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9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王窑中学杨建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3)、知道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程序的实施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温故知新你吃了吗?是四五十年代常用的问候语。
因为那个时代吃饭是人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你早(中)饭吃了什么?提问淀粉遇碘液显什么颜色?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前面知识六、板书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二、光合作用1、条件:光2、场所:叶绿体3、产物:淀粉等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意义:产生有机物三·有机物用来构建生物体1·从细胞水平2·从器官水平四·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2·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教学反思:1、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教学重点,分在的教材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一节介绍。
本节的教学是要学生学完第五章第一节后,初步对光合作用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节的教学多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2、本节的教学多处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在复习的基础上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如种子的成分、淀粉的鉴定、细胞的结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食物链。
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绿色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为有机物质,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来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绿色植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就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
本篇文章就将着重探讨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的相关知识。
一、绿色植物的吸收有机物质的方式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和叶面都能够吸收有机物质,但吸收的方式是不同的。
1、根吸收绿色植物的根系是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其中包括有机物质。
绿色植物的根系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一些小分子后,才能够加以吸收利用。
植物的根系分为吸收根和固定根两部分,吸收根部分拥有很多的毛细根和根冠,这些结构可以扩大根的表面积和增加吸收面积,使得植物更容易吸收有机物质。
2、叶面吸收除了根系,绿色植物的叶面也通过气孔来吸收一些有机物质。
这是因为气孔不仅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同时也是水分和溶质的通道,通过水分的蒸发和溶质的扩散,植物就可以在气孔的开口处吸收一些有机物质。
这种吸收方式主要适用于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如植物激素。
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质的利用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到有机物质后,它们是如何利用这些有机物质的呢?1、有机物质的利用方式绿色植物对有机物质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呼吸作用有机物质进入植物体内后,首先被用于维持植物体的正常运转。
呼吸作用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使植物维持生命活动。
(2) 运输作用有机物质还可以被植物运输到各个部位,以维持整个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大多数有机物质运输需要载体,植物体内主要的运输载体是葡萄糖。
(3) 储存作用有机物质还可以被植物储存,以应对日后的生长需求。
(4) 合成作用有机物质还可以被植物利用为合成原料,进而合成各种生命物质,如叶绿素等。
2、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转运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转运的途径也很多,当有机物质进入到植物体内后,首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在细胞内进行代谢和运输。
教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明白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关键;2.技能目标:能够描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能够说明光合作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或播放视频、图片等,引入话题“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是一种植物利用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2)光合作用在植物的叶绿素中进行,其中最关键的反应是:光的能量被叶绿素吸收,通过光反应生成化学能量,再通过暗反应把化学能量转化为有机物质。
3.深化(20分钟)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绿色植物相关的实验项目(如:测量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测量植物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速率等),并设计自己的实验流程和记录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4.梳理(15分钟)小组讨论与分享:让每个小组就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5.运用(15分钟)结合实际案例讨论:通过展示有关“森林的重要性”、“树木的重要性”等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以及绿色植物生态系统维护的作用。
6.总结(10分钟)组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2)光合作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是什么?3)如何保护绿色植物和环境?7.拓展(5分钟)课外拓展:布置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与探究。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并能够说明光合作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重点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教学策略教法选择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学法引导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植物的器官一种,设计实验,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同时,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查找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资料。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实物展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器材: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若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教学设计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实验二:有机物分解是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三: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参与。
3.呼吸作用过程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学生汇报所调查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观察细胞的主要成分,知道植物各器官和各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物。
2.一组:干黄豆种子和萌发的黄豆种子。
二组:活的豆角和死豆角。
三组:去掉叶的活蒿子杆和死蒿子杆。
四组:活菠菜叶和死菠菜叶。
五组:活康乃馨花和死康乃馨花。
六组:死胡萝卜和活的胡萝卜。
每组的实验材料分别于课前两天放到暖水瓶中,记录温度。
上课时观察记录温度。
汇报记录的温度。
一组的干黄豆种子改换煮熟的种子。
每组的实验材料分别于课前两天放到广口瓶中,换上双孔瓶塞,放到黑暗中。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重点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教学策略教法选择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学法引导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植物的器官一种,设计实验,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同时,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查找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资料。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实物展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器材: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若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实验二:有机物分解是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三: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参与。
3.呼吸作用过程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汇报所调查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观察细胞的主要成分,知道植物各器官和各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物。
2.一组:干黄豆种子和萌发的黄豆种子。
二组:活的豆角和死豆角。
三组:去掉叶的活蒿子杆和死蒿子杆。
四组:活菠菜叶和死菠菜叶。
五组:活康乃馨花和死康乃馨花。
六组:死胡萝卜和活的胡萝卜。
每组的实验材料分别于课前两天放到暖水瓶中,记录温度。
上课时观察记录温度。
汇报记录的温度。
一组的干黄豆种子改换煮熟的种子。
每组的实验材料分别于课前两天放到广口瓶中,换上双孔瓶塞,放到黑暗中。
上课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
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公式;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和过程;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和过程;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出本堂课内容】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不仅仅能够制造淀粉这样的有机物,还能够制造什么呢?生:氧气。
师:光合作用需要什么要的必须条件呢?生:光和叶绿体。
【新课讲授】师: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呢?生:可以用来组装成植物体……师:大家说得都对不对呢?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了。
师: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首先可以用来构建植物体。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中包含了有机物。
师: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都属于有机物。
从器官的水平来看,种子的成分大部分是有机物,有些植物的根和茎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师: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生长都需要能量的供应,这些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太阳光能。
师:是不是光能一进入植物体内就会马上转变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植物在晚上还可不可以生长呢?师:太阳光能首先会通过光合作用被吸收,储存到有机物中,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会被释放出来,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有什么实验能够证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是从有机物中被释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P123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
师:甲瓶中的温度会升高,是由于萌发的种子能够散发出热量,而热量就是能量的一个形式。
师:这说明有机物→能量。
师:有机物被分解时会释放出能量,还会释放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124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描述呼吸作用过程。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学会运用归纳方法归纳知识。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1.呼吸作用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有机物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具准备1.自制CAI呼吸作用过程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上课前一天,教师用两个暖水瓶装种子,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
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2)漏斗、澄清的石灰水、导管、阀门、清水。
(3)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去,我总认为只有人和动物才有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呼吸的,那你们的观点呢?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再就是,我们每天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是为了补充我们生长发育及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
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那么多的有机物,除了供给我们外,对于它自己来说,还有哪些用处呢?你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利用自己的感受、想法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师:你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植物体本身的组成成分离不开有机物。
学生1:比如我们吃的粮食像小麦、玉米、大米等种子中含有有机物淀粉。
学生2:我们吃的水果如苹果、梨、桃等中也含有有机物糖类。
学生3:我们吃的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等中富含有有机物——纤维素和维生素。
师:很好,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从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水平上来说明的。
而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那么你们能否再从微小的细胞水平上来分析一下?生: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等。
绿色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物也会在植物体内或周围逐渐分解。
那么,绿色植物是如何分解有机物的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有机物分解的类型有机物的分解主要分为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两种类型。
化学分解是指在没有生物参与的情况下,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例如酸、碱、氧化剂等。
生活中常见的干燥木头在没有酸碱及氧气的情况下可以保存几百年甚至更久,但一旦有酸碱及氧气介入时,木头就会迅速分解。
生物分解则是指有机物在生物参与下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
生物分解主要由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参与。
其中最常见的是微生物参与的分解,包括细菌、真菌和微生物等。
二、绿色植物分解有机物的机制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有机物是因为它们拥有多种酶,这些酶能够协助绿色植物分解有机物。
那么具体的机制是什么呢?1、酶的作用酶是对有机物进行分解的关键,它能够将有机物分子中的特定键断开,从而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
绿色植物中常见的酶有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
例如,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断裂,从而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
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则能够将植物组织中的纤维素和淀粉分子分解成葡萄糖等简单糖类分子。
2、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也是参与绿色植物分解有机物的重要因素。
微生物主要分为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分解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同时还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素。
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也是它们不能同时分解几种有机物的原因。
因此,在实际分解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会通过竞争关系来选择分解适合自己分解的有机物。
3、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因素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酶和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
例如,适宜的温度和pH值能够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酶的活性,这将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相反,如果环境条件过于恶劣,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都会受到限制,对有机物的分解也会造成影响。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目标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和难点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组内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最后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验。
方案三: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大胆设计予以肯定,并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方案一:各实验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分析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自己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再组间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三:4个大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
然后①前二组间进行对比,后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②第2组和第4组进行对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启发学生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这一结论。
三、光和作用的意义方案一: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意义。
方案二: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学习目标1.描述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举例说明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掌握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举例说明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法指导:讨论、探究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揭示目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几乎养活了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二、自学指导三、学生自学四、自学检测1、有机物构建植物体(自主学习)1)从细胞水平看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2、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实验一结果:甲瓶乙瓶结论:实验二结果:结论:实验三结果:甲瓶乙瓶结论:小结:种子的萌发过程分解了,释放了。
在这了过程中,消耗了,产生了。
呼吸作用的示意图(公式):+++()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五、合作探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
下面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且都与呼吸作用有关。
你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吗?(1)为什么要将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2)为什么要给植物松土?(3)存放蔬菜的地窖里已经安上了电灯,农民在进入地窖时,为什么手里还要拿着点燃的蜡烛?(4)存放时间较长的萝卜,为什么会空心?(5)玉米、水稻等在入仓前为什么要晒干?(6)关于呼吸作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六、当堂检测:1.下列哪种生理过程会释放能量?()A.分解有机物;B.合成有机物;C.释放氧气;D.吸收二氧化碳。
2..植物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蛋白质和淀粉B.脂类和蛋白质C.纤维素DNAD.淀粉和纤维素3.下列哪项不进行呼吸作用? ()A.萌发的种子;B.未萌发的活种子;C.煮熟的种子;D.新鲜的叶片。
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C.通常会吸收氧气;D.只在无光时才进行。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设计大连市西岗区二十六中学车冬梅《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设计一、教案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2.通过探究实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
3.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在实践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
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主动学习差,缺乏实验能力,但好动,对实验充满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参与实验可以调动积极性。
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四、学法分组讨论法,实验参与法,归纳总结法,自主探究法,互评法教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演示法、引导法、练习法五、教案过程。
植物学教案:绿色植物的生长与有机物营养。
绿色植物的生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萌发期和生长期。
在萌发期,种子经过水分和氧气的吸收、渗出,胚芽逐渐发育。
生长期是植物的快速生长阶段,植物会利用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有机物质,从而进行自身的生物合成。
关于绿色植物的有机物营养,它是由光合作用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共同提供的。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光合产物的过程。
光合产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等,这些物质可以为植物提供生物能量和生物合成的源。
此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必须获得的。
营养元素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质,如氮、磷、钾等,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和代谢。
在植物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植物的生长过程与原理;二、植物的有机物营养与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三、教学实践中营养元素的给予和管理;四、植物的育种与培育。
下面分别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植物生长的原理:讲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物学原理,从种子开始,介绍植物生长的规律和途径,生长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同时,介绍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之一,从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光合反应和光合产物的合成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植物有机物营养与营养元素的掌握:讲解植物的有机物营养需要的营养元素和各种元素的作用,如氮、磷、钾等。
介绍土壤中的肥料成分和正确施肥的方法。
此外,对于各种植物的营养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和生命需要。
三、教学实践中的营养元素的给予和管理: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先讲解植物吸取元素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再通过实验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营养元素的种类和组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科学的植物育种方案,了解不同肥料的配比和使用方法,并将这些实践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实际育种当中。
四、植物育种与培育:针对目标植物进行分析和培育策略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育种和培育的技术和方法。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上一节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本节讲“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呼吸作用)”,下一节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前后逻辑联系紧密,承上启下的关系明显。
本节教材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
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重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它包括三个部分:(1)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对本课内容,学生有一定学习经验,比如上一节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反应式,有助于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理解(正迁移),但也存在一定的干扰(负迁移)。
同时,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动物需要呼吸、活动需要能量),但认识还比较模糊和肤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感兴趣的会是其中的三个演示实验,而利用三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的方法也正是学生学习重难点之一,通过个三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属中等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学生需要理解有机物对生物体具有重要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及其代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和实验的操作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意目标: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积极情感和初步建立自然界整体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也是重点。
五、教学策略1、理念和方法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问题和讨论为先导,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