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助力智慧城市.pdf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7
杨荣军(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51)【摘 要】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成都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成华区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数据共享、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因此,要通过完善顶层框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城市治理应用场景、数据资产化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等措施,推进城市智能化治理。
【关 键 词】智慧城市;智能化治理;智慧成华【中图分类号】C9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352(2024)01—0043—05【收稿日期】2023-12-04【作者简介】杨荣军(1979-),男,贵州麻江人,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载体。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城乡和住房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指出,要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增强城市整体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应急处置能力[1]。
一、成都市及成华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情况(一)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成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将“智慧蓉城”作为提升科学敏捷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多次召开“智慧蓉城”建设工作专题会,搭建实时感知、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夯实“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高效运行三级城运中心和市级部门城运分中心,努力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3];组建成立市智慧蓉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网络理政办牵头,成立“智慧蓉城”运行管理总体架构组等,聚焦开展顶层设计,围绕“智慧蓉城”运行中心、七大领域重点应用场景等,建立相关工作专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1.26•【文号】•【施行日期】2017.1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2017年11月26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以下简称IPv6规模部署),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和健康创新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互联网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IPv6试验和应用的国家,在技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已具备大规模部署的基础和条件。
抓住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变革、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演进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强统筹谋划,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是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紧迫要求。
(一)互联网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的全球互联网面临网络地址消耗殆尽、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制约性问题,IPv6能够提供充足的网络地址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
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显著提升我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融入国际互联网,共享全球发展成果,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发展主动。
(二)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的一次全面升级,深刻影响着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的创新和变革。
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1.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定义1.2 物联网架构1.3 物联网应用领域1.3.1 智能家居1.3.2 智慧城市1.3.3 工业自动化1.3.4 农业物联网1.3.5 医疗健康1.4 物联网技术基础1.4.1 传感器与执行器1.4.2 通信技术1.4.3 数据存储与处理1.4.4 安全与隐私2.物联网通信技术2.1 网络协议2.1.1 IPv62.1.2 6LoWPAN 2.1.3 CoAP2.1.4 MQTT2.2 网络拓扑2.2.1 网状拓扑 2.2.2 星型拓扑 2.2.3 树状拓扑 2.2.4 混合拓扑 2.3 通信协议2.3.1 ZigBee2.3.2 Z-Wave2.3.3 Bluetooth 2.3.4 LoRaWAN 2.4 传感器网络2.4.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 2.4.2 传感器网络协议栈2.4.3 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算法2.4.4 传感器网络安全3.物联网数据管理与分析3.1 数据采集与存储3.1.1 传感器数据采集3.1.2 数据传输与存储3.1.3 数据管理与查询3.2 数据分析与挖掘3.2.1 数据预处理3.2.2 数据可视化3.2.3 数据挖掘技术3.2.4 数据分析案例研究4.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4.1 物联网安全威胁4.1.1 隐私泄露4.1.2 数据篡改4.1.3 拒绝服务攻击4.1.4 物理攻击4.2 物联网安全技术4.2.1 认证与加密4.2.2 安全访问控制4.2.3 安全漏洞与风险评估 4.2.4 事件响应与漏洞修复 4.3 隐私保护4.3.1 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4.3.2 隐私保护策略4.3.3 数据匿名化与脱敏 4.3.4 用户隐私权附件:- 物联网架构图- 数据采集与存储流程图- 数据分析工具介绍法律名词及注释:1.隐私泄露:未经授权披露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
2.数据篡改:对数据进行非法修改或伪造的行为。
智慧城市推进情况的报告一、智慧城市推进情况(一)加快市智慧治理中心建设。
市智慧治理中心围绕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总体目标,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形成感知、认知、分析、预判等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集智慧治理、应急处置、政务服务、指挥调度等为一体的“城市大脑”,建设期3年。
2020年12月系统集成完成并验收,今年4月底完成设备安装并运行。
(二)加快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
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2021年6月率先在全省实现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村(社区)全覆盖,超前完成省上年底前30%覆盖率目标任务。
建成全市统一政务云平台,已完成45个部门(单位)共129个政务信息系统上云。
完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覆盖35个市级部门及县(区)政务信息资源,上传共享资源3462个,资源对接率100%。
(三)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做好全市信息化项目论证、审查、监督和验收后评价等工作,印发2020年、2021年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推动市级部门13个信息系统建成投用。
建成全市统一网络理政平台,2021年上半年累计受理群众来电来信68016件,按时办结率99.53%,群众满意率98.75%。
建成全市统一的掌上公共服务“资阳市民云”平台,开发整合社保、民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241项,注册用户突破29万,服务群众超700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化建设集约性不足。
数据共享交换等基础性平台建设滞后、支撑能力弱。
政务信息化项目多头申报、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自主可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尚未形成。
(二)数据资源开放可用率低。
未形成规范的数据治理标准体系。
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
在全社会数据资源方面,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放利用力度不强。
(三)保障机制运行不畅。
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统筹力度不够,系统性推进建设成效不明显。
现有信息化项目投资按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管理,不适应信息化建设。
三、下步打算(一)进一步夯实组织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管理、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安全等诸多问题,是每个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并需要统筹规划的问题。
城市发展中的困境需要“智慧城市”等新的手段来解决。
智慧城市是在现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更安全、更高效、随时响应和智能化。
智慧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而是通过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为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信息平台,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达到可感可视的安全、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绿色的目标。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度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从发展过程上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并逐步实现产业、生活和公共服务三大核心领域的信息数字平台建设。
在搭建好软、硬件平台后,政府投资拉动,进行示范和深化应用,以点带面,并与居民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秉承构建精细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理念,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包含以下内容:加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网上办公,逐步实现零距离办事和零跑路服务;建设和完善新一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加快无线物联网专网和无线宽带专网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
电信企业的机遇市场发展潜力大物联网对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把物联网作为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