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ICVD+10年危险评估方案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76.37 KB
- 文档页数:8
2022年健康管理师《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备考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1[单选题]王先生,49岁,大学文化,企业家,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睡眠较少,经常在外聚餐,饮酒,几乎没有主动身体活动,最近自感头晕、耳鸣,其父有高血压史30年,社区医院采用电子血压计三次测量其血压为145/85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建议口服药物治疗。
该医院诊疗的不妥之处是()。
A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不对B首选降压药治疗C采用电子血压计D不同时间测量了三次E药物不应采用口服的方式参考答案:A[多选题]赵先生,58岁,机关主任,高血压病史10年,一直规律服药,近一个月赵先生自感乏力,眩晕,嗜睡,尿频,现到健康管理中心寻求管理。
指标结果如下,血压150/90mmHg,空腹血糖5.5mmol/L,总胆固醇5.4mmol/L,腰围95cm,体重88kg,身高178cm,前列腺特异抗原正常,这些指标值属于高危及以上是()。
A前列腺特异抗原B腰围C血糖D血压E总胆固醇参考答案:BDE[单选题]国家“十五”攻关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评估是目前常用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之一,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指( )A不能确定健康方式管理或者临床干预改变效果的因素B多次重复检测后结果仍然不改变的因素C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和临床干预后改变效果很小的因素D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变的因素E不能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或者临床干预来改变的因素参考答案:E[单选题]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肥胖干预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控制总能量摄取B增加身体活动量C行为疗法D必要时使用药物E手术疗法参考答案:E[单选题]某男,46岁,办公室职员。
有吸烟史23年,平均每日15支,经常过量饮酒,某健康管理师欲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该客户的生活方式信息记录表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是()。
A药物过史B身体活动C饮酒情况D烟草使用E膳食情况参考答案:A[单选题]某乡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表明:1991年、2002年、2007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1%、16.4%、21.5%。
ASCVD风险评估怎么做?慢病项目来教你!近日发布的《2019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调低至1.4 mmol/L,高危患者也调低至1.8 mmol/L(70 mg/dL)。
血脂目标值日趋严格的今天,我们如何评估患者的ASCVD风险?危险分层是必须吗?别着急,本文一一为您讲清楚。
1.首先,为什么要进行危险分层?血脂异常是ASCVD的始动和核心危险因素,早期检出血脂异常患者,检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防止措施的重要基础。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虽然LDL-C或总胆固醇(TC)水平对ASCVD发病危险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但血脂水平并不是唯一的预测因素,个体发生ASCVD的风险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ASCVD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等)的数目和水平。
更重要的是,ASCVD总体危险并不是胆固醇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独立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胆固醇水平与多个危险因素复杂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这可能导致虽然两位患者的胆固醇水平一致,但其中一人因为具有其他危险因素而具有更高的ASCVD风险。
因此,全面评价ASCVD总体危险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不仅有助于确定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决策,也有助于临床医生针对多重危险因素,制定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ASCVD总体危险。
2.首先这些人,直接列为高危和极高危目前,国内外发布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核心内容均包括ASCVD 发病总体危险的评估方法和危险分层的标准,本文采取的标准参照2016年版《中国成人血脂预防指南》。
在进行危险评估时,已诊断ASCVD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直接列为高危人群:LDL-C≥4.9 mmol/L。
目录一、基础服务包(健康风险测评服务包) (2)1、健康档案管理 (2)1.1基本信息(注册时填写) (2)1.2病史采集 (2)1.3生活方式 (3)2、健康风险评估(依病史及生活方式推送) (4)2.1慢病高危人群筛查表 (4)2.2疾病风险评估 (4)2.2.1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表 (4)2.2.2糖尿病危险性评估表 (5)2.2.3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危险性评估表 (5)2.2.4骨质疏松风险评估 (6)2.2.5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 (7)2.3营养状况评估 (9)2.3.1体重风险评估 (9)2.3.2营养风险评估量 (9)2.3.3营养状况评估 (10)2.4心理状况评估 (11)2.5运动能力评估 (15)2.6中医九大体质测评 (16)2.7生活习惯风险评估 (21)2.7.1睡眠质量评估 (21)2.7.2吸烟习惯(尼古丁依赖)评估 (23)2.7.3饮酒习惯评估 (23)2.7.4身体活动评估 (23)2.8健康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24)一、基础服务包(健康风险测评服务包)1、健康档案管理1.1基本信息(注册时填写)姓名性别①男②女年龄岁出生日期年月日身高米体重Kg如果是育龄女性,是否处于孕期①是②否家庭地址(城市)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紧急联系人(固定电话、手机)1.3生活方式1、饮食情况1)饮食结构□荤素均匀□荤食为主□素食为主□纯素食□其他饮食结构2)口味(可多选)□咸□甜□酸□辣□油腻□清淡□其他□无固定口味3)烹饪习惯(可多选)□蒸煮为主□煎、快炒为主□油炸、烧烤为主□煲炖为主□卤制、腌制为主□其他:4)每日食盐量(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用2g盐勺计算:□<6g □6~12g □>12g□用整袋盐除以人口除以使用天数计算:□<6g □6~12g □>12g□未计算个人食盐量5)肉食、动物内脏、海鲜和油腻食物喜好程度□一般□喜欢□特别喜欢(相对其他食物而言)(适合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等代谢疾病)6)甜食喜好程度□一般□喜欢□特别喜欢(相对其他食物而言)(适合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疾病)2、体力活动1)工作状态:□办公室工作(或退休前)□非办公室工作(或退休前)2)体育锻炼(有计划的)□从不□有□偶尔□经常3)锻炼方式:□散步□慢跑或快步走□器械锻炼□体操或太极□自行车□其他(可多选)4)每日锻炼时间:□<30min □30~60min □60~90min □90~120min □>120min5)每周锻炼频次:□0次□1~2次□3~4次□5~6次□7次3、吸烟史□不吸烟□不吸烟,但暴露于二手烟环境□家庭二手烟□办公室二手烟(可多选)□现已戒烟开始吸烟:岁;戒烟前平均每天吸:支;戒烟时年龄:岁□吸烟开始吸烟:岁;现在平均每天吸:支4、饮酒史□不饮酒□饮酒饮酒频率:偶尔经常每天开始饮酒:岁;日平均饮酒量:两;饮酒种类:□现已戒酒开始饮酒:岁;戒酒前平均每天喝:两;戒酒年龄:岁5、情绪□情绪正常□易紧张□易焦虑□易抑郁□易生气□易激动□易情绪低落□压力大□压抑感强□其他情绪(可多选)2、健康风险评估(依病史及生活方式推送)2.1慢病高危人群筛查表慢病高危人群筛查表慢病情况知晓治疗情况1、在本次测量血压前,您是否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1、患有高血压;2、血压正常;3、测过但不清楚;4、从未测过1.1您近两周内是否服用降压药?1、是2、否2、在本次测量血糖前,您是否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1、患有糖尿病;2、患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3、血糖正常;4、测过但不清楚;5、从未测过2.1您近两周内是否使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1、是2、否3、在本次测量血脂前,您是否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1、血脂异常;2、血脂正常;3、测过但不清楚;4、从未测过4、您是否曾被告知患有以下其他慢病?4.1冠心病1、是2、否4.2脑卒中1、是2、否4.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是2、否4.4肿瘤1、是2、否2.2疾病风险评估2.2.1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表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表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分级高血压的分层1、父母患有高血压者2、年龄>40岁3、超重、肥胖4、长期吸烟、饮酒5、高钠盐饮食6、缺少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7、精神紧张、工作紧张8、高脂饮食1级: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9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低危层:高血压1级,无其他因素等。
2022年-2023年健康管理师之健康管理师三级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50题)1、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最新定义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疾)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得到(),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重新走向生活、工作和社会。
A.恢复B.重建C.A和BD.A或B【答案】 C2、最先兴起健康管理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E.中国【答案】 A3、现有一个5000名员工的企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IT咨询。
人群的平均年龄为30岁,男女比例为2:1,工作任务重,经常需要出差,没有自己的运动场所。
请根据该人群的实际情况,按照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及要求并请回答以下问题。
A.了解你的健康B.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C.参与疾病的治疗D.进行健康干预【答案】 C4、在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中,罹患糖尿病的累计得分男性是( ),女性是( )。
A.1、1B.1、2C.2、1D.2、2【答案】 B5、帮助残疾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属于()。
A.医学康复B.职业康复C.教育康复D.心理康复E.社会康复【答案】 B6、运动后心率加快,但不能超过一定的极限,中老年人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 )A.最大心率=205-1/2年龄B.最大心率=205-年龄C.最大心率=220-1/2年龄D.最大心率=220-年龄【答案】 D7、健康管理的目的是( )A.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B.建立新的医学模式C.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测D.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E.对慢性病实施规范化管理【答案】 A8、以下不属于基本组织的是( )A.结缔组织B.脂肪组织C.肌肉组织D.上皮组织E.神经组织【答案】 B9、二、某男,46岁,办公室职员。
吸烟史23年,平均每日15支,经常过量饮酒。
―中国专家共识‖将10年冠心病风险≥10%的人群具体分为三组: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并一项高危因素(>50岁,有靶器官损害,有糖尿病)2.2型糖尿病患者,>40岁,并一项高危因素(早发CVD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3.有三项及以上高危因素者(≥50岁,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CVD家族史)建议在此人群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剂量75~100mg/d,长期应用。
CVD患者分两种情况:一是长期应用阿司匹林75~150mg/d(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MI后,冠脉搭桥术后,外周血管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以及部分心房颤动和部分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二是CVD血栓高危患者如ACS患者,必须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两种)治疗,负荷量为各300mg/d,维持量为阿司匹林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
不做PCI的ACS患者两药合用至少1月而在PCI治疗的患者,合用应维持6~12个月。
长期应用剂量一级预防为75~100mg/d,二级为75~150mg/d。
急性冠脉综合征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mg/d,1-7天后100mg/d(75-150mg/d)长期应用。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既往心肌梗死阿司匹林100mg/d(75-150 mg/d),长期应用择期PCI建议阿司匹林口服100-300mg/d预处理2-3d术后阿司匹林100-300 mg/d继续长期服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长期服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长期服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100mg/d(75-100mg/d)心房颤动建议阿司匹林300mg/d,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令的高危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所有植入机械瓣膜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左房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华法林同时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瓣膜置换术患者必须停用华法林时,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阿司匹林75-100mg/d治疗权威指南推荐阿司匹林100mg 长期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新的女性健康试验提示在年龄大于45岁的健康女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低首次卒中的风险非心源性卒中和TIA 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对于非心源性卒中和TIA(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腔隙和隐匿性)的病人,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50mg/d),或者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aggrenox),或氯吡格雷(75mg/d)对于有中高度出血并发症危险的病人,建议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病人,使用氯吡格雷在急性治疗中的应用阿司匹林降低卒中早期死亡率,显著降低卒中早期复发,著降低死亡率/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对于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是100-300mg/d使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是100-300mg/d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症,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建议下列髙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150/90 mmHg),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年龄在50岁以上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有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同时具有下列因素之一(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治疗的建议–—中国专家共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100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男性女性年龄得分收缩压(mmHg)得分年龄得分收缩压(mmHg)得分35-390<120-235-390<120-240-441120-129040-441120-129045-492130-139145-492130-139150-543140-159250-543140-159255-594160-179555-594160-1793≥60岁,每增加5岁得分加1分≥1808≥60岁,每增加5岁得分加1分≥1804体重指数(kg/m2)得分总胆固醇(mg/dL)得分体重指数(kg/m2)得分总胆固醇(mg/dL)得分<240<200(5.2mmol/L)0<240<200(5.2mmol/L)024-27.91≥200124-27.91≥2001≥282≥282吸烟得分糖尿病得分吸烟得分糖尿病得分否0否0否0否0是2是1是1是2第二步:计算总得分第二步:计算总得分第三步:查绝对危险第三步:查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10.397.3-20.16 2.900.5109.7-10.27 3.910.61112.800.28 5.420.81216.810.297.33 1.11321.720.3109.74 1.51427.730.51112.85 2.11535.34 1.51216.86 2.91644.35 2.1≥1321.77 3.9≥17≥52.68 5.4第四步:与参考标准比较,求得相对危险第四步:与参考标准比较,求得相对危险10年ICVD绝对危险(%)参考标准10年ICVD绝对危险(%)参考标准年龄(岁)最低危险*年龄(岁)最低危险*35-390.335-390.140-440.440-440.145-490.545-490.250-540.750-540.355-59155-590.5注:*最低危险是根据收缩压<120mmHg、体重指数<24kg/m2、总胆固醇<140mg/dL、不吸烟且无糖尿病的同龄人所求得的危险3.6第一步:评分平均危险第一步:评分平均危险11.41.92.60.30.40.60.91.4。
2020年第10卷第2期V ol.10No.22020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Railway Energy Sav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ccupational Health某地区铁路职工ASCVD总体发病危险评估调查分析白宁静,黄志辉(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宝鸡分所,陕西宝鸡721000)摘要:评估某地区铁路职工ASCVD总体发病危险,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分析该地区2910名铁路职工ASCVD总体发病危险、ASCVD危险因素及降LDL-C/非-HDL-C达标率。
结果表明,铁路职工中ASCVD极高危、高危、10年高危、10年中危、10年低危和余生危险人数比例分别为1.48%、9.48%、5.36%、11.75%、68.76%和2.16%;危险因素中前三位为超重和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降LDL-C/非-HDL-C达标情况极高危人群、高危人群、10年高危人群均低于30%。
说明该地区铁路职工ASCVD发病危险高,中青年人群余生危险应引起重视;ASCVD危险因素多,高危人群降LDL-C/非-HDL-C达标率低;应采取积极措施,根据ASCVD发病危险分层进行不同强度健康干预。
关键词:铁路职工;ASCVD;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 DOI:10.16374/ki.issn2095-1671.2020.0024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在心血管疾病中最大的负担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1]。
为加强ASCVD防控工作,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标准分析某地区2910名铁路职工ASCVD总体发病危险、ASCVD 危险因素及降LDL-C/非-HDL-C达标率,为后续开展精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2022年-2023年健康管理师之健康管理师三级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不属于离散趋势的描述指标是()。
A.极差B.百分位数C.方差与标准差D.几何均数【答案】 D2、中药的五味是指( )A.酸、苦、甘、辛、麻B.酸、甜、苦、辣、咸C.酸、苦、甘、辣、咸D.酸、苦、甘、辛、咸E.酸、苦、甘、辛、涩【答案】 D3、某社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干预项目,预期达到的参与百分比为80%。
应参与人数为200人,实际参与人数160人。
此次活动的有效指数是()。
A.1.2B.0.8C.1.5D.1.0E.0.9【答案】 D4、康复治疗的()是指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指导患者参与选择性、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法。
A.作业疗法B.心理治疗C.物理疗法D.言语治疗【答案】 A5、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中国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的( )A.10%~15%B.20%~25%C.40%~50%D.55%~65%【答案】 D6、王先生49岁,大学文化,企业家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睡眠较少,经常在外聚餐,饮酒,几乎没有主动身体活动,最近自感头晕耳鸣,其父有高血压史30年,社区医院采用电子血压计同日三次测量其血压为145/85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建议口服药物治疗。
A.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不对B.首选降压药治疗C.采用电子血压计D.不同时间测量了三次E.药物不应采用口服的方式【答案】 A7、某男士45岁,外企白领,身高170Cm,体重92公斤,烟龄20年,每天吸1包左右,喜食甜厚味,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测结果目前都正常。
A.增加奶类和豆类摄入B.补充蛋吧白C.控制能量摄入D.新鲜卫生E.谷类为主【答案】 C8、苏先生,50岁,吸烟32年,现每天一包半,戒烟多次均不成功。
A.坚决不吸一支烟B.不受家庭因素影响C.杜绝环境因素影响D.克服性格内向的特点E.学会办事果断【答案】 A9、最适合健康教育效应评价的指标是()A.活动执行率B.卫生知识知晓率C.身高D.血压【答案】 B10、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度评估(China参考文献:Yang X,et al. Predicting the 10-Year Risks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Population: The China-PAR Project (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irculation. 2016 Nov 8;134(19):1430-1440.说明:1.对于10年风险达到高危或单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达到治疗起始值的个体,推荐进行经常性10年风险评估,每年评估1次,并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Ⅰ类推荐,C级证据)。
2.对于35岁及以上存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等),推荐每1~2年进行1次10年风险评估(Ⅰ类推荐,C级证据)。
3.对于35岁及以上不存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应当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应每2~3年进行1次10年风险评估(Ⅱa类推荐,C级证据)。
4.对于20~34岁个体,应关注自身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应考虑每3~5年进行1次10年风险评估(Ⅱa类推荐,C级证据)。
(四)终生风险评估年龄20~59岁且10年风险处于中、低危的成年人,可以考虑每3~5年进行1次终生风险评估(Ⅱb类推荐,C级证据)。
(五)风险等级划分1.心血管病10年风险分层:应用ChinaPAR模型,评估心血管病10年风险≥10.0%为高危,10年风险在5.0%~9.9%为中危,10年风险<5.0%为低危。
2.心血管病终生风险分层:应用China-PAR模型,评估心血管病终生风险≥32.8%为高危,<32.8%为低危。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刘双芳1,金华1,靳利梅1,刘志军2,俞晓英1,徐兴华1,刘敏科2,朱飞飞1,张俊鹏1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探讨二者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8年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17例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史、个人史、生化检查资料,辨证分为肾气亏虚证、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运用Framingham 心血管危险评分表、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2种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计算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ICVD 10年危险度,总结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
结果 317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经Framingham 心血管危险评分表测得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493,P=0.000),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高于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P<0.05);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与吸烟、总胆固醇(TC)、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P<0.01);肾气亏虚证患者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与TC呈负相关(P<0.05);阴虚阳亢证患者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与吸烟、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痰瘀互结证患者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与年龄、吸烟、TC、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
经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测得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781,P=0.000),痰瘀互结证高于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阴虚阳亢证(P<0.05);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与TC、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呈正相关(P<0.01);肾气亏虚证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与年龄、收缩压、BMI、糖尿病呈正相关(P<0.01);阴虚阳亢证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与收缩压、糖尿病、吸烟呈正相关(P<0.01);痰瘀互结证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与年龄、TC、收缩压、BMI、糖尿病、吸烟呈正相关(P<0.05,P<0.01)。
医护人员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十年发病风险评估分析陈见红;卓柳安;汪彪;郭予洁;韦红卫;张林潮【摘要】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不同年龄男女医护人员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的风险.方法应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对柳州市某医院不同年龄、35 ~59岁男女医护人员1 273名10年内ICVD发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柳州市同一年龄段男性医护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女医护人员ICVD发病危险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除35 ~午龄段女性外,柳州市男女医务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均高于我国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P<0.05).极低危人群、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及极高危人群在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医护人员以极低危和低危人群为主(62.7%);而男性医护人员以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为主(78.0%).不同绝对危险度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4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主要为ICVD发病低危人群,50~午龄段的医护人员以中高危人群为主,在55 ~ 59岁的医护人员中高危人群占91.0%.男性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10年ICVD的发病风险较高,均高于我国男女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可能与他们的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较高有关.【期刊名称】《内科》【年(卷),期】2016(011)006【总页数】4页(P835-838)【关键词】医护人员;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度;发病危险因素评分【作者】陈见红;卓柳安;汪彪;郭予洁;韦红卫;张林潮【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州市54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州市54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州市54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州市54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州市54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州市5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目前我国大约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患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向。
国人ICVD10年危险评估方案解读综合评估CVD发生危险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各种危险因素来综合评估个体发生CVD的绝对危险,以便对处于不同危险等级的人群进行不同力度的干预是当前CVD防治的共识。
综合评估有两层含义:一是综合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对个体的致病作用;二是综合评估同一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不同疾病。
第二点对于我国人群具有特殊意义,例如仅考虑到高血压有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就会大大低估高血压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实际危险(因为高血压还会引发脑卒中),使早期预防措施不能及时实施,从而不能有效预防疾病。
因此,个体CVD危险的综合评估对于恰当、及时地开展个体化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ICVD 危险评估应运而生通过对我国人群CVD流行规律和主要危险因素的大量研究,我国学者创造性地提出将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这两类最主要的心血管事件统称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用于评估个体10年ICVD发病危险的工具。
该工具通过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血清总胆固醇(TC)、体质指数(BMI)、是否吸烟与是否患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来综合评估个体今后10年内发生ICVD的综合危险。
我国作为脑卒中高发国家,应用上述评估方法无疑更为实用。
ICVD危险评估工具推荐当前有两种简便经济的评估工具值得推荐,应用这两种工具能同时了解个体10年内发生ICVD的绝对和相对危险。
第一种是评分表(或称查表法,参见表1~2。
第一步:根据个体各危险因素的水平给予评分。
第二步:将所有危险因素评分求和。
第三步:查表得出相应的ICVD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
第四步:与该个体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和最低危险比较从而得出发病的相对危险。
其中最低危险是根据SBP<120mmHg、BMI<24 kg/m2、TC<140mg/dl、不吸烟且无糖尿病的同龄人所求得的危险。
杭州市区30~39岁体检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与分析陈启兰;祝光礼;彭哲;方晓江;陈铁龙;魏丽萍【摘要】目的: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30~39岁体检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3667例30~39岁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病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和相对危险进行评估和相关分析。
结果30~39岁体检者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发病的绝对危险均值为(0.76±1.23)%,其中绝对危险≥5%30例(0.9%);30~39岁体检者ICVD相关危险因素(收缩压≥140 mm Hg、体质指数≥24kg/m2、总胆固醇≥5.2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吸烟)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0年ICVD发病的绝对危险≥5%的人群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均高于发病绝对危险<5%的人群,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组10年ICVD发病相对危险在平均水平倍数≤1和>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组10年ICVD发病相对危险在理想水平倍数≤1和>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已成为评估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重要工具。
10年ICVD发病的绝对危险在公共卫生领域有重要指导意义,而相对危险对个体的临床综合干预更具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656-657)【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体检【作者】陈启兰;祝光礼;彭哲;方晓江;陈铁龙;魏丽萍【作者单位】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国人ICVD10年危险评估方案解读
综合评估CVD发生危险
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各种危险因素来综合评估个体发生CVD的绝对危险,以便对处于不同危险等级的人群进行不同力度的干预是当前CVD防治的共识。
综合评估有两层含义:一是综合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对个体的致病作用;二是综合评估同一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不同疾病。
第二点对于我国人群具有特殊意义,例如仅考虑到高血压有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就会大大低估高血压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实际危险(因为高血压还会引发脑卒中),使早期预防措施不能及时实施,从而不能有效预防疾病。
因此,个体CVD危险的综合评估对于恰当、及时地开展个体化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ICVD 危险评估应运而生
通过对我国人群CVD流行规律和主要危险因素的大量研究,我国学者创造性地提出将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这两类最主要的心血管事件统称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用于评估个体10年ICVD发病危险的工具。
该工具通过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血清总胆固醇(TC)、体质指数(BMI)、是否吸烟与是否患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来综合评估个体今后10年内发生ICVD的综合危险。
我国作为脑卒中高发国家,应用上述评估方法无疑更为实用。
ICVD危险评估工具推荐
当前有两种简便经济的评估工具值得推荐,应用这两种工具能同时了解个体10年内发生ICVD的绝对和相对危险。
第一种是评分表(或称查表法,参见表1~2。
第一步:根据个体各危险因素的水平给予评分。
第二步:将所有危险因素评分求和。
第三步:查表得出相应的ICVD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
第四步:与该个体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和最低危
险比较从而得出发病的相对危险。
其中最低危险是根据SBP<120mmHg、BMI<24 kg/m2、TC<140mg/dl、不吸烟且无糖尿病的同龄人所求得的危险。
第二种是网络直接计算法:可登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信息网
(),点击“危险评估”,将个人相关信息按指定位置输入后点击“确定”,系统会自动显示出个体10年内发生ICVD的绝对危险和相对危险。
应用评估工具的注意事项
我国人群应用上述两种评估工具虽然预测精度较高,但在临床应用时仍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该危险评估表仅适于尚未发生CVD者。
若既往患有CVD,则再次发生心血
管事件的几率显著高于评估表的预测值。
2.由于本研究的终点事件未包括心绞痛等,故所得的ICVD绝对危险低于实
际危险。
3.预测模型和评估方法最适用于那些各种危险因素都属于轻中度升高的人
群,而对于人群中少见的、多种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的个体易低估其实际危险。
4.该表仅适用于评估ICVD10年发病危险。
年轻人处于ICVD低危状态在多
数情况下是由于其年龄特点所造成的,并不意味着终生低危,此时参考平
均危险和最低危险而计算出的相对危险,对于决定是否给予必要的干预
措施更为恰当。
表1男性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
第一步:评分
年龄(岁)得分35~390 40~441 45~492 50~543 55~594 60岁以后每增加5岁,得分增加
1分
SBP(mmHg)得分<120-2 120~1290 130~1391 140~1592 160~1795≥1808 BMI(kg/m2)得分<240 24~27.91≥282 TC(mg/dl)得分<2000≥2001吸烟得分否0是2糖尿病得分否0是1
第二步:求和
第三步:绝对危险
10年ICVD 总分危险(%)≤-10.3 00.5 10.6 20.8
3 1.1
4 1.5
5 2.1
6 2.9
7 3.9
8 5.4 97.3 109.7 1112.8 1216.8 1321.7 1427.7 1535.3 1644.3
≥17≥52.6
第四步:与参考标准比较
10年ICVD绝对危险参考标准
年龄(岁)平均危险(%)最低危险(%)
35~39 1.00.3
40~44 1.40.4
45~49 1.90.5
50~54 2.60.7
55~59 3.6 1.0
表2女性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
第一步:评分
年龄(岁)得分35~390 40~441 45~492 50~543 55~594 60岁以后每增加5岁,得分增
加1分
SBP(mmHg)得分<120-2 120~1290 130~1391 140~1592 160~1793≥1804 BMI(kg/m2)得分<240 24~27.91≥282 TC(mg/dl)得分<2000≥2001吸烟得分否0是1糖尿病得分否0是2
第二步:求和
第三步:绝对危险
10年ICVD 总分危险(%) -20.1
-10.2 00.2 10.3 20.5 30.8
4 1.2
5 1.8
6 2.8
7 4.4
8 6.8 910.3 1015.6 1123.0 1232.7
≥13≥43.1
第四步:与参考标准比较
10年ICVD绝对危险参考标准
年龄(岁)平均危险(%)最低危险(%)
35~390.30.1
40~440.40.1
45~490.60.2
50~540.90.3
55~59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