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著名会议
- 格式:docx
- 大小:15.84 KB
- 文档页数:3
重要会议时间表近代史
以下是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会议和时间表: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会议 - 1919年6月28日至1919年7月10日
2. 凡尔赛和约签订 - 1919年6月28日
3. 伦敦经济会议 - 1933年6月12日至1933年7月27日
4. 《雅尔塔协定》签署 - 1945年2月4日至1945年2月11日
5.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条件投降 - 1945年5月8日(欧洲)和1945年9月2日(太平洋)
6. 波茨坦会议 - 1945年7月17日至1945年8月2日
7. 联合国成立会议 - 1945年4月25日至1945年6月26日
8. 霍尔默会议 - 1949年12月1日至1949年12月3日
9. 北约成立会议 - 1949年4月4日
10. 日内瓦会议 - 1955年7月18日至1955年8月1日
11. 柏林墙倒塌 - 1989年11月9日
12. 柏林会议 - 1990年2月25日至1990年3月17日
13. 波黑战争停火协定签署 - 1995年11月21日
14. 9/11事件 - 2001年9月11日
15. 阿富汗和平会谈 - 2020年9月12日至2020年9月14日
这只是近代史中一些重要的会议和事件的时间表,还有许多其他会议和事件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立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大会还提出了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各民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不足之处是,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认识上不清楚。
3、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之后,1927年8月7日,汉口,紧急会议)李维汉主持会议,共产国际代表G·罗米纳兹作长篇报告。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断。
最后改选了中央领导机关。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给政出一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革命挽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中共六大(1928年6月,莫斯科)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次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会议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六大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但也存在着缺点,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宏观时间把握: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战(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二、过渡时期(1953~1956);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重要会议:中共一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共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以概括中共七大——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全面概括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国家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矛盾中共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党“六大”——莫斯科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八七会议——汉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过渡时期总任务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方面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党中央领导是正确的1947年——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1950年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中共重要会议:1.中共的诞生(一大)时间:1921.7.23地点:上海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清政府时期: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9)《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1898)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1911)
中华民国:1912年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中共一大:1921年,制定了最高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1922年,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方针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瓦窑堡会议:1935年,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1937年,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1945年,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八大:1956年,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十二大:1982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
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 上海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纲领。
中国的性质仍是“双半”社会,党的最高革命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1923年中共“三大” 广州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 广州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4、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汉口瞿秋白《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报告》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的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是发动武装起义。
5、1927年文家市会议放弃夺取长沙,转向山区进军。
(重心发生转变)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的工农政权) 江西瑞金制定了宪法大纲7、1935年1月,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成为党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8、1935年12月陕北堡会议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任务: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必须由中共来领导。
1、中共一大:1921.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立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与上海召开。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大会还提出了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各民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不足之处是,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认识上不清楚。
3、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李维汉主持会议,共产国际代表G·罗米纳兹作长篇报告。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最后改选了中央领导机关。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给政出一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革命挽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
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次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会议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近代史上中国的重要会议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一大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煮、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二、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这次大会距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已有17年。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四、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③中心工作是组织与领导工人运动。
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与国。
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与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三大”(1923),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意思。
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与组织问题。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会议根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工农运动高涨的问题。
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近现代史历次重要会议总结第一篇:近现代史历次重要会议总结考研政治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历次重要会议总结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诞生的标志)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广州召开。
中共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4.中共四大 1925年1月: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5.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将旧的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毛泽东在会议上做重要发言,“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7.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召开。
8.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中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
会议集中力量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9.瓦窑堡会议 1935年:延安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
(延安整风解决了思想路线问题)10.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1.一大:1921.7 上海召开。
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二大:1922年与上海召开。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建立民主共和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三大,国共合作,建立民主阶级统一战线。
4.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第一次形成,新三民主义是共同政治纲领。
5.中共四大,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农民同盟军6.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枪杆出政权,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开始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7.三湾改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8.六大: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
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
9.古田会议:肃清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10.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远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11.瓦窑堡会议:政治路线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决议。
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
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敌后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3.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中国化14.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5.延安整风,思想问题,反对主观主义(教条,经验),宗教主义,党八股。
主观主要任务,教条中心问题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党确立。
16.七大:1945年5月,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立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不足之处是,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认识上不清楚。
3、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之后, 1927年8月7日,汉口,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给政出一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革命挽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指挥错误。
会议选取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的统治,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远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瓦窑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华北事变后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出了精辟的论述。
会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思想,决定用“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瓦窑堡会议继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解决了全党迫切要求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解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8、洛川会议(1937年8月,陕北洛川,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决议。
※ 非常重要、常考的会议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群众路线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和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议案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7年8月 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枪杆子里出政权”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挽救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2月 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批判左倾关门主义1937年8月 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中的领导权问题)1938年9月 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45年4月 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1949年3月 七届二中全会:两个转变、两个务必新政协:《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56年9月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958年5月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1961年1月 八届九中全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1月 七千人会议1965年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个现代化”标,即现代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重心转移;改革开放1982年 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1987年 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1992年 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7年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2002年 十六大:三个代表写进党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7年 十七大:全面阐释科学发展观;概括中特理论体系一.有关三个代表:2000年2月 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 ——首次提出2000年6月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江指出: 三个代表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展开的 2000年7.1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 ——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002年 中共十六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立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不足之处是,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认识上不清楚。
3、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之后, 1927年8月7日,汉口,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给政出一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革命挽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指挥错误。
会议选取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的统治,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远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瓦窑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华北事变后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出了精辟的论述。
会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思想,决定用“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瓦窑堡会议继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解决了全党迫切要求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解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8、洛川会议(1937年8月,陕北洛川,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决议。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解题过程] 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⑴“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历史条件: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李大钊任书记;c.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②诞生: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
C.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
D.内容: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
纲领内容:a.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
b.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c.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意义: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E.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⑵“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①背景:A.国际: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
B.国内:在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召开(1922年7月,上海):A.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B.分析中国国情:a.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c.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d.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⑴1921年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⑵1922年二大的中心任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⑶1923年三大的方针(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⑷1927年八七会议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⑸1935年遵义会议的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⑹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⑺1937年洛川会议的路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⑻1945年七大的任务(建立新民民主义国家)及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⑼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工作重心(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农业变工业、新民变社会);
⑽1956年八大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表面上是农业国与工业国、需要和现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和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⑾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动文革的标志)、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的错误批判)和中共九大(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的错误决定;
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邓小平为核心);
⒀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 1993年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
1997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
方针;
13.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需要注意的几次重要会议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