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设计交换网络三级结构综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30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1年秋季学期移动通信课程设计题目:增城荣阳铝业有限公司网络规划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班姓名:莫伟杰学号:09250107指导教师:蔺莹成绩:前言在网络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变得不可忽视。
如果企业没有网络的参与,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效率及低的企业,它终将会被淘汰。
如果学习没有网络的应用,那么我们必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知识。
生活中没有网络的参与,那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必定是枯燥乏味的。
所以,不管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网络。
而网络怎么构建才合理则是我们须要关心并要了解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对网络的作用尚缺乏足够认识,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网站的企业为数甚少,即使已建立了网站的企业,也未充分运用好网络。
一些网站内容贫乏、粗糙简单,只有企业介绍和产品简介,丝毫看不出企业的独特风格和完善的企业功能,既难以形成固定的网络受众,更无法借此而促进销售并产生品牌效应。
这种状况是和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秩序变革不相称的。
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企业必须学会网上生存,注重利用互联网宣传企业形象,销售自己的产品,开展网络消费心理研究。
要想成功地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诸如网站能否及时了解和掌握消费者及市场的最新需要,网站的消费信用是否令人信赖,网站是否在多家搜索引擎上作了链接以使客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等等。
所以,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组建一个合理的网络。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络和网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几千元的建站费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发展问题,特别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这样。
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很在乎自己的名片,因为,这是一个门面。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为自己的企业建一个网站。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和一个公司的领导有没有名片一样重要。
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系(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设计时间: 2013.7.1~2013.7.14 设计地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5、安全与管理需求:校园网内存有所有学生的考务信息、教务信息,因此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有较高要求。
为了今后管理的方便与维护的简单需要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易操作性6、现有网络的分析:现在的校园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学生考试机器化,校内新闻的发布于公示,学生的管理包括网上选课、网上查询考试成绩等,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与管理需要加强校区之间的联系,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提高办公效率和水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系统,实用的全面的高速网络,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
2、网络的拓扑方案设计2.1 总体的拓扑方案,如图1,图1 总体拓扑结构2.2 各个楼宇拓扑方案2.2.1、D2(网络中心)如图2所示,D2作为网络中心,需要有强大的中心交换机,它可以给用户提供FTP服务、邮件服务、万维网服务。
主要的设备:中心交换机1台(13个光口),汇聚交换机一台(8口),用来把每一个楼层的的接入交换机连接在一起——为什么要选用?,接入交换机6台(16口),路由器一台,防火墙1个,FTP服务器、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网管主机一台图2 网络中心拓扑结构2.2.2、D1(教学楼)设计如图3,主要设备:汇聚交换机交换机一台(8个电口1个光口),三级交换机6台(16口),用光纤连接到中心交换机图3 教学楼D1的拓扑结构2.2.3、D3教学楼的拓扑结构如图4,主要设备:接入交换机4台(16口),汇聚交换机(1个光口8个电口),光纤连接到主交换机图4 D3的拓扑结构2.2.4、行政楼拓扑结构如图5,这里有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需要较快的网速设置一个汇聚交换机与中心交换机相连。
主要设备:汇聚交换机(1光口8个电口),4个接入交换机(16口)教务管理服务器,办公服务器图5 行政楼的拓扑结构2.2.5、图书馆的拓扑结构图,如图6,图书馆是阅览室里面有图书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网管主机,教室,还有一个电子阅览室主要设备:一台汇聚交换机(1个光口8个电口),3个16口的接入交换机1个48口接入交换机一个24口接入交换机图6 图书馆拓扑及认购2.2.6、宿舍楼这其中包括豫州书院、瀛洲书院、淩州书院、女生4号楼、女生5号楼、海州书院、女生6、7号楼。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的设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本)学生姓名王善忠学号 201210315104 年级 2012级指导教师宋刚职称副教授二〇一五年六月二日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摘要:数字交换机的诞生不但使电话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电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数字交换机上既能进行电路交换,又能进行分组交换,而且能实现话音和非话业务等多种业务通信,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目前高速通讯网络性能的瓶颈集中在高速交换系统,研究、设计和制造高速交换系统对目前高速通讯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交换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虽然是研究多年的老课题,但由于现在的交换机在不停的更新换代,所以对新的交换算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我们更应对这些基础的东西增加更多的注意力。
而且随着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高速大容量的交叉连接或交换设备和芯片的性能也在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T接线器;S接线器;数字交换网络;TSST网络设计;网络阻塞目录第1章绪论 (1)1.1背景和意义 (1)1.1.1 背景 (1)1.1.2 意义 (1)1.2主要内容 (2)1.2.1课程设计的目的: (2)1.2.2 课程设计的要求 (2)第2章 T接线器、S接线器 (3)2.1 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3)2.2 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4)第3章数字交换网络 (6)3.1复用和分路、串→并和并→串变换 (6)3.2 TST数字交换网络 (6)第4章 TSST时分交换网络 (8)4.1 TSST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框图 (8)4.2 TSST交换网络工作原理 (9)4.3 时隙交换 (11)4.3.1 时隙交换单片机控制部分程序 (12)4.3.2 程序工作流程示意图 (14)第5章网络阻塞分析 (16)5.1 话务量基础知识 (16)5.1.1 话务量 (16)5.1.2 占用概率分布 (16)5.2 数字交换网络的空分等效 (16)5.3 无阻塞网络 (17)5.3.1 单级无阻塞网络 (17)5.3.2 多级无阻塞网络 (17)第6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第1章绪论1.1背景和意义1.1.1 背景自从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后,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多个用户之间的电话交换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交换机,电话交换网迅速的发展。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2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 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关键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S接线器目录摘要 (1)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TST网络的基本原理 (4)第三章设计内容 (6)3.1 目的及意义 (6)3.2 训练任务及要求 (6)第四章设计步骤及主要内容的记录 (7)4.1时分复用接线器 (7)4.2 空分复用接线器 (9)4.3AT89C51单片机简介 (11)4.4 TST交换网络的程序控制 (15)第五章设计不足及改进 (19)5.1设计特点以及不足 (19)5.2改进意见 (19)第六章总结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前言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或者说是将入线上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去。
在减缓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就是交换网络因此交换网络是任何交换系统的核心。
交换网络是有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构成的网络。
交换网络含有三大因素即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方式。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件用于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就可以构成交换网络因此交换单元的功能也就是交换的基本功能即在任意的入线和一组出线之间建立连接。
TST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典型的交换网络它有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T接线器和开关结构的S接线器连接而成。
《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是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所开设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原理和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动手编写程序,通过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网络安全应用问题。
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
二.题目任选下列一项目进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的系统,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
1、加密软件设计2、安全数据库系统设计3、网络嗅探器设计与实现4. CA系统设计5、VPN虚拟专用网三.任务完成形式1.完整的软件系统软件设计必须提交完整的电子版程序源代码、可执行程序、数据文件以及使用说明文件等。
源代码文件要特别注意编程规范、代码风格,关键代码需有合理的注释,不含任何无用代码;数据文件内要求有一定数量的“真实”数据(如对于记录文件,需要有5条以上记录);使用说明文件的第一行,需要给出设计者的学号、姓名,后面为其它说明。
软件打包压缩提交至ftp://122.206.57.3《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设计》文件夹内(每个学生以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
2.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要求请参考附录二)撰写要求:字数:不少于6000字。
封面: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
(格式见附录)摘要:说明本设计的基本任务,完成的功能,所用开发工具,本人的主要工作。
(宋体五号)。
关键字为3-5个,中间用逗号分隔。
目录:由“文档结构图”自动生成。
(字体:宋体五号)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为1.5倍行距参考资料:三个以上四.总体要求根据所给的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从中选择项目,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题目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总体要求如下:1.课程设计报告正文概念清楚、叙述正确、内容完整、书写规范。
2.课程设计中必须按指导书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必要的理论分析,设计要有合理的依据。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不得出现雷同,否则雷同者均不及格。
西南石油大学程控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程控交换题目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院系专业年级通信工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
....。
.。
..。
..。
...。
..。
..。
..。
.。
..3第一章 T-S—T网络基本原理 (4)1。
1 T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4)1。
2S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6)1.3 T-S—T交换网络 (7)第二章硬件介绍 (8)2。
1时分交换芯片MT8980 (8)2.2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10)2.3 单片机AT89C51 (13)2。
4 锁存器74HC573 (16)第三章 T—S-T网络总体设计及性能分析 (17)总结及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19)前言对于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它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其次,利用TST网络。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分别作为初级T和次级T,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这次课程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它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通常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采用T—S-T交换网路.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要求:(1)熟悉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功能,以及构成T—S—T交换网络的方法. (2)查阅相关芯片的资料,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具体芯片,熟悉各芯片的工作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
交换三级网综合实验【实验名称】交换三级网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构建交换网络的三级结构。
【背景描述】你是某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公司现在承接一个企业网的搭建项目,经过现场勘测及充分与客户沟通,你建议该网络采用经典的三级网络构架,现项目方案已经得到客户的认可,并且请你负责整个网络的实施。
【实现功能】通过合理的三层网络架构,实现用户接入网络的安全、快捷。
【实验设备】RG-S2126G(两台)、RG-S3550-24/RG-3550-48/RG-S3750-24/RG-S3760-48(任选型号,两台)、RG-WALL50(1台)、RG-R1762(1台)【网络拓扑原型】图 1【实验拓扑】图 2拓扑图【客户需求】整个网络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级结构,出口防火墙做相应的防止外网攻击关键端口的规则,通过出口路由器做NAT供内网用户访问外网,同时要求VLAN1内网用户不能访问VLAN24的FTP服务,VLAN2不作限制。
接入层交换机要实现防冲击波的功能。
【实验拓扑说明】整个实验用RG-S2126G1模拟VLAN1用户接入交换机,RG-S2126G2模拟VLAN2用户接入交换机,VLAN1与VLAN2的用户通过RG-S3760-48-1实现VLAN间路由。
RG-S3760-48-1与RG-S3760-48-2之间通过静态路由,实现内网用户的对外数据包转发及对内网服务器的访问。
RG-S3760-48-2及R1通过防火墙连接,防火墙启用桥模式,并对容易被攻击的端口进行安全防护。
在R1上启用NA T功能,保证内网用户可以访问外网,实验拓扑中以R2模拟Internet。
【IP地址规划】设备名称VLAN端口名称IP地址端口连接状况RG-S37VLAN1 192.168.11.1/24 F0/1--RG-S2126G1 VLAN2 192.168.12.1/24 F0/2--RG-S2126G260-48-1VLAN10 192.168.13.1/24F0/10--RG-S3760-48-2 F0/10VLAN10 192.168.13.2/24F0/10--RG-S3760-48-1F0/10(续表)设备名称VLAN端口名称IP地址端口连接状况RG-S3760 -48-2 VLAN11 192.168.1.11/24 F0/11--防火墙eth0 VLAN24 192.168.24.1/24 F0/24--内网服务器R1 Fastethernet1/0 192.168.1.12/24 F1/0--防火墙eth1 Serial1/2 (DTE) 202.202.1.1/24 S1/2—R2 S1/2R2 Serial1/2 (DCE) 202.202.1.2/24 S1/2—R1 S1/2 【基本配置】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2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0%Invalid interface type and number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no ip address^%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Switch(config-if)#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R1#enR1#conf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1(config)#int f0/1%Invalid interface type and numberR1(config)#int f1/0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 f1/0.1R1(config-subif)#exitR1(config)#int f1/0R1(config-if)#no ip addressR1(config-if)#no sh%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1,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1, changed state to up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 f1/0.1R1(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1(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Configuring IP routing on a LAN subinterface is only allowed if thatsubinterface is already configured as part of an IEEE 802.10, IEEE 802.1Q,or ISL vLAN.R1(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0.2 255.255.255.0% Configuring IP routing on a LAN subinterface is only allowed if thatsubinterface is already configured as part of an IEEE 802.10, IEEE 802.1Q,or ISL vLAN.R1(config-subif)#exitR1(config)#int f0/0.1R1(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R1(config-subif)#no shR1(config-subif)#exitR1(config)#int f0/0.2R1(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R1(config-subif)#no shR1(config-subif)#exitR1(config)#int s2/0R1(config-if)#ip address 1922.168.30.1 255.255.255.0^%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0.1 255.255.255.0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1(config-if)#no shut%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downR1(config-if)#%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down%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1, changed state to 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0R1(config-router)#version 2R1(config-router)#R1 con0 is now available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R1>enR1#c t% Ambiguous command: "c t"R1#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ip route 192.168.50.0 255.255.255.0 192.168.30.2R1(config)#R1 con0 is now available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R1>enableR1#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1(config)#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0R1(config-router)#version 2R1(config-router)#nerwork 192.168.10.0^%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0R1(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f1/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22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IP-4-DUPADDR: Duplicate address 192.168.10.22 on FastEthernet1/0, sourced by 000A.F301.CD89%IP-4-DUPADDR: Duplicate address 192.168.10.22 on FastEthernet1/0, sourced by 000A.F301.CD89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0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0.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f1/0^%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outer(config)#int f1/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50.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30.1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192.168.30.1Router(config)#Router con0 is now available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down%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en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 con0 is now available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Router>conf t^%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outer>en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60.0 255.255.255.0 192.168.40.2 Router(config)#exit%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Router#router rip^%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outer#en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5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60.0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fig-router)#Router con0 is now available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downRouter>Router>en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2/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200.1.8.7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f1/0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2/0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p nat pool to_internet 200.1.8.7 200.1.8.8 netmask 255.^ %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outer(config)#ip nat pool to_internet 200.1.8.7 200.1.8.8 netmask 255.255.255.0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50.0 0.0.0.255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to_internet overload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2/0Router(config)#Router(config)#ip nat pool to internet 200.1.8.7 200.1.8.7 netmask 255.255.255.0^%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50.0 0.0.0.255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to_internet overloadRouter>en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s2/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200.1.8.8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no sh%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66.66.66.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实验结果:。
目录摘要1 1 设计容11.1 设计题目1 1.2 设计任务12绘制三阶系统的根轨迹22.1 常规方法绘制根轨迹2 2.2用MATLAB 绘制根轨迹4 3 不同条件下K 的取值53.1 当-8为闭环系统的一个极点时,K 的取值5 3.2 主导极点阻尼比为0.7时的k 值5 4 求系统的稳态误差64.1 位置误差系数7 4.2 速度误差系数7 4.3 加速度误差系数84.4 输入信号为25.2)(1)(t t t t r ++=时的稳态误差85 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96 频域特性分析96.1绘制Bode 图和Nyquist 曲线10 6.2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12 7 加入非线性环节判断稳定性137.1 求死区特性环节的描述函数137.2 根据负倒描述函数和Nyquist 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4 8 设计体会15 参考文献 (17)摘要三阶系统是以三级微分方程为运动方程的控制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三阶系统非常普遍,其动态性能指标的确定是比较复杂。
在工程上常采用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对三阶系统进行近似分析,或直接用MATLAB软件进行高阶系统分析。
在课程设计中,要掌握用MATLAB绘制闭环系统根轨迹和系统响应曲线,用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来估算三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在比较点与开环传递函数之间加一个非线性环节判断其稳定性。
1 设计容1.1 设计题目三阶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初始条件:某单位反馈系统结构图如图1-1所示:图1-1 图1-21.2 设计任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试绘制随根轨迹2、当-8为闭环系统的一个极点时,K=?3、求取主导极点阻尼比为0.7时的K 值(以下K 取这个值)4、分别求取位置误差系数、速度误差系数、加速度误差系数及输入信号为25.2)(1)(t t t t r ++=单位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及单位加速度信号时的稳态误差5、用Matlab 绘制单位阶跃相应曲线6、绘制Bode 图和Nyquist 曲线,求取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7、如在比较点与开环传递函数之间加1个死区非线性环节,如图1-2所示,其中2,10==k e ,试求取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并根据负倒描述函数和Nyquist 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8、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西南石油大学程控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程控交换题目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院系专业年级通信工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3)第一章 T-S-T网络基本原理 (4)1.1 T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4)1.2S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6)1.3 T-S-T交换网络 (7)第二章硬件介绍 (8)2.1时分交换芯片MT8980 (8)2.2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10)2.3 单片机AT89C51 (13)2.4 锁存器74HC573 (16)第三章 T-S-T网络总体设计及性能分析 (17)总结及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19)前言对于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它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其次,利用TST网络。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分别作为初级T和次级T,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这次课程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它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通常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采用T-S-T交换网路。
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
德州学院计算机系课程设计报告实习名称计算机网络设计题目三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实习时间 2010.06.27-2010.07.04专业班级网络工程指导老师教学单位(盖章)小组分工情况: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课程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及格式要求:1、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论点或方案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
2、标题: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加黑),居中;副标题用三号黑体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英文题目为18磅加粗Times New Roman字,副标题为16磅加粗Times New Roman字。
3、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英文用12磅Times New Roman字),采用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页码一律用小5号字标明。
4、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能将设计过程表述清楚。
(2)图表整洁,布局合理,须按国家规定的绘图标准绘制。
(3)报告字数不少于3千字。
三层交换机(7604)Vlan的划分一、实验目的1、了解VLAN原理2、学会使用各种多层交换机设备进行VLAN 的划分;3理解VLAN 之间路由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二、实验内容1、了解可网管交换机的结构;2、掌握VLAN的划分方法;3、掌握划分VLAN常用的命令。
三、应用环境软件实验室的IP地址段是192.168.10.0/24,多媒体实验室的IP地址段是192.168.20.0/24,为了保证他们之间的数据互不干扰,也不影响各自的通信效率,我们划分了VLAN,使两个实验室属于不同的VLAN 。
两个实验室有时候也需要相互通信,此时就需要利用三层交换机划分VLAN 。
四、实验设备1.DCRS—7604(或5526S)交换机1台2.PC机2台3.Console线1根4.直通网线若干五、VLAN的概念:虚拟局域网是以局域网交换机为基础,通过交换机软件实现根据功能、部门、应用等因素将设备或用户组成虚拟工作组或逻辑网段的技术。
网络工程的相关知识介绍《计算机网络工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Internet和网络互连技术、网络服务器的建立和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需求与规划、网络设计、网络管理和维护等。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同时也可供广大网络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可以与配套实验教材《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程》一起使用。
内容本书以计算机网络的各项基本技术和主流技术为基础,说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思想和结构,突出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配置和管理方法,并对网络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和网络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作者张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组专家。
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科研和数学工作,在网络通信协议的研究和实现等项目上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局域网组网理论与实践教程》等多部教材。
具有二十余年计算机网络方向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测试、无线传感器网络、络教学应用技术等。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应获得较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本专业是专门为网络领域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迫切需要而设置的专业。
历史沿革我国大学专业的设置经历了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学前苏联的“窄口小类”划分方式和后学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宽口大类”划分方式。
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仅设置一个“技术教育科学技术”专业。
计算机网络基础一体化课程方案范文一、专业基本信息1、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应用2、专业代码:0213043、学制年限:三年4、就业方向: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网络设备调试等。
5、职业资格:序号专业(技能)方向职业岗位职业资格(名称、等级、颁证单位)1网页制作网页制作Photohop图像处理网页制作(与社会保障部)Photohop图像处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网络管理员(window平台)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基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Windowerver系统与网络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3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工业与信息产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网络工程网络工程师交换和路由配置管理工业与信息产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工业与信息产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技术处理员网络管理员(工业与信息产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Office)办公文员教育部考试中心7程序设计程序员程序员(工业与信息产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从事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网络组建、维护和应用管理工作,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工作,网站开发工作,参与应用软件编制工作,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1、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养:(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技能)方向1、基本素养(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爱岗与团队协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
(3)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校园组网方案第一章校园网络需求分析1.1校园各子网功能分析21世纪是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信息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校园网已经成为学校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使我国教育管理向智能化发展。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可使网络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它不仅体现在网络本身具备的技术特性和应用特点上,也体现了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而校园网的建设必将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素质的提高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提供简单、有效、便捷的理想办公、教学环境。
本文通过对学校园网建设的研究,着重从需求分析、校园网的设计、设备的选型、网络互联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是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
进行校园网总体设计,首先,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弄清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规划安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本文从校园用户的需求分析入手,阐述了校园网的应用特点,以及网络产品如何满足校园网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然后从校园网的设计、校园网互联设备选型及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作了详细的介绍。
1.2需求分析与拓朴结构1.2.1校园网的功能1、网络中心网络中心形成了主干网,是整个校园网的总节点,并提供连接广域网和拨入服务,在主干网系统采用以太网结构。
在方案中,中心机房放置着中心交换机、服务器群、路由器、机架MODEM等网络设备,这些设备以中心交换机作为中心,以星形拓朴结构通过双绞电缆线连接在一起。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规范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规范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对远程教学的进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普通的小型课件,可能仅仅只能解决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问题。
而网络课程则是要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对于一门完整课程的学习,这当中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过程的实施。
因此网络课程便具有了不同于普通网络课件的一些特性。
1为了让学生通过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完整的掌握一门课程的内容,网络课程应当具有一个非常系统的框架结构,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逻辑的联系。
这种复杂的框架结构是简单的课件所不具备的,这也是网络课程所具有的一个主要特性。
2网络课程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的平台,必须具有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交互界面是学生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在网络课程当中,交互的形式包括有菜单、图标、按钮、窗口、对话框、热键、超链接、Email、聊天室、BBS等。
3网络课程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
正因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多种媒体的集成性,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由于网络课程是基于internet而存在的,因此便于更新是网络课程的特性,这一特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课程所具有的以上特性,在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中,教师应当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课程的特征,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材料来指导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制作,这种文字性的材料就是“教学设计脚本”。
“脚本”相当于电影拍摄中的剧本,它将课程制作的思路、框架结构、内容体系、教学过程、素材安排等信息记录于纸上,可以方便课程制作人员了解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制作出高质量的更适合学生使用的课程。
教学设计与技术制作融为一体,有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辅助教学的目的。
编写网络课程开发脚本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网络课程的开发脚本主要是教学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开发网络课程过程中的一种规范,明确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规范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网络课程制作的各个细节问题,避免或者减少后期出现制作不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出现不必要的返工现象。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2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班姓名:汪燕学号:09250137指导教师:蔺莹成绩:摘要大型的数字交换网络普遍采用T-S-T(时分-空分-时分)三级结构,它由两个T级和一个S级组成,采用两个T级,可充分利用时分接线器成本低和无阻塞的特点,并利用S级扩大容量,使他具有成本低,阻塞率小和路由寻找简单等特点。
本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和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关键词:时分交换芯片MT8980;空分交换芯片MT8816;T-S-T交换网络目录前言 (4)第1章TST网络及其组成 (5)1.1 时间接线器及其原理 (5)1.2 空间接线器及其原理 (6)1.3 TST数字交换网络 (6)第2章芯片介绍 (9)2.1时分交换芯片MT8980 (9)2.1.1.基本特性 (9)2.1.2 MT8980引脚图及其管脚说明 (9)2.1.3 MT8980工作原理 (10)2.2 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13)2.2.1 空分交换芯片MT8816基本特性 (13)2.2.2 引脚图及其管脚说明 (14)2.2.3 MT8816工作原理 (15)第3章TST网络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 (18)3.1 硬件原理框图 (18)3.2 具体设计思路 (18)3.3 容量分析 (20)3.4 软件设计步骤 (21)第4章设计不足及改进 (25)4.1设计特点及不足 (25)4.2 改进意见 (25)第5章设计总结 (26)参考文献 (27)前言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或者说是将入线上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去。
在减缓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就是交换网络,因此交换网络是任何交换系统的核心。
完美WORD格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标准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教育教学部二00八年七月十八日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概念 (2)一、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2)二、课程编码: (2)三、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2)四、课程类型:B类(理论课+实践课) (2)五、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 (2)六、课程学分:4学分 (2)七、课程性质:必修课 (2)八、课程概述: (2)第二部分课程设计 (3)一、设计思路: (3)二、学习情境门类设置 (4)三、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要求 (4)四、学习情境具体设计 (6)第三部分课程资源选择开发 (15)一、教材选用 (15)二、教材编写 (15)三、学习单元设计 (16)四、其他资源开发与利用 (16)第四部分附录 (16)一、术语解释 (16)二、参考文献 (16)三、参考网站 (16)第一部分课程概念一、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二、课程编码:三、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四、课程类型:B类(理论课+实践课)五、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六、课程学分:4学分七、课程性质:必修课八、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培养网络工程施工中传输介质布线及网络连接件的端接和网络布线系统的测试能力,以及网络布线系统的设计能力。
学习领域“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第二部分课程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2.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3.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交换网络三级结构综合设计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网络设备互联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13年7 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网络设备互联”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网络设备互联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网络设备互联”课程和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的相关训练。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来构建交换网络的三级结构,从而实现相关的功能。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日期:课程设计所需软件、硬件等软件:WindowsXP/7、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等硬件:二层交换机RG-S2126 2台, 三层交换机RG-S3550 2台路由器RG-S20 2台计算机1台课程设计进度计划起至日期工作内容备注6月24日-6月25日6月25日-6月27日6月27日-6月29日分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并合理安排工作进行设备配置及测设验证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排版认真仔细的分析搜索的资料参考文献、资料索引序号文献、资料名称编著者出版单位[1] 网络设备互联—实验指南高峡编著科学出版社[2]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1 实验目的 (1)2 背景描述 (1)3 需求分析 (1)4 实验拓补 (1)5 客户需求 (2)6 实验拓补说明 (2)7 IP地址规划 (3)8 详细设计 (3)8.1 配置接入层交换机 (3)8.2 配置汇聚层交换机 (4)8.3 配置路由器 (6)8.4 配置FTP服务器 (8)8.5 验证测试 (10)9 心得体会 (25)参考文献 (25)1 实验目的构建交换网络的三级结构2 背景描述你是某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公司现在承接一个企业网的搭建建项目,经过现场勘测及充分与客户沟通,你建议该网络采用经典的三级网络构架,现项目已经得到客户的认可,并且请你负责整个网络的实施。
3 需求分析通过合理的三层网络架构,实现用户接入网络的安全,快捷,不允许vlan10的用户去访问vlan30的FTP服务,vlan20不受限制;vlan10的用户接口需要配置端口安全,设置最大连接数为3,如果违规则采取shutdown措施;vlan20的用户接口需要配置端口安全,设置最大连接数为2,如果违规则采取shutdown 措施;配置静态路由使用全网互通;配置NET功能,使用内网用户使用200.1.1.3-200.1.1.6这段地址去访问互联网;将内网的FTP服务发布的互联网上,使用内网地址为192.168.13.254,公网地址为200.1.1.7,并要求可以通过内网地址访问FTP服务器;使用ACL防止冲击波病毒。
4 实验拓补三级结构所需的实验设备有:二层交换机RG-S2126G 2台、三层交换机RG-S3760 2台、路由器RG-RSR-20 2台、计算机1台。
实验拓补图,如图4.1所示。
图 4.15 客户需求整个网络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级结构,通过出口路由器做NAT供内网用户访问外网,同时需求vlan10内网用户不能访问vlan30的FTP服务,vlan20不作限制。
接入层交换机要实现防冲击波的功能。
6 实验拓补说明整个实验用RG-S2126G1模拟vlan10用户接入交换机,RG-S2126G2模拟vlan20用户接入交换机,vlan10与vlan20的用户通过RG-S3550-1实现vlan间的路由。
RG-S3550-1与RG-S3760-2之间通过静态路由,实现内网用户的对外数据包转发及内网服务器的访问。
RG-S3760-2与R1连接,在R1上启用NET功能,保证内网用户可以访问外网,实验拓扑中以R2模拟Internet。
7 IP地址规划设备名称端口名称IP地址RG-S3760-1 VLAN10 192.168.11.1/24 VLAN20 192.168.12.1/24 VLAN30 192.168.13.1/24RG-S3760-2 VLAN10 192.168.11.2/24 VLAN20 192.168.12.2/24 VLAN30 192.168.13.2/24 Fa0/11 172.16.1.1/30RSR20-1 Fa0/0 172.16.1.2/30Fa0/1 200.1.1.1/28 RSR20-2 Fa0/1 200.1.1.2/288 详细设计8.1 配置接入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1:S2126G-1>en 14Password:S2126G-1#config tS2126G-1(config)#vlan 10S2126G-1(config-vlan)#exitS2126G-1(config)#interface range f 0/2-24S2126G-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2126G-1(config-if-range)#exitS2126G-1(config)#interface range f 0/1S2126G-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2126G-1(config-if-range)#exitS2126G-1(config)#interface range f 0/2-24S2126G-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S2126G-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3S2126G-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shutdownS2126G-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S2126G-1(config-if-range)#exitS2126G-1(config)#二层交换机2:S2126G-2>en 14Password:S2126G-2#config tS2126G-2(config)#vlan 20S2126G-2(config-vlan)#exitS2126G-2(config)#interface rang f 0/24S2126G-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2126G-2(config-if-range)#exitS2126G-2(config)#interface rang f 0/1S2126G-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2126G-2(config-if-range)#exitS2126G-2(config)#interface range f 0/2-24S2126G-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S2126G-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2S2126G-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shutdown S2126G-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port-securityS2126G-2(config-if-range)#exit8.2 配置汇聚层交换机RG-S3760-1>en 14Password:RG-S3760-1#conf tRG-S3760-1(config)#RG-S3760-1(config)#vlan 10RG-S3760-1(config-vlan)#exitRG-S3760-1(config)#vlan 20RG-S3760-1(config-vlan)#exitRG-S3760-1(config)#vlan 30RG-S3760-1(config-vlan)#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vlan 10RG-S3760-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1 255.255.255.0RG-S3760-1(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vlan 20RG-S3760-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RG-S3760-1(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vlan 30RG-S3760-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3.1 255.255.255.0RG-S3760-1(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0RG-S3760-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RG-S3760-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RG-S3760-1(config-if-range)#exitRG-S3760-1(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 abcRG-S3760-1(config-ext-nacl)#deny tcp 192.168.11.0 0.0.0.255 192.168.13.0 0.0.$ RG-S3760-1(config-ext-nacl)#exitRG-S3760-1(config-ext-nacl)#$0 0.0.0.255 192.168.13.0 0.0.0.255 eq ftp-dataRG-S3760-1(config-ext-nacl)#exitRG-S3760-1(config)#int vlan 10RG-S3760-1(config-if)#ip access-group abc i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1.2RG-S3760-1(config)#RG-S3760-2#config tRG-S3760-2(config)#hostname RG-S3760-2RG-S3760-2(config)#vlan 10RG-S3760-2(config-vlan)#exitRG-S3760-2(config)#vlan 20RG-S3760-2(config-vlan)#exitRG-S3760-2(config)#vlan 30RG-S3760-2(config-vlan)#exitRG-S3760-2(config)#interface vlan 10RG-S3760-2(config-if)#ip add 192.168.11.2 255.255.255.0RG-S3760-2(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2(config-if)#exitRG-S3760-2(config)#inter vlan 20RG-S3760-2(config-if)#ip add 192.168.12.2 255.255.255.0RG-S3760-2(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2(config-if)#exitRG-S3760-2(config)#inter vlan 30RG-S3760-2(config-if)#ip add 192.168.13.2 255.255.255.0RG-S3760-2(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2(config-if)#exitRG-S3760-2(config)#inter f0/9RG-S3760-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RG-S3760-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RG-S3760-2(config-if)#exitRG-S3760-2(config)#interface f0/10RG-S3760-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RG-S3760-2(config-if)#exitRG-S3760-2(config)#interface f0/11RG-S3760-2(config-if)#no switchportRG-S3760-2(config-if)#ip add 172.16.1.1 255.255.255.252RG-S3760-2(config-if)#exitRG-S3760-2(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RG-S3760-2(config)#8.3 配置路由器RG-S3760-1>en 14Password:RG-S3760-1#conf tRG-S3760-1(config)#RG-S3760-1(config)#vlan 10RG-S3760-1(config-vlan)#exitRG-S3760-1(config)#vlan 20RG-S3760-1(config-vlan)#exitRG-S3760-1(config)#vlan 30RG-S3760-1(config-vlan)#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vlan 10RG-S3760-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1 255.255.255.0RG-S3760-1(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vlan 20RG-S3760-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RG-S3760-1(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vlan 30RG-S3760-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3.1 255.255.255.0RG-S3760-1(config-if)#no shutdow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0RG-S3760-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RG-S3760-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RG-S3760-1(config-if-range)#exitRG-S3760-1(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 abcRG-S3760-1(config-ext-nacl)#deny tcp 192.168.11.0 0.0.0.255 192.168.13.0 0.0.$ RG-S3760-1(config-ext-nacl)#exitRG-S3760-1(config-ext-nacl)#$0 0.0.0.255 192.168.13.0 0.0.0.255 eq ftp-dataRG-S3760-1(config-ext-nacl)#exitRG-S3760-1(config)#int vlan 10RG-S3760-1(config-if)#ip access-group abc inRG-S3760-1(config-if)#exitRG-S3760-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1.2RG-S3760-1(config)#RG-RSR20-1762-1>RG-RSR20-1762-1>en 14Password:RG-RSR20-1762-1#config terRG-RSR20-1762-1(config)#hostname RG-RSR20-1RG-RSR20-1(config)#inter f 1/0RG-RSR20-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2 255.255.255.252RG-RSR20-1(config-if)#exitRG-RSR20-1(config)#inter f 1/1RG-RSR20-1(config-if)#ip add 200.1.1.1 255.255.255.240RG-RSR20-1(config-if)#exit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1.0 0.0.0.255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2.0 0.0.0.255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3.0 0.0.0.255RG-RSR20-1(config)#inter f 1/0RG-RSR20-1(config-if)#ip nat insideRG-RSR20-1(config-if)#exitRG-RSR20-1(config)#inter f 1/1RG-RSR20-1(config-if)#ip nat outsideRG-RSR20-1(config-if)#exitRG-RSR20-1(config)#ip nat pool interRG-RSR20-1(config)#ip nat pool internet 200.1.1.3 200.1.1.6 netmask 255.255.255.240RG-RSR20-1(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internet overloadRG-RSR20-1(config)#$ tcp 192.168.13.254 21 200.1.1.7 21 permit-insideRG-RSR20-1(config)#$ tcp 192.168.13.254 20 200.1.1.7 20 permitRG-RSR20-1(config)#$68.13.254 20 200.1.1.7 20 permit-inside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udp any any eq tftp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tcp any any eq 135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udp any any eq 135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udp any any eq net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tcp any any eq 139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udp any any eq netbios-ss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tcp any any eq 445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tcp any any eq 593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deny tcp any any eq 4444RG-RSR20-1(config)#access-list 115 permit ip any anyRG-RSR20-1(config)#inter f 1/1RG-RSR20-1(config-if)#ip access-group 115 inRG-RSR20-1(config-if)#ip access-group 115 outRG-RSR20-1(config-if)#exitRG-RSR20-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00.1.1.2RG-RSR20-1(config)#ip route 192.168.11.0 255.255.255.0 172.16.1.1RG-RSR20-1(config)#ip route 192.168.12.0 255.255.255.0 172.16.1.1RG-RSR20-1(config)#ip route 192.168.13.0 255.255.255.0 172.16.1.1RG-RSR20-1(config)#外网路由RG-RSR20-2#con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G-RSR20-2(config)#inter f1/0RG-RSR20-2(config-if)#ip add 172.16.1.1 255.255.255.240RG-RSR20-2(config-if)#exitRG-RSR20-2(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00.1.1.1RG-RSR20-2(config) #endRG-RSR20-2(config)#inter f1/1RG-RSR20-2(config-if)#ip add 200.1.1.2 255.255.255.240RG-RSR20-2(config-if)#exit8.4 配置FTP服务器(1)“开始”→“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如图8.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