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明显陵导游词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0
湖北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湖北荆门明显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南部的荆门区,是荆门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以下是关于湖北荆门明显陵的导游词,希望能为您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荆门明显陵!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历史遗迹。
一、明显陵概况明显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墓。
建于公元前202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明显陵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陵墓由中心神道、穿山而过的龙井、太山门等组成。
这里既有融合了楚、秦、汉文化的古建筑,又有千年的碑刻和文物,被誉为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典范。
二、中心神道中心神道是明显陵的主体部分,也是大家游览明显陵的必经之地。
神道呈南北走向,全长约1200米,宽20米。
两边都种植了柳树,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感觉。
神道中央为红砂石板铺就,两旁有石制石像,代表着古代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在神道的尽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牌坊,那是太山门。
三、太山门太山门作为神道的入口,是明显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太山门由木结构建造,气势恢弘。
门上有四个大字“明显陵太山门”,为浮雕工艺。
太山门外延伸着一片广场,使整个布局更加庄重肃穆。
四、龙井游客们在神道行走的过程中,会经过一段长约70米的穿山而过的龙井。
这是一道古建筑的通道,称为“穿山龙井”。
龙井通道两侧是青石,以彰显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建筑技艺。
五、墓道当游客们穿行在神道之后,我们将会来到一个隆起的土山上。
这是明显陵墓道的入口。
墓道由巨石构成,坡度平缓,全部用石板砌成,我们必须弯腰下蹲才能通过。
墓道全长约200多米,是连接外部世界与明显陵主墓的通道。
六、主墓终于,我们来到了明显陵的核心区域,也就是刘邦的主墓。
主墓位于明显陵的最高点,坐北朝南。
陵墓呈矩形,由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
主墓的墙壁上有大量的浮雕和壁画,以石刻表现的壁画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堪称中国古代壁画的瑰宝。
七、碑林在明显陵的东北角,还有一片碑林区域。
明显陵导游词明显陵导游词1各位贵宾,这座雄伟高大的城楼式建筑,叫方城明楼,上挂“显陵”两个大字,它是整个陵寝的标志性建筑,是专为供奉“圣号碑”而修建的。
其实显陵原叫“献陵”,因当年兴王朱佑元四后溢号为“献”,其忘坟即称为“献陵”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璁以武力平息大礼仪之争后,为他的父亲钦定陵号为“显陵”,“显陵显者,光也书泰,誓之词曰: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
”意思是他父亲德配天地,圣功显赫,应让普天之下都知道,并象日月一样永寸万年。
由此可见朱厚璁为推尊私亲,实施“嘉靖新政”而费尽了心思。
明楼木体结构于明末毁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火,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明楼是1990年修复的。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小院落,俗称哑巴院,这里四全陵神道的起点,也是终止点。
这个小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这座琉璃影壁表面上起着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挡着地宫的入口。
院内的神道下面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个斜坡慢慢送入地宫的。
我国历代封建帝王都实行厚葬,正所谓“厚葬以明孝”,死后还把大量珍奇异宝葬入地宫,因此帝王们最担心的就是陵寝被盗。
能不能有效防止地宫被盗,这地宫入口的保密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小院工程所用的工匠都是哑巴,他们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下工的路上都蒙着眼睛,使他们不识路途,不知道这里的地点,完工后,把他们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这个院子是由哑巴修的,所以叫哑巴院。
当然这只是传说,还有待专家的考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显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那就是一陵两冢!何为一陵两冢?就是一座陵园内有两座墓冢。
那么为什么其他陵墓无此现象而独显陵有呢?这还要从墓主前后身份变化说起:明正德14年也就是1519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是一个潘王,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规制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前墓冢,既是当年兴献王朱佑元死后的坟墓。
钟祥明显陵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钟祥游览观光!非常荣幸能与大家相识并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谷,大家叫我小谷或谷导就好了,坐在我身边的是咱们司机陈师傅,他驾驶经验丰富,乘坐他的车,大家尽管放心,一路上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随时提出来,我们会尽力为您服务!小谷在此预祝您此行玩的开心,游的尽兴,希望此次钟祥之行能带给您一份好心情。
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世界文化遗产——钟祥明显陵。
在还没到目的地前,我先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明显陵的情况!明代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历 276 年,共建有 18 座皇帝陵墓。
显陵是第 12 个皇帝陵墓,建于 16 世纪中叶, 1519 年至 1566 年 ( 明正德十四年至嘉靖四十五年 ) ,历时46 年,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这里群山环抱,松青柏翠,风景优美。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
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皇帝朱厚照驾崩,因武宗无子继承皇位,遵照太祖“兄终弟及”之遗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
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 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
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 12 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古迹遗址委员会第 24 届会议正式将显陵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显陵围城而建,分内外二城。
显陵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
这一变化的出现与墓主人的身份变化密切相关。
湖北的明显陵导游词欢迎来到湖北的明显陵!明显陵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明显镇,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明显陵建于明代,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陵墓,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最大的一座。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明显陵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吧!明显陵坐落于明显岭脊上,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呈“凹”字形布局。
明显陵主要由陵墓区、宫殿区和祭祀区组成。
陵墓区是整个陵园的核心,也是明显陵最重要的部分。
它包括了陵门、石牌坊、神道、墓室和祭台等建筑。
首先,让我们来到陵门。
明显陵的陵门建于明代,是宽约18米,高约20米的巍峨大门。
门上有明英宗的神像和门额“明显陵”四个大字,展现了明代建筑风格的雄浑和庄严。
穿过陵门,便进入了陵墓的神圣领域。
接下来,我们来到石牌坊。
石牌坊是明显陵的第二道门户,用来标识陵墓区和外界的分界线。
明显陵的石牌坊呈“凹”字形,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是国内唯一一座“凹”字型牌坊。
接着,我们来到神道。
神道是通往陵墓的主要通道,也是明显陵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神道全长约280米,两旁种植了数十棵古树,环境幽美。
在神道的两侧,还设有雄伟的石狮、石马和石人等石雕,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然后,我们来到墓室。
墓室是明显陵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皇帝的长眠之地。
明显陵的墓室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明英宗朱祁镇的陵墓,外层为明英宗配享的陪葬墓。
陵墓的结构庞大而严谨,具有非常高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
最后,我们来到祭台。
祭台是皇帝和皇后丧葬时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明显陵的祭台建于明代,坐北朝南,方形,由白色大理石制成,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除了陵墓区,明显陵还有宫殿区和祭祀区两个重要部分。
宫殿区是明显陵的主要建筑群,包括了明显陵的皇宫、后宫和贵妃宫等。
这些宫殿建筑保存完好,是研究明代建筑和宫廷制度的重要实物。
祭祀区是公共的祭祀场所,用于举行祭祀仪式和文化活动。
明显陵不仅是明英宗的陵墓,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
介绍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范文6篇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l of tour guide's words in the Ming Mausoleum of Hubei Province编订:JinTai College介绍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范文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介绍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范文2、篇章2:湖北燕子垭的导游词范文3、篇章3:湖北燕子垭的导游词范文4、篇章4:湖北燕子垭的导游词范文5、篇章5:湖北燕子垭的导游词范文6、篇章6:湖北燕子垭的导游词范文篇章1:介绍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范文明显陵由王墓改造而来,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占地面积大,达183.13公顷,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则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湖北省明显陵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省显著陵。
我将为大家介绍显著陵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渊源湖北省显著陵,是湖北省襄阳市著名的古代陵墓,建于明朝,被誉为“楚汉之陵、江湖之观”。
明朝初年,朱棣(太祖)立笼汉王朱桓(即后来的建文帝)为皇太子,笼汉王是朱棣的兄弟。
然而,朱棣太子在位期间与曹、沈、俞、马四大世族有矛盾,不顺利,使得朱棣不得不离开大都,被迫打馆陵。
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成为明太祖,在位四十二年,统治着中国的明朝。
但他并没有忘记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下诏修筑一座陵墓,纪念建文帝。
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显著陵。
二、建筑特色显著陵坐落于襄阳市融畹镇,总占地面积约120余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堪称明代皇陵中的巅峰之作。
整个陵墓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陵广场错落有致,环境优雅,是游人休闲欣赏的好地方。
内陵建筑群主要包括大型神道神庙、墓宫、墓道和陪葬墓等,整体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首先,我们来到陵墓的大门,它是由朱雀门、石坊和双石狮子组成。
朱雀门高大宏伟,门额上镶嵌着龙凤图案,寓意着吉祥和帝王之象。
石坊雕刻精美,彰显着明朝的建筑艺术风格。
两侧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显著陵的入口就在这里。
接着,我们穿过门户,来到神道上。
神道两旁排列着石雕文武百官和动物石像,栩栩如生,规模庞大。
神道两旁的松柏树和花木点缀其中,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神道的尽头是一座巍峨雄伟的神庙,这是明朝皇帝执政时所设,是纪念建文帝的场所。
神庙内供奉着建文帝的神像和相关文物,是了解明朝建文帝的重要场所。
紧接着,我们来到陵墓主体区域。
陵墓的墓道通往地下宫殿,陵墓内有明朝建文帝的陪葬物品和陵寝,完整地保存了明代皇陵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特色。
陵墓内的构造复杂,设置有宝物阁、神仙洞、太庙和养性堂等建筑,展示了明朝时期的宫廷建筑工艺和艺术精华。
这里的石刻、壁画、彩绘等艺术品,给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三、文化内涵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建文帝是这个朝代中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明显陵导游词(通用17篇)明显陵篇1要想深入了解这座古都城,就必须首先对整个楚国历史及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有所了解。
按《史记·楚世家》和《国语·郑语》的说法,楚人是祝融的后裔。
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时为高辛氏的火官之长,死为火官之神。
祝融部落在夏朝时就已发展成为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集团,号称祝融八姓。
殷商时期,祝融部落集团分布于上商之南境,因其生长牡荆,被商人称之为“荆”。
西周时期,荆人的首领鬻熊,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
后来,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熊绎建都于丹阳,即今襄樊市南漳县境内。
熊绎的第四孙熊渠,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心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
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之主熊通,继续了熊渠的开疆拓土历程。
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
后文王即位,迁都于“郢”,今湖北宜城境内。
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楚庄王励精图治,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治,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时期。
共王继位后,楚国开始走向衰弱。
康王,灵王,平王,昭王之时,进一步衰落。
公元前506年冬,吴,蔡,唐三国合兵攻楚,并陷落郢都,后秦楚联军击败吴军,昭王回到破败不堪的郢都,感伤满怀,与臣僚商议后,迁都长江北岸的今湖北荆州,都名仍为郢。
明显陵导游词篇2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
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
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
关于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湖北,今天咱们要一同游览的是著名的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 5 公里的纯德山上,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
这座陵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 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历时 47 年建成,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咱们先来说说明显陵的选址。
它背山面水,处于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
陵寝的背后是纯德山,山势巍峨,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
前方则有蜿蜒的河流,给整个陵寝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这种山水相依的格局,在古代风水学中被视为极为吉祥的象征。
走进明显陵,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神道。
神道两侧排列着众多的石像生,这些石像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有威风凛凛的狮子,有忠实温顺的大象,还有神态各异的文臣武将。
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再往前走,咱们就来到了棂星门。
棂星门是陵寝中的重要建筑,它象征着天上的文曲星,寓意着帝王的英灵能够升入天堂。
穿过棂星门,便能看到陵寝的内城。
内城的红墙黄瓦,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明显陵的建筑格局独特,它由内外双城组成。
外城是蜿蜒的城墙,环绕着整个陵寝,仿佛是一道坚固的防线。
内城则是核心区域,包括祾恩门、祾恩殿、方城明楼等重要建筑。
祾恩门是进入内城的第一道大门,气势恢宏。
而祾恩殿则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曾经这里香烟袅袅,庄严肃穆。
如今虽然殿宇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残存的建筑基址中,感受到它昔日的宏大与庄严。
方城明楼则是明显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站在方城明楼上,俯瞰整个陵寝,那种宏伟的气势令人震撼。
说到明显陵的建筑特色,不得不提的是它的“一陵两冢”结构。
这在历代帝陵中是极为罕见的。
这种独特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丧葬制度和皇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明显陵的建筑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和装饰。
明显陵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钟祥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世界文化遗产——钟祥明显陵。
在此预祝大家玩得开心!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明显陵!显陵历史明显陵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钟祥市。
显陵,原名献陵,是明嘉靖皇帝的生父朱佑杭、生母蒋氏的合葬墓,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它地处松林山,南临天子岗,西靠莫愁湖,群山环抱,松青柏翠,水流交错,风景优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册封兴王。
兴王府最初建于今河南省卫辉市,朱祐杬以卫辉“土瘠民贫且河岁为患”为由,请求建府邸于安陆,孝宗皇帝从之。
安陆州(今钟祥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属荆州地。
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别邑,称郊郢。
西汉时设郢县,东汉时设竟陵。
南朝刘宋秦始六年改县名为长寿,西魏大统十七年改长等为长寿,置郢州,治长寿。
元至元十五年,升郢州为安陆府,明洪武九年降安陆府为安陆州。
兴工朱祐杬在这里度过了25个春秋,嘉靖皇帝朱厚熜就出生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兴王不幸中暑病逝,谥号献,称兴献王,葬于松林山。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皇帝朱厚照驾崩,因武宗无子继承皇位,遵照太祖“兄终弟及”之遗训,诏迎刚继王位的朱厚熄进京继统,史称嘉靖皇帝。
嘉靖三年,经“礼仪之争”后,朱厚熜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尊其母为章圣皇太后,并按北京天寿山诸陵形制,改兴献王墓为皇陵。
为了表达对其父的孝心,嘉靖皇帝亲自为皇陵定名,日:“显者,光也,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
”因此定名“显陵”。
为了扩建显陵,朱厚杬强占了整个松林山,将当地的农民强行赶到几十里以外的方口去开荒种地,使不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嘉靖十年,朱厚熄升安陆川为承天府,同时敕封显陵的所在地松林山为纯德山,赐县名谓之钟祥。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逝。
嘉靖十八年二月,朱厚熜南巡承天府,为其母寻找吉壤,在拜谒显陵之后,决定将其母南柑显陵。
湖北的明显陵导游词湖北明显陵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明显陵。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陵墓,带您一同探索其中的奥秘。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是明代开国皇帝朱棣(英文名:Zhu Di)——明成祖及其皇后徐皇后的墓地。
明显陵是中国明清两代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世界遗产之一。
它始建于明成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历时几十年,由于其规模庞大,被誉为“万里长城之父、浩气长存”。
清康熙年间,江夏陆福明重新捧土填冢,将明陵元气恢复,使明显陵得以保存至今。
经过多次修缮和整治,明显陵已经成为了中国宫廷式陵园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明显陵总面积约2000余亩,由外城、中城和内城三个部分组成,外城是外围防御部分,中城是供游客参观的核心区域,内城则是皇帝及其皇后的安眠之所。
现在,我们将从外城开始,一起游览明显陵的精华之处。
外城的南面有一道长长的红墙,这是著名的“十三门”,它象征着皇权的威武和尊贵,也是明显陵的入口。
一经穿过十三门,我们就会进入中城,这里有一条宽约800米的大道——蔚蓝大道,两旁种植着参天的古松,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蔚蓝大道的尽头,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宫殿——精细宫。
精细宫是明显陵的核心建筑之一,原为明成祖陵园的正式前殿,常用于迎接外宾和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宫殿建筑呈典型的明代风格,黄琉璃瓦顶、红墙绿瓦,富丽堂皇。
宫殿内还供奉着成祖和皇后的神像,作为后人向他们致敬的地方。
此外,它还展示了明代的艺术品、文物和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历史。
继续向前,我们来到内城,这是明显陵的最核心地带,也是皇帝和皇后的安息之所。
内城始建于明初,后来被康熙朝的陆福明所改建。
内城的主体建筑是皇帝和皇后的墓室,它们分别坐落在正中央。
皇帝的墓室叫做“神道”,采用了特制的石板铺路,据说是为了神明之行。
而皇后的墓室则被称为“女仙”,是明显陵内唯一一座的皇后墓。
湖北省明显陵导游词(通用18篇)湖北省明显陵篇11521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后,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而未迁,嘉靖17 年( 1539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
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新献帝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钟祥显陵与父亲合葬。
但经检查发现,显停放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且较小。
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
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巨大的墓冢叫宝城,从空中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哑铃。
前宝城是椭圆形,东西宽112 米,南北长 125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献王灵柩的地方(现供奉大量的随葬品),而后宝城为正圆形,直径 110 米,下面的地宫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椁。
我们现在停留的这个地方叫瑶台,它将前后两座宝城连接在一起。
瑶台在神话传说中是神仙聚会的地方。
而前后宝城以瑶台想连接寓意人的灵魂已进入仙境。
两座宝城修建的时间相隔19年。
在我过古代有个传统习俗,那就是人死了以后是不能见天日的。
于是,新地宫建成后,在旧地宫与新地宫之间修建了一条通道,并筑成瑶台。
当年嘉靖皇帝的父亲与母亲合葬时,其父亲朱佑元的棺椁就是从瑶台下的通道运到了新地宫。
可以说,瑶台在显陵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显陵自修建至今已近500 年了,期间经历数次劫难。
其中最大上的一次即明代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
1643年冬,李自成大军攻陷承天府(即钟祥),拆毁朱家的家庙,并欲挖掘显陵地宫。
据说正准备开挖前地宫时,恰遇雷电交加。
有迷信思想的李自成心有疑惧,未敢动土,便放火烧毁陵内所有木制结构的建筑作罢。
如今科学探测证明显陵地宫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地民风纯朴,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显陵地宫开启时定能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荆门)明显陵一、欢迎词~0.5分钟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成为大家明显陵之行的导游。
我姓* 大家叫我*导就好了。
在游览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大家都可以及时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在此也预祝大家此行能游的开心!二、景点讲解~10分钟明显陵位于荆门钟祥市的纯德山是明朝恭睿献皇帝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1519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明代的皇帝死后基本上都葬在南京钟山北京天寿山和金山唯独显陵在湖北。
因为显陵是明朝第11位皇帝嘉靖为其父修建的里面葬的睿宗献皇帝生前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只有封号。
这位恭睿献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为皇帝的人。
恭睿献皇帝是明武宗的叔父他死后先是按亲王规制建设陵寝并葬在钟祥的纯德山后世称兴献王。
两年后明武宗驾崩无子根据明太祖朱元璋“兄终弟及”的遗训传位给了他的堂弟兴献王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嘉靖帝登基后力排群谏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自此兴献王陵也开始按照帝陵规制进行升级改建。
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的皇陵嘉靖帝在位40余年几万名劳工就建设了40多年所耗资金不计其数。
显陵的主体工程完竣后又多次进行过修葺直到明万历和崇祯年间仍大规模地修建过祾恩殿及明楼。
直到明朝末年李自成放火烧显陵,致使地面建筑木制结构被火烧毁。
清代虽没有大规模修缮但在地方官员的干预下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显陵现存一座咸丰年间的石碑记载着地方官员要求保护显陵的告示。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趁乱窃走了显陵中的部分石刻文物。
明显陵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皇陵“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是历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
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也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议之争”的重要实物见证。
明显陵为双城封建外罗城周长3600多米以新红门为起点围绕整个陵园墙体走向随山势地形起伏远远望去宛若飘舞山间的彩带。
墙高6.5米厚1.9米红墙黄瓦覆盖。
罗城两端较窄中间最大南北通深1600多米从空中看整个外罗城呈“净瓶”状“净瓶”是观音菩萨手中的法器寓意神圣吉祥如意在这里起聚气的作用。
明显陵导游词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参观游览。
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1519 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
早在1988 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共有500 多处,中国仅30 处,属文化遗产的仅21 处,湖北仅 2 处,即武当山和显陵,全国32 个省市大部分一处都没有。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
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
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
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40 余年,动用了国库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
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
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
湖北钟祥明显陵导游词湖北省的钟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胜古迹。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明显陵,也被称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的李景隆之墓,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一名导游,我将为大家介绍明显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明显陵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李景隆的陵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中心地带,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李景隆曾多次参与领导明朝的军事行动,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墓地建造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历时20余年才完成。
明显陵在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战乱和天灾,曾经一度被摧毁,后来经过修复和重建,才得以保留至今。
二、建筑特色明显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陵墓,墓主人李景隆为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之一,其陵墓自然也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
明显陵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
陵墓分前、中、后三部分,其中前部主要是门、洞、坊和石碑,中部是台基、石阶和祭堂,后部是石陵和墓穴。
其中台基和石陵的建筑规模较大,材质坚硬,形式美观大方,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三、文化内涵明显陵自建成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陵墓内不仅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迹,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明显陵所代表的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明显陵不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结语明显陵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的长卷。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和文化传统,更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我相信明显陵会继续发扬光大,不仅是钟祥市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化的宝库,让后人继续学习和传承。
最新关于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5篇关于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
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
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
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关于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湖北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明显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明代著名的皇陵之一。
明显陵的建造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是明朝徽、嘉两代皇帝的合葬陵墓,葬有两位皇帝、一位皇后以及多位贵妃太子等成员。
明显陵占地广阔,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
明显陵的整体布局呈现出“山川汇流、宛如天际”的特点,由南北两座山丘组成,北面为青山,南面为黄山,两山相对呼应。
整个陵墓由三大部分组成:墓区、陪葬区和配建区。
进入明显陵,首先眼前映入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楼,这就是明显陵的主体建筑——园寝。
园寝是明显陵的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也是皇陵的灵魂所在。
园寝的建筑群布局十分庞大,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
园寝大门上方悬挂着“明显陵”三个大字,是明代皇帝御笔题字。
经过大门,进入内城,便可以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皇陵祭坛。
祭坛前方是一块巨大的石雕屏风,屏风上刻有云龙纹饰,彰显了皇家的威严。
祭坛后方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天王殿,殿内供奉着神龛和明显陵的始祖,以及后宫成员的神位。
园寝内还有许多宫殿、门楼、厅堂等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园寝最高处的御碑亭。
御碑亭高约20多米,四周环绕着白色的亭柱,亭上刻有明代帝王的御碑,是明显陵内最具特色和体量最大的建筑。
御碑亭下方是皇陵的地下宫殿。
地下宫殿是明显陵的核心部分,是皇陵的主体建筑,也是皇帝陵墓的所在地。
地下宫殿内供有明代皇帝御躯葬于此的石棺。
石棺是由一整块巨大的石头雕刻而成,内有明代皇帝的遗骸及随葬物品。
由于明显陵是帝王陵墓,未进行过任何的盗掘和破坏,因此石棺内的贵重文物和遗骸依然完好保存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明显陵还有两个重要的陪葬区,分别是东陵和西陵。
东陵是明显陵的东边,是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而西陵是皇后和贵妃等成员的陵墓所在地。
这两个陵墓与明显陵主体建筑的风格和布局相似,都是由山丘、墓道和宫殿组成。
东陵和西陵的陪葬墓葬有丰富的壁画和石刻装饰,展示了明代的宫廷文化和艺术风貌。
关于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____年)嘉靖四十五年(____年)建成,前后历时共____年,其围陵面积____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____余米,墙高____米,墙体厚____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____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
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____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
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____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____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____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
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明显陵导游词我是您们的导游员(讲解员) *** ,下面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并做讲解,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去领略这个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神韵和它背后的神奇故事。
在进入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
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
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
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 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
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
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
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
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
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
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 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6.5 米,厚 1.9 米。
周长 3600 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
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
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
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
其寓意神圣吉祥。
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
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
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
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 90 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
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
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各位来宾:大家好!一路辛苦了。
欢迎大家来葛洲坝电厂!我是某旅游公司的导游,我姓Ⅹ,大家叫我小Ⅹ好了。
这次参观由我为大家服务,欢迎大家对我的服务多提宝贵意见。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水利枢纽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都体现了我国当前水电建设的最新成就,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
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
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
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
船闸为单级船闸,一、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280米,净宽34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
每次过闸时间约50至57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8至12分钟。
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120米,净宽为18米,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
每次过闸时间约40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5至8分钟。
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米、高34米、厚27米,质量约600吨。
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
两座电站的厂房,分设在二江和大江。
二江电站设2台17万千瓦和5台12.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96.5万千瓦。
大江电站设14台12.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
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
二江电站的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水轮机,直径11.3米,发电机定子外径17.6米,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之一。
二江泄水闸共27孔,是主要的泄洪建筑物,最大泄洪量为83900米3/秒。
三江和大江分别建有6孔9孔冲沙闸,最大泄水量分别为10500米3/秒和20000米3/秒,主要功能是引流冲沙,以保持船闸和航道畅通;同时在防汛期参加泄洪。
挡水大坝全长2595米,最大坝高47米,水库库容约为15.8亿立方米。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
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
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
整个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近期具有发电、改善峡江航道等效益。
它的电站发电量巨大,年发电量达157亿千瓦时。
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1020万吨,对改变华中地区能源结构,减轻煤炭、石油供应压力,提高华中、华东电网安全运行保证度都起了重要作用。
仅发电一项,在1989年底就可收回全部工程投资。
葛洲坝水库回水110至180公里,由于提高了水位,淹没了三峡中的21处急流滩点、9处险滩,因而取消了单行航道和绞滩站各9处,大大改善了航道,使巴东以下各种船只能够通行无阻,增加了长江客货运量。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条件差、范围大,仅土石开挖回填就达7亿立方米,混凝土浇注1亿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7.7万吨。
它的建成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了我国水电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进行水电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科研队伍,为我国的水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项工程的完成,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
万里长江映彩霞,高山峡谷千秋坝。
站在西陵峡口,眺望葛洲坝这座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只见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三峡峡口,自然风光和人工奇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美丽的三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江三峡段,坡度陡,落差大,峡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又有优良的坝址,是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地点。
毛泽东曾为此写下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这不是领袖的一时兴起,而是他用诗的语言为人们描绘出未来三峡的宏伟蓝图。
周恩来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水力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同时他还指出:“若不修建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长江防洪就得不到彻底解决,也更谈不上综合利用问题。
我们修建三峡大坝,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威胁,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理想,使它永远造福于人民。
”1958年二、三月间,周恩来在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同志的陪同下,从武汉溯江而上,视察了三峡,踏勘了三峡的两个坝区,之后便确定了长江的近期治理和远景规划。
1970年冬,周恩来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和讨论了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问题。
随后,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这年12月30日,建设葛洲坝的战斗打响了。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宜昌市区西部的长江干流上,坝址距三峡出口南津关2.3公里,距三峡大坝坝址37千米,距宜昌市中心4千米,因坝址横穿江心小岛葛洲而得名。
这里的江中有葛洲和西坝洲两个小岛,把长江分割成三条水道。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3座船闸、2座发电厂房、27孔泄洪闸、3江6孔冲砂闸和大江9孔冲砂闸、左右岸非溢流坝、防淤堤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全长2606米,坝顶高程70米,设计蓄水位66米,总库容15.8亿立方米。
两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17.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度。
工程规模宏大,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创造了我国水利水电史上空前的奇迹,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水电站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一、二号船闸库首下人字门每扇宽19.7米,高34米,重约600吨,号称“天下第一门”。
可通行大型客货轮和万吨级大型船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之一。
大坝建成后,抬高了长江水位,有效地改善了三峡天然航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已不再是诗人的夸张和美好的幻想,如今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老龙潭即锡山潭,在白沙井南,东西两岸,冈峦夹峙,东为锡山,即东瓜山、回龙山一带山脉;西为妙高峰,今湖南第一师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