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关键环节 ——四川省军区审计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管理审计工作纪实
- 格式:pdf
- 大小:897.02 KB
- 文档页数: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行政争议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6•【字号】川办发[2008]41号•【施行日期】2008.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行政争议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08]41号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为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切实预防和处置各类行政争议,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预防和处置行政争议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涉灾行政争议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重要基础;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是集中精力搞好恢复重建的重要条件。
各级政府、省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恢复重建中的行政争议,依法履行职责,遵守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做好涉灾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审查和信息公开工作,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和行政权力规范运用,有效预防和处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行政争议,切实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积极化解各类行政争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对已有的涉灾行政争议要加以认真梳理,仔细排查,及时妥善处理,力争使其化解在行政程序之中;对无法化解的要引导其在法制的框架下解决,切实防止因处理不慎导致矛盾升级、酿成群体性事件。
化解行政争议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城镇居民原住房垮塌或严重受损,经法定机构认定不能继续使用应拆除的,在拆除和重建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建设(房管)部门应当对原居民土地使用权属进行调查和确认,并记录存档备查。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原地重建和涉及土地调整、置换或规划调整的,应当依法保护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在调整灾毁耕地复垦项目时,要做好对灾毁耕地的灾情评估,按照受损较轻、受损较重、受损严重分类,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复垦,并按受损程度给予适当补助。
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实施办法灾难和自然灾害是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重大损失。
在灾难之后,重建和恢复工作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而实现重建和恢复工作的有效性和透明性,需要对重建和恢复工作进行审计。
因此,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实施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实施办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1.建立相应法规建立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重建和恢复工作的各个方面,明确责任,强化监督,防止出现不当行为。
2.制定审计准则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准则和标准,明确审计程序和内容,对相关项目进行审计,并提出意见建议和改进措施。
3.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专门的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机构,确保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并配备专业人员,提高审计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4.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并确保审计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其次,为什么要建立审计实施办法?1.加强监督管理灾后重建和恢复任务重大,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很容易出现不当行为或贪污等问题。
建立审计实施办法可以加强对重建和恢复工作的监督管理,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审计工作,可以评估重建和恢复工作的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整个重建和恢复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3.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灾后重建和恢复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正确评估和监督重建和恢复工作的进展情况,有助于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最后,应当如何落实实施办法?1.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制定完善的审核制度,确保工作程序的透明和公正,并对工作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有效发现问题。
2.重视专业人员的培训要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和审核技能,确保程序正确,处理问题有效。
3.重视技术工具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工具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加速审核进程并快速处理问题。
总之,随着灾害频率的增加,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任务。
审计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第4号--1404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及审计调查结果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审计署•【公布日期】2011.06.17•【文号】审计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第4号•【施行日期】2011.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审计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第4号)1404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及审计调查结果(二○一一年六月十七日公告)2010年6月至11月,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先后组成2360个审计组,派出6737人次,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展了第四批跟踪审计,共审计和审计调查了总投资为2808亿元的8069个项目。
其中,审计署对总投资为1130亿元的140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
按照“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把握总体、分头公告”的原则,现将审计署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总体较好审计结果表明,四川、甘肃、陕西3个受灾省和20个对口支援省市(含深圳市,下同)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目标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不断加强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管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一)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进展顺利。
截至2010年10月底,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已基本完成,大部分灾区城镇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优先建设的民生工程完成情况较好,城镇主体功能基本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二)项目建设管理较好。
灾区各级政府和对口援建省市不断完善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审计的116个重点项目基本都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合同管理制,大多数项目履行了必要的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实行了招投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总体较好。
(三)资金管理比较规范,使用效果较好,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四川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审计局、厅机关各单位:经厅领导批准,现将《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审计工作中的有关具体问题请及时与省厅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以下简称跟踪审计),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川办发[2008]5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由政府投资、社会捐赠、特殊党费安排并列入审计计划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适用本办法。
国际金融组织灾后重建紧急贷款项目、港澳援建项目的审计办法另行确定。
第三条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按照规定程序,对建设项目从立项至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全过程实施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跟踪审计坚持独立、客观、公正、以审促建、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跟踪审计程序第五条省审计厅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川办发[2 008]55号)确定的组织方式,统一制定33个重灾县和省直管建设项目的年度跟踪审计项目计划,相关市(州)、县审计机关纳入统一安排,共同实施;在完成省审计厅计划的情况下,各市(州)、县审计局,应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川办发[2008] 55号)及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年度跟踪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审计成果按规定汇总上报。
第六条各级审计机关和省审计厅各业务处(分局)按照年度跟踪审计项目计划,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具体负责项目跟踪审计。
第七条实施跟踪审计时,应确定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含代建单位,下同)为被审计单位。
四川省审计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阶段性跟踪审计情况公告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今年以来,四川省审计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总体部署,组织全省审计机关2292名审计人员、785个审计组,分阶段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
截至2009年7月31日,各级审计机关已跟踪审计恢复重建项目1411个,审计项目总投资270.77亿元(主要为政府投资项目,对社会捐赠资金、港澳特区政府援建资金等特殊资金将另行专项审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规定,现将阶段性跟踪审计情况公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资金计划情况。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包干总数和分类控制数的通知》下达我省中央财政“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包干总数2203.43亿元(2008年498.93亿元,2009年897.35亿元,2010年807.15亿元),全省各级政府计划安排灾后恢复重建资金41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筹集安排270亿元(2008年已下达93.86亿元,2009年—2010年176.14亿元)。
(二)财政资金到位情况。
截至2009年7月31日,全省已到位财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257.88亿元。
其中:1.中央补助资金1043.14亿元;2.省、市、县地方财政214.74亿元。
(三)项目进展情况。
根据省发改委提供的资料反映,全省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计划32728个,计划项目总投资8858.39亿元。
截至2009年7月31日,已累计开工23102个,占项目计划总数的70.59%,其中学校3120个、医院1651个、城市住房重建20.73万套、农村住房重建126.29万户;已完工项目14759个,占已开工项目的63.89%,其中学校613个、医院257个、城市住房重建5.35万套、农村住房重建117.9万户;已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4249.43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47.97%。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执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09•【字号】川办发[2009]11号•【施行日期】2009.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执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川办发[2009]11号二○○九年二月九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目标的全面实现,现就认真执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严肃工作纪律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强化执行能力充分认识严格执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从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执行力。
进一步强化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责任落实到岗位、问责到人头。
深刻领会、熟练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做到不缩水、不加码、不走样。
用好用活各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关口前移,优化程序,努力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方便。
重点抓好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农房重建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禁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
二、加强过程监管认真执行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
严格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防个人决定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
继续坚持和落实重大建设项目、大额资金拨付、大宗物资采购向同级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同步通报制度,严防暗箱操作。
坚持政务公开,坚持办事公开,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
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财政资金、捐赠资金和物资监管,严禁滞留、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和物资,确保资金和物资的使用规范、合理、有效。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依据规划和协议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26•【字号】川办函[2009]130号•【施行日期】2009.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依据规划和协议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通知(川办函[2009]130号2009年05月26日)有关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发布以来,我省抓紧编制下达了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有关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依据重建规划和年度计划,迅速行动,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目前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为确保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严格依据规划和协议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依据规划,抓紧分解落实年度计划目标灾后恢复重建必须按规划实施。
有关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划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修订本)》,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抓紧本地本部门年度计划目标的分解落实。
对年度计划分解和实施中确需调整的,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程序,由各市(州)商省直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做好基础工作和具备必需条件的前提下,在中期评估中研究确定调整方案。
对属于今后发展需要的新建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研究安排。
在未按程序批准同意前,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擅自将未纳入规划的项目作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用中央基金建设实施。
二、提高效率,尽快完成重建项目审批有关市(州)、省直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19号)、《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权限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8〕580号)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批管理规定,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善项目审批手续。
灾后恢复和重建管理制度灾后恢复和重建管理制度在面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灾害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灾后恢复和重建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完善方向进行论述。
一、灾后恢复和重建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灾害带来的破坏是巨大而复杂的,人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来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灾后恢复和重建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提供有力和有序的组织保障,还可以减少灾后临时乱象,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活,重建家园。
二、灾后恢复和重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灾后评估:在灾害发生后,要对灾区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
这包括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程度,评估灾区的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等需求,评估人民生活的恢复情况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二)灾后规划: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中,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灾后规划应根据灾害评估结果,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
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区特点,制定可行和可持续的恢复和重建规划,以便在灾后尽快将生活重回正轨。
(三)资源整合:灾后恢复和重建需要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包括财政资金、物资供应、技术支持等。
管理制度应该能够通过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同时,还要注重与相关部门、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项目管理: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众多复杂,需要进行细化和分阶段的项目管理。
管理制度应该能够确保项目的规范实施,项目进展的透明可控,以及项目效益的评估和总结。
同时,还要重视对项目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实施能力。
三、灾后恢复和重建管理制度的完善方向(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并规定相应的惩罚和补偿机制。
通过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提高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川省审计系统积极投入“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
复重建工作
王超;郑其兆
【期刊名称】《现代审计》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4月20日早晨8点零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7.0级强烈地震造成芦山县及整个雅安市和成都、眉山、德阳等市有关县(市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带来巨大灾难。
芦山“4·20”地震发生后,四川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雅安、成都、眉山等相关市县级审计机关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并结合工作职能.立足监督,做好对救灾资金和物资.以及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
【总页数】1页(P3-3)
【作者】王超;郑其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2.5
【相关文献】
1.应急测灾情青春铸先锋--记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赵桢[J], 齐璐
2.黄河赴雅安市芦山“4·20”地震灾区调研指导抗震救灾资金物资跟踪审计工作
[J], 白彬;李沛;
3.四川省审计厅召开“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 [J], 李历;
4.四川省分行:全力做好芦山“4·20”地震抗震救灾工作 [J],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
5.挺进芦山守护生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力投入4·20雅安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纪实 [J], 於红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直有关部门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12•【字号】川办发[2009]15号•【施行日期】2009.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直有关部门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的通知(川办发[2009]15号二○○九年二月十二日)2009年2月10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同志主持召开了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督查工作会。
会议通报了“5·12”地震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近期督查工作情况,分析了恢复重建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
现将省直有关部门在会上提出的工作要求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要求一、前期情况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省(区、市)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下,省发展改革委和全省各受灾市(州)、县(市、区)以及省直各部门一道,努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
全程参与、协调、指导和编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43个《行业规划》、51个极重和重灾县(市、区)以及“8·30”攀枝花-会理地震涉及的3个重灾县(区)的《实施规划》、88个一般受灾县(市、区)的《项目规划》。
二是编制下达年度计划。
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库,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将国家规划确定的我省恢复重建任务,按三年(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分解落实到39个重灾县(市、区)和省直有关部门。
三是建立规划实施进展报告制度。
省灾后重建委员会规划实施组建立了灾后重建项目半月报告制度,适时掌握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进展情况,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保按期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2•【字号】川府办发电[2011]40号•【施行日期】2011.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保按期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11]40号)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州、雅安市、南充市、巴中市人民政府,39个重灾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已进入夺取全面胜利的关键时期。
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要求,9月30日前须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为确保按期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排查项目建设进度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实施计划(中期调整本)》(川发改投资〔2009〕1225号)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再评估项目调整表》(川发改投资〔2010〕1243号),全面梳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切实弄清情况,对尚未完工项目逐一核实。
排查梳理情况包括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数和投资,已完工项目数和投资,难以按期完工的项目、原因及预计完工时间等情况,于8月31日前送省发展改革委汇总后报省政府。
二、全力推进未完工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准确掌握未完工项目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查找具体原因,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要按照9月30日前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要求,逐个研究推进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时间节点,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凡是经过努力可以按期完成的项目,要千方百计,攻坚克难,组织力量奋战40天,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对于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工的,各地、各部门要提出具体的目标进度,落实好项目实施条件,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努力争取早日完工。
四川省审计厅召开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情况新闻
发布会
夏明;刘跃明
【期刊名称】《现代审计》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2010年12月17日,四川省审计厅召开新闻发布会。
省审计厅副厅长唐萍(右图左一)通报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情况。
她指出自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四川省各级审计机关共派出9882名审计人员(其中外聘工程技术人员等2686名),组成4452个审计组,累计现场审计工作量243850人/天。
共跟踪审计项目7269个,总投资1287.45亿元,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作者】夏明;刘跃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222
【相关文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我省2000年公路建设资金审计情况及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J], ;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甘露工程资金审计情况报告的通知[J], ;
3.四川省审计厅召开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暨深化投资审计工作座谈会 [J], 夏明;刘跃明
4.四川省审计厅召开新闻发布会 [J], 夏明;刘跃明
5.四川省审计厅在内江市召开财政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计划安排调研会 [J], 赖常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10•【字号】川府发[2008]20号•【施行日期】2008.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二○○八年七月十日)汶川特大地震给我省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进入了受灾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我省地震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基础上,现结合我省实际再提出以下意见:一、财政政策(一)努力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省和受灾市(州)、县(市、区)三级要整合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彩票公益金、预算外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含捐赠资金),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与国家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统筹安排,用于灾区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期间,省直各部门在分配中央和省级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时,要重点向受灾严重且财政困难的县(市、区)倾斜。
(二)给予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
三年恢复重建期间,对受灾严重且财政减收较大的市(州)本级和县(市、区),给予过渡期财力补助,支持灾区保障政权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三)统筹预算内投资安排。
整合省直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协调并调整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基本建设投资和结构,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先启动应急项目,先期安排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整合省级现有贴息资金。
整合省级现有的各项贴息资金,对恢复重建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公司)贷款、企业(公司)债券给予贴息或部分贴息。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通知正文:----------------------------------------------------------------------------------------------------------------------------------------------------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通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省(直辖市)审计厅(局),深圳市审计局,成都、西安、兰州、重庆特派员办事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继续搞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和温家宝总理“要确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实施、不发生一起贪污和浪费案件”的指示,进一步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促进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开展以来,按照审计署的统一安排,全国先后组织3000多个审计组、近万人次审计人员,对13 000多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上万亿元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6540条,向社会发布47期阶段性审计结果公告,初步实现了“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促进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的审计目标。
今年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决胜之年。
按照中央“原定三年目标任务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的要求,已开工项目将进入建设关键期,并陆续竣工投入使用;未开工项目大部分将开工,并加快建设进度。
这些都对跟踪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任务更繁重、时间要求更紧迫、肩负责任更重大。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直管项目重建资金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务监督检查
【发文字号】川办函[2009]196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07.28
【实施日期】2009.07.28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直管项目重建资金财政财务监督管
理工作的通知
(2009年7月28日川办函[2009]196号)
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地方包干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8〕861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和《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监督办法》(川委办〔2008〕22号)规定,现就加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直管项目重建资金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监管责任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直管项目年度计划》(川发改投资〔2009〕291号)明确了省直管项目的责任部门、实施单位。
责任部门、实施单位和财政部门既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省直管项目恢复重建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项目责任部门的责任。
1.省直管项目的责任部门是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管理责任主体。
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
2.建立推进恢复重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