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8.51 MB
- 文档页数:52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
3.通过对比和分析,在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和该区农业发展方向。
【自主学习】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包括①__________三省和②__________东部。
2.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③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④____________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⑤__________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a.地形类型齐全;b.⑥________、黑钙土分布广泛。
(3)社会、经济条件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⑦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⑧________农业的发展。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⑨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⑪______平原、⑫______平原、辽河平原。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⑬____________、⑭________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⑮_____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⑯________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⑰__________生产;(2)⑱____________生产。
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北地区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与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及一年三熟相比,相差甚远,但为什么还称“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合作探究】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特点。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并总结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分析思路。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区域农业发展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学情分析:学生对农业发展并不陌生。
在必修2学过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对具体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及内部差异还不会分析有的同学甚至搞不清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这节课学习东北的农业发展,为此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分析它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然后总结出内部的差异再确定农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本节课教材内容较详细,所涉及问题也很具体,但学生对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我主要是利用大量的景观图片来展示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所具备的条件。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在松花江上》视频片段,提问学生歌曲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的一些图片:广阔的平原、成群的牛羊、肥沃的黑土提问学生:东北地区特有的地理条件是如何影响农业发展的?大兴安岭和东北平原、呼伦贝尔高原的发展方向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顺利导入)讲授新课(精讲点拨):对学生预习进行简单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
提问:确定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过渡:答的非常正确。
这节课主要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学会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方向。
1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和农业布局特点。
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2.(1)气候条件a .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⑦__________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 000毫米,雨热⑧________b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生长季节:4~10月—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2)地形、土壤条件a .地形条件:包括高原、⑪___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2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 .土壤条件:⑫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⑬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⑭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⑮____________和大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___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分布地区:⑰ 平原、三江平原、辽河 平原主要作物:玉米、⑱ 、小麦、水稻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大、小兴安岭和⑲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特产:长白山区——⑳ 、人参等 珍贵药材;延边——苹果梨;辽东低 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柞蚕茧; 辽南——苹果畜牧业区3⎩⎪⎨⎪⎧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 草地主要良种:三河马、三河牛、○21 发展趋势:○22 养畜业发展较快,并 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3.探究点一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探究材料】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图中①是春小麦区,④是冬小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