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重建的修复方法(一)
- 格式:docx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咬合重建的修复方法(一)
【摘要】咬合重建(occlusalreconstruction)为口腔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包括纠正颌位、恢复面部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性的牙合关系,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牙合三者相互协调,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关键词】磨耗咬合重建固定修复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牙齿重度磨耗,牙合面形态破坏,不能很好的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者。
(2)由于牙齿缺失、邻牙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牙合曲线异常而导致咬合关系失调而不能用简单的局部义齿进行修复治疗者。
(3)牙列缺损,余留牙牙合面过度磨耗而导致面下1/3距离缩短或正中牙合位有偏移者。
(4)早期的牙周组织破坏,牙周组织不能承受正常的功能牙合力,引起或者已经造成牙齿位置的改变者。
(5)先天性缺牙,牙发育不全或畸形者。
(6)单侧咀嚼习惯而致牙合平面异常者。
(7)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上下颌牙合关系紊乱、各类错牙合(锁牙合、反牙合、深覆牙合等),伴下颌运动异常、颞下颌关节运动弹响者。
2.禁忌证 (1)未能控制的进行性牙周病者。
(2)龋病好发未能很好控制者。
(3)患者不合作(经济原因不能承受较昂贵的治疗费用、不愿接受咬合重建所必须的口内处理措施,如广泛的大量的调牙合、多个牙的根管治疗等处理),不愿作牙合重建修复者。
(4)医师、技术人员能力限制及技术设备条件不足,不能很好地为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的。
(二)咬合重建的原则
(1)缓解不适当的牙合力,通过咬合重建合理分布牙合力,避免牙合干扰,使单位牙合力处于牙周、颞下颌关节、肌肉的耐受阈值内,避免咬合创伤。
(2)形态与功能相协调咬合重建后新建的牙合面的形态即牙尖的高度、斜度、沟嵴方向应与下颌的生理运动相适应,形成良好的横牙合曲线和纵牙合曲线;上下颌咬合关系应形成尖窝相对的接触关系,建立稳定的咬合接触,正中牙合与正中关系牙合相协调,闭合时牙合力的传导趋向牙体长轴方向。
(3)咬合重建应符合患者美观的要求。
(三)咬合重建前的检查
1.临床检查
(1)口外检查a.颌面部检查。b.颞下颌关节检查。
(2)口内检查 a.牙列、牙周、牙体以及牙槽骨情况。b.牙合关系的检查。c.原有修复体的检查。
(3)全身健康情况: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情况,估计其对以后可能进行的口腔治疗的耐受能力,决定防护措施或是否进行治疗。
2.模型的检查制取模型并做模型分析。通过模型检查,不仅能观察唇颊面的咬合情况,而且能观察到舌侧面的咬合情况。当然不能仅靠模型检查来确定患者口内动态的咬合关系,必要时可以上牙合架做咬合分析,为制定治疗计划和修复设计作准备。
(四)治疗计划的制定
制定治疗方案,估计治疗费用、治疗时间以及在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说明以取得患者的认同。签订治疗协议书。
(五)口腔修复前准备
1.口外准备
(1)拔除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重度牙周炎经牙周治疗以后也不能保留的牙齿;埋伏牙以及阻生牙。
(2)必要的齿槽骨修整,去除明显的骨尖、骨突。
2.口内准备
(1)牙体病治疗。
(2)牙髓病治疗,根管治疗。
(3)牙周病治疗:包括牙周洁治,龈下刮治,牙周手术等。
(4)粘膜病的治疗。 (5)正畸治疗,主要适用于年轻的患者。
(六)咬合重建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