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身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508.54 KB
- 文档页数:7
墩身混凝土施工
技术交底书
(三级)
工程项目:
编 制 者: (签字)
复 核 人: (签字)
审 核 人: (签字)
日 期: (签字) 技 术 交 底 书
交底单位: 编号:
工程名称 受控编号
主送单位 日 期
接收单位 接收人
交底内容:
适用范围:墩身混凝土施工。
一、作业准备
1、技术准备
(1)钢筋工程已施工完毕,并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2)模板工程已施工完毕,并经预检合格。
2、材料机具准备
天泵、混凝土罐车、φ50振捣棒、抹子、土工布等
3、作业条件准备
(1)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夜间施工照明准备。
(2)砼浇筑前应将钢筋、模板上的杂物清理干净。
(3)接地电阻测试合格,不大于1Ω。
二、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1、混凝土就施工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砼运输→砼浇筑振捣→混凝土拆模
2、砼运输:采用砼运输车运至浇筑地点,由地泵输送到浇筑部位,砼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砼不得使用。
3、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混凝土使用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的耐久性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浇筑现场每50m³检查一次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时制作混凝土同养试件三组。
4、混凝土浇注前,清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技术员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当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混凝土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40cm,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搅拌混凝土时,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40℃。夏季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浇筑混凝土;冬期采用覆盖保温、采用加热后的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者尽可能在9:00-16:00之间浇筑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要求。混凝土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现场检查监控:按要求做坍落度试验,并观察混凝土的粘结性、 保水性和均匀性,符合规范要求才能使用;制作混凝土试块,以便测定混凝土强度。
5、自高处倾落混凝土,临时调整墩顶钢筋,穿入橡胶泵管,使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满足不超过2m的要求。混凝土浇注采用“先四周后中间,分层浇注,分层振捣”的方式进行施工。
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沿模板均匀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约在30cm左右。间隙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6、混凝土分层、连续浇筑,每层30cm,混凝土一经入模,立即进行全面的振捣,使之形成密实的均匀体,先由一台振动棒进行浇筑振捣,紧随其后由一台振动棒进行复振,避免出现漏振。振捣延续时间约20~30s,以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密实度、表面泛浆气泡消失为准,防止漏振、过振。振捣过程中严禁振捣棒触碰钢筋、模板以及预埋件。操作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得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移动间距30至50
cm),混凝土振动棒插入深度以进入前次灌注的混凝土面层下5cm~10cm为宜。
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向模板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动棒在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在振动的同时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②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③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振捣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或减少振点,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度,避免“欠振”和“过振”现象出现。
(5)浇筑时要加强抽水,基坑不得有积水,混凝土终凝前不得受水浸泡。浇筑时值班技术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混凝土浇筑纪录。
7、施工现场控制严格混凝土顶面标高,浇筑期间设专人观察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调整至准确位置。墩帽混凝土浇筑完毕采取二次压光工艺,第一次用木抹子压实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抹子沾水二次收面、压光。
因墩台身混凝土分节浇注,控制好每次浇筑的混凝土顶面高度可以保证相邻两段墩台身接缝良好,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外观美观。当混凝土浇注到顶层时,使混凝土面稍高于模板顶,以便凿毛时方便清洗处理,浇注完毕后派专人将模板四周附近的混凝土抹平,保证混凝土面与模板顶面平齐,以保证上下两节段为一条平齐的接缝。
8、混凝土凿毛:为了保证上下两节段混凝土的良好的结合,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人工凿毛,凿毛标准为:必须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掉,并且露出新鲜石子的面积不小于界面总面积的75%,凿深lcm-2cm,凿完后用风枪先吹掉混凝土残渣,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保证凿毛的混凝土面清洁。
9、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拆模时,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20℃时方可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炎热和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的拆模工艺。
三、质量标准
1、允许偏差:
表3-1 混凝土墩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桥墩平面扭角 2°
测量检查不小于5处 2 空心墩壁厚 ±5
3 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20
4 表面平整度 5 1m靠尺检查不小于5处
5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测量
6 空心墩通风孔位置 10 测量
四、质量问题预防及注意事项
(1)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监视模板,防止螺栓松动、模板变形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2)混凝土浇筑完后,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3)振捣时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
(4)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夏季最高入模温度控制在不大于30℃,选择室外气温较低时浇筑混凝土。
五、安全措施
1、混凝土施工机械用电必须统一管理,严禁其他人员私自接电线。
2、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工段兼职安全员组成的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3、混凝土施工时应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4、机械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机械操作手册,正确使用机械。
5、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禁止高空抛物。
6、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观测模板,如有涨模迹象必须叫停对模板进行加固。
7、现场道路场地全部硬化,不漏黄土,防止造成粉尘污染。
8、夜间施工禁止大声喧哗,尽量使用低噪声的振捣棒。
六、文明、环保措施
1、施工过程中对区域内既有构筑物注意避免大型机械对其产生碰撞;对施工区域内的既有管线注意保护,杜绝野蛮施工。
2、施工作业人员佩戴工作牌,工作牌上注明工种、姓名。
3、对施工现场设置标识标牌,做到明显、清晰、规范。
4、施工场地内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场内积水。
5、施工现场电线线路条理有序。
6、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对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鸣笛。
7、机械存放点、维修点、车辆停放点以及油品存放点做好隔离沟,将其产生的废油、废水或漏油等通过隔离沟集中到隔油池,经处理后进行排放。
8、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9、施工现场浇注剩余退回的混凝土拌合物以及坍落度不合格退回的混凝土拌合物,不得随意弃放,要运回拌合站进砂石分离机处理。
七、墩身参考图纸统计表
序号 墩号 参考图纸图号 备注
1 1-13、17-34、36-84、89-94、96-104、110、112-132、134、136-144、146-147、149-150、153-165 通桥(2017)4301-I
2 14-16 昌景黄桥通-II-01
3 95 叁桥通(2017)4302
4 85-88 昌景黄施桥-140-IX
5 106-107 昌景黄桥通-Ⅰ-11
接底单位 负 责 人 接底单位及签字
接底项目 日 期
接 底 者 签 字