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前提 2.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4.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 改革的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落后状态,促进社会发展。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