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646.59 KB
- 文档页数:10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一、综述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简称PLC)在现代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PLC可编程控制器在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进行课程设计,对于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报告旨在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的课程设计过程、目标、方法、实践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课程设计,参与者将深入了解PLC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技巧、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PLC技术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其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次课程设计将结合实际需求,注重实践应用,使参与者能够掌握PLC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报告通过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 背景介绍:介绍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
在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中,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关键的控制技术,已经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PLC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其发展历程反映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台PLC诞生以来,PLC技术经历了模拟式到数字式、小型化到大型化的演变过程。
PLC技术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核心组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加工、装配、机器人等各个领域。
PLC的重要地位源自于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
可编程控制器接收输入信号,通过内置程序处理后再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对各种生产设备的控制。
这种控制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进行编程设计,稳定性高。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Programmab1eContro11erandApp1ication)
总学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上机、实习等):0学时
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嵌入式技术应用方向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可编程控制器助记符指令、梯形图的特点以及梯形图设计的基本原则,三菱FX2N系列P1C指令系统(基本逻辑指令、定时指令、计数及比较指令、数据块及数据传送指令、移位/循环、转换以及数学运算指令等),P1C通信的通信协议、P1C通信及P1C网络技术,P1C控制系统设计等。
先修课程:
《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材:
赵燕,周新建.《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教学叁考书:
[1]李胜多,张还.《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实训》.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钟肇.《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4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宫淑贞,徐世许.《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日本三菱公司.《三菱FX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编程手册》.2008。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数字式的、微型的、带有专用数字计算机特性的电子装置。
它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逻辑、计算处理和数据存储等功能。
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建筑物控制、家庭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将从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以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1.输入接口: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输入接口将外部信号(例如传感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供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
输入接口通常包括数字输入模块和模拟输入模块,数字输入模块接收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模拟输入模块接收模拟传感器信号,例如温度、压力等。
2.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可编程控制器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控制逻辑的运算和数据的处理。
中央处理器通常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定时器等组成,它能够执行各种控制逻辑以及数学运算、函数计算等任务。
3.输出接口: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输出接口控制执行器(例如电磁阀、电机等)的开关状态。
输出接口通常包括数字输出模块和模拟输出模块,数字输出模块能够控制开关状态,模拟输出模块能够输出模拟信号,例如控制电机的转速。
4.通信接口:可编程控制器可以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通信接口通常包括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等,用于与其他设备(如上位机、HMI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换和实时监控。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1.工业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实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对物体进行自动化的分拣、组装、检测等操作。
通过编写控制程序,设置不同的逻辑控制条件,能够实现生产线的高效率、高精度运行。
2.机械设备: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控制和监控。
例如,印刷机、包装机、激光切割机等机械设备都可以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交通运输: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应用于交通信号灯、地铁、机场行李输送系统等交通运输设备的控制和监控。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机床数控系统中应用————————————————————————————————作者:————————————————————————————————日期:近年来,PLC在工业自动控制领域应用愈来愈广,它在控制性能、组机周期和硬件成本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综合优势是其它工控产品难以比拟的。
随着PLC技术的发展,它在位置控制、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在机床的实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对其定位控制装置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永宏FBs系列PLC的NC定位功能较其它PLC 更精准,且程序的设计和调试相当方便。
本文提出的是如何应用永宏PLC的NC定位控制实现机床数控系统控制功能的方法来满足控制要求,在实际运行中是切实可行的。
整机控制系统具有程序设计思路清晰、硬件电路简单实用、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等显著优点,其软硬件的设计思路可供工矿企业的相关数控机床设计改造借鉴.数控机床由输入、输出装置、数控装置、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系统、检测反馈装置和机床主机等组成,输入装置可将不同加工信息传递于计算机.在数控机床产生的初期,输入装置为穿孔纸带,现已趋于淘汰;目前,使用键盘、磁盘等,大大方便了信息输入工作.输出指输出内部工作参数(含机床正常、理想工作状态下的原始参数,故障诊断参数等),一般在机床刚工作状态需输出这些参数作记录保存,待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将输出与原始资料作比较、对照,可帮助判断机床工作是否维持正常.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与主导,完成所有加工数据的处理、计算工作,最终实现数控机床各功能的指挥工作。
它包含微计算机的电路,各种接口电路、CRT显示器等硬件及相应的软件。
可编程控制器对主轴单元实现控制,将程序中的转速指令进行处理而控制主轴转速;管理刀库,进行自动刀具交换、选刀方式、刀具累计使用次数、刀具剩余寿命及刀具刃磨次数等管理;控制主轴正反转和停止、准停、切削液开关、卡盘夹紧松开、机械手取送刀等动作;还对机床外部开关(行程开关、压力开关、温控开关等)进行控制;对输出信号(刀库、机械手、回转工作台等)进行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实例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字化电子设备。
它可以根据预先编制的控制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后产生输出信号,用于控制各种生产设备和过程。
PLC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1.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号,如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输入模块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给PLC的中央处理器。
2.中央处理器:PLC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中央处理器通常由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可以执行各种逻辑运算和控制任务。
3.输出模块:用于产生控制信号,将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执行器或其他设备。
输出模块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电流或其他形式的信号,用于控制执行器的运动或其他动作。
PLC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实例:1.工业生产线控制:PLC可以用于控制各种生产设备的运行,如机器人、输送带、气缸等。
根据输入信号和预设的控制程序,PLC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建筑自动化控制:PLC可以用于控制建筑物的照明、空调、门禁等系统。
通过输入信号和控制程序,PLC可以自动调节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交通信号控制:PLC可以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变换,根据交通流量和需求调整红绿灯的时间间隔,优化交通流动性。
4.环境监测与控制:PLC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通过输入信号和控制程序,PLC可以实现环境参数的自动调节,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5.电力系统控制:PLC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如对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输入、处理和输出信号的方式,实现了对各种设备和过程的自动控制。
它在工业自动化、建筑自动化、交通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个人微机、单板机、单片机和工业掌握计算机用于工业掌握存在如下缺点:个人微机需要附加专用I/O接口且抗干扰力量较差;单板机难于满意简单掌握要求,且必需进行接口的开发设计;单片机一般要附加配套集成电路和I/O接口;工业掌握计算机价格太高;掌握程序大多采纳较难把握的汇编语言编写。
而plc克服了上诉缺点,其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甚至过去使用专用计算机的场合也可使用PLC。
1. 开关量规律掌握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
可以用价格低、仅有开关量掌握功能的小型PLC作为继电器掌握的替代物,开关量掌握可以用于单台设备,也可用于自动生产线。
2. 运动掌握PLC可使用专用运动掌握模块实现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位置掌握。
大部分PLC都有运动掌握功能,可广泛用于各种机械,如机床、装配机械、机器人、电梯等。
3. 闭环过程掌握过程掌握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转速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掌握。
现在的PLC一般都具有D/A、A/D 转换及PID闭环掌握功能的专用模块,可广泛用于塑料挤压成型机、加热炉、锅炉等设备和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的闭环过程掌握。
4. 数据处理现在的PLC具有很强的数学运算力量,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掌握系统如无人柔性制造系统或过程掌握系统。
5. 通讯现在的PLC许多具有PLC与PLC、PLC与远程I/O、PLC 与上位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功能。
利用它的通讯功能,可形成多级掌握系统。
通常采纳多台PLC分散掌握,由上位计算机集中管理,这种掌握系统称为分散式掌握系统。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背景信息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化的电气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本文将介绍PLC的原理以及它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PLC的原理PLC的原理是基于逻辑控制的自动化技术。
它使用可编程的内存来存储和执行用户定义的控制程序,通过输入和输出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
PLC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它负责执行用户程序并控制内部各个模块的通信和操作。
PLC的控制程序通常使用类似于逻辑电路的图形化编程语言进行编写,例如梯形图(ladder diagram)和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
这些程序描述了输入信号的逻辑关系和输出信号的动作,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PLC的内存结构包括输入寄存器、输出寄存器和数据存储器。
输入寄存器用于存储外部设备输入的信号,输出寄存器用于存储PLC输出的信号,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中间结果和用户定义的变量。
PLC的应用领域PLC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各个行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中,PLC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线和工艺过程的控制。
它可以实现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精确控制,调度和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自动生产和质量控制。
2.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PLC可用于控制和监视机器人、传送带、液压机械等设备的运行。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3. 汽车工业PLC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汽车装配线、焊接机器人、安全系统等。
它可以实现对汽车生产过程的灵活调度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PLC被用于实现对电网的监控和控制。
它可以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调节电网的负载平衡,并对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和恢复。
5. 运输和物流PLC在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应用包括电梯控制、交通信号灯、输送带系统等。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字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
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中。
PLC的应用技术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结构:PLC硬件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
入/输出模块以及通信接口等组成部分。
应用技术涉及到选
用适合的硬件结构和模块,根据实际系统的要求进行配置
和连接。
2. 编程语言:PLC的编程语言多样,包括梯形图、指令表、文本语言等。
应用技术需要熟悉各种编程语言的特点和用法,根据实际的控制逻辑进行编程。
3. 通信协议:PLC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人机
界面、传感器、执行器等。
应用技术需要了解不同设备之
间的通信协议,选择适用的通信方式,并进行配置和调试。
4. 控制算法:PLC常用于实时控制系统中,需要设计和实
现合适的控制算法。
应用技术需要了解常见的控制算法,
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及其在PLC中的实现方法。
5. 诊断和调试:PLC应用中常常需要进行故障诊断和调试。
应用技术需要了解PLC的故障诊断方法和调试工具,能够
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PLC应用技术还需要关注系统的可
靠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
行和优化控制效果。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1. 概述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种基于数字电路的工控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是工控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技能。
本文将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的相关实践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2.1 课程设计目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技能,让学生具备PLC编程、配置及调试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为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难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掌握PLC编程语言、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调试技巧。
同时,学生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PLC 控制系统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任务。
2.3 课程设计要求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任务。
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方案: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PLC的控制方案、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并对控制系统进行初步规划。
2.编程调试:使用PLC编程软件编写相应的控制逻辑,进行编程调试。
3.硬件安装及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硬件的安装及调试,并进行初步的功能测试。
4.总体调试:进行总体调试,对整个PLC控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并进行系统的优化调整。
2.4 设计要求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设计完成后,能够独立进行控制系统的调试,并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1.具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能够完成基础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编程及调试。
2.掌握PLC编程语言,熟练使用PLC编程软件完成控制系统的编程及调试。
3.掌握基本的信号输入/输出、电气元器件选型及接线能力。
4.掌握工业自动化中常用的控制器件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种数字化的电气控制系统,它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电路等组成的。
PLC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输入模块采集现场信号,经过处理后,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执行器,实现对现场设备的控制。
PLC的输入输出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展,从而实现对更多设备的控制。
PLC的程序是由用户编写的,程序可以通过编程软件进行编辑、调试和修改。
PLC的程序可以实现多种控制逻辑,例如顺序控制、计数控制、定时控制、比较控制、位置控制等。
PLC的程序可以通过通信接口和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PLC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PLC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生产线控制PLC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线的控制,例如对装配线、流水线、包装线等进行控制。
通过PLC的程序编写,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机器人控制PLC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例如对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进行控制。
通过PLC的程序编写,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智能建筑控制PLC可以实现对智能建筑的控制,例如对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控制。
通过PLC的程序编写,可以实现对智能建筑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4. 交通信号控制PLC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的控制,例如对红绿灯、行人信号灯等进行控制。
通过PLC的程序编写,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交通流量和安全性。
5. 水处理控制PLC可以实现对水处理设备的控制,例如对水泵、过滤器、加药设备等进行控制。
通过PLC的程序编写,可以实现对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水质和水量的稳定性。
总之,PLC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应用广泛,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送料工作站系统编程练习一、 实验目的:1. 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应用。
2. 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调试。
3.熟悉PLC在工业控制现场的具体应用。
二、 预习要点:1. 认真复习PLC的软件、硬件及编程方法。
2. 认真复习控制电路的有关知识。
3. 认真复习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
4.认真复习传感器的有关知识。
三、 实验器材:1. 可编程控制器(S7300—314);2. PC机送料工作站;3.编程软件STEP7;4.PC/PPI电缆;5.送料工作站;6.所需的元器件、连接导线及工具;7.数字万用表一块。
8. 气源四、 工艺过程及控制要求:1送料工作站任务:从料仓中分离出工件,将工件送到下一单元。
工作流程:z料仓中有料启动按钮开关z摆缸摆向下一个工位z推料气缸推料z摆缸摆回原始位z吸住工件、推料气缸退回z摆动气缸再摆向下一站z吸盘释放工件控制要求:z按动启动开关后,送料工作站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工作。
z启动急停开关后,推料缸在初始位置,摆缸在当前位置,吸盘必须吸住工件,且急停指示灯亮。
z急停消除后,启动复位开关后,复位灯亮,同时复位的顺序为:真空断、放料,摆缸左z摆回到初始位置,复位指示灯灭。
五、 实验步骤:1.熟悉送料工作站。
仔细阅读气路图,并绘制工艺流程图。
2.3. 测量I/O地址,并填写地址表。
4.绘制电路图。
5.按照控制要求编制控制程序,并利用测试软件检验程序。
6.接通电源、气源,将PLC置于运行状态并观察其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7.PC与PLC实现连接并保障通信可靠,清除PLC原有内存,将编辑好的控制程序下载。
28. 对编辑好的用户程序分布进行调试,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
9. 按照控制工艺要求进行操作,进入PLC的监控界面,进行在线监测,观察其运行情况。
10. 完成实验后,打印控制程序、地址表。
拆除本实验的所有连接线,将仪器和设备交实验教师查收。
11.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指导教师。
六、注意事项:1. 进行电气安装操作时,必须关断电源,以防人身事故的发生。
2. 实验设备通电、通气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全面检查方可进行,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
3. 气动系统压力不要超过8bar,所有管路连接好之前,不得打开压缩空气。
4. 确保安装底板上的所有元器件联接可靠,在工作站工作时不得人为干预。
5.编写的程序必须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才可进入运行调试,不得擅自行动。
6.不得带电插拔PC/PPI通信电缆,以免损坏PC和PLC的通信接口。
7.实验完成后,对所有的器件应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交指导教师查收。
8.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关断实验室的电源、气源。
七、 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的整过过程及操作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书在线浏览实验报告书下载。
八、思考题:1. 在编程过程中如何运用子程序?带有子程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 设置急停状态的原则?工业题目与教学练习有什么地方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3检测工作站系统编程练习一、 实验目的:1. 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应用。
2. 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调试。
3.熟悉PLC在工业控制现场的具体应用。
二、 预习要点:1. 认真复习PLC的软件、硬件及编程方法。
2. 认真复习控制电路的有关知识。
3. 认真复习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
4.认真复习传感器的有关知识。
三、 实验器材:1. 可编程控制器(S7300—314);2. PC机送料模块;3.编程软件STEP7;4.PC/PPI电缆;5.检测工作站;6.所需的元器件、连接导线及工具;7.数字万用表一块。
8. 气源四、 工作流程及控制要求:1检测工作站任务:确定工件的材料特征;检测工件的高度;剔除废品或将合格品发送到下一模块。
工作流程:z启动按钮开关后,检测工件的颜色、材料z提升缸上升z检测高度缸伸出z检测高度缸退回z判别工件高度是否合格合格工件流程:z推料缸推料、推料缸退回、提升缸下降。
不合格工件流程:z提升缸下降、推料缸推料送至废品库、推料缸退回。
控制要求:z按动启动开关后,检测模块按照工作流程的顺序工作。
z启动急停开关后,提升气缸在当前位置,检测气缸退回,推料气缸退回,且急停指示灯亮。
z急停消除后,启动复位开关后,复位灯亮,同时提升气缸下降到初始位置,复位指示灯灭。
五、 实验步骤:1.熟悉检测工作站。
仔细阅读气路图,并绘制工艺流程图。
2.23. 测量I/O地址,并填写地址表。
4.绘制电路图。
5.按照控制要求编制控制程序,并利用测试软件检验程序。
6.接通电源、气源,将PLC置于运行状态并观察其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7.PC与PLC实现连接并保障通信可靠,清除PLC原有内存,将编辑好的控制程序下载。
8. 对编辑好的用户程序分布进行调试,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
9. 按照控制工艺要求进行操作,进入PLC的监控界面,进行在线监测,观察其运行情况。
10. 完成实验后,打印控制程序、地址表。
拆除本实验的所有连接线,将仪器和设备交实验教师查收。
11.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指导教师。
六、注意事项:1. 进行电气安装操作时,必须关断电源,以防人身事故的发生。
2. 实验设备通电、通气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全面检查方可进行,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
3. 气动系统压力不要超过8bar,所有管路连接好之前,不得打开压缩空气。
4. 确保安装底板上的所有元器件联接可靠,在工作站工作时不得人为干预。
5.编写的程序必须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才可进入运行调试,不得擅自行动。
6.不得带电插拔PC/PPI通信电缆,以免损坏PC和PLC的通信接口。
7.实验完成后,对所有的器件应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交指导教师查收。
8.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关断实验室的电源、气源。
七、 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的整个过程及操作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书在线浏览实验报告书下载。
八、思考题:1. 在编程过程中如何运用子程序?带有子程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 设置急停状态的原则?工业题目与教学练习有什么地方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3工作站的联接与故障查询练习一、 实验目的:1. 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应用。
2. 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调试。
3.熟悉PLC在工业控制现场的具体应用。
4. 掌握设备故障查询的基本方法。
二、 预习要点:1. 认真复习PLC的软件、硬件及编程方法。
2. 认真复习控制电路的有关知识。
3. 认真复习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
4.认真复习传感器的有关知识。
5. 熟悉送料工作站、检测工作站流程、控制程序。
三、 实验器材:1. 可编程控制器(S7300—314);2. PC机送料模块;3.编程软件STEP7;4.PC/PPI电缆;5.送料工作站;6.所需的元器件、连接导线及工具;7.数字万用表一块。
8. 气源四、 工艺过程及控制要求:两个工作站的任务:从料仓中分离出工件,将工件送到检测工作站,进行材质、颜色、高度的鉴别,剔除废品或将合格品发送到下一模块。
工作流程:1.料仓中有料,启动按钮开关2.摆缸摆向检测站3.推料气缸推料4.摆缸摆回原始位置5.真空吸料6.推料缸退回7.摆动缸摆向检测站8.释放工件9.摆动缸摆回送料站10.传感器检测工件的颜色、材质11.提升气缸上升12.测高度缸伸出13.测高度缸退回1214.判别工件高度是否合格合格工件流程 : 推料缸推料、推料缸退回、提升缸下降不合格工件流程 :提升缸下降、推料缸推料送至废品库、推料缸退回。
控制要求:1.按动启动开关后,两工作站按照工作流程的顺序工作。
2.启动急停开关后,送料站的推料缸在初始位置,摆缸在当前位置,吸盘必须吸住工件,提升气缸在当前位置,检测气缸退回,检测站的推料气缸退回,且急停指示灯亮。
3.急停消除后,急停指示灯灭,启动复位开关后,复位灯亮,同时复位的顺序为: 真空断、放料、摆缸摆回到初始位置、提升气缸下降,复位指示灯灭。
五、 实验步骤:1. 熟悉送料工作站、检测工作站工艺流程图并将两站连接起来。
2. 仔细阅读送料工作站、检测工作站的分站程序。
3. 将分开的两站连接成一体。
4.按照控制要求编制两站连接在一起的控制程序,并利用测试软件检验程序。
5.接通电源、气源,将PLC 置于运行状态并观察其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6.PC 与PLC 实现连接并保障通信可靠,清除PLC 原有内存,将编辑好的控制程序下载。
7. 对编辑好的用户程序分布进行调试,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
8. 按照控制工艺要求进行操作,进入PLC 的监控界面,进行在线监测,观察其运行情况。
9. 由教师在工作站上设置机械故障、气路故障、电路故障、传感器故障、程序故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查出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10. 完成实验后,打印控制程序、地址表、记录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
拆除本实验的所有连接线,将仪器和设备交实验教师查收。
11.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指导教师。
六、注意事项:1. 进行机械安装时,必须注意两站连接位置。
2.进行电气安装操作时,必须关断电源,以防人身事故的发生。
2. 实验设备通电、通气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全面检查方可进行,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
3. 气动系统压力不要超过8bar,所有管路连接好之前,不得打开压缩空气。
4. 确保安装底板上的所有元器件联接可靠,在工作站工作时不得人为干预。
5.编写的程序必须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才可进入运行调试,不得擅自行动。
6.不得带电插拔PC/PPI通信电缆,以免损坏PC和PLC的通信接口。
7.实验完成后,对所有的器件应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交指导教师查收。
8.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关断实验室的电源、气源。
七、 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的整过过程及操作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书在线浏览实验报告书下载。
八、思考题:1.在编程过程中如何运用子程序?带有子程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在编程过程中工作站之间是如何连接的?2. 工业题目与教学练习有什么地方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