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宽比A/B≯5时,X0=(F/π)1/2,否则分块计算涌水量再累加。
• F――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
第41页/共45页
(3)无压非完整井群井系统涌水量计算(近似解)
以有效影响深度H0代替含水层厚度H用上式计算Q。
H0的确定方法:
s’/(s’+l) 0.2
0.3
0.5
0.8
H0 1.3 (s’+l) 1.5 (s’+l) 1.7 (s’+l) 1.85 (s’+l大、涌水量大、降水深度较大的砂类土,及用其他井点降水不易 解决的深层降水, 施工工艺: •深井的成孔方法可采用冲击钻孔、回旋钻孔、潜水电钻钻孔或水冲法成孔 •抽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抽,一切满足要求后再转入正常工作。 •井管使用完毕,用起重设备将井管口套住徐徐拔出,滤水管拔出洗净后可再 用。 •拔出所留的洞用砂砾填实。
扣连滤管;
• 滤管:φ38、φ51,长1~1.7m,开孔φ12,开孔率20~25
%,包滤网;
• 总管:内φ75~100无缝钢管,每节4m,每隔0.8、1或1.2m有
一短接口; • 连接管:使用透明塑料管、胶管或钢管,宜有阀门; • 抽水设备:
• 真空泵(教材)――真空度高,体形大、耗能多、构造复杂
第31页/共45页
• 用于沟槽宽度B>6m,或土质不良。
• 环状:在坑槽四周布置。
• 用于面积较大的基坑。
第36页/共45页
单排 环状 井点平面及高程布置 第37页/共45页
井点平面及高程布置
(2)高程布置(图)
• 井管埋深:H埋≥H1+h+iL。
H1――埋设面至坑底距离; h――降水后水位线至坑底最小距离(一般可取0.5~1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1/10,线状1/5; L――井管至基坑中心(环状)或另侧(线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