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诗歌文化英译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原诗歌文化英译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原诗歌文化是中国诗歌文化的滥觞。在古诗英译中,怎么有效传译诗歌丰富意蕴一直是诗歌翻译界的热点和难点。笔者拟采用互文释义转换法和格式塔理论来对中原诗歌文化英译做尝试和探索,以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有所帮助。关键词:中原诗歌文化;英译

【中图分类号】g640

苍茫大地,日起东方。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便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之中心,”中原”在上古又称作”中国”,最早它的文化含义已经超出了它的地理范畴,华夏族踞中原而居,由此也决定了它远播西方,气贯长虹的引领作用。中原文化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从文学体式上说,中国的散文与诗歌都发源于中原,在中原形成成熟的形态,并影响到南方地区;而且,辞赋、诗歌等的创作都在中原地区形成高峰,并创造了中国文学无与伦比的汉唐气度。那么,当我们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该怎样精准地传译中原诗歌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呢?下面笔者试两例以说明:

1. 互文释义转换

互文性是根据英文术语”intertextuality”翻译成汉语而成的文本理论术语,或可译为”文本间性”或是”文本互涉”。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其1969 年出版的《符号学:解析符号学》一

书中提出的。“简而概之,互文性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的改造与转化,它们互相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要理解一个文本,首先就要理解这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改造与转化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互文性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文本分析中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又能应用于某个具体文本的句子段落”[1]。因此,与传统钓的翻译理论相比,”在原文本到生成文本的过程中,译者同时扮演着三重角色:原文本的读者、阐释者和生成文本的作者。这也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译者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舞者’这一说法。此外,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研究对独创性问题、翻译标准、复译现象等做出了更为客观的评价。”[2]根据此翻译理论,下面我们来看李商隐的这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文魅力为中原诗歌文化再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生于古都郑州地界,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文承袭杜子美七律的沉郁顿挫,融合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自成其。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题中所引这首诗是李商隐罢官

后退居郑州病逝之前所写的绝笔诗,时年46岁。诗人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一世,终难付诸笔端,而这首诗正是将他一生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括在诗的形象之中,让人思绪万千。开头两句,由锦瑟起兴,聆锦瑟繁弦,思华年往事;纵然音繁绪乱,也还是怅惘难言。“无端”写其内心愤懑,功名未就,风月蹉跎。玉溪生有两件至为伤情之事:官场中,因卷入牛、李之争,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而情场更是终生悲剧,心灰意冷。开联即是伤情。颔颈二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鲛人泣泪,玉暖生烟来铺陈华年之思。整首诗情味婉曲,深挚哀痛。从诗歌翻译的角度讲,若能切实地向译文读者传递声美、形美与意美,那就是成功的译文了,然而译诗之难是人所公知的。面对像《锦瑟》这样一首互文性极强的诗歌,我们该怎样将互文联想和意象蕴含都传递给译文读者呢?下面我们来看许渊冲先生的译文:the sad zitherwhy should the zither have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rain evokes but vanished springs: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 in moonlit pearls see tears in mermaid’s eyes; from sunburn jade in blue field let smoke rise! such feelings can not be recalled again. it seemed long-lost e’en when it was felt then.[3]

译文的意思是:为何锦瑟五十弦?弦弦使我忆流年。晨昏梦蝶,杜鹃啼泣,鲛人珠泪,良玉生烟,此情怎追忆,当时已惘然。互文

性理论认为译者”应该对文本隐喻的复杂性、主体交融的多重性、语言文化的互动性以及翻译与创作的渗透性”都有所阐释[4]。正如后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指出:原文作者已死,每一次翻译和重构都融入了译者全新的互文性体验和感受[5]。许先生把”沧海月明珠有泪”译成了”in moonlit pearls see tears in mermaid’s eyes”,把”月明”和”珠”合译为moonlit

pearls(月明珠),虽不见”海”,但把西方经典的”美人鱼”的童话故事互文地引用到译文中来,译文中融入了自己的互文理解并进行了创造性地改写。”mermaid “一词足以含蕴”沧海”之意,而且译文读者可以从英语文化中美人鱼凄美哀婉的故事中,在他们熟悉的互文性联想中寻求情感上的共鸣,苍凉婉转的意境便油然而生了。

2.格式塔语符空白填充

格式塔心理理论认为”心理现象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知觉决不是感觉相加的总和, 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理解是对已知事件的旧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形成。”[6]因此,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形式和关系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质, 这就是”格式塔质”。它不属于任何具体的部分, 却可以涵盖各个部分, 并且赋予它们新的含义。汉语诗词的丰富意蕴其实就是一种”格式塔质”,也就是说,虽然它是依靠构成诗篇的一个个词语来体现或蓄含, 却远远超过这些词语意义之和。古诗词曲一向追求以有限之词表达无限之蕴,也正是因为这些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