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 (台湾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台港澳文学阅读书目台湾:赖和:《一杆秤仔》《惹事》吕赫若:《牛车》杨逵:《送报夫》《模范村》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钟理和:《笠山农场》《原乡人》钟肇政:《浊流三步曲》《台湾人三部曲》陈映真:《将军族》《夜行货车》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王祯和:《嫁妆一牛车》《小林来台北》李乔:《寒夜三部曲》陈冠学:《田园之秋》田雅各:《拓拔斯、搭玛匹玛》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孽子》欧阳子:《花瓶》《魔女》王拓:《金水婶》王文兴:《家变》七等生:《我爱黑眼珠》《隐遁者》东方白:《浪》宋泽莱:《红楼旧事》《废园》聂华苓:《桑青与桃红》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陈若曦:《尹县长》张系国:《棋王》马森:《夜游》丛甦:《盲猎》赵淑侠:《我们的歌》李敖:《北京法源寺》林海音:《城南旧事》孟瑶:《梨园子弟》郭良蕙:《四月的旋律》施叔青:《约伯的末裔》《摆荡的人》廖辉英:《油麻菜籽》《不归路》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今生缘》高阳:《慈禧全传》《胡雪岩》古龙:《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琼瑶:《窗外》《几度夕阳红》《彩云飞》黄凡:《财阀》张大春:《将军碑》《四喜忧园》李昂:《杀夫》《迷园》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苏伟贞:《离开同方》张我军:《乱都之恋》吴晟:《吾乡印象》白萩:《流浪者》莫那能:《美丽的稻穗》纪弦:《你的名字》余光中:《乡愁》《芝加哥之死》《我之固体化》《武陵少年》《当我死时》《双人床》洛夫:《风雨之夕》《石室之死亡》郑愁予:《天窗》《错误》覃子豪:《追求》《诗的播种者》罗门:《流浪人》《车祸》痖弦:《上校》《红玉米》商禽:《长颈鹿》《逃亡的天空》李魁贤:《弦音》蓉子:《伞》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盼望》林耀德:《军火商韩鲍》向阳:《阿爹的饭包》钟鼎文:《留言》墨人:《烟水亭》钟雷:《夜雨》周梦蝶:《树》胡品清:《画云的女人》詹冰:《水牛图》羊令野:《红叶赋》叶维廉:《花开的声音》隐地:《爱情风筝》高准:《中国万岁交响曲》林亨泰:《风景》文晓村:《誓约》杨唤:《二十四岁》张默:《饮那绺苍发》辛郁:《豹》郭枫:《观莲蕊峰有得》非马:《鸟笼》朵思:《影子》林焕章:《受伤的蝴蝶》张香华:《午后的垂钓》张健:《选战之后》杨牧:《凄凉三犯》杜国清:《蜘蛛》王润华:《皮影戏》绿蒂:《风与城》张错:《茶的情诗》吴晟:《土》施喜继:《小耘周岁》简政珍:《政客》百灵:《风筝》陈义芝:《黄鹤楼下午》渡也:《眼疾与牙疼》詹澈:《日升月落》向阳:《阿爹的饭包》杨平:《忘言》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琦君:《圣诞夜》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给母亲梳头发》罗兰:《夏天组曲》张晓风:《愁乡石》梁实秋:《雅舍小品》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三毛:《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简媜:《四月裂帛》林清玄:《紫色菩提》《有情菩提》刘墉:《点一盏灯》《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言曦:《伴》张秀亚:《父与女》李敖:《老年人与棒子》林文月:《遥远》叶维廉:《母亲,你是中国最根深的力量》许达然:《瀑布与石头》蒋勋:《苔》吴鲁芹:《鸡尾酒会》子敏:《“纯真”好》王鼎钧:《那树》《最美与最丑》杨牧:《山谷记载》亮轩:《剑》林耀德:《树》李曼瑰:《楚汉风云》姚一苇:《红鼻子》赖声川:《暗恋桃花源》香港:黄谷柳:《虾球传》侣伦:《穷巷》舒巷城:《太阳下山了》《巴黎两岸》海辛:《乞丐公主》西西:《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吴煦斌:《牛》钟晓阳:《停车暂借问》黄碧云:《盛世恋》董启章:《安卓珍妮》徐訏:《江湖行》《女子与事》《结局》李辉英:《人间》《名流》徐速:《星星·月亮·太阳》刘以鬯:《酒徒》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颜纯钩:《天谴》《红绿灯》王璞:《扇子事件》《幺舅传奇》刘绍铭:《二残游记》也斯:《剪纸》施叔青:《维多利亚俱乐部》《香港三部曲》梁羽生:《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温瑞安:“四大神捕系列”亦舒:《喜宝》《香雪海》李碧华:《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梁凤仪:《千堆雪》《九重恩怨》林燕妮:《缘》卫斯理:《蓝血人》《回归》《老猫》白洛:《赛马日》张君默:《大预言》南宫博:《杨贵妃》董千里:《成吉思汗》马朗:《焚琴的浪子》《国殇祭》温健骝:《问》《山城别》羁魂:《蓝色兽》戴天:《命》犁青:《香港的夜》张诗剑:《乡愁》蓝海文:《圆明园》《桂林山水》徐訏:《时间的去处》何达:《我们》舒巷城:《咖啡店》王一桃:《挤》晓帆:《圆规》黄国彬:《怀秋》蓝衫:《飞越太平洋》黄维樑:《圣诞铃声》傅天虹:《夜香港》也斯:《边叶》胡燕青:《感谢你》秀实:《素色竹形小紫砂壶》陈德棉:《向日葵的独白》王良和:《剥柚》陶杰:《手帕一族的宣言》叶灵凤:《读书随笔》彥火:《当代中国作家风貌》思果:《香港之秋》《艺术家肖像》陈之藩:《剑河倒影》梁锡华:《漫语话蜗牛》金耀基:《剑桥语丝》小思:《许墓》《许墓重修》黄维樑:《至爱》张小娴:《三个A CUP的女人》《荷包里的单人床》黄国彬:《吐露港的老鹰》也斯:《沈从文的静》曾敏之:《谈“谏”》古剑:《悼笔》董桥:《说品位》曹聚仁:“北行”系列潘铭燊:《杀机》《观棋》澳门:林中英:《重生》梯亚:《第八天的早晨》鲁茂:《凌晨》梁淑琪:《等》周桐:《错爱》李丹:《裸胸装》林冷雨:《人物速写》凌钝:《办公室速写》高戈:《我望故乡山头月》陈达升:《冥盼》陶里:《过澳门历史档案馆》苇鸣:《铜马像下,传自金属的历史感》懿灵:《我们遗失了所有的脸》玉文:《竹湾》李观鼎:《小平》(外一首)胡晓风:《丹荔累累的时节》程祥徵:《路网》冯倾城:《我爱,爸爸!》玉文:《空怀》白思群:《春雨妩媚》李鹏翥:《濠江文谭》沈尚青:《十六的月亮》林中英:《眼色朦胧》徐敏:《澳门新八景随想》凌稜:《信是有缘》陶里:《春夜灯语》鲁茂:《傲然面对失败》【说明】这份书目只列举了中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现当代时段的作家、作品,不包括这三个地区的古代文学作品。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台湾现代文学史自1923年到1949年,跨越了一个漫长而多事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是台湾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台湾的文学家们以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了台湾社会的风云变幻,同时也在文学创作中反映了时代的脉动与人民的命运。
1923年,台湾文学步入现代化,欧洲现代思潮的影响开始在台湾萌芽。
台湾青年文化社成立,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在台湾的代言人。
这一时期的台湾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说家,包括邱文祥、舒传宇等。
这些作家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切实地反映了台湾社会的问题,如人民的贫困、土地问题等。
他们通过作品展示了当时台湾人民的真实生活,并反映了台湾社会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台湾文学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台湾作为日本统治下的一部分,也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
这段时间内,台湾文学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变革。
一方面,有一些作家奉行抗日主义,积极参与抗日文化运动。
例如郁达夫、杨渡等人,他们通过作品讴歌了抗战精神的伟大,振奋了台湾人民的斗志。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作家选择逃离台湾,前往大陆。
他们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如萧三、茅盾等。
他们的作品在大陆推出后,对台湾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回归中国的怀抱。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台湾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剧变。
这段时期的台湾文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主题和风格上多样性的出现,反映出了台湾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同时,也有一些文学家以革命为题材,积极参与了建设新中国的文化运动。
例如毕飞宇、朱少谦等,他们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台湾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台湾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区,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与大陆不同的特点。
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传承与创新《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是一本备受期待的教材,旨在传承和推广台港澳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同时也注重对创新和当代文学的探索。
这本教程通过精心编撰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分析评论,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台港澳文学的窗口,进而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和文化。
首先,这本教程重视台港澳地区文学传统的传承。
台港澳地区自古以来就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文学创作,这一传统需要被珍视和传承。
教程中收录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李敖先生的散文、林夕先生的歌词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台港澳地区文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通过深入研读这些经典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台港澳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其次,这本教程也积极关注当代台港澳文学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台港澳地区的文学创作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教程中特别收录了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如李碧华的小说、黄霑的歌词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台港澳地区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性和多元化。
同时,教程也鼓励读者参与到文学创作中,通过写作和阅读的互动,促进文学创作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教程中还提供了对于作品的分析和评论。
这些分析和评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批评,读者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总之,《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是一本既传承古典文学,又注重当代文学创新的教材。
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台港澳文学的平台,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地区丰富多元的文学创作。
无论是学生,还是对台港澳文学感兴趣的读者,这本教程都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港澳文学的精彩世界。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一、引言台湾的现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岛上的文学创作开始逐渐与大陆沟通,并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在1923年至1949年的这个时间段内,台湾文学经历了剧变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重要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台湾现代文学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全面展现这一时期台湾文学发展的特点和成就。
二、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1923年至1949年是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台湾当时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其文学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强烈影响。
此外,大陆的文化复兴运动和胜利政权推动的现代化进程也对台湾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灵感。
三、台湾现代文学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的台湾现代文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主要的文学派别:现代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乡土文学。
这三个派别在台湾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各自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形式的变革和创新。
在这个派别中,蔡文田、吕志和陈季常等作家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拘一格,风格独特,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苦痛和追求。
蔡文田的小说《悲歌》以及吕志的长篇小说《夜行船》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们充满了象征、隐喻和讽刺的手法。
2.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这个派别中,郑光美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斗山志》以及《看图识字》等作品深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不公与不平等。
除此之外,姚文元的报告文学《台湾乌鸦史》也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深入观察,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3.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致力于捕捉乡土生活的细节和民间传统。
吕葆中是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半夜鸡叫》以及《纡尊降贵》等作品以幽默的笔调和台湾特有的语言揭示了台湾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阵贴在"闲闲书话",转贴此,对台港文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交流.迷台港文学很多年,早年邮购过许多《台港文学选刊》的过期刊,一大摞,家里清理报刊,此杂志一直保存。
还购过该杂志出的短篇和散文集子,记得短篇集子叫《盛世恋》(取自黄碧云的一篇小说),散文集好像叫《黄昏开始下的雨》,非常喜欢,看了N遍。
前几天看10期《台》刊——从前几年开始,台刊就办串味了,当然我自己亦身在媒体,了解如今市场,办一本与文学有染的刊物的生存之艰,《台》刊一直在改,可能想贴近更广大的读者群,办得通俗了不少,但这一改,真是面目全非!以前它的好看在纯粹。
那些作家,西西,黄凡,张大春,曹丽娟(她的《童女之舞》写两个年轻女孩之间伴随成长的情感纠葛,微妙又痛楚),李碧华,张国立……,真是阅读的盛宴,台港文学绝不是人们通常所以为的只有琼瑶古龙,比如以上那些优秀的台港作家,他们笔下对人性的至察,语言的犀利酣畅,情节的巧妙设置,让人读得十分过瘾,当然有些文艺腔在里面,但不是浮浪的文艺腔,因为通篇一直贴合着当下时代的人与生活,有内核,所以这文艺腔其实是种特别的表述方式。
不知为何,台港传到大陆,占领市场的作品多是励志启悟与通俗言情,如像刘慵,张蔓娟,林清玄——那些励志惮悟的文章因为语言与表述和内地不同,有新鲜感,言情故事的背景因为更国际,更奢靡,更物质,更无顾忌,读来更好看,但它们终究在一个窠臼.那些真正优秀的港台作家,知者甚少,他们其实写得一点不比大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家差,甚至比多数更好,但他们始终门庭冷落。
夏天在《三联生活周刊》看到记者马戎戎写有关香港书展的一文:“董启章是香港地区30多岁纯文学作家里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梁文道说他的小说充满卡尔维诺的味道。
董启章1967年出生,1994年就获得了台湾地区联合文学奖新人奖的首奖。
今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颁发了第一届“红楼梦奖”,奖金30万港币,是整个华文世界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专门颁给每年最杰出的华文长篇小说。
台港女性书写的现代进程与意义向度
程国君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7)006
【摘要】当代台港女性的乡愁、言情书写是在"五四"女性写作基础上对于传统式女性书写的发展与超越;她们对于现代化的悖论和世俗生活原则认同的书写,显示了现代人文精神幽微、复杂的内在底蕴;在女性主义影响下的女性书写则以张扬自立自强的新的女性意识,反映女性在多元化的现代价值境遇中生命存在的复杂情状而展现出全新的现代品格.当书写主体变成女性时,由于历史经验、道德记忆和现实感受的深切,其叙事观点的核心还变成了有主体意识的人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审视与关怀.这种"根源于女性在道德上所关心的东西"和"妇女心理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关切"的关怀伦理基点上的创作,显示了台港女性创作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向度,扩大与丰富了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内涵.
【总页数】8页(P51-58)
【作者】程国君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语境中现代女性文学的书写——简评卢云峰女士的新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 [J], 巫晓燕
2.现代女性的尴尬:苏青的女性书写与女性人生 [J], 李国银
3.现代女性作家战争书写的价值向度与内在困境 [J], 田敏;雷霖;
4.现代女性作家战争书写的价值向度与内在困境 [J], 田敏;雷霖
5.论台港及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萧红书写 [J], 于文秀; 贾雨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
--以郭良蕙、琼瑶、三毛为例
台湾女性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台湾当代文学中一个波逐浪涌、十分活跃的创作潮流。
她发韧于风云变幻的50年代,60~70年代在探索中逐步发展、成长,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直至80年代是声势浩大的崛起态势。
如果说在台湾经济振兴的过程里,女性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那么,在文学领域里,台湾女作家也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台湾女性文学四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题材看,它不仅涉足小说,而且在散文和诗歌领域均有不少佳作;从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来看,视野广阔,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女性思想、情感、生活状况及其命运的作品,而且在台湾文学整体每一阶段性主潮态势中,诸如怀乡文学、现代派文学、乡土文学和通俗文学中都注入了自己的声音,产生了足以代表该潮流的作家作品。
鉴于女性文学成就丰硕,她们毋庸置疑地在台湾文学当代文学中占有一个十分显赫的位置,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文以郭良蕙、琼瑶、三毛的小说为例,谈谈台湾女性文学的某些特点。
首先,在主题上
(1)郭良蕙作品的主题
从主题上看郭良蕙的作品是写实的,对女性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在歌颂道德、纯情、关怀与宽容的同时,也暴露自私、低俗、残忍与欺诈。
郭良蕙擅长写都市婚姻爱情故事,她的小说创作绝大多数是以此为题材,来描摹社会与人生,揭示各式各样的情感症结。
她笔下的女性世界的情感生活,不管是赞美的、谴责的、同情的,都出于真诚,其中也隐含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和价值判断。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社会人生认识的深入,她意识到爱情虽然存在,但并非虚幻的、盲目的,爱有时和性是纠合在一起的,《心锁》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作品揭示被扭曲、被压抑的爱情及情欲对人格的毁坏力量。
郭良蕙在对人生的观察中还发现,即使在当
代社会,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并没有完全褪尽,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仍是男人们期望的“贤内助”,工作上的干练、精明并不为男人所喜爱,女性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郭良蕙另一类作品是探讨在开放时代,爱情、婚姻对女性的困扰。
(2)琼瑶作品的主题
台湾另一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作家琼瑶则开创了言情的主流。
她的作品写人生、言情感、有观众、有影响。
而琼瑶的大多数作品的题材都是缘于她自己本身的影子在里面的。
她的作品大多以爱情为主题,以生活言情题材取胜,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精神,描写中国的人生、人情、传统伦理道德,又将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艺术美感融会贯通,和谐统一。
琼瑶小说,不是一般的言情小说,而是一种神圣化了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文化反应。
主人公大多是一些痴情的现代化都市女子,她们一旦沉溺于爱情的漩涡,哪怕前面是海是堑,她们也要勇往直前;哪怕等待她们的是生命的毁灭,她们也会义无反顾。
琼瑶小说在颂扬爱情的同时,虽淡化了人物所处的环境。
但是,她在写主人公追求爱情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也多多少少暴露了社会的某些病症,如金钱至上造成的门第观念等,所以琼瑶小说多少也有点认识的价值。
她在描写一个理想的爱情王国。
(3)三毛作品的主题
而处于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的三毛,她的作品主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
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
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乃至风景,都是为了三毛这个东方的奇女子而显形。
由此带来的作品魅力,自然是自叙传的真实和亲切,自我个性的鲜明和生动。
其次,在艺术魅力上
(1)郭良蕙的艺术魅力
郭良蕙的小说通过形形色色的婚恋故事,一方面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女性人生
状态,传达了有关爱情与婚姻问题的深层思考;另一方面则折射了转型期台湾社会婚姻观和伦理观的变化,表现了复杂的人性变异与冲突。
其小说主人公多为经济条件较好的都市中产阶级男女,作品带有一定的贵族气息。
郭良蕙还从性文化角度切入,在婚外恋题材的描写中,大胆触及了女性情欲和畸形恋爱的问题。
郭良蕙的小说艺术,往往以波澜起伏、环环相扣的动态小说结构,显示出把握生活和驾驭长篇小说的力度。
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准确把握与刻画,作品中各色男女的性格特征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
(2)琼瑶的艺术魅力
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
像“朝朝暮暮的夕阳,恻恻轻寒的风,烟雨蒙蒙的山水,聚散依依的人生”;像“落日在水面静静地闪耀,成千上万条金光穿透了流水,如同某个神仙所洒下的金线织成的网……”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点。
为什么琼瑶小说会有如此独特的审美价值呢?这主要源于她对中国古典诗歌巧妙的继承和运用,更源于她对中华民族审美心态的深刻了解。
在父母的影响下,她阅读和研究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会常常流露出一种诗一般的境界,散发着一种东方式的美感。
琼瑶是简单的。
琼瑶式的言情也是简单的。
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琼瑶笔下的人物,如同现实中人一样老辣世故,狡诈奸猾,我们上哪里去寻觅““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撼动?如果有一天琼瑶讲的故事,如同现实中事一样柴米油盐,匆忙平淡,我们又去哪里体味“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柔情?
(3)三毛的艺术魅力
三毛,一位走出世俗窠臼,一生淡泊功禄名利,痴然追求至爱真情的奇女子,以她别具一格的清灵脱俗,描绘出撒哈拉沙漠跌宕多姿的风土人情,以她细腻风致的异国生活体验,表现出中西方文化理念的激烈碰撞和超越种族的人性魅力,以她孤飘独傲的侠骨柔情,反映出与中国传统文化人生观价值观终生格格不入亦万缕千丝的梦绕魂牵。
中国现代作家群中,还没有哪一个敢如此直面人生,不附风尘炎世,不趋名利地位,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敏感柔媚及羸弱之躯,别树一帜地张扬起个体生命与灵性自由的大旗。
还没有哪一个作家如此身体力行,将生命的六分之一时光消磨
在远离现代文明尘嚣的大沙漠中,用一生经历的悲观离合写下生命永不重复的精彩华章。
三毛的人生哲学,体现出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相悖,无论为人为文,似乎扯不开离经叛道之嫌,因此始终摆脱不了高处不胜寒的困厄与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