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的语言生动活泼.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孔雀东南飞》概述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之一。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讲述了才子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然而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重重阻碍。
焦仲卿的母亲对他们之间的爱情持反对态度,并强行将刘兰芝送回家。
在离别的过程中,刘兰芝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诚,投河自尽。
焦仲卿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他向天发誓,要与刘兰芝一起共赴黄泉。
在他们的墓前,焦仲卿自缢而死。
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孔雀东南飞》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孔雀东南飞(并序)》赏析人教社中语室熊江平【解题】《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计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小序十句,计五十三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
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
据小序,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
所谓“乐府”,原是汉朝皇帝的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惠帝时,就设有“乐府令”的官名,至武帝时,更正式设置了“乐府”官署,采集民间歌辞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因“乐府矽的整理保存而得了“乐府歌辞”“乐府诗”或“乐府”的专门名称,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意思等于说“入乐的诗歌”。
【注评】汉末建安中,建安中,建安年间。
建安,汉献帝年号。
○交代诗中故事发生的年代。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庐江:汉郡名,今安徽省潜山县一带。
小吏:指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
为仲卿母所遗,为……所遣:被……休弃回娘家。
为……所……,表被动。
遣,休,旧时女子被夫家离弃,送回娘家。
自誓不嫁。
不嫁:指不再改嫁。
其家逼之,其家:她的娘家。
乃没水而死。
乃:于是,就,副词。
仲卿闻之,亦自缢(yì)于庭树。
亦:也,副词。
缢:上吊。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的姓名及身份、事件及其起因与结局。
时人伤之,时人:当时的人。
伤之:为他们的不幸而感到痛心。
伤,为动用法。
为诗云尔。
云尔:句末语气词。
○说明此诗的来源。
诗前小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诗故事的梗概,交代了叙事作品中的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结局),使读者阅读时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孔雀东南飞,东南飞:向东南飞去。
东南作状语。
五里一徘徊。
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写孔雀向东南飞去却又不愿分离,开篇就表现出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和凄怆缠绵的气氛。
这一段,以孔雀喻仲卿夫妇,托物起兴,提摄全篇,引出下文。
“十三能织素,十三:指十三岁。
汉朝的乐府诗
以下是一些汉朝的乐府诗:
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取材于东汉末年发生于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和刘兄逼迫,离婚再嫁的故事。
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自杀。
该诗通过对焦母和刘兄的卑劣描述,讽刺了儒教伦理纲常对人身自由的戕害。
在汉代时期,儒学取得了独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这种愚忠愚孝酿造了这一场悲剧。
该诗长达350余句,是乐府诗之冠,也是中国五言体中的名篇,于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2、《陌上桑》:《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收录于《相和歌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3、《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为文人五言诗之冠,作者没有留下姓名。
诗歌主题是思妇怀念远行的丈夫。
在塞外长城,妇人独自思念,无意赏景,只是痛切地诉说。
诗歌的结尾,以动人的勉励,表现出妇女深挚笃厚的情感。
这首诗在艺术上甚具特色,诗人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思妇寄书前的第三个步骤,以小见大,赋予它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孔雀东南飞》练习题及答案《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孔雀东南飞》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孔雀东南飞》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孔雀东南飞》练习题及答案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缢(yì) 箜篌(kōnɡ hóu)公姥(lǎo) 鸿鹄(hú)B.槌床(chuí) 伶俜(línɡ pīnɡ)踟蹰(zhí zhú) 箱奁(lián)C.葳蕤(wēi ruí) 奄奄(yān yān)磐石(pán) 鲑珍(xié)D.否泰(pǐ) 遗施(wèi)赍发(lài) 钱帛(bó)答案:B解析:A项“姥”应读“mǔ”;C项“奄”应读“yǎn”;D项“赍”应读“jī”。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答案:D解析:A项,“取”应写为“娶”;B项,“帘”应写为“奁”;C 项,“纫”应写为“韧”。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答案:D解析:A项,愚拙,固执/忠诚相爱,诚挚;B项,仍然/故意;D项,服侍/扶持。
4.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及时相遣归A.还必相迎取B.嬉戏莫相忘C.登即相许和D.叶叶相交通答案:B解析:A项,你;C项,它,指婚事;D项,交互、互相。
B项和例句的“相”都是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5.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B.勤心养公姥C.否泰如天地D.其日牛马嘶答案:C解析:A项“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B项“公姥”,原意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D项“牛马”,牛和马,这里与“嘶”搭配,专指马;C项“否泰”,这里指坏运气,好运气。
高一语文上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上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
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
1、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
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
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
会时演唱。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
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词语读音
箜篌怀忿槌床哽咽绣腰襦
葳蕤卑鄙蹑丝履玳瑁流纨
明月珰磐石拊掌郡丞思量量体裁衣否极泰来白鹄婀娜踯躅金镂鞍赍钱蟠龙琉璃晻晻日暝摧藏蹑履怅然
戊戌戍守彷徨。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习题一、填空题试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包括《左传》、《》、《谷梁传》。
14、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16、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
25、有位伊人,。
26、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
29、《乐府诗集》是由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年。
34、成语“舍生取义”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
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浅谈《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赏析秦汉时期的诗赋,是一项奇迹,它们还没有后来时代的雕饰,纯朴且彰显真性情。
我最喜爱一首的便是那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
所谓“乐府”,原是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机关的名称,它最初始于秦代,汉初惠帝时,就设有“乐府令”的官名,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更正式的设置了“乐府”官署。
“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这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孔雀东南飞》记叙了东汉末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因遭婆婆不满而被赶回娘家,但夫妻情深发誓永不分离,后刘兰芝因受到母亲和哥哥的逼迫而改嫁,两人被逼无奈相约赴死,刘兰芝最终投水,而焦仲卿也随之上吊自杀这样一个悲情的故事。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叙事诗,是我国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壁”。
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计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小序十句,计五十三字,作者不详,大约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
此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开头的小序为徐陵所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同时还概括地介绍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使读者读过小序,就可了解全诗的脉络,体会到故事的悲剧色彩。
就我的浅薄之见,《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吸引了许多读者,其动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曲悲伤而浪漫的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并序)》品鉴【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作为乐府民歌,除了一些文字疑难需要教师点拨,整体上语言朴实自然,对高二的学生而言理解难度不大。
本诗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青春年少的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只不过部分学生容易陷入批判焦仲卿的极端,从“怒其不争",到斥其为“妈宝男”“渣男"。
以现代视角看,焦仲卿的行为确有不妥,但更应引导学生探究二人悲剧的根源,即封建家长制、无由的孝道等封建观念。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教授本课时应设置富有意义的情境任务。
如请学生变换视角,分别以焦仲卿或焦母的身份介绍刘兰芝;通过比较阅读《搜神记》中韩凭夫妇以及《述异记》中陆东美夫妇的故事,探究作品的浪漫主义结局及其意义;将本文与本单元同题材诗歌《氓》进行比较阅读等。
设计这些学习活动,目的是以一篇带动一类,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按照兰芝被遣、抗婚、殉情的情节发展,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兰芝形象,讨论其被驱遣的原因;借助补充材料,探究古代女子被休一般被视为耻辱为何还会有人提亲等问题。
引导学生在互文联读中,理解爱情悲剧的普遍意义,认识本诗在当下社会中的思想和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并积累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等重点文言实词;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设置情境任务、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感受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讨论其被驱遣的原因;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诗铺陈排比的手法及表达效果;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比较阅读与联想想象,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爱情悲剧)结局及其普遍意义,认识本诗在当下社会中的思想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讨论其被驱遣的原因;2.理解爱情悲剧的普遍意义,认识本诗在当下社会中的思想和审美价值。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时设置】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恩爱不疑,锦瑟和鸣,但又有多少人爱而不得,劳燕分飞。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汉乐府中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双璧,一向被视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两大顶峰,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三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八十言,更是蔚为大观,为唐诗以前所仅见。
它虽不像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萨》那样,反映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但它通过封建家长制一手造成的婚姻悲剧,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
其对根深蒂固的礼教统治的震撼作用,实不亚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战场的厮杀。
深刻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它的史诗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并没有复杂的情节,取材也很一般,那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屡见不鲜的家庭纠纷——婆媳不和。
一般又一般的情节中却具有着扣人心弦的效果,千百年来激荡着读者的灵魂,这全归功于它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诗中女主人公兰芝〔诗中不曾交代她的姓氏,所谓“X〞氏,系后人所加,如同《木兰诗》中附会木兰姓“花〞一样〕,是个美丽、聪慧而又勤劳的妇女,与丈夫庐江小吏焦仲卿互敬互爱,感情日笃。
不料,小夫妻的恩爱却招来婆母的不满,并以另结美眷为诱饵,强令仲卿与之离异,尽管仲卿百般哀求也不肯改变初衷。
二人依依惜别,相约不日重聚。
然而兰芝回到家中,又置于其兄的摆布之下,硬逼其改嫁名宦之子。
兰芝无法与不自主的命运抗争,为了表示对仲卿的忠贞,为了表示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抗议,投河自尽。
焦仲卿闻讯自缢殉情。
二人都以一死表示了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控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结尾一语,乃作者提出的对后来者的警告,势必会引起读者对这种剥夺婚姻自由的罪恶制度的不满和痛恨。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诗中情节的巧妙编织、人物的鲜明形象、语言的活脱生动,以与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倾向而最终完成的。
下面我们就循着诗中叙事的线索来探讨。
“起兴〞作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意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此诗即用“孔雀东南飞〞起兴,由双鸟的生离死别引起一对年轻夫妇因封建家长的粗暴干预而离异的故事。
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乐府诗说法不正确的是: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其中杂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郊庙歌辞是专供朝廷祭祀宴飨用的乐歌,体近《雅》、《颂》,全是来自民间。
鼓吹曲辞是武帝时吸收的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作军乐。
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和“人声相和”两种意思2、下列关于《离骚》说法不正确的是:B. 《离骚》没有借鉴和吸收《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离骚》是屈原心灵的歌唱,它寄寓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思想,体现了诗人深沉执著的忠君爱国之情,塑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3、下列哪位是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张惠言陈维崧Array朱彝尊周济4、下列不属于笙诗的是:《华黍》Array《无衣》《南陔》《由仪》5、入清且入仕的著名诗人、吴伟业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张岱夏完淳顾炎武6、清人沈德潜说的诗格“高古罕匹”(《明诗别裁集》)。
他的名作《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刻画出诗人誓死复国而不甘屈服的坚毅志向。
E. 陈子龙夏完淳夏允彝徐浮远7、下列关于杜牧说法错误的是:杜牧生于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中晚唐之际,但他却没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杜牧现存诗五百余首。
杜牧善七言绝句,代表作有《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8、《》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高峰,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成就。
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F. 陌上桑艳歌罗敷行Array孔雀东南飞木兰诗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长安古意》《在狱咏蝉》10、《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骆宾王Array陈子昂李白杜审言11、“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周邦彦温庭筠Array李煜晏殊12、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操曹丕Array曹植王粲1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岑参Array苏轼辛弃疾陆游14、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乐府诗边塞诗感伤诗山水田园诗15、“不为五斗米折腰”源自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眺谢灵运颜延之16、“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是诗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的作品陶渊明王维孟浩然Array杜甫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李清照Array晏殊贺铸欧阳修18、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曹丕陆机刘勰钟嵘19、“花重锦官城”里的锦官城现在指哪个城市?重庆广州昆明Array成都20、与散曲作家甜斋徐再思,并称“酸甜乐府”,今人任讷将二人散曲辑为《酸甜乐府》。
一、《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的语言生动活泼,剪裁繁简得体,结构完整紧凑,代表着汉代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诗歌在塑造主人公刘兰芝的艺术形象时,除了采用个性化的对话、注重对人物行动的刻画描写等表现手法外,还通过大量的铺陈来衬托渲染妇德、妇功、妇容。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并谈谈这种铺陈的艺术魅力吗?解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据此可知,汉乐府中除贵族乐府和文人乐府外,其中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民歌,这部分乐府后人也称之为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就属于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在纵的文化传统上与《诗经·国风》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一脉相承,并融汇了《楚辞》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而汉赋也在横向上对乐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乐府的“赋化”,借鉴汉赋铺陈的表现手法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其实铺陈作为中国上古文学惯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自《诗经》起逐渐被采用,经《楚辞》长足发展,至汉赋达到顶峰。
关于乐府借鉴汉赋铺陈的表现手法的问题,我们首先从文化背景上来认识,从汉代诗歌发展的进程来看,自汉开国以后的七八十年里,在诗坛上呈现出骚体诗由繁盛走向衰落、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特征的散体赋逐渐鼎盛并最终占据主体地位的发展态势。
汉乐府诞生于散体赋鼎盛的武帝时期,几十年的文化积淀和如日中天居于主体地位的汉赋对乐府的创作和发展不能不产生深远影响。
进入东汉后,尽管乐府得到长足发展,但它对汉赋的借鉴并没有停滞,二者互取长短。
其次,从乐府本身来看,民歌在描写壮阔的场面和精细事物方面,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它需要吸收赋的“铺张扬厉”、“品物毕图”的艺术特长,以强化诗歌的描写能力。
另外,民歌的特点是语辞质实朴素,《孔雀东南飞》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肯定经过许多文人的提炼充实、增添采润藻饰。
《孔雀东南飞》个性化语言的解读【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杰出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集中反映了汉乐府民歌璀璨夺目的艺术成就,该诗在语言、形象、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达到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水平,成为众口交传的中国文化经典名篇之一。
尤其是语言,它丰富、精炼、鲜活、生动,富有个性。
通过对兰芝含蓄隽永、仲卿朴质真诚、焦母、刘兄激进逼人的人物对话的解读。
能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个性, 领略到这部作品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个性化语言 ; 解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
它是形象化的语言,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形象画面的联想,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要素时,必须首先注意语言要素。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以其出色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地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将全诗细细品来,既有平静、温馨、愉悦之优美,又有激情澎湃,激荡亢奋之壮美,还融之以心灵承受这破碎的爱而生成的痛,它是美与悲交错相融,合而为一的文学作品。
诗作语言丰富、精练、鲜活、生动, 富有个性。
笔者将对诗作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进行解读,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主观情感。
性格寻求语言,它又决定语言的内容和形式。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深刻地把握了性格同语言的内在关系。
诗中有刘兰芝语、有焦仲卿语、有仲卿母语、有兰芝母语、有兰芝兄语,还有县令语、主簿语、府君语,或繁或简,都一一符合人物的身份。
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一、兰芝语言含蓄隽永刘兰芝是诗作者倾全力塑造的主要形象,她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孔雀东南飞》知识要点及能力检测导读:一、知识要点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诗是中国古代乐府官署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
3.乐府涵义的演变:乐府在西汉时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就是管理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掌管皇帝祭祀天地祖宗、朝会宴飨和道路游行时所用的歌曲和舞曲,也负责收集各地的民歌俗乐。
六朝时把曾在乐府里合过乐能唱的诗叫做乐府,这样乐府就由音乐机关的名称一变而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六朝人把乐府看作一种诗体,还着眼在音乐上。
到了唐代,就撇开了音乐,注重诗的内容实质,把一种有强烈社会政治内容,在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讽喻诗叫乐府。
唐朝人衡量一首诗是不是乐府诗,不是看他是否合乐能唱,而是看它是否有讽喻性。
唐人的这种看法,是对乐府诗的一种本质的进步的看法,它揭示了汉代乐府诗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宋元以后,又恢复了六朝人的纯音乐观点,把合乐能唱的词、散曲也叫乐府。
4.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共事二三年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别人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的5.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6.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美禽恋偶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悲剧的气氛。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原文、翻译及赏析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外面公鸡啼叫,新娘妆容严整。
绣我的裙子,什么都是四五。
我的脚踮着脚尖,我的头闪闪发光。
腰若流水,则闻明月。
指洋葱根,口含达尼。
细步天下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一、《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的语言生动活泼,剪裁繁简得体,结构完整紧凑,代表着汉代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诗歌在塑造主人公刘兰芝的艺术形象时,除了采用个性化的对话、注重对人物行动的刻画描写等表现手法外,还通过大量的铺陈来衬托渲染妇德、妇功、妇容。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并谈谈这种铺陈的艺术魅力吗?
解说: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据此可知,汉乐府中除贵族乐府和文人乐府外,其中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民歌,这部分乐府后人也称之为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就属于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在纵的文化传统上与《诗经·国风》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一脉相承,并融汇了《楚辞》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而汉赋也在横向上对乐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乐府的“赋化”,借鉴汉赋铺陈的表现手法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其实铺陈作为中国上古文学惯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自《诗经》起逐渐被采用,经《楚辞》长足发展,至汉赋达到顶峰。
关于乐府借鉴汉赋铺陈的表现手法的问题,我们首先从文化背景上来认识,从汉代诗歌发展的进程来看,自汉开国以后的七八十年里,在诗坛上呈现出骚体诗由繁盛走向衰落、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特征的散体赋逐渐鼎盛并最终占据主体地位的发展态势。
汉乐府诞生于散体赋鼎盛的武帝时期,几十年的文化积淀和如日中天居于主体地位的汉赋对乐府的创作和发展不能不产生深远影响。
进入东汉后,尽管乐府得到长足发展,但它对汉赋的借鉴并没有停滞,二者互取长短。
其次,从乐府本身来看,民歌在描写壮阔的场面和精细事物方面,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它需要吸收赋的“铺张扬厉”、“品物毕图”的艺术特长,以强化诗歌的描写能力。
另外,民歌的特点是语辞质实朴素,《孔雀东南飞》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肯定经过许多文人的提炼充实、增添采润藻饰。
汉赋的铺陈早已发展到铺锦雕绘令人眩目的地步,正好作为借鉴的对象。
在了解上述文化背景后,我们再来看《孔雀东南飞》中有些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交代比较省略,而描写铺陈照样占去了大量篇幅,就容易理解多了。
如诗中借刘兰芝母女之口,两次指出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种铺陈意在说明刘兰芝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知书达理的女子居然被驱遣,它的悲剧意义便愈加凸显。
又如对兰芝临行前梳妆打扮与美貌的描述:“著我旧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几句铺陈,描写上求细,艺术上求美,充分调动汉语言文字在描述美时的功能,以令人无法招架的方式描绘刘兰芝的巨丽大美,使刘兰芝的美丽同她的被遣形成强烈的错位,让读者在这种鲜明的反差中去扼腕兴叹这位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
再如最后是对府君四处买珍奇,准备迎亲忙的描写,“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葱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这里的铺陈词藻华丽、描写细致,描写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它通过渲染府君迎娶人数之众多、嫁妆之丰厚、场面之宏大,一方面烘托刘兰芝美的身价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反衬出焦母遣返儿媳的荒诞,同时反映了刘兰芝宁肯为爱殉身、不为金钱所动,不迷恋权贵,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良好品德。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一幅奇异绝妙的艺术画卷,那么铺陈部分无疑就是缤纷繁丽的浓墨重彩,它的出现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疏密相间、富于变化的结构美。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那么铺陈部分无疑就是铿锵激昂的抒情大调,它的出现使整首曲子呈现出张弛结合、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这就是铺陈的艺术魅力。
二、《孔雀东南飞》描述了东汉末年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同学认为刘兰芝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的死是以焦母、刘兄为首的封建家长迫害的结果,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使他不能很好地保护刘兰芝,因此兰芝的死仲卿难辞其咎。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 能不能结合《序》中交代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
解说:
所有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理所当然地被打上当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诸多因素的烙印。
因此我们在探讨焦刘婚姻悲剧的时候,不能脱离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在欣赏《孔雀东南飞》的时候,也同样不能忽视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思想基础上来进行创作的。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建
安时期,而这首诗的最终形成据专家考证当在六朝时代。
我们知道,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学说一跃成为汉王朝的统治思想。
汉代诸儒在朝廷的提倡下开始遍注群经。
朝野的共同努力,使得儒家学说逐渐渗透到时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伦理道德居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刘兰芝、焦仲卿都是在这种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以刘兰芝为例,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里的“诗”即《诗经》,“书”即《尚书》,刘兰芝所接受的教育很显然是儒家教育,刘母说自己的女儿“十六知礼仪”,十六岁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刘兰芝的“知礼仪”与她的“诵诗书”密不可分。
她所接受的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她后来的人生道路。
及出嫁后,面对丈夫外出仕宦,夫妻“相见日常稀”,兰芝在家“守节情不移”,遵守妇道;“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恪守妇功;“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孝敬婆婆,遵从妇德。
从刘兰芝婚后恪守三从四德的这些言行表现中能看出她叛逆封建礼教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刘兰芝对封建礼教的顺从我们还可从她被焦母遣回时的情境中再窥一斑:面对 " 怒不止" 的婆婆,她不仅上堂拜见辞行,而且还安慰其“念母劳家里”,并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一个多么知书达理、温顺孝敬的儿媳的形象啊!及遣回后刘兰芝自誓不嫁,被其兄逼迫,不得已而自杀,亦是“女无二适之文”的守节行为。
由上述可以看出,刘兰芝的死之所以能引起时人的同情,正是由于她被塑造为恪守封建礼教的化身,作品越是对她进行妇德、妇功、妇道、妇容的赞誉,便越显示了这一人物的悲剧意义。
如果说刘兰芝留给人们的是美丽善良、勤劳忠贞的光彩照人的形象的话,那么焦仲卿给人的印象不甚鲜明。
在刚烈的妻子面前,人们不愿说他忠贞,当然也不会谴责他负心;在跋扈的母亲面前,他没能尽孝,但并不忤逆。
作为一个夹缝中的人物,焦仲卿对母亲遣媳欲从不忍、对爱妻归家欲罢不能,这种种无可奈何的表现难免会使人认为他性格懦弱。
但是,我们从以下事例中即可发现焦仲卿并非封建礼教桎梏下驯服的绵羊。
当他得知母亲要驱遣刘兰芝时,他立即表现出抗争,为挽留刘兰芝而向母亲表明自己的人生选择:“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并明确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在刘兰芝归家途中,他又用“誓不相隔卿”,“不久当归还”等誓语,向爱妻表白一定要迎回她的坚贞之情。
当
得知刘家已将兰芝许配他人,则以“磐石方且厚”自喻,表示宁可独向黄泉,也要保全爱志。
继而约定死期,最后两人双双殉情。
焦仲卿所处的特殊的位置,注定了他必须扮演一个悲剧角色。
在妻子与母亲之间进行的两难选择,无论他选择哪种,其结果都必定是痛苦的。
但是在焦母与刘兰芝的矛盾冲突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妻子一边,甚至不惜以生命,这在宗法制度盛行的时代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
焦仲卿的抗争比刘兰芝更艰难,他的死比刘兰芝更需要勇气。
刘兰芝是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焦仲卿也同样是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
他们的悲惨命运都值得同情,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令人钦佩。
三、《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它讲述了一对青年夫妇的婚姻悲剧,造成这
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解说:
诗中女主人公兰芝是一位聪明美丽,勤劳善良的女子。
自从嫁到婆家后,日夜操劳。
但她受到婆婆百般刁难,只好向婆婆提出把自己遣回家。
回家后,专横势利的兄长为攀附权贵,逼她改嫁,为了忠于自己的爱情,她“举身赴清池”,用自己的死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和控诉。
诗中男主人公焦仲卿身为府吏,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
他对兰芝一往情深,但被封建孝道束缚,被迫让兰芝返家。
但和兰芝一样,他对爱情也是忠贞不二的,兰芝投水之后,他也“自挂东南枝”而死。
在尽孝与钟情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最终以果决的行动表达了他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扼杀青年婚姻幸福的强烈反抗。
全诗通过刘兰芝、焦仲卿夫妇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对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坚贞不移的爱情和以死殉情的抗争精神给予了热烈赞颂和深切同情。
四、诗中运用了大量铺陈排比的手法,找出铺陈排比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解说: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心中常苦悲,”“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写兰芝离家的打扮,”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一连串夸张性
的铺张,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焦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