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500.77 KB
- 文档页数:14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
2. 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
3. 熟悉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4. 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定义、功能及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晶体结构、晶粒大小、相变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3. 金属材料的应用黑色金属(铁合金)、有色金属(铜、铝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场合4. 非金属材料陶瓷、塑料、橡胶、玻璃等性能及应用5. 复合材料定义、分类及特点常用复合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不同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及局限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相关案例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素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基本概念、性能及应用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际工程中材料选择与使用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内容:6. 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预防失效模式及原因断裂、磨损、腐蚀、疲劳等预防措施及材料选择7. 材料的标准与测试国际、国家标准简介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试验设备及测试过程八、教学内容:8. 材料的加工工艺与性能铸造、焊接、热处理、切削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加工工艺的选择原则九、教学内容:9. 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环保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材料生产与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实践十、教学内容:10. 现代材料科技发展趋势新型合金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材料与器件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预防、标准与测试、加工工艺与性能等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失效案例,探讨预防措施及材料选择。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工程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有哪些分类?二、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 介绍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特征及应用领域。
三、性能及应用(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各类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选择原则(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如满足设计要求、经济性、可靠性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列举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并简要介绍其性能及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PPT课件3. 实际工程案例素材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基本概念、性能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2. 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何测试?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
3. 熟悉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4. 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材料的定义、分类及编号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特征及应用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物理性能金属的强化途径3. 常用金属材料及应用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的性能及应用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性能及应用4. 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陶瓷的性能及应用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5. 材料的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材料选用的原则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性能及应用。
2. 互动:提问、讨论,巩固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掌握材料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
4. 实验:观察材料组织结构,验证性能指标。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讲解要点、图片、案例分析3. 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等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视频、网站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考查知识掌握程度3. 综合评价:分析案例、设计工艺路线,评价应用能力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材料选用的原则和方法2.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选用和工艺路线设计的实践应用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2. 分配:基本概念及分类:4课时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6课时常用金属材料及应用:4课时非金属材料:3课时复合材料:3课时材料的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6课时实验:3课时机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机械工程材料的概念,激发兴趣。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第一章:机械工程材料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
3.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定义和作用。
2.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3. 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4.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定义、作用、分类和性能。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中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入机械工程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作用。
2.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
3. 讨论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分析实际案例。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 了解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2. 金属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3. 金属材料的应用:结构材料、工具材料、耐磨材料。
4.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和应用。
2. 实地考察:参观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现场,了解其加工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金属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分类和特点。
2. 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 实地考察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现场,了解其加工过程。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非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2. 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3.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2. 难点: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机械工程材料的相关图片、图表、案例等3. 教具:实物模型、样品等《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2. 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2. 难点: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相关图片、图表、案例等3. 教具:实物模型、样品等《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三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3.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2. 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 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3. 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及选择原则4. 认识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5.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1 金属材料1.2 非金属材料1.3 复合材料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2.1 纯金属与合金2.2 金属的晶体结构2.3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3. 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及选择原则3.1 黑色金属3.2 有色金属3.3 选用原则与方法4. 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4.1 陶瓷材料4.2 塑料材料4.3 橡胶材料4.4 复合材料5. 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应用的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材料选用原则,提高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能力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了解材料的实际应用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及相关资料2. 教学PPT:展示图片、图表、案例等教学内容3. 实验室或工厂: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等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对材料应用的理解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计划:第1-8课时:讲述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与性能第9-16课时:讲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第17-24课时:介绍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及选择原则第25-32课时:阐述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第33-40课时: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案例,进行实践操作七、教学纪律与管理1. 学生应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 作业需按时提交,严禁抄袭,注重独立思考3. 实践操作时,严格遵守实验室或工厂的安全规定,保护自身与他人的安全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术讲座、研讨会,拓宽知识视野2. 鼓励学生参加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的比赛,提高实践能力3. 结合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创新能力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2. 教师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措施,提高教学效果4. 结合学绩与反馈,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着重强调学生对材料性能、分类及选择原则的掌握,以及对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认识。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第一章:金属材料1.1 金属的晶体结构介绍金属晶体的类型: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等。
讲解金属键的特性及其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1.2 金属的加工工艺解析金属的铸造、锻造、轧制、拉拔等加工过程。
讨论金属加工中的变形和强化机制。
第二章:陶瓷材料2.1 陶瓷的定义与分类阐述陶瓷的定义,介绍陶瓷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分析陶瓷的晶体结构和烧结过程。
2.2 陶瓷的性能与应用探讨陶瓷的机械、热、电等性能。
举例介绍陶瓷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如轴承、密封件等。
第三章:高分子材料3.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解释高分子的概念,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分析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2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热、电等性能。
举例介绍高分子材料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如橡胶、塑料等。
第四章:复合材料4.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阐述复合材料的定义,介绍复合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分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4.2 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探讨复合材料的力学、热、电等性能。
举例介绍复合材料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第五章:功能材料5.1 功能材料的定义与分类阐述功能材料的定义,介绍功能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分析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5.2 功能材料的应用探讨功能材料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如传感器、执行器、电磁材料等。
举例介绍功能材料在现代机械设备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材料的选择与评估6.1 材料选择的原则介绍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性能、成本、加工工艺、环境适应性等。
解析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如何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6.2 材料评估的方法讲解常用的材料评估方法,如力学性能测试、耐久性测试、环境影响评估等。
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和模拟分析来评估材料的性能。
第七章:材料的失效与预防7.1 材料失效的模式分析材料在机械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如疲劳、腐蚀、磨损、变形等。
绪论1、为什么要学习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是现代技术中四大支柱之一。
目前,机械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在各种机器设备所用材料中,约占90%以上。
金属材料来源丰富,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与工艺性能。
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具有一些特性,如耐蚀、电绝缘性、隔音,减振,耐高温(陶瓷材料)、质轻,原料来源丰富、价廉以及成型加工容易等优点,人类为了生存和生产,总是不断地探索、寻找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每一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会促使生产力向前发展,并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把人类社会和物质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工程材料是现代技术中四大支柱之一。
2、本课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学习中应注重于分析、理解与运用,并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在系统的理论学习外,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验环节,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必要的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3、学完本课的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①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并初步具备选用常用材料能力。
③初步具有正确选定一般机械零件的热处理方法及确定其工序位置能力。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是指用来表征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参量,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1-1 材料的使用性能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一、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即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
它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和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
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刚度、塑性、硬度、韧度等。
1、强度、刚度与塑性金属材料的强度、刚度与塑性可通过静拉伸试验(工程力学已讲过)测得,如图1-1a )所示。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案0 绪论(需1h)0.1 授课的重点绪论课讲授的重点是材料科学的发展,工程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性质、内容梗概与相应重点章节说明,以及学习要求等。
使学习者在课程伊始,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就有足够了解与认识,以便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0.2 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重要性;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重点章节;3.牢记贯穿本课程的“纲”——材料的化学成分(化学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4.充分认识本课程的性质及学习方法等。
0.3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本课程,要紧紧抓住“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这个“纲”。
纲举目张,《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各个部分、各章内容都是以此“纲”为主线索而展开的。
希望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本课程就应充分认识到此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个“纲”。
0.4 .1《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理论部分(教材第1~3章)1. 深刻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结构和凝固(结晶)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2. 熟悉机械工程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的基本原理;3. 熟练地掌握有关铁碳合金相图基本知识,具备分析与应用铁碳合金相图的能力。
0.4.2 机械工程材料的强化部分(教材第4章)1. 了解强化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途径与方法;2. 重点掌握工业用钢的基本强化途径,对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与连续冷却转变曲线(TTT、CCT曲线)不仅熟练掌握而且应会分析、运用,熟悉其各种转变产物的组织特征与性能;3. 熟悉各种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及其在零件加工工艺中的应用;4. 了解钢的表面工程技术的特点及用途,同时对淬透性及淬硬性的概念有一般了解。
0.4.3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部分(教材第5~6章)1. 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成分、牌号、用途,常见失效形式,主要性能特点,常用热处理工艺特点及相应组织等,但对于特殊性能钢可视不同专业有所侧重;2. 了解常用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种类、结构、特性和应用,须视教学总学时多少来安排教学。
机械工程材料-教程绪论Introduction一、本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后续课程的技术基础课。
2.学习内容(1)金属学的基础知识。
(2)Fe-C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关系。
(3)钢铁材料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工艺(4)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的基本知识。
(5)金相分析,热处理操作基本技能。
(6)选择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基本方法。
3.学习方法注意知识的衔接与综合运用,做到分析 ____ 理解 _____ 运用二、材料科学简介1.材料在的现代科技中的地位⑴材料——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 材料是发展科技和生产力的基础▲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历史学家以石器时代、陶瓷时代、铜器时代来划分古代史各阶段。
而今人类正跨入人工合成材料的新时代。
▲材料的品种、数量、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今,材料、能源和信息是当今世界发展科技和生产力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又是能源与信息发展的物资基础。
各种材料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寿命和可靠性。
现代工业装备向着高速、自动、精密等方向发展。
⑵机械工程材料——主要指用于机械工程、电器工程、建筑工程、化工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产品制造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是工业的"粮食",材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寿命和可靠性。
2. 材料的分类(1)金属材料(纯金属及合金) 黑色金属(Fe 、Mn 、Cr …) 有色金属(Cu 、Al 、Ti 、Mg …)(2)高分子材料: 塑料、 橡胶、 合成纤维等(3)陶瓷材料普通陶瓷:玻璃、水泥、常用陶瓷等。
特种陶瓷:工程陶瓷、电子陶瓷、超导陶瓷等。
(4)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 。
3. 材料发展经历的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铝合金、复合材料、钛镁金属和纳米材料时代。
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