资源。
查明不同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加以合理利用,不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
1.1.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
气候资源是地球上生命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太阳辐射是农业自然再生产的能源,植物体的干物质有90~95%系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农业气候资源通常是采用具有一定农业意义的气象(气候)要素值来表示。
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1.1.2水资源即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
通常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这是一种动态资源,包括地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水,而以大气降水为基本补给来源。
地表水指河川、湖泊、塘库、沟渠中积聚或流动的水;土壤水指耕层土壤土粒的吸湿水和土壤毛管水;地下水指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壳岩石或土壤空隙(孔隙、裂隙、溶洞)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水。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态学复习重要概念解析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之一,而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态学则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态学的学习中,有一些核心概念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自然、人力和社会资源。
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与气象、植物与动物等,人力资源主要指人们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资源则包括政策支持、科研支持和市场支持等。
1.1 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农业资源的核心。
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同时也需要重视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2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节水措施和合理的灌溉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1.3 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和不稳定的气象条件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如洪涝、干旱等。
因此,对气候与气象的研究和预测,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1.4 植物与动物植物与动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物要素。
植物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农业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动物在农业生产中则起着调控和助长作用,如蜜蜂传粉和畜禽粪便的利用等。
二、环境农业生态学环境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应。
2.1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经营活动和其所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调节和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农学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关注的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农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包括土壤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等的研究和开发。
他们能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关注的是农业环境污染控制。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开展农业环境污染的监测、评价和治理工作,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关注的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推动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
最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关注的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品的品质,推动农业向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转变。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概述: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自然和人造资源,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劳动力等。
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产和农业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密切关联,相互影响,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生物资源和劳动力等。
其中,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动力。
农业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非可再生性的特点:土地和水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气候和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因此,在利用农业资源时,应采取措施实现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以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农业生产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土地的规模化利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的气候调控、生物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和劳动力的科学组织,都是农业生产取得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
因此,农业资源必须得到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农业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农业环境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农业生态环境。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农业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化肥、农药和养殖废水等对农业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农业环境质量。
四、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的矛盾与冲突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容易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
另一方面,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农药、化肥和养殖废水等排放物污染了土壤、水源和大气环境,导致农业环境质量下降。
农业资源与环境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介绍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is field encompasses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soil management, water conserva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energy efficiency.Soil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soil fertility and preventing soil erosion. Techniques like crop rotation, cover cropping, and organic farming can help improve soil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while reducing the need for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Water conservation is another critical aspec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Efficient irrig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drip irrigation and precision farming, can minimize water wastage and ensure optimal water usage. Additio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recycling and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s can further enhance water sustainability.Wast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agriculture to minimiz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per disposal ofagricultural waste, such as crop residues and animal manure, can prevent soil and water contamination. Composting and biogas production from organic waste can also provide valuable resources for soil enrichment and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Energy efficiency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panels and wind turbines, can reduce dependency on fossil fuels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sustainable farming system. Additionally, the adop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GPS-guided machinery and sensor-based monitoring systems, can optimize energy usage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Overall, the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y implementing efficient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adopt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actices, we can ensure the long-term viability of our agricultural systems while minimizing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中文回答:农业资源与环境技术概论农业资源与环境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一、农业资源1. 农业土地农业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其中,耕地是最重要的土地类型,直接关系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2. 水资源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也非常重要,包括灌溉水源、饮用水源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3. 其他农业资源除了土地和水资源外,还有其他一些农业资源也非常重要,如种子、肥料、农药等。
这些资源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产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问题1. 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土壤污染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对于人类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2. 水资源短缺如上所述,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用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水资源短缺对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这些事件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三、解决方案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改良耕地、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多种经营等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在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指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生产。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总之,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发展绿色农业等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与环境论文资源与环境概论论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摘要: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我校多年实践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分层次、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原土壤与植物营养(部分)、农业环境保护(部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部分)以及农业气象(部分)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隶属于环境生态类。
这次专业目录调整对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三个面向”,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各高校学科门类、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所处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可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开办该专业,各高校应在教育部颁布的基本框架下,结合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方面着手构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结合西部特点和四川农业大学多年的实践讨论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教育部专业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地处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且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由土壤与植物营养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合并而成的现状,确定了我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微生物及其应用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实行了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举,以大众教育为主体,对优质生源进行精英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应于自身的培养渠道,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