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思维导图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9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思维导图欣赏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一古代中国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 选官和监察制度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4.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的治国方略。
(1)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3)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4)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过程与方法:本课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要学生深刻理解不太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探重要。
本课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抓住两条线索:及中央和地方矛盾: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政治文明发展国热情和自豪感。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西周宗法制对今天又怎样的影响?2.如何看待持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怎样一步步解决中央与地方、皇权和相权两对矛盾的?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表专题划分专题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课时)专题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课时)专题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课时)专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课时)专题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
第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一、夏、商、周的更替和西周的分封制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西周时期为代表):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权与神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④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等。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全面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制主义,二是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①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②专制主义制度是一种政体,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在帝制的终身制和皇位世袭方面,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③专制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趋势是:君权削弱相权,君权向绝对性和独断性发展。
(2)中央集权①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②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但二者不能完全分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服从中央。
③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的表现是:财政上:财源由中央垄断;行政上:中央直接任免官吏;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军事上:皇帝总揽军权;意识形态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原因(1)经济方面:这一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2)政治方面:封建地主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封建土地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
(3)思想方面: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思想和后来吸收包括法家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成为这种制度的理论依据。
3.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