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眼睛和眼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3
5.4眼睛和眼镜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
因此,在设计这个《眼睛和眼镜》的教案时,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眼睛和眼镜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法。
通过设置一个“小小眼科医生”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以及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眼睛的基本结构,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2.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护视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
难点: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矫正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眼镜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眼罩、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邀请孩子们扮演小小眼科医生,了解眼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眼睛的重要性。
2. 观察学习:展示眼球模型和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眼球的结构,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利用学具制作眼球模型,加深对眼球结构的理解。
4. 探究学习:观看关于近视眼成因和预防的视频,引导孩子们思考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视力,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眼球的结构,眼睛的工作原理。
2. 难点:视力矫正方法的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知识,监督家人改正错误的用眼习惯。
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本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本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word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科目:物理授课内容:《眼睛和眼镜》《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②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次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培养学生对科学和知识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学方法:引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实验器材课时安排:一课时眼睛和眼镜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通过简单地习题使学生回顾本章上几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新课的讲授营造氛围。
二、新课教学眼睛的结构1、提出问题:眼镜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中学生给出猜想后,让学生阅读教材100页第一段内容,教师板书:“眼睛的结构”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3、用课件中的图片和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
4、对比人眼和照相机的异同。
5、让学生知道眼睛的调节作用以及“近点”、“远点”和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等概念。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1、提出问题:有些人单靠自己的眼睛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教师板书,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做出评价和讲解。
3、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模拟验证,其中蜡烛是人眼看到的物体,凸透镜是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是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4、近视眼矫正的模拟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当光屏上有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时,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在凸透镜前放置凹透镜,光屏上的像会重新变清晰。
5、远视眼矫正的模拟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当光屏上有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时,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在凸透镜前放置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重新变清晰。
班级 姓名 5.4眼睛和眼镜 八年级物理 撰写人:李振香 审稿人:徐清涛 序号:28 日期:2012.12.10 课前预习: 1、眼睛看到物体的过程: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 ,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_ 上,形成物体的像,这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眼睛是如何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眼睛的调节作用:眼睛通过 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预习检查:1、当人们像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应如何调节( )A.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B.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大C.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小D.晶状体变厚,焦距不变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及矫正视力的方法。
(重难点)2、通过学习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增加保护眼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课内探究:探究一、眼睛(近点、远点)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 和 。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距眼睛 处。
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为 cm 。
探究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______,达到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需要佩戴__________来矫正。
巩固练习:1、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2、 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的办法(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B.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图1 A B C DC.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D.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探究三、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5.4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培养。
●课前准备课件、眼球的结构挂图、眼保健操乐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预学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到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一个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戴。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眼睛1、眼睛的构造2、眼睛的工作原理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提示】与照相机对比进行说明(补全表格)眼睛照相机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凸透镜视网膜底片(感光底片备注:瞳孔起到了照相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
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
【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 比较有什么特点?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
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4 眼睛和眼镜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眼镜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眼镜的制作和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眼球模型、眼镜、放大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和一张模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视觉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眼睛和眼镜。
2. 讲解:利用PPT展示眼球的构造和功能,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视力。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副眼镜,了解眼镜的制作过程,并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活动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眼镜的制作和保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掌握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学会了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眼球模型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的视力状况,分析近视眼的成因,并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眼镜的发展历史,了解眼镜的种类和功能。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3.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知道用眼常识,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准备气球,水透镜(矿泉水瓶截取中间一段,捏扁后底部封上橡皮膜,内部装水),平行激光光源,光具座,F字光源,特定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屏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你们带照相机了吗?引入:我们天生就有两架高级照相机,就是我们的眼睛。
展示两张照片,一张清晰,一张没对好焦而模糊。
问:右边的照片有什么问题?答:没有对焦,像没有成在胶片上。
问:拍摄右边的照片时,要使成像清晰,镜头应该向里缩还是向外伸?答:都有可能。
引入:眼睛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眼睛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眼睛和照相机引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
(1)通过图片,对比展示照相机、眼球的结构,讲授眼球的结构及晶状体、视网膜等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照相机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位作用,更易于理解记忆。
(2)介绍眼睛如何利用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厚薄)。
拓展:睫状体和晶状体之间由晶状体悬韧带连接,睫状体放松时,悬韧带张紧,向四周牵拉晶状体,使晶状体较薄、凸度小;睫状体收缩时,是向内收缩的(类似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变小),即睫状体会靠近晶状体,则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受到悬韧带的牵引力变小,晶状体由于自身弹性而变厚、变凸。
(通过拉伸、放松气球演示)【设计意图】适当拓展,让学生对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形状的过程有初步了解。
(3)演示实验: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探究晶状体的形状对折光能力、焦距的影响。
眼镜眼镜考点/易错点1、眼睛的结构1.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它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2.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像。
4.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考点/易错点2、眼睛的成像原理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这样眼睛就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拓展: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人的眼睛有自动调节焦距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清晰的像.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照相机性能也在逐渐完善,由原来不能变焦的照相机发展到能够变焦的照相机。
考点/易错点3、近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之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考点/易错点4、远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矫正: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老花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____________镜头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选项“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答案】大于凸倒立【解析】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大于镜头的焦距,这样才能成缩小的实像在底片上,如果说太近成的像超过底片就不好看了。
一、新课引入问题:同学们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谁吗?播放多媒体,观看视频。
关于眼睛,同学们知道多少呢?导入课题。
推进新课探究点一眼睛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图和模型。
展示:多媒体播放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比图片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说明:学生根据对比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眼睛好似一架照相机。
设计意图:从对比中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升能力、学习知识。
体验:教师指导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点评: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总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历体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问题: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说明:播放课件演示眼球的自动调焦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总结: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探究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小游戏:三字经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
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
说明:从活动中引出近视眼的外在表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
3.知晓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4.了解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5.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3. 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难点: 1. 近视、远视和散光视觉缺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 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
–教学板书: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等。
–学生实验手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视力问题?你知道视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或教具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对不同类型的视觉缺陷进行解释,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并引导学生思考视觉缺陷的原因。
3.介绍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包括生活中的常见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4.介绍眼镜的原理和种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眼镜适用于不同的视觉缺陷。
步骤三:实践探究(20分钟)1.根据学生实验手册的指导,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为: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变化,进一步认识近视和远视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心得。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加深对近视和远视原理的理解。
步骤四:巩固提高(15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视觉缺陷,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
要求学生调查该视觉缺陷的发病率、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汇报给全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知道用眼常识,并养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到的原因。
2、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或眼睛模型或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关于眼睛,同学们知道多少呢?二、进行新课(一)自学与观察多媒体播放(或挂图)眼睛的构造图,引导学生观察后自学课本100页“眼睛”,完成学案(一)教师巡回辅导。
(二)自学与思考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形成近视或者远视,请同学们自学课本“近视眼及其矫正”和“远视眼及其矫正”,完成学案(二)(三)知识拓展二次备课内容人们配戴眼镜时常说佩戴了多少度的眼镜,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阅读“科学世界—眼睛的度数”完成学案(三),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镜度数的实验方案。
(四)学习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知道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和远视眼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三、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板书设计】第四节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结构:2、近视眼:矫正方法:3、远视眼:矫正方法:【课后反思】后记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眼睛与眼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课件及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尝试应用控制变量、对比等一些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难点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教具准备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与眼睛有关的视频,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2、根据统计数字,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新授(一)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出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课件复习眼球的结构。
2、了解眼睛的视物原理: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设疑:(1)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光学器材很相似?(2)照相机能够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胶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像,靠什么来调节?眼睛也能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也是这样调节的吗?(3)那么眼睛要通过调节什么才可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二)眼睛的调节作用1、猜想:晶状体为什么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呢?2、知识回顾:(1)薄厚不同的凸透镜,焦距不同,折光能力也不同。
(2)要想使物体成像时物距不同而像距相同,只能改变凸透镜的的厚度,进而改变其折光能力。
《眼睛和眼镜》教案《眼睛和眼镜》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眼睛和眼镜》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睛和眼镜》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的演示,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眼睛。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和眼镜较熟悉,生物课上已经对眼球的结构、近视眼和良好用眼习惯有所介绍,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已有良好的基础。
从物理的角度了解眼睛,了解正常眼睛的调节对于刚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较大难度。
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科学探究能力较差,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待培养。
重点难点重点:1.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科学用眼习惯的养成难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为什么有的眼睛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物体?这节课我们从物理的角度来学习有关眼睛的知识。
活动2【讲授】一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1.复习眼球的结构。
投影眼球图片,将构造中视网膜和晶状体空出请学生填空。
重点讲解晶状体和视网膜,提出问题:晶状体的形状和学过的哪种光学器件相似?2.播放视频:牛眼照相机归纳: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将精彩尽收眼底。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怎样看物体。
(2)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及用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主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进行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强化眼保健,珍爱生命。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眼睛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2难点:探究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眼睛的结构如何?人眼时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 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
3 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
4 眼睛的度数怎么计算?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1)人眼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成像特点: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视物原理
照相机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调焦)
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晶状体自动调节: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
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
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
(3)近点、远点和明视距离
眼睛的调节有一定的限度,晶状体变得最扁平(薄)时,能看到的最远叫做眼睛的远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来的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它们的像恰好能成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变得最凸(厚)时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眼睛的近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cm的地方。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叫做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近一些,患近视眼的人在看书时,常把
书放到离眼睛很近的位置。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远一些,患远视眼的人在看书时,常常将书离眼睛远一些。
2近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成 像在视网膜前。
(3)矫正:①用凹透镜做成近视眼镜
(让光线先发散一点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②有一种治疗近视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 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引导学生要在正规大医院进行)。
3远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导致成 像在视网膜后。
(3)矫正: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
(先让光线会聚一点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4眼镜的度数(设镜片的焦距为f ) 眼镜的焦度f 1=φ,眼镜的读数=100Φ. 远视眼镜(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近视眼镜(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注意:如何分辨一副眼镜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以及度数的深浅? ①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用凹透镜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是缩小的。
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用凸透镜看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②近视眼镜度数越深看书上的字越小;远视眼镜度数越深,看书上的字越大。
5 用眼卫生
①看书时保持书本到眼镜的距离为25厘米左右,此时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又不容易疲劳;②在光线适度处读书学习,不要再昏暗的房间或者强烈的阳光下学习;③看电视要离电视2米以上。
④看电视、用电脑等时间不要太长;⑤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