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四、一词多义——实词归纳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常见。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例子:
1.行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德:高可行也。
2.食
吃:食不饱,力不足。
食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言
说:言出必行。
言语:言行相悖。
4.道
路:道不通,度已失期。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5.文
文章:不以文害辞。
文化:文胜质则史。
6.之
的:近塞上之人。
往:辍耕之垄上。
7.然
是这样: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虽
虽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虽人有百手。
9.乃
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于是: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0.舍
舍弃:舍生而取义者也。
房子:屋舍俨然。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注意积累和归纳。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详解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一、概述文言文作为我国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词多义是其特点之一。
在七八年级语文学习中,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使用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并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常见一词多义1. 心(1)意思:内脏,心脏之义。
(2)例句:君子居之,何心何忧。
(3)意思:心理、内心之意。
(4)例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行夷狄之地,如何忧。
2. 行(1)意思:走,步行之意。
(2)例句:不闲于行。
(3)意思:做,进行、实行之意。
(4)例句:天子之政,行不来故。
3. 道(1)意思:路径,途道之意。
(2)例句:前无落鹞之猎,后有徐行之民。
(3)意思:儒家学说,哲学思想。
(4)例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 安(1)意思:平静,安定之意。
(2)例句:何安的无聊。
(3)意思:安置,放置之意。
(4)例句:黄帝以为本,将建于安。
5. 生(1)意思:出生,诞生之意。
(2)例句:生而不有者、虽小必大。
(3)意思:生长,滋生之意。
(4)例句:沧海微生白,與此心齊。
三、一词多义的使用1. 根据上下文选择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应当根据上下文,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理解。
比如在句子“不闲于行”中,“行”应当理解为“做,进行、实行”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走,步行”。
理解一词多义的使用需要全面把握上下文,合理推断词义。
2. 举一反三在掌握了一词多义的基本意思后,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推断相关词义。
比如在句子“天子之政,行不来故”中,“行”应当理解为“进行、实行”的意思,而“来”则为“成功、实现”的意思。
通过举一反三,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词义。
3. 增强语感在阅读和写作中,掌握了一词多义的使用,可以增强语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文言文180个“一词多义”实词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1作者:张志华1、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词:端,持)②把酒临风(动词:端起、端着)2、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动词:使露出白色)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形容词:白色)③往来无白丁(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3、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动词:悲伤)②余悲之(动词:同情)4、备①众妙毕备(动词:具备)②前人之述备矣(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动词:准备、防备)5、比①其两膝相比者(动词:靠,挨着)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动词:比较,比起)6、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远地区)②肉食者鄙(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7、毕①此印者才毕(动词:完成、完)②众妙毕备(副词:全部、都)③吾与汝毕力平险(副词:全部、都)8、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鞭打)②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③策勋十二传(记录)④束手无策(计谋)9、病①病入膏肓(名词:疾病)②寡人反取病焉(名词:耻辱)③未果,寻病终(动词:生病)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苦不堪)10、薄①薄如钱唇(形容词:与“厚”相对)②薄暮冥冥(动词:迫近)③不宜妄自菲薄(轻视)11、称①先帝称之曰能(动词:称赞)②不以千里称也(动词:著称)12、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动词:告别、离开)②齐之习辞者也(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13、从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动词:听从)②可以一战。
战者请从(动词:跟随)14、当①当世无双(介词:可译作“在”)②当春乃发生(“到”)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面对)④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动词:两者相抵,对、当)⑤当之无愧(承当,承受)⑥当奖率三军(应当)⑦今当远离(将要)⑧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值。
(正在)⑨“锐不可当”(抵挡)15、毒①若毒之乎(动词:怨恨)②呼嘘毒疠(名词:毒物,有毒的)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名词:危害、毒害)16、度①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度过、越过)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动词:度过、越过)③孙子度其行(dúo,动词:估计。
实词一词多义用法整理2022 初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是很常见的一种文言现象,一个词就含有多种含义,需要学生日积月累才能熟练掌握。
下面为大家带来实词一词多义用法整理2022,供大家参考。
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攘①攘除奸凶,兴复汉室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动词:排斥、排除b 动词:偷、窃)日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名词:每天)乳①儿含乳啼②妇抚儿乳( a名词:乳房b动词:喂奶)辱①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耻辱b动词:侮辱)色①富者有惭色②满面尘灰烟火色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a名词:脸色b名词:色彩,色泽)善①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陈康肃公尧咨善射④京中有善口技者⑤田忌善而客待之(a名词:善事、善言b 动词:善于、擅长c动词:赏识)身①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a动词:宛曲地说"死' b名词:自己c名词:身体)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a动词:请求b动词:请让,请允许)甚①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闻崖上有声甚厉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④言之,貌若甚戚者(a形容词:厉害b副词:很、极)胜①高处不胜寒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a动词:禁受得住,能承受b动词:胜过、超过c形容词:优美的d形容词:胜利)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可怜白发生(a动词:活、活着、生存b 名词:生活c使动用法:让活下去、使活下去d动词:生长)师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读此则为君王师矣(a名词:军队b名词:师傅c动词:学习、效法) 实①名存实亡②其实味不同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a名词:果实b副词:实际c形容词:作名词:诚实的大臣)时①谨食之,时而献焉②学而时习之③春花秋月何时了(a副词:常常,按一定时间b副词:按时、到时候c名词:时间)使①晏子使楚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⑥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④使齐军明日为十万灶③齐无人耶?使子为使⑤齐命使各有所主(a动词:出使b动词:让、使(表使令)c动词:派、派遣d 名词:使者e动词:命令)始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a副词:最初b副词:才,刚)市①东市买骏马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一人去为市(做买卖)④昨日入城市(卖) ⑤若(你)所市(卖)于人者(a名词:集市、市场b动词:买c动词:交易、做买卖d动词:卖、出售)。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以下是一些中考常考的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1. 故:
- 旧、原来:如“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老朋友。
- 所以(用在句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表示因此、所以。
- 故意:如“非故如此,实有他故”中的“故”表示故意。
- 原因:如“事故在人为”中的“故”表示原因。
2. 期:
- 约定:如“与友期行”中的“期”表示约定时间。
- 期限:如“为期一年”中的“期”表示期限。
- 希望:如“不期而遇”中的“期”表示希望、期望。
3. 亡:
- 丢失:如“羊逃亡矣”中的“亡”表示丢失。
- 逃跑:如“敌军大败,纷纷逃亡”中的“亡”表示逃跑。
4. 安:
- 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安”表示怎么、如何。
- 养:如“衣食所安”中的“安”表示养、使……安逸。
5. 卑:
- 低下:如“非天质之卑”中的“卑”表示低下、地位低。
- 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表示身份低微。
6. 备:
- 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表示周全、详尽。
- 具备: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中的“备”表示具备。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词汇。
学习文言文时,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阅读和考试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的意思。
供参考。
一词多义: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梳理(6)一、文言实词“信”1.讲信用,讲实话。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译文: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2.信用。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译文: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信用,崇尚和睦。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译文: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译文: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3.相信。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4.亲近,信任。
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译文: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5.诚信,真实。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译文:诚信而遭怀疑,忠贞而被诽谤。
6.确实,实在。
烟涛微茫信难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烟雾般的波涛模糊不清,确实难以寻求。
7.随意,随便。
低眉信手续续弹。
(白居易《琵琶行》)译文:低头随手连续地弹。
二、文言实词“传”1.传授。
传不习乎(《论语》)译文: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传布,传播。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译文:有人听到这件事就去传播。
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译文: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译文:请您传话报平安。
空谷传响。
(《三峡》)(声音)译文: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周亚夫军细柳》)译文:亚夫才传话打开军营大门。
3.流传。
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4.传记,一种文体(读zhuàn)。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三、文言实词“致”1.达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一、举例说明读音不变,义不同的词语1. 转(1)转、转动、转变,表示转动或改变。
例如:“车轮转动”、“平凡人物的命运也许会转变”。
(2)转弯、转化、转发,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发生变化。
例如:“车子快到转弯路口了”、“这个单位已经成功地转化为一个私营企业”。
(3)转移、转换、转机,表示情境或对象发生变化导致的事态变化。
例如:“战争前线发生意外,部队只好转移至新的战场”、“突然之间事情转换了方向”、“短暂的寒潮,带来了小麦长势的一次大转机”。
2. 静(1)宁静、安静、平静,表示无风无声的状态。
例如:“湖面宁静如镜”、“一夜无声无息,再也没有发生其他的事情”。
(2)清静、静谧、寂静,表示景色或环境的寂静。
例如:“山间清静幽美,让人无限感慨”、“墓地静谧空寂,让人格外悲凉”。
3. 面(1)面、面积、面貌,表示范围或形态。
例如:“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个房子的面积很大,可以容纳很多人”、“他的容貌虽然不出众,但是仍旧很有魅力”。
(2)面对、面临、面前,表示与某种情境或事物的接触。
例如:“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他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仍然坚持不懈”、“面前是一片宽广的田野”。
4. 等(1)等、等待、等级,表示待在某个位置或按顺序排列。
例如:“等他走了再说”、“她一个人在车站等候了两个小时”、“这个书架上的书有四五等”。
(2)等于、等效、等同,表示具有同等的目的或效果。
例如:“这个答案与标准答案等于”、“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实际效果等同”、“这个措施长期来看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1. 志(1)心志、野心、雄心,表示人的志向和愿望。
例如:“他的心志坚定,决心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有着远大的野心,希望成为时代的巨人”、“这个国家需要勇敢的雄心,去实现它的民族复兴”。
(2)志向、志愿、志气,表示人的追求和抱负。
例如:“他一直有着自己坚定的志向,告诉自己一定要取得成功”、“她报名参加志愿者,希望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力量”、“他有着强烈的志气,就算面临很多困难,也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1.备bèi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2.薄bó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3.策cè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4.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5.次cì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6.当dāng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
“今当远离”(同上)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
“锐不可当”7.道dà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同上)③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8.度dù①过,越过。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②duó,推测,估计。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①fā,头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②把箭射出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③征发。
“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④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10.分fēn①划分,分开。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名词:耻辱)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
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
B通“导”,引导)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
b.动词:适合,中意。
c.动词:能够)点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
b.检阅。
)毒①若毒之乎②呼嘘毒疠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
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度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
B音dúo,动词:估计。
)法①世传其兵法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
b名词:谋略、策略)方①方七百里,高万仞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
b副词:正(好)、正要)复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
b恢复。
)赋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②岁赋其二③更若役,复若赋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
B动词:征收、敛取。
C名词:赋税。
)负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更①三更半夜②子能更鸣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④更若役,复若赋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
b名词: 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顾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故①鸠曰:“何故?”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故直使楚矣④公问其故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归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规①圆规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国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果①魏果去邯郸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号①故自号曰醉翁②阴风怒号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和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②越明年,政通人和③若春和景明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ò:拌和,混合会①会宾客大宴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火①持就火炀之②火烧令坚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及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鞭长莫及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a动词:到、至b动词:接触到c动词:比得上d 连词:和)疾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③讳疾忌医④风疾知劲草(a名词:病b动词:通“嫉”,妒忌c 形容词:快速)骑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翩翩两骑来是谁(a名词:骑兵b名词:骑着马的人d动词:跨)间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a名词:两个事物的当中b动词:音jiàn,夹杂)见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②见楚王,王曰:“……”③曹刿请见孙膑以刑徒阴见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④风吹草低见牛羊(a动词:拜见、谒见b动词:通“现”,显露c动词:看见)将①子将安之②晏子将使楚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公将鼓之⑤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威王欲将孙膑⑧齐使田忌将而往⑨于是乃以田忌为将(a名词:将领、将军b动词:率领c动词:使……做将领d动词:持、扶e副词:将要、快要、打算)进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齐王②是进亦忧,退亦忧(a动词:推荐b动词:到朝廷做官)景①至若春和景明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a名词:景物、景致b名词:日光)就①瞬息可就②持就火炀之(a动词:靠近b动词:完成)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面山而居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a动词:居住b动词:处,在某一地位或地方)具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具答之③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绝①以为妙②群响毕绝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 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君①问君能有几多愁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 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指国家元首)空①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乐①此乐何极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疠①呼嘘毒疠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临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渐近临之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虏①壮志饥餐胡虏肉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旅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履①直堕其履圯下②父曰:“履我!”③因长跪履之④良业为取履⑤下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妙①众妙毕绝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命①其命使各有所主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能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先帝称之曰能(a形容词:能干,有才能b动词:能够)年①年且九十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a名词:十二个月为一年b名词:年纪、岁数)平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②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铲平、削平b形容词:平坦)行①必能使行阵和睦②行者休于树③性行淑均(a动词:行走b名词:行列c名词:品德)期①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②与老人期,后,何也③暮见火举而俱发(a动词:约会、约定b期限)轻①素悍勇而轻齐②尔安敢轻吾射③轻兵锐卒④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a形容词:重量小、轻便b动词:轻视c名词:轻装的部队)穷①四时之景不同,而其乐无穷也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④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a动词:到尽头b形容词:完、尽、穷尽c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d形容词:贫困)去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③去死肌,益三虫④父以足受,笑而去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⑥挈妻子而去之走⑦魏果去邯郸⑧攧不可去(a动词:离开b动词:距,距离c动词:表示动作趋向d动词:除掉、去掉)却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a动词:退,退回b动词:完成)攘①攘除奸凶,兴复汉室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动词:偷、窃b动词:排斥、排除)日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名词:每天b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乳①儿含乳啼②妇抚儿乳(a动词:喂奶b名词:乳房)辱①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动词:侮辱b名词:耻辱)色①富者有惭色②满面尘灰烟火色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a名词:脸色b名词:色彩,色泽)善①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陈康肃公尧咨善射④京中有善口技者⑤田忌善而客待之(a动词:善于、擅长b动词:赏识c名词:善事、善言)身①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a名词:身体b名词:自己c动词:宛曲地说“死”)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a动词:请让,请允许b动词:请求)然①则弛然而卧②若听茶声然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④满座寂然⑤康肃忿然曰(a连词:但是,可是b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的样子c代词:这样d动词:认为……对、认为……正确、对,正确)甚①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闻崖上有声甚厉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④言之,貌若甚戚者(a形容词:厉害b副词:很、极c)胜①高处不胜寒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a动词:胜过、超过b动词:禁受得住,能承受c形容词:优美的d形容词:胜利)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可怜白发生(a名词:生活b动词:活、活着、生存c动词:生长d使动用法:让……活下去、使……活下去)师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读此则为君王师矣(a名词:师傅b名词:军队c动词:学习、效法)实①名存实亡②其实味不同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a名词:果实b形容词:作名词:诚实的大臣c副词:实际)时①谨食之,时而献焉②学而时习之③春花秋月何时了(a名词:时间b副词:经常,按一定时间c副词:按时、到时候)食①此率兽而食人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④谨食之,时而献焉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a名词:食物b动词:吃c动词:通“饲”,喂养)使①晏子使楚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③齐无人耶?使子为使④使齐军明日为十万灶⑤齐命使各有所主⑥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a动词:派、派遣b动词:出使c名词:使者d动词:让、使(表使令))e动词:命令)始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a副词:才,刚b副词:最初)市①东市买骏马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一人去为市④昨日入城市⑤若所市于人者(a名词:集市、市场b动词:交易、做买卖c动词:买d动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