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农用化学除草剂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种除草剂对植物的作用机理不同,往往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除草剂使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很多,如除草剂的选择,使用技术和环境条件影响等,其中使用技术是主要原因。
所以识别药害症状,了解药害原因,采取适当技术措施,药害是可以减轻和避免的。
一、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诊断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是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
了解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的药害症状,可以正确判断除草剂效果及如何对作物采取安全措施和补救方法,除草剂对植物会产生解剖、生理、和形态效应。
解剖效应是植物内部组织变化,在田间无法查看;生理效应如失绿、斑点、坏死等在田间可以直接观察到;形态效应即植物根、茎、叶、花的形态变化,最易用眼发现,这是论断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和防除杂草的重要依据。
现将几类常用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症状介绍如下:1.笨氧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2.4-d丁酯、2甲4氯、稳杀德等,敏感植物受害表现为叶片、叶柄和茎部扭曲,茎尖卷曲,茎基部变粗,肿裂霉烂。
根部受害后,变短、变粗、根毛缺损,水分与营养物质吸收受到影响,严重时可使全株死亡。
如2.4-d丁酯,在玉米田使用过晚引起玉米药害,表现为叶片卷曲,形成葱状,雄穗很难抽出,重者无雌穗。
2.苯甲酸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豆科威、百草敌等,主要症状是使作物根部畸形、叶片卷曲、皱缩、变黄,如玉米受害后初生根系增多,叶形变窄,葱状叶、茎脆弱、根扁化。
3.三氮笨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西玛津、阿特拉津、扑草净等,主要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部失绿或叶片出现枯斑、坏死、变黄,最后枯死。
如阿特拉津上茬残留,可使小麦、大豆幼苗叶尖枯黄似人烧状;大豆受害叶片失绿变黄,逐渐变褐色。
4.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农得时、草克星等,主要是抑制作物某些氨基酸的合成,症状是植株长时间生长停滞,新叶变黄,严重时枯死。
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及补救措施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菌和杂草的侵害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药害问题。
药害是指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水源、环境、人体和其他非目标生物产生的有害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1.选择不当:农药使用者在选择农药时,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不同农作物所需的农药种类、剂量和使用期限等信息缺乏了解。
因此,使用者常常会使用错误的农药,或者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剂量下使用农药,导致药害的发生。
3.时机不当:农药的使用时机也是产生药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农作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的不同阶段,对应的农药使用时机也不同。
如果不在正确的时间点使用农药,就会导致农药对目标生物的毒杀效应不佳,或者对非目标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4.残留问题:农药的残留是产生药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农产品在采摘或者收获后仍然带有一定残留的农药时,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处理,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农药的残留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农药产生的药害,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加强培训和宣传:应加强对农药使用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农药知识和操作技能。
农药生产厂家、农技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供准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指导。
3.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药质量和保质期的检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农药进行注册和准入管理。
对违法销售、不合格产品和超标残留的严重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4.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为了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可以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微生物和植物间作作用等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药害的发生。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农药残留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情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发生除草剂药害如何解救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或操作失误,从而导致除草剂误害农作物的严重后果。
本文谈谈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有哪些,以及发生除草剂药害如何解救。
一、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有哪些除草剂药害的发生,除天气变化、使用技术水平等因素外,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除草剂选择与配伍不合理。
使用者对化学除草方面知识了解太少,盲目采购施药;或配伍不合理造成药害,农药渗混的比例失调,就会发生药害。
2、除草剂施用方法不科学。
随意加大除草剂的使用剂量,造成不出苗,出现“瞎地”现象;或稀释药剂时加水量过少,田间施药不均匀,重喷和漏喷现象比较严重,必然发生药害。
3、土壤残留造成药害。
即前茬作物施用除草剂,其残留部分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二、发生除草剂药害如何解救1、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立即用于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桓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
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o.2%的生石灰或o.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好。
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
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用爱可博每亩16克兑水40千克,或每亩用15毫升的植物动力2003,加清水稀释15千克,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
如喷施20毫办千克的赤霉素稀释液,每亩40-50千克,喷后7天,茎叶生长便恢复正常,比末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3、追施速效肥料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迫施速效化肥。
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
4、加强中耕松土根据作物生长季节,适当增加中耕松土次数。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救措施周峰九十年代后,随着除草剂的大量推广应用,除草剂药害的广泛存在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真正的药害原因错综复杂和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方面的因素和使用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也有除草剂本身的因素造成的,任何作物对除草剂都不具有绝对的耐性或抗性,而所有除草剂品种对作物与杂草的选择性也都是相对性的,在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与正确的使用技术时,才能显现出选择性而不伤害作物。
一、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1、药滴沾染与雨点溅染应用除草剂之中一些选择性稍差的品种,如在大豆田应用杂草焚、克阔乐、虎威,由于气象条件不良及作物长势较弱,有时会使大豆沾着药滴的叶片局部产生灼斑。
另外,在玉米田应用灭生性除草剂克芜踪,在稻田埂上应用草甘膦等,由于防护措施不严,常有少量雾滴落到玉米下部的叶片上或稻田边缘的稻叶上,造成一些局部的药害。
2、雾滴直接飘移与挥发飘移喷施除草剂时,或多或少都有飘移的问题。
尤其应用一些蒸气压较高(>0.133322帕)、挥发性较强的品种,如2,4-滴丁酯、2甲4氯钠、麦草畏、氟乐灵、禾草敌、异恶草松等,在喷施过程中,由于形成的雾滴过小、温度过高、空气相对湿度过小、风力过大、光照过强,喷头位置距地面或叶面过高、液泵压力过大等,均易造成雾滴挥发与飘移,因此,往往会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以2,4-滴丁酯最为严重与突出,在地面喷施,其雾滴有时能飘移到1000-2000米的距离,各地在应用2,4-滴丁酯时,因雾滴飘移曾多次发生过药害事故。
3、土壤残留应用三氯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二苯醚类及其他杂环类除草剂之中的一些在土壤里残留时间较为持久的除草剂品种,若与作物轮作体系协调不当,往往会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危害。
例如,大豆田施用豆磺隆造成下茬甜菜、马铃薯严重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4、除草剂安全性不强用于茎叶处理的触杀型除草剂,如克阔乐、杂草焚、氟磺胺草醚对大豆的安全性不很强,施用之后,难免会使适用作物产生一些暂时性药害。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除草剂是为了清除草地或农田上一些杂草,以供作物的生长到处使用的化学药品。
然而,在使用除草剂时,很容易发生药害现象,导致除草剂不仅仅能杀死杂草,而且还会杀死作物或影响作物的生长。
本文将讨论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除草剂药害的原因1.使用方法不当:使用除草剂时,操作不当是导致药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过度喷洒药剂,对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正确地使用除草剂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且必须遵守药剂的最佳用量和使用时间。
2.环境条件不适宜:除草剂的使用需要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不适宜会影响除草剂在植物上的附着和吸收,导致除草剂过早蒸发或流失。
此外,在喷洒除草剂之前,需要检查天气预报是否适宜除草剂的使用,比如,预测是否会有大风和降雨等天气条件。
3.除草剂抗性:在使用除草剂的过程中,植物会逐渐产生抗药性,使草杂草变得更加难以根除。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使用更强的化学药品,就不能消除杂草,这会导致更多的药害现象。
二、除草剂药害的防治方法1.合理选择药品:在使用除草剂之前,要充分了解使用它的适应范围及杀灭草杂草的效果、使用方法和使用建议。
注意药剂与植物物种之间的不同反应,尽量选择不会对要保护的草地或作物产生太大影响的除草剂。
2.合理施药:必须按照药剂的规定浓度和使用方法,为不同的草地或作物选取不同的施药方式。
在使用时,必须先对小面积或局部区域进行测试,并注意喷雾液的浓度和量,从而在保证除草效果的同时,保留作物的生长。
3.监测和控制:定期进行害虫和草害的观察和监测,记录受害时间、受害部位和受害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防治方案,及时调整施精、灌溉和喷药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结论:总的来说,正确、合理使用除草剂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但如果药剂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药害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特定杀菌剂的适应范围和方法,了解植物物种与药剂之间的反应,按规定的方法和浓度施药,定期观察和监测除草效果,及时调整施药量和施药方法,从而达到防治药害的目的。
探究五味子除草剂药害原因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并且在农业上也被用作除草剂。
五味子除草剂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药害问题。
本文将探讨五味子除草剂的药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五味子除草剂的含有有害物质五味子除草剂中含有一定的有害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除草剂残留物和重金属等。
这些有害物质在五味子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会渗入土壤和植物中,造成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1.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五味子除草剂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具有较强的毒性,会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对农作物和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人体长期接触也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2. 除草剂残留物五味子除草剂中的除草剂残留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有害物质,它们会随着水分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逐渐释放,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农作物和周边生态环境。
3. 重金属除草剂中的重金属也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它们会在使用过程中积累在土壤和植物中,长期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概率的危害。
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是五味子除草剂导致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防止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不当使用和管理五味子除草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当使用和管理的问题,导致其药害程度加剧。
过量使用、不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合理的施药时间等都会导致除草剂的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在环境中,加剧药害问题。
一些农民可能缺乏相关知识,对五味子除草剂的风险和预防措施了解不足,因此也容易导致药害的产生。
提高农民对五味子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水平是减少药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土壤和植物的自然特性五味子除草剂的药害原因还包括土壤和植物的自然特性。
一些土壤和植物可能对五味子除草剂中的有害物质有吸附和蓄积作用,导致这些有害物质难以迅速降解和清除,从而加剧了药害的程度。
了解土壤和植物的自然特性,选择适合的土壤和植物种类,也是减少五味子除草剂药害的重要手段。
除草剂药害引言除草剂是指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
然而,除草剂的使用也常常伴随着一定的药害问题。
本文将探讨除草剂药害的原因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除草剂的种类常见的除草剂包括草甘膦、草胺膦、氟乐灵等。
它们通过抑制植物生长中的特定酶的活性或干扰特定生物化学反应来实现对杂草的控制。
二、除草剂药害原因1.不适当使用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由于不适当的使用而导致的。
例如,过量施用除草剂可能会导致植物的烧伤和死亡,同时也会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2.残留问题除草剂的残留问题是另一个导致药害的重要原因。
长期使用除草剂会导致其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健康。
此外,除草剂残留还可能通过农产品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非目标植物受害除草剂的作用机制虽然针对杂草,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会对非目标植物造成伤害。
这些非目标植物可能包括农作物以及周围的野生植物,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对环境的影响除草剂药害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的积累,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的平衡。
这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水体污染除草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通过农田排水进入水体中。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导致水中植物和动物的死亡,破坏水生生物的食物链。
3.生物多样性减少除草剂的不适当使用会对周围的野生植物和昆虫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尽管除草剂主要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但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1.食品安全问题除草剂残留在农产品中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长期食用含有除草剂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增加罹患癌症、内分泌系统紊乱等疾病的风险。
2.职业暴露风险在除草剂使用的过程中,接触除草剂的农民和工人可能面临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
除草剂药害原因和预防技术一、药害原因1.除草剂种类选择不当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杀草谱和适用环境,不根据杂草种类及农田的具体情况选择除草剂,会使所选用的除草剂品种无能为力或无法发挥其除草能力。
2.除草剂质量不合格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 其中最主要是有效成分含量、杂质种类及其含量、分散性、乳化性、稳定性等都直接影响到药效和药害问题。
由于农药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药效和药害问题 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责任。
3.应用剂量问题造成用药量不对的原因有几方面 一是农民的主观行为,总是怀疑用药量低了除草效果不好,将用药量增加至极限以上,一旦环境条件有利于药效发挥,出现药害是不可避免的 二是农药厂为了说明其产品成本低,以适应农民购买能力低这一客观事实,在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很低,不能够保证除草效果;三是农民耕地面积不准 导致额定用药量与实际耕地面积不符;四是喷洒不均匀、重喷、漏喷 特别是使用多喷嘴喷雾器时,各个喷头的喷液量不同直接导致喷洒不均匀。
4.用药时期不当茎叶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后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土壤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前用药越晚效果越好,但作物出现药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5.用药方法错误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时多数会产生药害 少数会效果不佳,茎叶处理剂用作土壤处理时多数会无效,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很小。
6.环境条件不适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质土壤 封闭处理易出现药害 有机质含量高于5%药效很低。
②封闭处理剂用药后降大雨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大 茎叶处理要重喷。
③持续低温除草效果降低 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增大。
④土壤干旱封闭处理剂药效降低 甚至无效。
⑤三级以上有风天施药 无法保证喷施均匀 药效降低 可能出现药害。
⑥整地质量不好封闭处理效果不佳。
[2]二、药害预防技术为了防止除草剂使用不当而产生药害,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技术,规范操作。
(一)注意除草剂与敏感作物。
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除草剂敏感程度不一致。
防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而阔叶类作物对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敏感。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一、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一、使用不当由于除草剂专一性很强,一种除草剂只限于一定范围的植物种类,不能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更不能错用,否则会伤害花卉植物.二、时间不当除草剂对花卉植物安全性有一定的适期,如纳替耘等激素型除草剂,对地毯草、野牛苹、结缕草、紫羊茅等禾本科草坪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施用不仅安全,而且药效很好.而在禾本科草坪植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造成伤害.三、剂量不当随意加大剂量有时虽能提高除草效果,但也会给花卉带来伤害.如稳杀得等一些高效除草剂,如加大剂量会明显抑制甚至停止花卉植物的生长.四、栽培条件一种除草剂不仅有一定的专一性,并且有一定的区域性,尤其是一些土壤处理型的除草剂与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降水量、灌溉状况也有密切关系.如草净津适宜在壤土、粘土地使用,在砂壤地使用很不安全.绿黄隆在pH值高的土壤中很难分解,容易影响后期花卉植物的生长.五、使用伪劣产品,操作不当,混用不合理,喷药器械清洗不干净再用来喷农药等等,都会造成药害.二、防止除草剂产生药害的方法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容易判断,如喷除草剂后茎叶扭曲、心叶变形等,对于除草剂药害要以预防为主.一、选用合适的除草剂;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不要过量以及重喷、漏喷,防止随风飘移、随水飘流等现象发生.二、激素型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如纳替耘等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可喷赤霉素或撤石灰,草木灰,活性炭等进行缓解.三、触杀型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初期只是地上部分或局部损伤,可施速效肥料使花卉植物迅速得到所需的营养而恢复生长.除草剂多为酸性物质,所以,每亩地施石灰或草木,灰五十至一百公斤,可减轻药害.对于轻微药害可用百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四、土壤处理剂引起的药害,可翻耕并浇水冲洗土壤,以减少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五、对受药害较轻的地块,应加强管理,精耕细作,使植株健壮生长.摘自。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张冬英李宜江(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57500)除草剂对作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合理使用,才对作物安全。
在生产中使用除草剂,有多种原因可引起作物药害。
1 药害发生的原因1.1 误用误用在生产中时有发生,错把除草剂当成杀虫剂使用,或使用的除草剂品种不对。
1.2 除草剂的质量问题如制剂中含有其它活性的成分,或加工质量差,出现分层等。
由于药液不均匀导致药害。
1.3 使用技术不当在生产中,许多药害是由于使用技术不当造成的。
使用时期不正确、使用剂量过大或施药不均匀等都可能造成作物药害。
如2.4-D在小麦4叶期至拔节期使用很安全,但在小麦3叶期前和拔节后使用,就会造成药害,在喷药时,发生重喷现象也会造成作物药害。
1.4 混用不当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严重抑制水稻植株体内芳基酰胺酶的活性。
如把敌稗与这些杀虫剂混用,敌稗在水稻植株不能迅速降解,而造成水稻药害。
1.5 雾滴飘移或挥发喷施易挥发的除草剂,如短侧链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其雾滴易挥发、飘移到邻近的作物上而发生药害。
如在喷施2,4-D丁酯时,如果邻近种有棉花等敏感作物,就可能导致棉花药害。
1.6 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在通气不良的稻田,过量或多次使用杀草丹,杀草丹发生脱氯反应,生成脱氯杀草丹,会抑制水稻生长,造成矮化现象。
1.7 施药器具清洗不干净喷施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或盛装过除草剂的药桶,应清洗干净。
如未清洗干净,残留有除草剂,再次使用时,可能造成敏感作物的药害。
喷施2,4-D丁酯除草剂的喷雾器最好专用,因为该药不易清洗干净。
对喷施过超高效除草剂的喷雾器也需清洗干净。
因为残留在喷雾器中少量的药液也可能造成敏感作物的药害。
1.8 土壤残留有些除草剂的残效期很长,被称为长残效除草剂,如绿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氯嘧磺隆、咪草烟、莠去津和广灭灵等。
使用这些除草剂后,如下茬种植敏感作物有可能发生药害。
这种药害被称为残留药害。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随着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农田除草基本上以化学除草为主,目前就我县应用情况看,全县现有耕252万亩,使用除草剂面积大约在210万亩,占80%以上,年除草剂用量大约在267吨。
化学药剂除草,除草效果稳定,持效期长,处理方法简单,省工、省力,效率高,生产上节省了大量的除草用工,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获得了较好的除草效果。
但由于杂草与作物同属植物,差异小,在除草的同时作物也极易受到药害,部分地块由于除草剂使用不当,常常造成农作物生长受阻,植株焦枯黄化,畸形,停止生长,重者植株枯死等药害发生,据统计全县每年大约有50~60万亩农田发生不同程度的除草剂药害,减产在5%左右,给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正确掌握除草剂安全使用方法,是农业丰产稳产,取得理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除草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药害产生的原因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有除草剂本身的内在因素,有应用剂量、应用时期、应用方法、喷雾质量等应用技术问题,有环境条件不适等自然因素等等。
目前我县生产上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除草剂种类选择不适宜有的农户对除草剂的性能、使用作物范围、使用方法等了解的不清楚,盲目使用,导致药害发生。
如玉米田除草剂用于水稻,规定在移栽田使用的除草剂用于直播田等等。
2.除草剂产品质量不合格一些假冒伪劣的不合格除草剂,有效成分低、杂质多、性能差,农户一旦买到这样的产品,使用后一是除草效果差,二是产生药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除草剂用量过大生产上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药,随意加大药剂用量。
有的农户害怕药量低了除草效果不好有意加大药量;有的农户为了省事不按说明用水量配药,兑水少使药液浓度加大,特别是茎叶处理剂浓度过高造成药害;有的是药液喷洒不均匀,重喷造成药量高产生药害。
4.施药时间不正确不少农户在喷药时不考虑天气条件,在高温、强光照射、空气干燥时施药,很容易引起药害;在水稻对除草剂敏感期内用药也易引起药害。
关于农田化学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补救措施论文摘要阐述了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介绍了避免除草剂药害的措施以及药害发生时的补救方法,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农田化学除草作为一项简化栽培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1除草剂药害的症状与危害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
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减产,甚至死苗绝产。
其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2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2.1用药不对路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
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麦田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
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2.2用药时间不当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
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
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2.3随意加大用药量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摘要针对目前除草剂使用中存在的用药量过高、用药时间不适宜、混用不适当的药剂、喷施错误的目标作物、喷施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提出对除草剂药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是指由于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不当、除草剂和作物本身的因素以及环境条件的异常等原因,使目标作物、邻近作物或下茬作物的生长受到伤害。
其症状包括:畸形、褪绿、坏死、落叶、矮化、生育期延迟、产量降低等。
1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除草剂杀除的对象是与作物很接近的植物——杂草,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药剂,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除草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除草作用和保证对作物的安全;反之则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目前,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用药量过高每种除草剂都有其使用量范围,有的农民误以为量越大,效果越好,盲目扩大浓度、重复用药或不均匀喷药,超过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范围,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
1.2用药的时间不适宜作物处于不同的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作物生育的每一个转折期都是对除草剂敏感的时期,如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大豆的花蕾期、蔬菜瓜果的花果期均对除草剂敏感,用药后易造成药害,引起减产。
又如用三氟羧草醚除大豆田杂草,1~3片复叶时效果最好,大豆3片复叶后用药,因叶片遮盖杂草,使药效受影响,而大豆受药量增加易产生药害。
1.3混用不适当的药剂如大豆田的杂草防治,用精喹禾灵可防治禾本科杂草,用三氟羧草醚可防治阔叶杂草;但如混用,会对大豆产生伤害。
1.4喷施错误的目标作物随意扩大药剂的使用范围,在未登记的作物上使用,如把二硝基苯胺类药剂扩大到未登记的蔬菜、瓜类上,造成作物出苗率降低。
有资料记载,内蒙古有一农民将登记在春玉米、白菜田使用的二甲戊灵在籽用南瓜上使用,造成267hm2南瓜缺苗30%~50%。
1.5喷施假冒伪劣产品喷施假冒伪劣产品更容易产生药害。
因为除草剂是利用作物和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如果选用假劣产品,很难保证除草剂具有选择性。
施用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作者:李景秋来源:《活力》2009年第14期化学除草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一、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1.用药不对路。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
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错误地当成土壤封闭除草剂使用,喷到土壤表面上,就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
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
如果在两片复叶期以前过四片复叶期以后使用就会发生药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
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造成一定的药害。
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
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地,则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
在温度过高或低温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
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
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
如大豆田施用普施特、胺草醚、广灭灵,对后茬玉米、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此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易于发生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
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8.混用不当。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救措施除草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药,用于控制田地和草坪上的杂草。
然而,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除草剂药害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毒性成分、误用和超量使用、环境因素等。
为解决除草剂药害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影响。
首先,除草剂本身的毒性成分是导致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除草剂中含有有害物质,如草甘膦等。
这些物质会对周围环境和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
草甘膦等广谱杀草剂的毒性较强,对农作物和草坪上的杂草有较好的杀伤作用,但其对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植物和动物也是有害的。
因此,研发低毒性的除草剂是一个解决药害问题的关键。
其次,误用和超量使用除草剂也是药害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在使用除草剂时,未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或使用剂量过大,从而导致了副作用的产生。
因此,加强对除草剂的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的宣传和培训,是减少除草剂药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严格的法规和规定,要求使用除草剂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和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对除草剂药害产生影响。
例如,天气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等都会对除草剂的效果和药害产生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除草剂之前,需要对周围环境的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使用。
此外,合理的施药时间和施药方式也是减少除草剂药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除草剂药害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救措施。
首先,及时发现和诊断药害情况,为受害植物提供相应的救治措施。
例如,对于因除草剂而受损的农作物,可以通过补充养分和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促使其康复。
其次,加强对使用除草剂的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使用除草剂的技能和意识。
此外,通过加强对除草剂的监管和管理,严查制售假冒伪劣除草剂的行为,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流通,以确保除草剂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除草剂药害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除草剂的毒性成分、误用和超量使用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 目前随着除草剂广泛应用,由于使用不当和技术问题,药害时有发生,为避免或减少药害发生,提出除草剂药害治理对策。
[关键词] 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农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面积逐年加大,这样虽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但是,由于除草剂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会对当季或后茬作物造成严重药害。
因此,正确总结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掌握其安全使用技术,才能确保除草剂安全使用。
一、药害产生原因
1.使用不当
一是用药量过大。
农民在用药时往往过于追求除草效果,擅自加大使用剂量造成药害的发生。
二是误用除草剂。
有的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错用了农药,如大豆田使用的“氯嘧磺隆”,错用小麦田除草剂“氯磺隆”,施用后造成大豆绝产。
三是施药时间不当。
如2, 4-d丁脂在玉米三至四叶期施药比较安全,在五叶后施药容易产生药害,2, 4-d丁脂用于豆田封闭除草时,如果施药期过晚也会产生药害。
四是错误混用。
如有机磷类杀虫剂与敌稗混用、有机磷类与烟嘧磺隆混用等,都会产生药害,这种情况很难诊断。
2.除草剂挥发或飘移
在施用除草剂时,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风力过大既容易产生一侧垄台有药、一侧无药的情况,也容易使药液直接喷洒到相临
其它作物而产生药害。
如2, 4-d丁脂喷洒后如果遇到高温天气,还能升腾至空中产生二次飘移,最远距离可达2000m,对向日葵、甜菜、瓜类、万寿菊等阔叶敏感植物产生药害。
3.不良环境条件
如赛克津、低含量乙草胺、2, 4-d丁酯等药剂遇到低温、多雨、土壤过湿等,就造成药害,在低洼地和沙质土的地块不能使用。
大豆田用乙草胺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大豆药害严重,可减产20%~30%,90%乙草胺对大豆安全性比50%乙草胺好。
玉米田用乙草胺用量过高、施后遇低温、播种过深容易产生药害。
对大豆、玉米的安全性由好到差的顺序是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乙草胺。
4.药械性能不良及作业不标准
(1)施药机械性能不良:一是泵压力不足。
二是喷杆与地面不平行。
三是喷头使用时间长,维修或更换不及时,喷雾时雾化不好,雾滴过大,喷嘴关闭不严。
(2)田间作业不标准:一是机车或人行走速度不匀、摆动喷雾导致喷药不均匀;二是药液配制不匀。
三是喷雾机无搅拌装置或喷洒除草剂作业中不搅拌药液。
四是重复喷药及药械用后清洗不净,都可能产生药害。
5.残留药害
一是长期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种残效期长的除草剂,造成土壤残留,当种植敏感作物时,发生药害。
二是当季作物使用除草剂,对下茬作物造成的药害。
二、治理对策
1.药害预防
(1)正确选择除草剂。
选用“三证”齐全并且在当地试验成功的产品,尽量减少长残留性除草剂及飘移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和次数,同时应根据杂草群落、药剂特点、作物品种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化学除草方式和除草剂配方。
(2)准确掌握用药量。
除草剂用药量要准确,施药应均匀一致,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3)严格掌握施药时期。
封闭除草施药时期应在播后3d内的早上8点以前或晚上6点以后,最好夜间施药,苗后除草施药时期应在杂草出齐、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不可过早或过晚,过早杂草未出土;过晚某些杂草对除草剂抗性增强,达不到灭草效果,作业时间应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
同时在作物具有耐药性时期内应选择有针对性的除草剂,也是避免药害产生的一项措施。
(4)选择适宜气象条件施药。
施药时适宜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在65%以上,风速应在0~3m/㏕为宜,只有在相对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施药,才能保证除草剂的药效,避免药害产生或加重。
(5)应用植物油型除草剂喷雾助剂。
植物油型除草剂喷雾助剂与作物有亲和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降低除草剂用量的20%~30%。
在保证除草剂药效的前提下,相对降低除草剂用药量,可避免或减轻对作物的药害。
(6)科学使用施药器械。
施药前对药械要认真进行检修和调试,
严格按照田间作业标准进行操作。
一般拖拉机行走速度100m/min。
喷液压力,苗前喷雾3个大气压,苗后喷雾4~5个大气压。
喷头高度,苗前喷雾喷头距垄台50cm,苗后喷雾55cm。
喷头间流量误差≤5%,避免新旧喷头同车使用。
喷液量选择,苗前170l/hm2,苗后140~155 l/hm2。
2.补救措施
(1)排毒。
如果除草剂喷洒过量或者邻近敏感作物叶片遭受药害,可在受害叶片上连续喷洒几次清水,以清除或减少作物叶片上的农药残留。
对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造成的药害,还可在水中加0.2%的生石灰水或碳酸钠溶液进行淋洗。
(2)加强管理。
光合作用抑制剂和某些触杀性除草剂药害,可加强田间管理,采用增施速效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减少除草剂对作物的影响。
(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有利于减轻药害,如激素型除草剂造成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硕飞98丰产素等刺激作物生长或撒石灰、草木灰、活性炭等缓解。
调节剂。
选用绿风95、高美施等,在作物发生药害后立即喷施,如用绿风95,500倍液喷施一次即可使受害作物迅速恢复正常生长。
(4)使用安全保护剂。
针对导致作物药害的药物性质,用与其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
有r-25788、bna-80等解毒剂。
其中r-25788既适宜作土壤处理,又适宜作种子处理。
r-25788可防止和解除酰胺类除草剂药害。
bna-80能有效抑制杀草丹的脱氧,避免水稻矮化。
用活性碳拌种,可减轻或防止甲草胺、利谷隆、2,4-d类除草剂对玉米的药害,也可在栽前将植物根和茎蘸上活性炭粉末,以防药害。
因为活性碳吸附性强,能减少除草剂污染土壤对下茬作物的药害。
活性碳可以在播种沟中条施或穴施,也可在幼苗移植前用活性碳浸苗,或者先将作物种子浸沾40%的胶液,再在活性碳中滚动,成型后播种。
(5)培育抗除草剂新品种。
利用杂交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取抗除草剂新品种,也是解决除草剂药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