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17 MB
- 文档页数:253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氡(222 86Rn)可从矿泉水、岩石、地下水、天然气、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停留在呼吸道中,放出α射线,其衰变产物还能放出β、γ射线。
这些射线可诱发肺癌。
下列关于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 的原子核内含有222个中子B .Rn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ⅦA 族C .Rn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与任何物质都不能反应D.新铺大理石地面的居室,需常开窗换气,以减少氡对人体的危害2.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被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粒子不显电性B .该粒子质量数为4C .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D .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3.(已知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
下列原子中,与氟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4.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 形式存在,而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He ,据估算3He 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3He 、4He 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3He 、4He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③3He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④3He 液化是物理变化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5.长征2号火箭承担运载“神六”的使命,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启动长征2号(CZ2F)火箭的优良炸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H 、LiD 、LiT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3B .它们都是强氧化剂C .H 、D 、T 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D .它们都是强还原剂6.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 a .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 .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c .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 .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e .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 f .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原子A .a 、fB .b 、cC .d 、eD .e 、f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与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B.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8.已知某元素原子的各级电离能数值如下:I1=736 kJ/mol,I2=1 450 kJ/mol,I3=7 740 kJ/mol,I4=10 500 kJ/mol,I5=13 600 kJ/mol,则该原子形成离子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9.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O<S<Se<Te B.C<N<O<FC.P<S<O<F D.K<Na<Mg<Al10.(2010·大连质检)主族元素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 Chemistry 课程编码:10110010学时:32/6 学分: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课程类别:理论课先修课程: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建工学院等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化学是机械学院、电气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车辆学院、建工学院等学院学生必修基础课程,工程化学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二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五章物质结构基础;第六章化学与人类的进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机械学院、电气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车辆学院、建工学院等学院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训练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系统、环境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符号、单位及有关计算;理解反应进度的概念,掌握化学计量数正、负值的确定。
理解各类晶体名称、晶格结点上粒子及其作用力、熔点、硬度、延展性、导电性,掌握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和产生渗透压的原因;了解等离子态的形成和组成,了解大气湿度概念和相对湿度的计算,掌握酸雨的pH值范围,理解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理解臭氧层出现空洞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本章主要内容]:1.1化学基本概念1.2气体、等离子体1.3液体和水污染1.4固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治理[本章重点]:1.分子、原子、元素、系统、环境、相、气体、等离子体等基本概念2.稀溶液的通性3. 晶体类型[本章难点]:1.稀溶液的通性2.过渡型晶体第二章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焓变和内能的变化是不同过程中系统变化时总能量的改变,理解Qp,Qv,ΔrH,Δf H m(H2O),ΔrHθm等各符号的名称、意义,了解ΔG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理解其作为反应自发性判据,理解ΔrHθm(T)≈ΔrHθm(298.15),ΔrSθm(T)≈ΔrSθm(298.15),掌握ΔrGθm(T), ΔrG(298.15), ΔrGm的计算方法。
《普通化学》课程学习指南根据知识模块顺序,教学要求如下一、理论课学习指南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基本要求知识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效应,反应焓变,盖斯定律。
学习目标:了解用弹式热量计测量等容热效应(Qv)的原理,熟悉Qp的实验计算法,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的关系;了解Qv与化学反应的内能的关系;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 mθ)的近似计算,适当了解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知识点:环境化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等温方程,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质量作用定律,吉布斯函数变判据,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学习目标:了解化应中的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θ)的近似计算;能应用△rGm 或△rGmθ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及其与△rGmθ的关系,并初步掌握有关计算;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元素反应的影响;了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了解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概念;能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初步计算;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元素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环境化学元素中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第三章水溶液化学知识点:共轭酸碱对,缓冲溶液,溶度积,溶液的通性,酸碱解离平衡,难溶电解质。
学习目标:了解溶液的通性(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明确酸碱的解离平衡,分级解离和缓冲溶液的概念,能进行溶液pH的基本计算,能进行同离子效应,等离子平衡如缓冲溶液的计算,了解配离子(络离子)的解离平衡移动;初步掌握溶度积和溶液解的基本计算;了解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了解环境化学中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某些处理方法的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知识点:电极,氧化还原电对,电极电势,原电池,电动势,电解,化学电源,析氢腐蚀,吸氧腐蚀。
学习目标: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能应用电极电势的数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了解摩尔吉布斯函数△rGmθ与原电动势,△rGmθ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联系电极电势概念,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了解电解在工程实际中的某些应用;了解金属腐蚀及防护原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上册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共包含七章。
在学习这七章内容时,需要我们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八年级科学上册七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力学基础知识本章是力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主要包括科学与技术、速度、加速度、组成力、合成力、向心力等概念。
另外,还要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规律。
第二章加速度的实质本章内容是关于加速度的实质,其中包括质量与重量比较、力的合成、简单力学现象、传递力等基本知识。
此外,还要了解运动的规律。
第三章颗粒的运动与能量转换本章主要内容是颗粒的运动以及能量转换,其中包括颗粒的振动、碰撞、摩擦力,以及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
另外,还需要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规律。
第四章分子运动与热现象本章主要内容是分子运动与热现象,其中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及其相互转化、热内能、温度、比热等概念。
另外,还需要了解热传递的方式以及热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知识。
第五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本章主要内容是物质结构与性质,其中包括物质常见状态、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形成等基本概念。
此外,还需要了解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性质。
第六章化学反应及其反应速率本章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及其反应速率,其中包括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反应原理等基本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
第七章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本章主要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在生活中很重要,其中包括石油的利用、有机物与生活、化学肥料、化学清洁剂等基本概念。
要了解每个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加深我们对它们的认识。
总结以上便是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主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将每个知识点掌握清楚,在做各种题目时也需要注意理解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一、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1 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原子、离子、分子、原子团等。
掌握不同结构的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认识物质的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1.2 教学内容物质结构基础:原子、离子、分子的概念及性质。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物质的分类及性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特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物质结构模型。
利用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变化。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规律。
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程度。
设计结构性质相关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 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
2.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平衡原理。
2.3 教学方法通过化学实验演示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程度。
设计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能量变化和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
三、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3.1 教学目标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如烷烃、烯烃、炔烃等。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
3.2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烷烃、烯烃、炔烃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如燃烧、取代、加成等反应。
3.3 教学方法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机结构。
通过实验演示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反应类型。
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